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善舞谁是源头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中、日两国武术界的交往,在明代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日本刀及其刀法为中国军事家、武术家所称道,并出现了许多描写日本功夫的书,如戚继光编著于1560年,被日本译著为《武术早学》、《兵法奥义书》的《纪效新书》,在日本江户时代曾被兵法家平山行藏翻印刊行;《单刀法选》由程冲斗(字宗猷)所著,此书汲取了中、日两国刀法之精华,而且融入到武术体系之中。
  本文记录的是两位日本有关的专家就《纪效新书》《单刀法选》与明代中、日武术交流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谈话,本文中提到“中日武术研究史中出现了断点”,那么,出现了什么断点?为什么出现断点?希望读者阅读此文后能够得出答案,并可引发深深的思考。
  日本《秘传》杂志自1996年开始,连续三期刊载了《日中武术交流的真相》一文。在《秘传》杂志社,日本的武术史研究家平上信行先生迎来了日本的中国武术史研究创始人笠尾恭二先生,二人就日中武术交流史上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二人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已经收入二人共著的《发劲秘传和极意》一书中。此番,他们研究有关《秘传剑术,极意刀术》也将付梓出版。
  中日武术研究史中的断点
  ——您二位在本刊编辑部进行对话是一种机缘,最近您二位付梓印刷的《秘传剑术,极意刀术》(以下称《秘传剑术》)是继以前出版的《发劲秘传和极意》之后的第二部作品。我们想请二位谈一下有关的问题……
  平上:是的……这是我们的第二部书。笠尾先生所著的《中国武术史大观》(1994年,神昌堂出版)之中加上了不少对迄今为止流传已久的通俗传说的研究结果,论证了许多与他意见相反的观点。对于我来说,从某种意义上,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和压力,其中最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有关《单刀法选》的一些看法。在《中国武术史大观》一书中,笠尾先生详细介绍了源自日本的古传剑术,后来流传入中国并被著书立说的《单刀法选》融进了全部内容。我是第一次知道有这本书,所以对此极感兴趣,现在有机会直接向您讨教。
  笠尾:《单刀法选》是在中国武术界流传久远的一本武术资料。但是,作为一个日本的武术研究者,我深感这本书与日本武术界的关系被断裂开来了,虽然我试图搞清这个问题,让日本武术界也明了这一点,但是,日本的武术研究者似乎对此并不关心。我则认为是有这种断裂存在的,所以把这个被人忽视的问题提了出来。这也是我致力于翻译《中国武术史大观》的一个原因所在。我希望平上先生能和我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提出意见。
  我最初做这个工作是出于一个日本武术工作者的最初反应,这很有趣。我也知道在武术界,由于大家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各派之间气质互异,在武术观及历史观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所以有时交流起来存在着压力和困难。但我还是尽力去尝试揭开一些问题的所在,以期为整个日本武术界做些工作。为了研究这部《单刀法选》,我特意仿照古代战乱时期战场上用的大刀,用木头也制作了一柄这样的大刀,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尝试得到各方面的答案。其中有很多东西让我感到惊异,并且很有趣。但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更具说服力,我认为我所做的这些对日本武术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平上:由于我们这次的主题比较大,要归纳起来也需花费些时间,以一种实践的方式去做研究是个很好的办法。对于大多数日本的研究者来说,《单刀法选》是一部只知书名的武术资料。
  笠尾:因为我所知有限,所得出的结论对于日本武术来说也未必是严密的。松田隆智先生所著的书籍中也有若干的说明和介绍,他作为一个中国武术的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应更为准确透彻。既便如此,我仍认为这种断裂也是存在的。一种事物源自日本,在中国发扬光大,而日本武术界则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并且,连平上先生这样的武术研究家对此都知之不详,可以知道这种断裂是多么的严重。


  在江户时代,《武备志》与《纪效新书》即已流入,并被保存下来再版。日本武术家们也都知道《纪效新书》,他们都知道这是流传下来的一部兵书,大约是中国明代时期的著作。但是,大家未必知道《单刀法选》是产生于日本古代的武术,流传入中国后,经整理成书而记载下来。《纪效新书》和《单刀法选》几乎是同时代的产物,虽然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从历史角度看,它们依然同属一类。
  《纪效新书》目录之谜
  ——《纪效新书》和《单刀法选》是同一时期的书吗?
