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究微型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8月,对19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同侧微型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微型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8月,对19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同侧微型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的穿支动脉与指固有动脉或其分支吻合,皮瓣穿支伴行静脉或皮瓣的浅静脉与指背静脉或掌背静脉吻合,皮瓣所携带的皮神经与指背神经或指固有神经接合.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结果 1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皮瓣起水疱,经换药后痊愈,余病例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9个月,皮瓣颜色、质地接近正常手指皮肤,无臃肿,外观满意.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5例,良4例.皮瓣两点辨别觉7~12 mm.结论 采用微型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在同一侧肢体进行,方便麻醉及手术操作,皮瓣肤色、质地、外观满意,切取皮瓣不影响前臂主干血管,血管穿支解剖位置较恒定,对供区损伤小,手术操作简捷,皮瓣设计灵活,特别适于手指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并评价动态骨牵引外架治疗近指间关节(PIPJ)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近指间关节(PIPJ)僵硬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25例)在此康复理疗基础上加用动态骨牵引外架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PIPJ活动度、TAM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前PIPJ活动度、TAM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IPJ活动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TAM评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
目的 探讨手指长段撕脱性离断的损伤特点及再植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例手指长段撕脱性离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所有撕脱性离断手指的再植效果.结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吸引连接管自制成开窗式透明的手术通道,内镜下行腕横韧带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7月治疗非继发性腕管综合征15例(18侧),均采用自制开窗式透明通道内镜下行腕横韧带松解术,通道材料是一条透明的长16.0 cm、管内径为4.0 mm的一次性吸引连接管,在其中间切开一个底边为1.0 mm、腰为2.0 mm的等腰三角形窗口,窗口用于放置钩刀,在腕横纹及手掌各作长8.0~10.0 mm小切口,在腕管内建立透明通道,在内镜直视下行腕横韧带松解。结果术后15例(1
目的 探讨腕大多角骨闭合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9月,应用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4例腕大多角骨闭合性骨折,按Walker's分型:Ⅱ型:桡侧劈裂骨折1
智能是时代的技术特征.所有能够被技术连接的对象都将连接起来,所有能够被跟踪的对象正在进行跟踪.纯粹独立的设计的体验大多完好,然而多个产品共生在人的系统之中,体验出现
序言rn荷兰总共收藏有三幅《清明上河图》,一幅在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两幅在莱顿民族学博物馆(Museum voor Volkenkunde,图1、2).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画作没有被
中国现代戏剧影视演员训练与培养的探索实践从学习和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开始,到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的表演训练技法,再到融通古今中外的表演艺术精髓建构“中国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短期治疗效果及步态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6月接受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18例患者,所有患者膝关节OA分级在Ⅱ~Ⅲ,术前常规摄下肢负重位力线片,并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关节线夹角(JLCA),确定内侧间室的OA是否合并下肢内翻畸形、内翻的程度,以及内翻畸形的来源,对于内翻畸形主要来自于胫骨近端内侧的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显微镜下清创及早期功能训练对手部高压注射伤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2例手部高压注射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高压枪或泵等高压设备注射致伤。行急诊手术治疗、显微镜下彻底清创,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 d进行早期功能训练。结果10例伤口平均18 d愈合,1例术后不可控制的感染导致软组织坏死、缺损,行腹部皮瓣修复创面;1例就诊时已为伤后2 d,术后指体坏死,行残端修整术。随访6~18个月,末次随访依据手指总体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价患指
现代戏曲的“现代”不是时间范畴,也不是题材选择,不应是现代思想的宣教工具,不应是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而是具备现代性品格的戏曲创作与演出.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戏剧转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