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迷宫》到《三枪拍案惊奇》

来源 :章回小说·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枪拍案惊奇》是张艺谋导演新拍摄的作品,也是去年中国电影票房榜前列的影片。可能很多观众不知道,它翻拍自美国导演科恩兄弟的影片《血迷宫》。两部电影虽然有着相同的故事,但是因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表现形式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本文主要就是从文化的角度,细致地对这两部影片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各自的特点,总结其反映出来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
  关 键 词:血迷宫 三枪拍案惊奇 东西方文化
  《血迷宫》是美国著名导演科恩兄弟的处女作,拍摄于1984年,是一部小成本影片。该片是向传统黑色幽默致敬的作品,影片中充满了黑色幽默的笔触和峰回路转的情节设置。传统的家庭道德观念经过黑色处理,形成了典型的科恩风格,即敏锐的同洞察力以及比传统黑色更夸张的手法,被称为是“希区柯克复活之作”。
  20多年后,在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工作后,张艺谋的第一部回归之作自然是深受大家的关注。他选择翻拍这部相对于科恩兄弟其他作品来说不是那么出名的作品,而且邀请了当红的小品明星赵本山、小沈阳、毛毛等来加盟助阵,可以说是造足了声势。一部是美国黑色犯罪影片,一部是中国惊悚喜剧商业电影,二者虽然情节相类似,但其表现的方式、影片的风格、人物的设置等等,都是有着很多区别的。通过对这两部影片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比较两部影片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方差异,领略两种文化下的精彩碰撞和融合。
  一、影片类型
  《血迷宫》的导演科恩兄弟可算得上是黑色电影领域的大师,黑色幽默甚至是他们的电影给人的第一感觉。黑色幽默产生、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70年代,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一方面社会矛盾,劳资矛盾频繁,另一方面麦卡锡主义使整个社会形成了压抑窒息的氛围;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战事的失利和美军惨痛的伤亡,更使全国反战情绪高涨,局势比较动荡,社会状况比较混乱。西方民主的思想在现实面前受到一些人的怀疑,传统的道德观念遭到抛弃,生活与思想的真理受到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中小资产阶级出于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先天恐惧心理,在无所适从的社会背景下,于是产生了对现实采取嘲笑抨击,揭露和讽刺,幻想和否定结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 [1]
  在《血迷宮》中,科恩兄弟恰如其分地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法,影片从头到尾都渗透的淡淡的黑色幽默气息:比如老板马蒂想要去她妻子艾比的情人雷伊家里绑走艾比,不料抢人不成,反被折断了一根手指;又如马蒂和私家侦探之间针锋相对的讥讽话语;以及影片最后艾比用刀子扎伤了侦探,却仍然以为自己面对的是她丈夫马蒂……一系列的阴差阳错和机缘巧合构成了影片的主线,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也是影片最大的特色。黑色幽默作为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艺术流派,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核心都和西方当时的环境以及西方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黑色幽默”已经在世界范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借鉴,中国现在也有了很多带有“黑色幽默”性质的作品,但是归根结底,它的发源地在美国、在西方,它的精神实质也渗透着西方文化的特征。
  《三枪拍案惊奇》则是汇集了浓郁的中国西部和东北乡土气息的、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一出秧歌二人转闹剧。 这点从演员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得出一些端倪:先看下演员表,赵本山、小沈阳、毛毛和陈野几位二人转演员的加盟,顿时给人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的错觉;再看下几位主演的服装,大红大绿的俗艳装束,怎么看怎么像东北二人转的舞台。事实上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加长了的电影版东北二人转,片中比比皆是的超长镜头,没有什么电影技巧上的运用,摄像机只是架在那里作为一个记录的载体,考验的就是演员的表演张力和台词本身的魅力。这就是二人转和小品的共同特征:肢体的戏剧和表演的艺术。
