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婿不孝顺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nh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是周日,中午胡松涛跟着妻子黄娟一起去看望岳父。岳父今年六十三岁,几年前岳母去世后一直独居,由于他喜欢钻研美食,又不愿意活动,结果就把自己养成了一个大胖子。女儿女婿都劝他注意饮食,空闲时去小区公园里遛遛弯打打拳,可他就是不听。
  进屋落座后,和岳父寒暄了一会儿,胡松涛突然倚在沙发上,捂着肚子哼哼起来。岳父吓了一跳,赶紧问他怎么了。他摆了摆手,皱着眉头没吭声。
  黄娟叹了口气,跟老爸抱怨道:“爸,你说他们单位那是什么破单位,竟连自己的食堂都没有,员工没办法只得天天吃外卖。现在的外卖,有几家能天天吃的?吃一天两天还行,长年累月地吃,不把胃吃坏才怪呢。这不,从前天晚上开始,他就嚷胃疼。”
  岳父听罢,唏嘘几声,给胡松涛倒了一杯热水,又给他拿来一个暖宝宝。胡松涛喝了点热水,又把暖宝宝摁在胸口上,这才舒展眉头,不再哼哼了。
  中午,岳父像往常一样,钻进厨房煎炒烹炸一通忙活,很快就整了一桌子拿手好菜。要是搁以前,胡松涛一定会大快朵颐,吃个肚皮滚圆。可今天就不行了,他望着桌子上的菜肴不但没有食欲,反而有种想吐的感觉。结果,他只吃了几筷子菜,就匆匆结束“战斗”,回到沙发上捂着肚子继续看电视去了。岳父看在眼里,不停地摇头嘆息。
  吃过饭后,三个人坐在沙发上聊天。岳父对胡松涛说:“松涛,要不这样吧,以后你别吃外卖了,中午下班后到家里来吃饭,我给你做。”
  胡松涛的单位离岳父家不到两公里,步行的话差不多二十多分钟就到了。
  岳父原以为胡松涛会答应,谁知他却一口回绝了。胡松涛回答:“爸,我们公司中午十二点下班,下午一点上班,其间连吃饭带休息就一个小时的时间,我来您这里吃饭,来回路上耗时就要四五十分钟,哪还有吃饭的时间啊!”
  黄娟白了他一眼,奚落道:“你傻啊,不会去坐公交车?”
  胡松涛委屈地说:“老婆你有所不知啊,从我们公司到咱爸家没有直达车,需要倒两次车才行,算上等车、倒车的时间,还不如步行快呢。”
  岳父低着头想了想,然后抬起头,兴奋地说:“现在满大街不都有那种共享单车吗?你可以骑共享单车过来啊,那样就快多了!”
  “唉!”胡松涛叹了口气,哭丧着脸说,“爸,从我们公司到您家,路不算远,但坡却不少,我大体算了一下,这一路有十多个上下坡,而且有的坡还很陡。用我们一个同事的话说,下坡的时候人骑车,上坡的时候车骑人,费劲儿啊!”
  听胡松涛这么说,黄娟有些上火,气咧咧地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算了爸,别管他,就让他吃那些外卖去吧,看看吃坏了身体谁遭罪!”
  岳父没吭声,低着头像是在沉思着什么。
  第二天是周一,中午胡松涛下了班,刚刚收拾利索办公桌上的东西,手机铃声就响了,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岳父打来的。他赶紧摁了接听键,对着手机叫了一声“爸”。岳父在电话那头说:“松涛,你出来一下,我在你公司门口呢!”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胡松涛跑出去一看,岳父还真在公司门口站着呢。
  只见岳父穿着羽绒服,戴着棉手套,提溜着一个棉兜子,见到他,冲他招招手,打开棉兜子,从里面取出一个保温桶递给他说:“松涛,这是我给你准备的午饭,里面有你爱吃的虾酱蒸蛋和南瓜小米粥。你胃不舒服,以后就不要再吃外卖了,中午我在家把饭做好了给你送过来。”
  胡松涛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接过保温桶说:“爸,那可不行,这天寒地冻的,您岁数又大了,我可不忍心折腾您老人家,中午我在单位随便凑合着吃点就行了。今天的饭我收下,明天千万别再送了啊!”
