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要取得有效的思维成果,就必须给学生思维的动力,充实思维的材料,且要善于引导、疏通思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铺路架桥。
关键词:生物教学 问题解决 模式 原则
1.引言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间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不同学生提供选择的可能,注意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关注、倾听学生的心声,发现、研究学生的心理,要具有捕捉课堂的各种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因为只有主体的参与,才能使教学从抽象走向具体。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生动、有效的现实性活动,它总是丰富的、具体的、富有生命力的。而长期以来,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解的时间太长,学生参与的时间太短,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失去了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行为结构,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以及思维模式,他们要用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来自学习环境中的新信息,整合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教师应建构具有生物特色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框架,进一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不同类型的问题系列的分析与运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传统的
单一“传递—接受”式教学,培养有创造性的实际问题解决者。
2.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项,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必然的,生物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其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
2.1目标明确性
目标明确性是指教学目标明确,并事先明确地告诉学习者,使师生双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即先进行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基于学习心理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教学设计技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一般不知道教学的具体目标,他们只能从教师的授课和课本中了解到;而系统的生物问题解决教学设计须按学习者的不同状况和条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特点和水平,把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为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一定的线索,在思维方法上、认知策略上给予指导,以使学生顺利地解决生物问题,并从中体验生物的思想方法,深化知识学习,获得生物能力,使智力、身心、情感得到较好的发展。
2.2对象具体性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永远是具体的。真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客观现实的具体事物和具体过程当作一个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和,当作一个多样性的对立统一的整体来把握的。生物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具体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具体问题,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可能性,考虑教学环境所能提供的支持及教师自身的条件。具体地说,教师应做到:一方面,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具体的,与特定条件相联系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一切情况均可套用的;另一方面,要把教学设计的运用看作是一个具体的、相对的过程,从特定条件出发来运用的教学设计。
2.3思想启发性
思想的启发性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避免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像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就是思想启发性的生动运用。思想的启发性与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等进步的现代教育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发展方句。
2.4过程发展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认为,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东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样,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具体地说,教师一方面要把教学设计过程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要考虑到各种变化,并随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努力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以促进现代教学的发展。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还要不断地创造更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要考虑现有教学条件的制约,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创造新的教学环境。而作为教师本人,为提高自身素质,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5系统完整性
1+1>2,1+l<2这样的不等式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整体功能不一定等于各部门功能之和,它有可能大于各部分之和,也可能小于各部分之和,整体功能的大小取决于组成系统诸要素的协调状况。因而,我们在处理和研究问题时,要着眼于有机整体,将整体的功能和效益看作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提高生物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的效率,发挥其整体功能,教师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必须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原则。一方面,要将整个教学设计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当作运用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注重教学设计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协调,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功效;另一方面,要将整个教学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当作运用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归宿,考虑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和制约,以便使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能与其它要素相互协调配合,从而提高整个教学系统的功能和效益。
2.6问题解决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教学媒体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递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我们把教学媒体分成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类。如下列表所示:
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案→搜集资料,实施研究计划→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采取行动,深化理解。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首先由教师介绍活动内容,然后由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和分析,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案,并根据研究方案,通过调查、实验、查阅等方式多方面搜集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实际实施。
其实施过程有三个基本步骤。首先将生物知识问题化,通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景来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生物问题解决,学生们一起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或方案,结合现有的知识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是对结果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反省,通过反省回归到生物知识问题化。传统的教学使大多数学生习惯“满堂灌”的教学,只能消化教师“嚼碎”了的知识,口、耳、眼以及思维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不会发现问题,也不善于解决问题,从而影响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4.小结
“问题解决”教学方式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学实验证实:“问题解决”教学方式较传统教学法优越。它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裘伯川,王文辉,赵宝军.更新生物教育观念提高生物教学质量[J].生物学通报,1995,(01).
[2]刘满恩.高中生物“问题解决型活动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05,(08).
[3]王瑜.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
[4]俞求是.“问题解决”和中学数学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1997,(8).
