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方言类新闻节目的优劣与发展策略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方言类新闻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节目样式,它是民生新闻的变种,主持人用地方观众耳熟能详的方言评述民生,以轻松调侃的方式披露新闻,以平民视点对新闻加以简要评论。简单朴素的话语中透露出老百姓的生存智慧和处世哲理。然而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这类节目也暴露出了不少缺点和不足。为了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健康稳定发展,采取一定的措施改革整顿是不容延误的。
  [关键词] 方言类新闻 民生 内容 形式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6.029
  
  近几年来,方言影视剧在国内呼声很高,如电视剧《武林外传》、《刘老根》、电影《疯狂的石头》、《斗牛》、《让子弹飞》四川版等,受到大众的追捧和喜爱。除了影视剧,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发展势头也很迅猛,从2004年掀起热潮以来,这类节目在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中一直居高不下,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打造了自己的方言类新闻节目,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南京电视台的《听我韶韶》,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等,在一度推崇普通话的社会背景下,为何方言类文化产品悄然走俏?方言新闻类节目的吸引力在哪里?这种发展态势只是短暂的辉煌还是会经久不衰?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保证这类节目的生命力?本文选取山东齐鲁频道颇受欢迎的方言类新闻节目《拉呱》为例,对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一、方言类新闻节目的魅力
  1.顺应了受众的方言情结。
  方言,方言,一方之言。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南北东西地理环境差异极大,因此存在多种方言。现在一般分为七大方言区,分别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和闽方言[1]。各大方言之间差别较大,交流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国家一直致力于普通话的普及,然而相比起“官话”普通话,方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它是一方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是一种具有浓郁的区域性和民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有句老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个人漂泊在外,无依无靠,当听到来自家乡的声音时,那种亲近感可想而知。所谓方言情结,更直接的说是一种集体感和归属感,人是群居的动物,共同的集体生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化、习俗和物质,而语言是区域性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因此方言是“自己人”最有力的见证。方言类新闻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种情怀,把日常生活中口语化的交流搬上电视,瞬间拉近了本地观众与电视节目的距离,节目的内容先暂且不说,光这一种形式的改变就引起了极大的共鸣。中国人自古以来太拘于形式了,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三思而后行”,生活在条条框框中,“创新”是太模棱两可的一个词,要么“一举成功”,要么“一败涂地”。没有多少人敢去冒险。而方言类新闻节目在创新中走向了成功,一时间各电台、电视台的此类节目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以至于引发了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大讨论,“关于方言类新闻将何去何从”的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要经过残酷的考验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方言类新闻节目亦是如此,它既然出现了,说明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但至于以后是否能够继续走下去,却是由它自身的发展来决定。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是方言类新闻节目中相当成功的一个,它以山东方言为主要语言,实现新闻、文艺一体化,由小么哥(化名)作为主持人,还有一个搭词儿。它不是空乏的新闻,也不是枯燥的报道,它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反映生活,表达百姓的喜怒哀乐,愿望与要求。小么哥一口地道的山东话让山东人听的是热血沸腾,再加上山东大汉的一身膘肉,更是让人亲上加亲,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受到追捧,收视率也居高不下。山东各大电视台的新闻类节目数不胜数,为何独爱这“一枝花”?语言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所谓的“方言情结”。
  2.形式上的新突破,内容上的关注民生。
  关于形式上的突破,第一,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是一大特色,《拉呱》节目的主持人小么哥是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的一名曲艺演员,是相声演员唐爱国的徒弟,本行是相声,也会山东快书。曾经出演过《观察室的故事》、《重案六组》等,出书《我是小么哥》,2009年获全国杰出中青年曲艺家奖。小么哥长了一副亲民的形象,山东方言拿捏的也相当准,用一口地道的山东话讲述着身边发生的新闻,小么哥可以毫不忌讳的陈述自己对可恶之才的反感,对恶劣事件的抨击、讽刺,对乐于助人的好人、好事的大力赞扬,一言一行完全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不仅节目的收视率一发而不可收,连小么哥本人也得到了大批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另一个起重要作用的就是与小么哥搭词的人,鄢磊、张帆等,他们在节目中通过打断或插入一些话语,而将本一话题和下一话题连接起来,使节目看起来更流畅自然,给观众情感缓冲的时间。第二,《拉呱》节目在中间会插入一些小版块来增强节目的趣味性,比如“短信乐翻天”,用动画的方式把观众用短信发送的笑话讲述出来;“漫话成语”,主要目的是给观众讲解一些成语,但不是以一种空泛刻板的方式,而是通过几个人物演一个小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解释出来。一味的信息传播会造成受众的精神疲劳,在节目中增添一些有意义的小版块来缓冲不得不说是一个良策。
  二、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劣势
  方言类新闻节目的收视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模仿成功的案例打造自己的方言类新闻节目,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面,暴露出了不少缺陷和不足。
  1.内容混杂,新闻价值不高。
  方言类新闻节目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选择的重要性,打着民生新闻的口号把群众身边的大事小事、有意义的和没意义的全部拉拢进来,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必然降低了新闻的价值,确实,民生新闻是关注老百姓身边的事,但并不是所有事都可以成为新闻,如果连打个喷嚏都要上电视,那节目就没有什么可看性了。就比较成功的《拉呱》节目来说,也不可避免的在新闻选择上存在失误,顾客买的小狗掉色上新闻,夫妻吵架要离婚也上新闻,买菜不够称也可以上……这些内容太琐碎,太常见了,实在不值得拿到台面上来曝光一下。新闻价值不高还有另一个因素,电视台为了追求高收视率,一味的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打着给世人警告的招牌暴露他人隐私,满足了观众的窥探心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不是每件事都可以当成新闻来公布于众。
