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我国的茶联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茶助文思之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联妙对。这些茶联或咏茶以言理,饱含生活哲理;或饮茶以遣兴,富有诗情画意;或借茶以喻讽,充满幽默机趣。堪称中华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让人品茗之余,别有一番情趣。
  
  在中国,哪个地方流行喝茶,那个地方就有茶联,并且衍生不少茶联趣闻。谈起茶联趣闻,几乎都要谈起那副著名的茶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好茶”。此联典出寺庙,讽谕主持将来客分三等,不过,该联原创是谁,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古今不少名人与茶联是结下不解之缘的。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宁德、建州等茶区为官,写下茶联:“客来茶香留舌上;睡余书味在胸中”。茶联数量较多的乃出自清代,禁烟英雄林则徐撰有茶联:“攀柱天高,亿八百孤零,到此莫忘修士苦;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人”。清代好称“扬州八怪”的郑板桥不但能诗善画,而且嗜好品茶。在镇江焦山别峰庵求学时,就曾写过茶联:“买尽青山当画纸;汲来江水烹新茗”,把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入茶联。在家乡,郑板桥用方言俚语写过茶联,使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把父老乡亲的清淡生活写入联语中,使人看了既感贴切,又富含情趣。郑板桥善书法,他将茶与墨融为一体,如:“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联中将“文房四宝”与茶和茶具联在一起,表现了爱墨喜茶之情。郑板桥还写过一副宣传绍兴名茶“日铸茶”的茶联:“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郑板桥晚年还曾自撰自书一副对联:“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体现了他所过的清贫生活。
  茶联为旅游景点和休闲文化场所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有个茶店有副别具一格的茶联:“毛峰云顶生云雾,银针竹叶青;龙井玉露观雨花,紫笋碧罗春”,联语把10种绿茶名巧缀成联,情景交融,令人称妙。杭州西湖凤凰山的龙井村有一副茶联:“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春”,上联绘景,下联写茶,谷雨前的茶香气浓郁,此联以景衬茶,以诗喻茶,手法独到。浙江杭州的“茶人之家”陈列室的门庭上,有一茶联:“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联中措辞含蓄,点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观赏,已有如入宝山之感。成都宝光寺有一联云:“僧居佛地本无酒,客到寒山只有茶”。其联语言朴实,游人一看便知僧人的良苦用心。
  写景咏物的茶联 湖南南岳衡山南天门茶室有联云:“到南天门歇歇脚,喝杯茶去;登祝融峰看看山,携朵云来”。联语浅显平白,极似在亲切地招呼游客:爬上南天门够累了,来,喝杯茶,再去登祝融峰赏景吧!
  遣兴抒怀的茶联 浙江吴兴八里店,道旁茶亭有一副茶联云:“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西东”。该联真实地道出了茶亭的作用和意义,既写了眼前的景物,又暗含佛道禅理。福州南门外的茶亭悬挂一副茶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好山多情,好水无忧,置身山水,超然物外,其乐无穷。此联言简意赅,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四川成都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当地才子撰写一副茶联,镌刻馆门两侧:“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神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此联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茶人酒客慕名前往,结果经营效益大增。贵阳市图云关茶亭有一茶联:“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一亭俯着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此联由眼前、脚下路引发“一览众山小”的人生思考,既明白如话,又激人开拓奋进攀登高峰。