  这种设定不能说是好或者不好,应该看作是张艺谋的一种新鲜尝试,毕竟这部影片已经不是《血迷宫》那个阴郁低沉的黑色幽默影片,在被完全地中国化以后,它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滑稽搞笑的二人转商业电影。如果说《血迷宫》是一部向美国经典黑色幽默致敬的影片,那么《三枪拍案惊奇》就是一部弘扬和宣传我国民间曲艺二人转的作品。同样的故事,在两种不同文化下的诠释,这个改编,做的巧妙。
  二、人物设置
  既然说《三枪拍案惊奇》是一出加长的电影版二人转,那么在人物设定方面就自然而然地具有了二人转的特征:类型化、符号化。老板娘的泼辣、敢爱敢恨;店员李四的胆小怕事和对老板娘真挚的爱情;店老板的阴郁、多疑、捕头的沉稳、内敛等等,无不在开场就一一呈献给观众,每个人都是性格鲜明的个体,观众一看便知。
  其实不只是二人转,中国的文学艺术向来讲究的是人物鲜明、性格突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学艺术就是这样,一部小说中,每个出场人物都是通过精细设置的,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符号特征。比如《水浒传》,一百零八名好汉,每个人物的出场各不相同,他们的出身、背景、人物性格也绝对没有重复的,每一个都是提起来名号就一下子能联想起来的、响当当的英雄豪杰。这些人物的性格一旦描述刻画好,一般不会再有特别多的变化,作者也不会将过多的笔墨用在人物本身的描绘上,而是将主要精力刻画在故事的讲述和精巧情节的布置上。其他的艺术如元杂剧、京戏艺术等等也是这样,包括中国电影史上早期的大部分影戏作品都是如此,人物的刻画鲜明、但太过于类型化。这样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有点,那就是观众容易理解,一看就知道每个人物是什么特点、什么身份,但也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人物的深度挖掘不够,容易流于表面而缺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再看《血迷宫》中的几个人物。同样有一个出轨的妻子、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丈夫、有一个生性胆小但性情中人的第三者和一个贪图钱财的杀手,这几个主要人物都被《三枪》原封不动地搬了过去,但却没有将对人物内心的挖掘也移植过去。《血迷宫》中每个人物乍一看都是没有任何不同的普通人,但随着剧情的展开、细节的描写,每个人物开始展现出不为人知的秘密。   比如老板马蒂,一开始我们会认为他是一个可怜的人,妻子有外遇了,他还受到私家侦探的勒索,但是接着看下去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他是一个非常小心眼的、控制欲極强的人,这点可以在艾比和雷伊的对话中得知:马蒂认为艾比有心理疾病,送艾比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说艾比很健康,马蒂就炒了那个医生;艾比晚上睡不着,总是听见异响,她害怕马蒂是过来找麻烦,但转念一想又说不会的,如果是马蒂过来,她什么声音也不会听得到。这两个小细节都说明一切看似正常的马蒂,其实隐藏着我们都不知道的可怕之处:过分的控制欲和小心谨慎的性格,也许才是导致他们婚姻走向终结的最主要原因。
  这样的人物设置和表现方式也和西方的文学艺术传统息息相关。西方文学艺术、特别是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多样化。各种流派蓬勃发展、各具特色,又相互渗透,相互吸引,在风格、体裁、题材、手法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2] 越来越多的体裁种类开始相继出现,如意识流、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等,给传统的文学艺术带来冲击,并迸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电影这门新兴艺术,在发展中必然会借鉴到很多其他艺术门类的特点和优势,将其运用到自身的发展中。很多影片将意识流、心理分析等文学艺术中的方法手段巧妙地运用到电影的拍摄中,在人物的刻画、情节的设置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作品,很多都运用到了精神分析进行描写人物、推动剧情。《血迷宫》既然打着“向希区柯克致敬”的口号,那么其中必然继承了希区柯克电影的精髓。的确,影片的人物设置方面借鉴了希区柯克影片中惯用的心理描写、精神分析等方法去表现人物,深入研究人物的心理状态。
  两种人物设置方式各有优劣,在不同类型的影片中合理运用,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并且也不能一定说类型刻画方式就代表了东方文化、心理分析方式就代表了西方文化,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在这一方面是相互渗透的,东西方文化交融、共同在一部影片中体现了多种文化的汇合,都是可以实现的。
  三、画面风格
  《血迷宫》的拍摄取景是在美国德州,影片中充满了美国的西部风情。比如在影片的开始就是一个空旷的西部公路和草原的空景镜头:空旷的公路、一望无际的草地、蓝天白云,一幅美丽的美国西部风景画。不仅是影片的开始,在故事讲述过程中也无不渗透着美国的西部文化和西部氛围,比如人声鼎沸的小酒馆、宽广的麦田等等,都将美国西部风景充分地展示给观众。