  笠尾:《单刀法选》一书的出版要稍晚。但是,两本书都是明朝末期所谓“倭寇动乱期”的产物。在明朝中期也有过激烈的动乱时期——中国北部的蒙古人入侵中原。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危机之中,因而对武术产生了很大的刺激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纪效新书》和《单刀法选》产生于那个时期的原因。特别是《单刀法选》这种带有日本武术特征的武术被少林寺的武僧所重视。对这一事实,我极感兴趣。
  ——《纪效新书》的目录中有《秘传剑术》,是否我们现在所见的《纪效新书》,亦或是后代整编后的作品呢?
  平上:但从这本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因为我们已经确定了《纪效新书》的年代。
  笠尾:我也认为现在我所见的《纪效新书》就是那个时期的版本,我们已经知道了戚继光写作这本书的年代。如果是后代修订过的作品,其中必然加入了新的内容,那么在其后的修订过程中和再版过程中这些内容也可能被削减下去。
  ——现在这本书里附有猿的图解,也是原书中就有的内容吗?
  笠尾:我认为是原书中就有的内容。不知平上先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平上:这个我不太清楚,虽然现在所能见到的版本中有这部分内容,但在目录中据我所知没有使用猿的图解,我认为这多少有一些不够协调。如果是当时就有的,那可挺有意思。从前也有使用天狗(一种想像中的妖怪,人形,有两翼,脸红鼻高)的。事实上,这本书里有许多地方很有意思,我想是否有其他版本的《纪效新书》。所以有关年代的考察是必要的,但让我说得很清楚,我做不到。
  ——我们也经常听说关于向猿学习剑术这样的武术逸闻,看来这可能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呢。
  平上:说是这么说,但在此前我并未看到过有以猿猴为主角描绘的剑术图,如果让我做出更进一步的断言,我恐怕会遭到谴责(笑)。   失传技巧的再现
  ——既然是日本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它的产生年代应该是16世纪中期。当时日本正处于诸侯纷争时期,这本书应该是相当早的一本书,历史很悠久呀。
  平上:这的确挺有意思,在这本书的文字版本出现之后,又在天正十七年(1589年)马上出现了它的绘画版本,而且是彩色绘画本,今天我就把它拿来了,就是这个(打开原书)……
  笠尾:啊,这可是非常珍贵的一本书呀!


  平上:它恐怕是日本最为古老的一本用色彩绘画版本的武术书了。
  ——我看这本书中还描绘了如何使用盾牌的技法。虽然《秘传剑术》一书涉及到了日本剑术如何从神代(日本神话中的神治时期)开始在技术上产生的变异,但这本有关使用剑和盾技法的书却因涉及到了盾牌的使用而显得弥足珍贵。
  笠尾:是啊,《日本经济报》对此也做出了报道。
  ——下之乡遗迹的发掘出土,让我们知道了弥生时代盾牌使用的情况。这是很有趣的同步性啊。想必平上先生不仅尝试了《单刀法选》中介绍的剑术,对于神代时期的剑术也尝试过复原吧。在您这一次著作的书中想必也涉及到了日本剑术创时代的内容吧。
  笠尾:在我这个立场上,我认为日本的剑术至奈良时代都和中国的剑术有可见的共通性。但是,日本与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将刀和剑视作一体,即刀剑一体。在这本书上您再次论证了这一点,如此看来,就为日本剑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独立性提供了物证和观念上的可能性。


  平上先生自己可能也没有意识到,您制作内反刀等武器,实际上是在寻找武器的源头。您所研究的课题结合了考古中的实际发现,我认为应该算做“实践古武术学”。
  ——在您这次写的书中,详细论证了《单刀法选》的技术是来自于日本剑术。平上先生现在是否打算整理由《单刀法选》中复原而出的刀法呢?