  岳父却摆了摆手,笑着对他说:“你别看我长得胖,身体可结实着呢,走这点路不算啥。刚才来时我看了下时间,从我出门那刻起一直到你们单位门口,走快点刚好用时二十五分钟。你不用担心我,来时我可以快点走,回去慢慢溜达就行了。放心吧,累不着我!”
  听岳父这么说,胡松涛心里好受了点。他提着保温桶上了楼,把饭菜倒进自己的餐盒里,又把空保温桶给岳父送了下来。
  目送岳父匆匆远去的背影,胡松涛脸上闪过一丝狡黠的笑容。
  就这样,此后的日子里,岳父每个工作日的中午都会不辞辛苦地给胡松涛送饭。而胡松涛也逐渐习惯了岳父给他送饭的生活,开始时他还和岳父客套几句,后来干脆连客套话也免了。每次看着岳父提着空保温桶急匆匆离去的样子,他的内心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
  就在胡松涛每天中午心安理得地享用岳父给他送来的美餐时,他的妻子却率先向他发难了。这天晚上,黄娟冲他发牢骚说:“胡松涛啊胡松涛,差不多就可以了,你别没完了啊,我的忍耐可是有限度的!”
  胡松涛被妻子说得一下子愣住了,他瞪大眼睛问她:“我怎么了?干吗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
  妻子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数落道:“我爸他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你就好意思天天中午让他跑去给你送饭?他要是你亲爸,你会这样折腾他吗?”
  胡松涛听妻子这么说,扑哧一下笑了,他凑到妻子耳旁,刚想跟她说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把脸一板,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是他自己要去的,我又没逼他。如果你不愿意让他去,你可以去跟他说,我无所谓!”
  “听听,你说的这是人话吗?!”妻子伸出手就要去揪胡松涛的耳朵,被他灵活地躲开了,她指着他的鼻子怒道:“我跟咱爸说过多少次了,那么远的路,天又冷,就别再给你送饭了,可他就是不听,怕你再吃外卖把胃吃坏了,非得去给你送不可。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事儿还得你亲自跟他说才行。”
  胡松涛嬉皮笑脸地说:“我不去!咱爸那是心疼我,不像你,狠心看着自己的亲老公吃外卖吃坏胃。”
  妻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说:“要不这样吧,我给你买辆电动车,中午你骑着电动车去咱爸家吃饭,或者你干脆开车去上班,中午开着车去咱爸家也行,那样就不用咱爸跑腿了。”   胡松涛听罢把头摇得像拨浪鼓:“首先,我不会骑电动车,而且现在马路上汽车那么多,骑着电动车在汽车之间钻来钻去,多危险啊!其次,我们公司没有停车位,我开车去上班,总不能把车停在大马路上让交警去贴罚单吧?”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妻子被胡松涛气得直翻白眼,她咬牙切齿地说:“你这个不孝顺的玩意儿,真是个白眼狼,咱爸以前白疼你了!他老人家要是累出个好歹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接下来向胡松涛发难的,是他的大姨子黄绣和姐夫杜全。两个人找了个借口请他吃饭。胡松涛赶到酒店,落座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场鸿门宴。饭桌旁正襟危坐着他的大姨子和姐夫,两个人全都拉着脸,见他来了谁都不吭声。
  果然,三杯啤酒下肚后,两个人一齐冲他开火,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他中午让老爷子送饭的不是。胡松涛却来了个充耳不闻,你们说你们的,我吃我的。等他们两个人说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准备吃饭时,胡松涛却吃饱喝足,把筷子一放起身离席。
  临走时,他乐呵呵地对大姨子和姐夫说:“姐,姐夫,谢谢你们请我吃饭,我已经好久没出来吃过大餐了。刚才你们对我的批评,我虚心接受。不过中午咱爸给我送饭的事儿,还得麻烦你们去做咱爸的工作,我无能为力。”说完扬长而去,气得大姨子和姐夫两人捶胸顿足干瞪眼。
  时间又过去了几天。这天上午,胡松涛正在办公桌前干活,经理打电话让他去一趟。推开经理办公室的门,胡松涛还未开口说话,经理就站起身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头说:“松涛啊,你一直是咱们公司的优秀员工,这个优秀不但是指你的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还指你的道德高尚、品行端正、光明磊落……”
  胡松涛呆呆地看着经理,不明白他为啥说这些摸不着头脑的话。
  经理背着手踱了一圈儿,突然话锋一转,又说:“按说这是你们的家事,我不该干涉,可既然你的家人找到公司来控告你,我就不能再袖手旁观了。实话跟你说吧,刚才你大姨子来过了,说你不孝顺,天天中午让老岳父顶风冒寒来公司给你送饭,人都累瘦了。她让我找你好好谈谈。”
  胡松涛听罢,不但没生气,反而嘿嘿地笑了,然后跟经理说了自己的心里话。经理听后,不由得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直夸他聪明绝顶。
  由于胡松涛不愿劝说岳父别给他送饭了,在家人那里落了个不孝顺的恶名。尤其是大姨子和姐夫,每次见到他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恨不得一口吃了他才解恨。
  转眼间到了新年。大年初三,是出嫁的闺女携姑爷、孩子回娘家拜年的日子。黄绣、黄娟姐妹俩都拖家带口地回老爸家拜年。进门后,胡松涛见大姨子和姐夫还对他横眉竖眼、爱答不理,就一本正经地说:“我这个窦娥今天可算當到头了!”