  并且这些景物和环境的选用绝不仅仅是向观众展示西部美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给影片奠定了一个基调、一个氛围。再看影片开头处的长镜头,一开始是蓝天白云、美丽的风景,但逐渐天色就暗了下去、开始阴沉、下雨,下个镜头,已经是瓢泼大雨的夜晚。这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和心理暗示也很明显:人生不会总是风和日丽,外表看起来完美的事物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
  《三枪拍案惊奇》的取景是在甘肃,也属于中国的西部。不过与《血迷宫》中处处呈现出的美国西部阴暗萧瑟、不见生气的景象不同的是,张艺谋选取了中国西北山峦叠嶂的黄土高原,色彩明亮而华丽;不仅于此,张艺谋还精心的把背景所及之处都处理成对比鲜明的红黄绿条纹,像美国恶地的金属沉积岩一样,红的是铁,黄的是硫,绿的是铜,在张艺谋的镜头里,这些颜色的饱和度都达到呼之欲出的程度,和《血迷宫》相较之下,空前的鲜亮和热闹。作为一部商业电影,首先要做的一点自然是“好看”,那么《三枪拍案惊奇》在画面的“好看”这一点上,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成功了。另外作为中国民族导演的领军人物,张导在他的影片中始终注意做到对中国文化、中国特色的宣传。也许有的人说他哗众取宠、也许有人说他向国际上宣传中国伪民俗,但抛开这些不谈,单单从他对中国文化的发掘上,我觉得能从他的影片中看到他的用功和真诚。把东北二人转艺术原汁原味的搬上银幕、影片中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以及充满中国气息的景色和环境,一点一滴都渗透着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台词语言
  《三枪拍案惊奇》带着浓郁的东北二人转风格,这在台词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张艺谋对影片的台词算是经过了精心雕琢,把一个个的“包袱”和“笑料”穿插在影片中,插科打诨;而有了小沈阳和闫妮、程野和丫蛋这两对活宝,加上赵本山的强力助阵,影片在喜剧的营造上也显得底气十足。但是,再好玩的台词,开始听几遍觉得还好笑,听得多了,也觉得疲劳了,笑不动了。因为电影毕竟是电影,不是一个加长版的小品,太多刻意的搞笑,反而让人看得不自在。
  相比之下,《血迷宫》的台词和语言方面就考究的多。可以说,《血迷宫》里没有一句让人发笑的台词,就像平时说话一样,没有一个刻意抖的包袱。
  但是,片头的对话却富有很强的哲理。“世人都喜欢抱怨,可事实是万事无绝对,不管你是教皇、美国总统,还是年度风云人物,都有遇到麻烦的时候,那么就去抱怨吧。跟你的邻居讲讲,让他帮帮你,然后看他四处散播。这成了一种理论,但是在美国德州,你只能靠你自己。”除了这句话,还有调侃的话,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阿比对第三者雷说起自己丈夫时说的——“他要么不说话,要说就是脏话;而你要么不说话,要说就说好话。”
  故事在“静静”地讲述,宛如行云流水。只是在最后,黑老大和阿比“决战”的时候,才有了一些音乐,但是,这音乐却轻松得离奇,和紧张的气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许就是导演的匠心之所在了。
  两部影片的台词语言对比明显,都有着各自鲜明的风格。虽然《血迷宫》台词简洁而富于哲理,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三枪》的台词处理低俗冗长。前面反复提过,两部电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血迷宫》因其效仿的“黑色幽默”而将台词处理的简练以配合影片整体的氛围;而《三枪》里面的插科打诨虽然太过于重复而有“审美疲劳”的负面效果,但是从影片风格上说,倒也十分符合它“二人转"式贺岁喜剧的类型范式。
  结束语:这两部影片虽然有着相同的故事,但是因为其影片类型不同、产生的时代不同,更重要的是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二者的表现形式产生了强烈的差异,可以说是各有特色。通过对比这两部影片,可以对其中渗透的东西方文化有一定的认识。电影是时代的产物,是文化的产物,用文化去分析电影、代入具体的时代背景去考量电影,才是最全面、最客观的电影批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81.htm?fr=ala0_1_1
  [2]《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名著导读(小说卷)》 王春梅 编
其他文献
儿啊,去打瓶油吃吧……”娘哆嗦着手,将油瓶和两毛钱递到我手里,“娘,外头国共正打的紧呐,形式不好哟,我看还是别……”一抬头,却望见母亲花白的银发蓬乱地飘散在双颊,深深凹陷的眼睛散发着深邃的忧伤,在饥饿的煎熬中她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好……”我最终还是应了她。  我接过钱和油瓶,向瓦房前的母亲挥手告别,我愈走愈远,猛回头,远远地望着憔悴的母亲连同那黯淡的红瓦房,隐匿在橘红色的夕阳下,幻化成一个虚无缥
期刊
摘 要:语义学作为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历经100多年的发展,步入多元化发展的现代语义学阶段。词汇语义学和句子语义学是当今语义学研究的两大重要领域。句子语义学更是取得较多突破,其中影响最大的理论是形式语义学、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本文将以《阿凡达》字幕翻译为蓝本,从会话含义理论角度解读句子语义学。  关 键 词:语义学 句子语义学 会话含义理论 阿凡达  一、语义学的发展  语义学是一门古老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作文课上,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作文的积极性,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关 键 词:小学写作教学 认知规律 个性创造  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可是,作文课上学生却常常眉头紧锁,敷衍了事。而我们的教学方法陈旧,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