[5]袁维新.问题解决与生物问题解决教学[J].中学理科教学,2001,(08).
关键词:生物教学 问题解决 模式 原则
1.引言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间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不同学生提供选择的可能,注意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关注、倾听学生的心声,发现、研究学生的心理,要具有捕捉课堂的各种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因为只有主体的参与,才能使教学从抽象走向具体。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生动、有效的现实性活动,它总是丰富的、具体的、富有生命力的。而长期以来,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解的时间太长,学生参与的时间太短,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失去了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行为结构,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以及思维模式,他们要用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来自学习环境中的新信息,整合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教师应建构具有生物特色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框架,进一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不同类型的问题系列的分析与运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传统的
单一“传递—接受”式教学,培养有创造性的实际问题解决者。
2.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项,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必然的,生物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其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
2.1目标明确性
目标明确性是指教学目标明确,并事先明确地告诉学习者,使师生双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即先进行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基于学习心理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教学设计技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一般不知道教学的具体目标,他们只能从教师的授课和课本中了解到;而系统的生物问题解决教学设计须按学习者的不同状况和条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特点和水平,把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为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一定的线索,在思维方法上、认知策略上给予指导,以使学生顺利地解决生物问题,并从中体验生物的思想方法,深化知识学习,获得生物能力,使智力、身心、情感得到较好的发展。
2.2对象具体性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永远是具体的。真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客观现实的具体事物和具体过程当作一个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和,当作一个多样性的对立统一的整体来把握的。生物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具体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具体问题,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可能性,考虑教学环境所能提供的支持及教师自身的条件。具体地说,教师应做到:一方面,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具体的,与特定条件相联系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一切情况均可套用的;另一方面,要把教学设计的运用看作是一个具体的、相对的过程,从特定条件出发来运用的教学设计。
2.3思想启发性
思想的启发性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避免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像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就是思想启发性的生动运用。思想的启发性与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等进步的现代教育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发展方句。
2.4过程发展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认为,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东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样,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具体地说,教师一方面要把教学设计过程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要考虑到各种变化,并随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努力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以促进现代教学的发展。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还要不断地创造更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要考虑现有教学条件的制约,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创造新的教学环境。而作为教师本人,为提高自身素质,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5系统完整性
1+1>2,1+l<2这样的不等式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整体功能不一定等于各部门功能之和,它有可能大于各部分之和,也可能小于各部分之和,整体功能的大小取决于组成系统诸要素的协调状况。因而,我们在处理和研究问题时,要着眼于有机整体,将整体的功能和效益看作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提高生物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的效率,发挥其整体功能,教师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必须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原则。一方面,要将整个教学设计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当作运用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注重教学设计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协调,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功效;另一方面,要将整个教学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当作运用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归宿,考虑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和制约,以便使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能与其它要素相互协调配合,从而提高整个教学系统的功能和效益。
2.6问题解决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教学媒体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递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我们把教学媒体分成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类。如下列表所示:
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案→搜集资料,实施研究计划→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采取行动,深化理解。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首先由教师介绍活动内容,然后由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和分析,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案,并根据研究方案,通过调查、实验、查阅等方式多方面搜集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实际实施。
其实施过程有三个基本步骤。首先将生物知识问题化,通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景来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生物问题解决,学生们一起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或方案,结合现有的知识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是对结果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反省,通过反省回归到生物知识问题化。传统的教学使大多数学生习惯“满堂灌”的教学,只能消化教师“嚼碎”了的知识,口、耳、眼以及思维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不会发现问题,也不善于解决问题,从而影响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4.小结
“问题解决”教学方式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学实验证实:“问题解决”教学方式较传统教学法优越。它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裘伯川,王文辉,赵宝军.更新生物教育观念提高生物教学质量[J].生物学通报,1995,(01).
[2]刘满恩.高中生物“问题解决型活动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05,(08).
[3]王瑜.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
[4]俞求是.“问题解决”和中学数学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1997,(8).
[5]袁维新.问题解决与生物问题解决教学[J].中学理科教学,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