  大家都呆愣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胡松涛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到大家面前,说道:“这是年前我带咱爸去体检的报告单,你们看看吧。”
  黄娟接过去仔细一看,不由得大惊:“所有指标都正常了?”
  黄绣不相信,凑过去一看,也一下呆住了。他们都齐刷刷地看着胡松涛,等待胡松涛给他们一个解释。胡松涛笑了笑,讲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那天胡松涛下班回到家,看到妻子正愁眉苦脸地坐在沙发上发呆,就问她怎么了。妻子告诉他,老爸前几天去医院做了个体检,今天刚刚拿到报告,结果很不理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多项指标超标,可老爸偏偏又管不住自己的嘴,迈不开自己的腿,可把她给愁死了。
  胡松涛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很快就有了主意。本来他想把这个主意告诉给妻子的,可又怕她嘴巴快,到处一宣传,主意就不灵了。
  周日那天,胡松涛和妻子去看望岳父,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吃外卖把胃吃坏了的“苦肉计”。
  其实,原先他在公司是吃过一段时间的外卖,吃腻了,也不卫生,就和几个同事凑份子去附近一家餐馆吃饭,好吃干净还不贵。岳父听说他吃外卖把胃吃坏了,心疼他,非要天天中午给他送饭。其实让岳父给他送饭并不是目的,主要是为了能让岳父多运动,锻炼身体。没想到,三个多月下来,效果竟比预想的还好,岳父的体重掉了十多斤不说,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胡松涛讲完,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厚厚的大红包,递给岳父说:“爸,这段时间您辛苦了,这个大红包是我感谢您的!”
  岳父接过红包,摆摆手,高兴地说:“要说感谢,应该是我感谢你才对,要不是你,我现在哪能身轻如燕!”说完,顽皮地做了一个燕子飞的动作,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岳父把红包重新塞进胡松涛的口袋里,说道:“咱爷俩定个君子协议,过完年上班后,我还继续给你送饭,争取把我这身肉再减二十斤!”大家听罢一致鼓掌同意。
其他文献
鲁南王家村有个叫王相伟的,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家伙,吃喝嫖赌,无恶不好,为此,妻子带着孩子远走他乡,家里的薄田草房都被他输在了赌桌上,不得不去村头一间旧庙居住。  这日,王相伟忽然想起距他们一百多里的刘家湾村,有一个近房的姑姑王祥云嫁给一个名叫刘书香的人,也不知道死活。这个姑姑特别喜欢王相伟,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留给他,比亲姑还亲。可王相伟长大后不学好,游手好闲,打架斗殴,王祥云出于好心,就去劝说王
期刊
暑假前一周,希望学校来了一位贵客,省城“森林公司”的刘助理,他奉总经理曾总之命,前来商谈资助贫困学生的事。郝校长忙把刘助理请进校长室。刘助理刚落座,便说出了要资助的对象———王家庄八个名叫“旋旋”的适龄少年。  目标既定,郝校长匆匆委托学籍管理员查学籍。然而,查了一个钟头,却只查到一个旋旋,还是别村的。郝校长纳闷了,难道是刘助理记错了人数和村名?王家庄是全县最小的村子,据他所知,该村义务教育阶段的
期刊