  平上:我现在只是将这些技术作为武术体系加以练习,我想要归纳总结起来的话要三年的时间,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所接触到的东西都带有很深的来自中国方面影响的东西,并且这种东西已经独立,我们想做的却是根据这些去追溯源头。比如说其中存在的一些刀对枪的对练,我认为更多地是带有中国武术的特征。
  笠尾:您认为日本的剑术几乎都是刀对刀的形式。所以您认为剑对枪的套路是来自于中国的影响,是这样吧。甚至书中也出现了一些枪对枪的套路,估计这部分肯定是中国加入的。
  ——《单刀法选》中所介绍的技术看来还是源于日本,包括其中的双刀法看来也是后加入的。
  笠尾:其中的内容我认为大部分源于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剑术。至今,在日本方面大多数所重视的是江户时代以后的武术,在这方面研究的也比较深入。而对于这个时代之前的一些东西则未必抱有那么大的关心。
  平上:我也认为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不够。事实上,对于古代一些流派的武术,我们很少关注它的变迁史,可以说是关注得极少,有事实可以证明的变迁我们自然介入得更少。比如说现在的神道流也好,影流也好,虽然在身体动作的差异上不是很大,但都是以半身间的阴阳转换为主体的刀法,无论是哪一种也都是源自于古代战场上实用性颇强的古传大刀的使用方法。
  笠尾:我也持相同的看法。鹿当新当流等称谓中的“新”,在文字上不就有很深的意味吗?他们也认为自己的流派与古传的剑法存在着不同之处。相对于古传的剑术,他们现在的剑术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古代技术。我也曾亲自体验过,使用平上先生仿制古传的带有很长刀鞘的大木刀,我觉得这是接触剑术源流的一种体验,它让我体会到了一些长刀的使用技巧。如在使用中稍不注意,刀身马上会落到地面上。显然这是不对的,我当时的感觉是由于刀身的长度不同,刀的技术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这种从未体验到的感觉真是不错。
  ——笠尾先生采用的《单刀法选》不管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都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您是在国会图书馆发现的这本书吗?
  笠尾:一开始,我不知道那就是《单刀法选》。因为那是一本名为《蹶张心法》的书,是与程宗猷的书籍的合订本,甚至在内容上还有弓弩及长枪的使用技巧。
  ——是否存在着江户时代就已经传入日本的中国书籍的可能性呢?
  笠尾:我一开始拿到这部书的时候是未经整理过的汉文书籍。在最近的国会图书馆的目录上注明的是在清朝时期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平上:这确实挺有意思,这部书的内容与平山行藏所藏的《单刀法选》是一样的。行藏在看到《单刀法选》时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他确定这是一本日本战国时期武士们使用的技术范本。使用的武器长柄大刀与其它刀术中使用的刀相比,刀柄要长得多,大概可长出一半或是1/3,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刀柄的长度,在实战中给人的感觉是刀身延长了。
  可列为世界遗产的古传武术的文化性
  平上:有关《秘传剑术》的讨论在现代中国的武术界被认为是日本剑术的末流。在日本也有有关苗刀使用的技巧,在现代中国普通刀法中也有着日本剑术特征的技术,日本剑术中也有源于中国的成分。
  笠尾:在《单刀法选》的续篇中介绍一系列的连续动作,其影响可在现代中国的刀术中看出来。在接触了这件事情后,我深感日本武术的文化性还没有被重视到应该达到的深度,尤其是与历史悠久、武术被上升至一种高度文化的中国比起来,日本在这方面更是存在着欠缺。中国现存的武术门派都已相当成熟,武术被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遗产加以保留。相对而言日本方面则存在着不足,我认为这与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是有关系的。但不论如何,武术文化都应该被视作历史遗产,而且是世界性的历史遗产,加以保护和光大。□
其他文献
春华秋实。  在十月金秋的季节,举国上下,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十周年大庆。  从1949年至1999年,年轻的共和国已经跨越了半个世纪,同时也由当时的百废待兴,走向今天的辉煌。其间,虽然经历过坎坷不平之路,但最终的回归,人间依然正道是沧桑。  祖国繁荣昌盛,万事皆兴。武术事业置身于这种大气候之下,也开展得蓬蓬勃勃,国内、国际赛事紧锣密鼓,武术健儿各领风骚,为推广传播古老的中华武术,他们尽
期刊
