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2-191-01
摘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科素养的概念,而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学科作为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就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培养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为中学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核心素养 现状 培育途径
一、引言
在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规范中,将核心素养定义成学生应该具备和掌握,能够推动自身健康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品格与能力,指出在新时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应该包括科学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其核心素养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三个层面的内容。核心素养中核心一词并不单单指知识或者技能,也并非指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态度,而是重点体现在如何运用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里所需要的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即為核心素养。
二、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一)欠缺意识与能力锻炼
当前,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重视不足,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虽然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化的影响下,认识到了体育运动的健身和美体作用,但是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实际价值依然了解不深,运动能力偏低。体育动机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考试,或者单纯的娱乐,虽然动机明确,但是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一旦目的达成,体育动机会随之消失,体育行为也会立刻停止,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运行习惯。
(二)忽视情感与品格培养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育情感和品格的培养普遍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缺乏足够的兴趣,多数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但是其在体育活动中并没有表现出来,存在着意志力薄弱的情况,缺乏挑战自我的意识,在体育竞技中缺乏拼搏精神与合作意识,运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三)缺乏知识与行为引导
现阶段,中农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健康教育缺失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重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师资力量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健康意识欠缺,不知道怎样做好自我保护,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同时,体育课堂上,存在着一些不健康行为,如部分学生将篮球、排球等运动器材作为凳子来休息,也存在因为比赛输了而骂人甚至打斗的现象,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对于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引导造成的。
三、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更新观念认识
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树立起教书育人的观念,强化体育教学的育人能力,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教育理念转化为自身教育行为,强化理论学习,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学过程中,配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保证体育教学效果。
(二)培养情感品格
可以结合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对学生的体育情感和品格进行培养,以篮球、足球等项目为例,其本身属于团队性运动,虽然个人能力同样十分重要,但是关键还是要求团队的配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项目的特点出发,强调团队合作联系,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相互合作来对提升自身的合作意识。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责任心强、敢于拼搏、不惧失败的学生,教师都应该通过恰当的引导,对学生的品格及情感进行培养。
(三)渗透健康知识
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渗透相应的健康知识。以篮球教学为例,在对传球和急求的技巧进行传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自我保护,确保其能够通过提前预防的方式,避免手指挫伤的情况;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健康行为引导。体育教师需要做好体育运动的监管工作,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则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和防范,教导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重视危险行为的规避。
(四)做好教学评价
在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中,合理的评价必须包含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习惯、体育意识以及体育能力等,在促进其核心素养提高的同时,也可以保证学校体育评价的有效性。学生的体育成绩应该从其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运动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不能单纯的通过考核来确定。
四、结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持续深化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不仅重视对于基本运动技能的传授,也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当前中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加强对学生体育情感和意识的培养,在引导其养成体育习惯的同时,将健康知识渗透到教学中,配合有效的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保证教学效果良好。
摘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科素养的概念,而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学科作为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就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培养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为中学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核心素养 现状 培育途径
一、引言
在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规范中,将核心素养定义成学生应该具备和掌握,能够推动自身健康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品格与能力,指出在新时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应该包括科学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其核心素养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三个层面的内容。核心素养中核心一词并不单单指知识或者技能,也并非指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态度,而是重点体现在如何运用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里所需要的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即為核心素养。
二、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一)欠缺意识与能力锻炼
当前,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重视不足,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虽然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化的影响下,认识到了体育运动的健身和美体作用,但是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实际价值依然了解不深,运动能力偏低。体育动机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考试,或者单纯的娱乐,虽然动机明确,但是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一旦目的达成,体育动机会随之消失,体育行为也会立刻停止,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运行习惯。
(二)忽视情感与品格培养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育情感和品格的培养普遍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缺乏足够的兴趣,多数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但是其在体育活动中并没有表现出来,存在着意志力薄弱的情况,缺乏挑战自我的意识,在体育竞技中缺乏拼搏精神与合作意识,运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三)缺乏知识与行为引导
现阶段,中农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健康教育缺失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重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师资力量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健康意识欠缺,不知道怎样做好自我保护,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同时,体育课堂上,存在着一些不健康行为,如部分学生将篮球、排球等运动器材作为凳子来休息,也存在因为比赛输了而骂人甚至打斗的现象,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对于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引导造成的。
三、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更新观念认识
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树立起教书育人的观念,强化体育教学的育人能力,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教育理念转化为自身教育行为,强化理论学习,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学过程中,配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保证体育教学效果。
(二)培养情感品格
可以结合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对学生的体育情感和品格进行培养,以篮球、足球等项目为例,其本身属于团队性运动,虽然个人能力同样十分重要,但是关键还是要求团队的配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项目的特点出发,强调团队合作联系,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相互合作来对提升自身的合作意识。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责任心强、敢于拼搏、不惧失败的学生,教师都应该通过恰当的引导,对学生的品格及情感进行培养。
(三)渗透健康知识
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渗透相应的健康知识。以篮球教学为例,在对传球和急求的技巧进行传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自我保护,确保其能够通过提前预防的方式,避免手指挫伤的情况;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健康行为引导。体育教师需要做好体育运动的监管工作,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则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和防范,教导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重视危险行为的规避。
(四)做好教学评价
在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中,合理的评价必须包含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习惯、体育意识以及体育能力等,在促进其核心素养提高的同时,也可以保证学校体育评价的有效性。学生的体育成绩应该从其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运动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不能单纯的通过考核来确定。
四、结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持续深化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不仅重视对于基本运动技能的传授,也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当前中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加强对学生体育情感和意识的培养,在引导其养成体育习惯的同时,将健康知识渗透到教学中,配合有效的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保证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