从前,瓶窑镇的西溪街与上窑街交接处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官口桥,也有人叫它关口桥。为什么呢?因为桥中间以小河为界分为两个县,一边是钱塘县,一边是仁和县。两个县谁的地盘归谁管,双方互不搭界,只要过了桥另一方就无权管辖了。  钱塘县有个叫王土根的山货商,与仁和县的丝绸商张富贵要好,恰巧两人的妻子都怀了孕。在一次喝完酒后,两人指腹为婚,说如果两胎都是男孩,就结为兄弟;如果都是女孩,就結为姐妹;如果一
期刊
过去的这一年,对苏丽丽来说,真是悲喜交加的一年。悲的是春天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喜的是,她在公司里熬了多年终于熬出了头,当上了部门经理。苏丽丽当了经理,管的事情多了,也就更忙了。  这天,苏丽丽好不容易休息,就关了手机,打算美美地睡一觉。一翻身,她忽然看到了床头柜上她和母亲的合照,不禁想起了母亲。她心里默想了一会儿,发现跟母亲大概半个月没通电话了!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似乎有些孤独,每天都要给苏
期刊
吴庄有个叫吴强的大学生,毕业后一心想找个待遇好又不吃苦的工作。毕业快两年,求职单位满足不了他的要求,只好宅在家里。这天,吴强心情十分郁闷,于是想出去走走。  他沿着村路来到野外,看到一块地滚满了碧绿的西瓜。此时,太阳升高了,他感到十分燥热,想吃个西瓜解解渴。他朝四周张望,一个人影都没有,便迅速下地摘了个西瓜,用手狠狠拍几下,西瓜裂开,张嘴咬了一口,又猛地吐出来,呸,淡如白水,还有点儿酸。他把瓜一扔
期刊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女尸”二字当为帝女之名,或为帝女死后所化“神灵”之名。这段文字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再往东两百里,名为姑瑶山。帝女死于此,名为“女尸”,化为瑶草。瑶草是一种叶子相互重叠,花为黄色,果实像菟丝的果实;且果实被食用后会得到人们宠爱的一种植物。  这里的帝女,指的是天帝与传说中的
期刊
陈闻道在京城那些文人墨客心中,好比梁山好汉“及时雨”宋江,只要是圈内朋友前来伸手借钱,他从不问因由,大手一挥,就让账房划拨。一杯茶,一袋烟的工夫,就把事儿办得妥妥当当。  儿子陈大年开了家典当行,要扩大规模,伸手向老父亲要钱。陈闻道一吹胡子:“有间门面挣口饭吃就成了,买什么房,添什么人啊,乱花钱!”  陈大年不服气,壮了壮胆子说:“您有钱不给亲儿子用,却大把扔给那些所谓的清客雅士,这样下去,家里的
期刊
波浪河原来是一条清澈的河,河里鱼儿多得数不尽,传说以前能“棒打獐子瓢舀鱼”。高南山就是在波浪河边长大的,他的脑海里还清楚地记得,那时随便拿个网在河里一抄就是几条活蹦乱跳的鱼,鲤鱼、鲢鱼、鲫鱼,应有尽有。而抓鲶鱼更简单,只要天黑的时候脱光了衣服往河里一坐,鲶鱼就一个劲儿地往屁股下钻,抓都抓不过来。  然而,近年来波浪河的两岸高楼像气吹的一样,一座一座矗立起来,可河水却变得越来越浑浊了,河里的鱼不见了
期刊
已退休的老科长生日要到了,他鄭重地邀请大张和小刘到家里参加生日宴。大张提议,科长酷爱收藏茶具,不如一起凑钱给他买套茶具吧。  星期天,他俩一起来到礼品城,大张说自己不懂瓷器。  小刘皱着眉说:“你也不懂啊?那咱们要是花大价钱买了低档货怎么办?挨宰是小事,关键是老科长那儿……”  “不懂没关系,关键是你得学会装懂,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大张胸有成竹地说。  他们在礼品城转了半天,终于找到一家合适的茶具
期刊
晚上十点,张涵正想关灯休息,事业局的尹局长在微信上发给她一條链接,并嘱咐说:“小张,麻烦你帮我拍下这部手机,价出高一点,一定要拍下!”张涵是事业局的一名科长,她点开链接一看,原来是一个拍卖网在拍卖一部旧苹果手机。  张涵感到奇怪,尹局长经济条件不差,女儿还是个博士,收入很可观,他们家想买个苹果手机易如反掌,干吗要这台旧手机?她想再问问,尹局长又发来一条信息:这事不要和其他人说,替我保密。  张涵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