今年5月中旬,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委托翁福祺、高壮飞和笔者等三位常务副会长,带着观摩学习的任务。随北京队到杭州参加了5月18日至20日在浙江大学举行的“99”全国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我们观摩了太极推手的全过程。并和部分推手运动员进行了交谈,听了部分旁观人员的观感。现将此行见闻和感想做一概述。    一、推手比赛与观众    太极推手是一项韵味、刺激兼备,又极富艺术性和哲理性的内家拳术。太极推
期刊
一触即发的技击“内劲”,历来为八卦、太极、形意等内拳手所梦寐以求。然其劲,究竟是方还是圆,是硬还是软?其实,它无形无象,无色无味,让人看不见,摸不着,更琢磨不透。究竟练到何种程度才出此劲呢?津门高手许泰征的习武轶事,或许能给人以启迪。  前不久,75岁的济南老拳师张万英谈到这位津门高手时说:“许泰征先生那种惊人的功力,若非我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也绝不会相信世间竟有此等人物!”  许泰征,天津人,1
期刊
题记:素以荧屏恶人形象闻名的他,将塑造的下一个人物是一位真正英雄,定会令人耳目一新!  诺顿把自己为谋生而付出的种种努力与辛苦都视为人生乐趣。在他看来,这些都不失为一种享受。身兼演职人员与武艺大师双重身份,他同娱乐界的许多最耀眼的明星都共过事。在20年的私人保镖生涯中,他曾全力保护过戴维·鲍维、保罗·麦卡尼、滚石乐队、弗利特伍德·麦克、琳达·朗斯达特以及詹姆斯·泰勒。 作为演员,他曾同查克·诺里
期刊
50年前我还是个很顽皮的10岁孩子。那时进上海《大世界》游乐场看戏,每个大人可免费带一名孩子,我常亲昵地牵着陌生大人的手求他带我进场,收票员就是明知这情况,也不敢随便得罪帮我一起"作弊"的大人,眼睁睁地看着我"潇洒"的进去。我一进场内就独自直奔京剧厅去看武打戏,那种锣鼓喧天、群兵乱战的场面,简直会把整个舞台弄翻,真好看!久而久之,也许我受这影响,平时也爱弄刀舞剑和小伙伴们一起"厮杀"。一天,我发现
期刊
华拳    拳家讲究“三华贯一”,“三华”是指精、气、神,华拳因而得名。  华拳的内容有徒手、器械、单练、对练。1~12路华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拳术套路。这些套路多由踢、打、摔、拿等攻守格斗动作,按照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经常练华拳,能训练人的格斗技能,对人体各部肌肉的发展、关节的灵活、韧带的伸张和强固,以及平衡器官、中枢神经的协调机能有良好作用。  华拳有下列7个特点:①形体工
期刊
广东兴梅地区(即现在的梅州市,所辖六县一市)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也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  客家人原籍中原,历代以降,中原战乱频繁,灾祸蜂起,中原大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为避战祸,中土先民背井离乡,数度南迁,辗转千里后集结于粤东蛮荒之地,开基创业,耕耘山川,是为客家。  客家人是逃难中的流民,生存环境极为险恶,野兽和土匪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当地人也多加欺凌。为了活命,为了生存和发展,客家人习
期刊
说起催眠术一词,不少练武的朋友也许还比较陌生。但是一讲武侠小说中的“摄魂大法”。很多人一定非常熟悉——金庸先生的名作《射雕英雄传》里的“轩猿台前”一章对此作了非常精彩的描述。  催眠术(Hypnotiosm)这个词,源出于希腊神话的睡眠神(Hypnos)。最早在1842年英国医师詹姆斯·布莱得的一篇叫《神经性睡眠记》的论文中出现。在20世纪初,催眠术一词由欧美经日本传入我国。人们初一听到催眠术,便
期刊
六合英杰  佟忠义,1872年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祖辈在沧州开馆授艺。佟忠义自幼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熏陶,耳濡目染,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在父兄指点下勤奋习武,打下了深厚的武功基础,成年后又随同开设得胜镖局的二哥入镖行,游历各地,寻师觅友,结识了国内许多武术名师和高手,当时与王子平一起赢得了“沧州二杰”的侠号。他曾在上海开设国育武术研究会,忠义拳术社、中国摔跤社,还担任过上海国术馆少林门教务主任,并兼任东亚
期刊
按:看看国内充斥武术市场的所谓截拳道书刊,函、面授教材和那些打着传播截拳道“大旗”的“教头”们,他们“著作”的截拳道拳法、腿法和什么“勾漏手、李三脚”之类的把式比李小龙还要多、还要“李小龙”,真不知他们是如何向李小龙“学”来的?其实,戳穿了,这些人只不过是打着李小龙的旗帜来攫取习武青年们的钱财罢了!  为满足广大读者渴望学到真正的截拳道技击术,本刊不仅隆重推出原汁原味的“李小龙专栏”,而且从此期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