期刊
摘 要:物哀作为日本的独特审美意识表现在日本文学创作的各种形式中,川端康成继承了这一传统审美观,其作品总是流露、充溢着一种淡淡的纤细的哀愁。掌小说是川端文学创作的缩影,本文通过对其掌小说的研究,考察了日本文化同掌小说中物哀美的联系,发掘川端东方式悲剧美的内涵。  关 键 词:物哀 自然美 虚无  在日本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坛上,川端文学以其与日本传统美建立的密切联系而一直被人们视为绚丽的奇葩。川端康成
期刊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方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三个年头了,回忆起与他交往的点点滴滴,是这样的清晰、明快和温馨,似饮甘泉,如沐春风,至今仍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与方牧先生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有一天,一位文友说要带我去认识一下四十年代就享誉我国东南诗坛的前辈,我想诗人肯定是风流倜傥,光采照人的,见一面也好。于是我随这位文友来到一个专为他人代写书信,状纸的摊子上,当我见到方牧先生时,与我想像的反
期刊
摘 要:科幻小说在我国是一个发展很快的文学分支。而刘慈欣是新生代科幻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科学主义和人文关怀特征。扎根在当下实际,同时也利用想象着眼于广阔未来。《赡养人类》就是其关于社会财富分配的优秀短篇小说,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翁滑膛作用的分析,总结出小说的视角、语体特点,以及多处运用的对比手法。  关 键 词:刘慈欣 滑膛 科幻 贫富分化  科幻小说在我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小
期刊
摘 要:马觐伯先生的新著《乡村旧事——胜浦记忆》,全面记录了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镇在城市化前的江南水乡风情。该书所收马先生的摄影,无论从艺术鉴赏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学、民俗学研究的角度去欣赏,都非常耐品;每篇文章,都记录了江南独特的历史民俗,也记录了他独特的人生感悟。书中涉及江南音乐民俗的文字为研究江南乡土音乐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关 键 词:马觐伯 胜浦 摄影 民俗 乡土音乐  初识马觐伯先生,是在20
期刊
摘 要:自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60年来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新的生产关系,同时还带来了新的文化。作为工业文化的先锋,摄影大大拓展了形象思维的空间,使图像能够替代文字成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也就是说,摄影开创了能够直接通过图像来获取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科学及艺术信息。摄影为现代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 键 词:纪实 摄影 现代社会  纪实、新闻、艺术它们的区别  纪实
期刊
摘 要:哈代的“威赛克斯小说”集中体现了悲观色彩和宿命思想,无论主人公怎样挣扎和努力,最终都逃不出命运的禁锢。本文将通过他的几部作品分析哈代宿命思想的发展过程。  关 键 词:哈代 宿命论  哈代的“威赛克斯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他的代表作分别为早期的《绿荫下》,中期的《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晚期的《无名的裘德》,这三个阶段体现的宿命思想各有不同,早期是萌芽阶段,中期宿命思想较浓厚,而晚期作
期刊
摘 要: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说过:“人活着日子就一天天的浑浑噩噩,人死了日子就堆积了起来。”活在这个世界的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会有另外一个你,过着你想要的人生。夜半梦醒,你有没有渴望过另外一种人生,在某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会如何面对命运神奇的安排。塔可夫斯基曾经说过,人们去电影院,通常因为时间:为了失去或错过的时光,为了不曾拥有的时光。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在一个短暂的时间段让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