  嵌名的茶联 抗日战争初期,长沙天心阁茶社开张,当时长沙城内聚集着不少流亡学生,常有一对对男女学生来此饮茶,有人题写了一联:“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心头无限事,齐上眉梢”。以鹤顶格嵌入茶社名“天心”二字。上联是常用语,下联中“心头无限事”,既有恋人的心事,自然还有战乱时忧国忧民的心事。湖南与广西接壤之处,曾有一茶亭,亭名“留茶”。有一联云:“留坐且停车,看桥边桃浪花飞,绝似巴峡洪涛,武陵仙洞;茶香聊当酒,问亭外萍飘蓬聚,谁具芦仝雅兴,陆羽豪情”。联嵌亭名“留茶”,下联中卢仝、陆羽是历史上两个与茶结缘的名人。有的茶联中无一茶字,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所云是茶,撰联者可谓匠心独具。如扬州八怪郑板桥曾为一家茶室书写一联:“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虽无一茶字,但让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扬州有家富春茶社,有一文人向店主建议,茶社门口两侧挂上了这样一副茶联:“佳肴无肉亦可;雅淡离我难成”。店主欣然采纳,果然生意兴隆,慕名而来的中外商贾络绎不绝。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有副茶联:“陶潜喜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联首嵌“陶陶”,联中用了四个典故,巧妙地把茶楼沏茶技艺,经营特色和高尚道德,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此联旨在劝诫世人饮食有度,珍惜时光。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幼年时才思敏捷,人称“神童”。一日,他家来客,客人品茶之余,有心考考梁启超,遂用手指沾茶水,在茶几上写下:“饮茶龙上水”,最后一个字刚刚写完,小启超就毫不迟疑地指着桌上的字,对出下联:“写字狗扒田”,引得宾主哄堂大笑,客人十分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的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虽为童心戏言,却也天趣自然。
  民间之茶联也很精彩。相传,从前有一个“解元”,姓解,一日外出回家,侍女忙把茶献上,风趣地说:“一杯香茶,解解解解元之渴”。解元一听,连说:“妙对!”前两个“解”字是解渴之解,第三个“解”字是姓,第四个“解”字则是“解元”之解。解学士竟不能对出这一上联,一时“难对”不胫而走。说来也巧,京城里有个姓乐的乐师,一天回家,听到妻子在清唱,就说:“家事不理,唱什么?”妻子见丈夫脸呈不悦,就笑着说:“两曲清歌,乐乐乐乐师的心”。乐师一听,连声赞道:“这不刚好对上了那个茶联吗?”原来,这下联前两个“乐”字是快乐之乐,第三个“乐”字是姓,第四个“乐”字才是乐师之乐。恰与上联相应对仗,妙趣横生。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茶联新意倍添,佳作频出。如“浓茶胜美酒;雅座赛蓬莱”、“送茶送水,热情备至;问寒问暖,体贴入微”“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酒醉英雄汉;茶饮博士文”“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座上茶香客走茶还热;壶中水沸人来水更甜”“一杯在手顿觉天高气爽香袅袅;几滴入唇不知神倦身凉味醇醇”等等。无一不蕴藏着五彩缤纷的“茶文化”,让人百读不厌。
其他文献
做孔子的太太一定很不容易,因为他对饮食挑剔得厉害。他不光是讲究食物的新鲜,要求太太亲手做,而且对饭菜的形状和吃饭的氛围要求高,“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  其实,孔子那个时代饭菜的选择很有限,做饭的方法也还在草创时期。主食主要是各种谷物,最早是小米,周代末期也有了各种大麦、小麦和大米。但那时没有面粉这样的吃法,多半把整个的谷物蒸熟或煮熟了吃。黏性的小米或大米也用来造米酒,但不是现在的葡萄酒或高粱
期刊
味精:取适量味精放入茶杯用开水溶化,待冷却后不拘时用其含漱,可消除牙痛。  酱油:当手指肿痛时,将酱油与少量蜂蜜加温,再将手指浸入其中,能止痛消肿。  醋:将醋加热熏蒸室内,可预防呼吸道的各种疾病。  盐:每日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可以防治胃溃疡以及便秘。  豆油:当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火灼伤,可将大豆油涂抹在患处,即可止痛。被黄蜂或其他昆虫刺伤,用温大豆油涂抹伤口,也可以缓解疼痛。  花生油:
主要研究了近似空间(U,R)与BCI-代数之间的关系,在粗糙集上SCR(U)定义一个二元运算“*”,证明了(SCR(U),*,Ф)是一个BCI-代数,并研究了粗BCI-代数几个重要性质.
鸡蛋含多种营养,每日一个不会升高血脂  每天吃一个鸡蛋,是一种饮食好习慣。可是很多时候,人们都只吃蛋白,把蛋黄扔掉,认为我胆固醇含量高会影响健康,家里、餐厅、食堂的垃圾桶里经常有蛋黄的身影。其实,《生命时报》已不止一次帮蛋黄正名,向大众宣传蛋黄的营养价值和好处,但这个误区依然存在。今天,蛋黄要再普及一下蛋黄的知识,希望大家不要再扔掉蛋黄,也帮蛋黄多多宣传。  蛋黄富含优质蛋白、必需脂肪酸、卵磷脂、
利用同余式、递归数列的方法证明了不定方程x^3+1=266y^2。仅有整数解(x,y)=(-1,0),x^3+8=133y^2仅有整数解(x,y)=(-2,0),(5,±1).
在文献[1]的基础上讨论了一类广义KKM映像的通有稳定性,即在Baire分类下,绝大多数KKM映像具有本质点.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食不果腹,喜欢看《水浒传》,看了几遍也主要是为了看里面的各种吃,梁山好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放很是让我心仪,看得直流口水。后来能吃饱饭了,再读《水浒》,就对宋江发配江州时各种鱼的吃法感兴趣了。  说起古人里的吃货,简直是不胜枚举。比较有名的当属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