  从更广的角度来说,选题范围狭窄、节目内容单一似乎已成为民生新闻节目特别是地方台民生类节目的通病,电视台不是“包青天”,也不是“居委会”,长此以往,观众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提倡国家的“以民为本”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有个“度”,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2.负面新闻多,给观众带来莫名的恐慌
  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民生新闻(方言类新闻包含在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负面新闻过多的问题。一提到新闻,人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它的舆论监督功能,媒体以为只有拓展报道空间,多搞批评报道,才会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近几年来充斥在我们眼前的是做好事被讹诈、购物被骗、东西被抢、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生活的边边角角都是危机,给人们造成莫名的恐慌,感觉时时刻刻都会有危险发生,甚至对这个世界产生绝望,再加上方言类民生新闻是区域性报道,都是发生在受众身边的事,那种强烈的刺激可想而知。
  地方新闻节目众多,想要抓到独一无二的新闻是不可能的,因此会出现内容上的重复,比如山东潍坊的特大煤矿事故,《拉呱》节目报道,《生活帮》接着报道,《民生直通车》也报道……一则新闻的重复利用率是很高的,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冲击会使观众长期处在压抑的气氛中。人是感情的动物,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则积极向上的新闻会让人觉得心情开朗、生活美好,一则消极的新闻同样也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媒体应该本着实事求是、为大众服务的心态,不能为了某种利益刻意去炮制新闻、危言耸听。
  3.过度娱乐化
  方言新闻节目的主持人部分出自当地曲艺艺人,对内容的演绎、夸张、表演的成分较多,这确实可以吸引一部分当地的受众,但过于娱乐化会引起受众的反感,把握不好度就容易损害新闻的严肃性,不管属于什么类型的新闻,真实性是不会更改的本质。新闻播报不是舞台表演,加入太多的娱乐元素,必然会削弱新闻的价值。方言类民生新闻的随意性比较强,主持人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往往也会得到受众的认同和理解,如果为了讨好观众而加入太多戏剧性的成分,就显得不合适了。就拿《拉呱》节目来说,搭词人搭的好会使播报的新闻更具有吸引力,能引起观众的深思,但是过多的戏谑之言会令人反感,显得虚假。后期的搭词人甚至穿着花枝招展的衣服在台前走来走去,使人不免怀疑民生类新闻是否也被“女色消费”俘虏。
  三、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发展策略
  2006 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负责人表示,非经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各级电视台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2]这主要是针对方言类节目低俗、媚俗化的倾向,当然方言类新闻节目也包括其中。为了保证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健康稳定发展,采取一定的措施改革整顿是不容延误的。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主要是针对方言这一语言形态,方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来的,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方言来播报新闻,要选择那些鲜活的、有意义的词语,剔除那些低俗、恶劣的语汇,媒体说话是站在公共场合的,不合时宜的言语会削弱媒体的威严性。有很多学者一直反对方言播报,认为不利于普通话的普及,不利于人际的交流和沟通,方言只适合小众的日常交往。其实这种观点过于偏激,方言节目既然大受欢迎,说明有其存在的价值,方言也是一种文化,同样需要传承和保护,我们从小都是在自己家乡话中长大的,说着一口流利的方言,但是普通话水平依然不差,总不至于为了学英语就全部放弃母语吧,如果过于计较方言的危害性,那只能是庸人自扰了。因此媒体只要调整好心态,把方言当成一种美学语言来审视和传播,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开阔视野,增强内容的丰富性
  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方言类新闻把视野局限在本地观众身边的事,关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播报的事件越来越琐碎,越来越细微,整天就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这样下去会使受众的心也变得越来越狭隘,看不清大局,不能从全局出发去考虑问题。新闻类节目是具有引导性的一个节目类型,方言类新闻节目除了关注百姓身边的事外,也要加入一些国家的时政方针政策,在总的方向下关注底层的生活。不能一味的迷失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另一方面就是加深新闻播报的力度和深刻性,新闻类节目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也不是公布一下就可以了事,对有些新闻事件是要进行追踪报道和深度报道的,给观众一个交代,同时也要作出合理的解析,给受众一个正确的引导。同时不能把目光聚集在婚恋层面,而是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信息综合起来,增强内容的丰富性。方言类新闻更本质的不是形式,而是包裹下的内容,一味的追求形式的新奇会得不偿失。
  3.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受众是普通市民阶层,只有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才能继续在收视率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对于负面新闻,媒体的任务不是单纯的播报一下就可以,而是要切身为群众的利益着想,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这样才能得到信任。民生新闻(包括方言类新闻节目)在群众恢复对媒体的信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以往群众对媒体“大而空”的偏见。方言类新闻节目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语
  方言类新闻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新闻播报样式,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形式上方言的运用,给本地观众一种亲切感,另一个是内容上的贴近民生,都是群众身边的事,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方言类新闻节目从开播以来一直受到喜爱和追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但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类节目是否会继续发展壮大,还将取决于节目自身的调整和能力。
  
  注释
  [1]高飞,《方言与普通话》,时代文学,2011年第10期。
  [2]李军林,《方言类新闻节目热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以<阿六头说新闻>为个案》,新闻知识,2011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 周学.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和前景[J].当代电影.2010.03.
  [2] 倪琦珺.民生新闻:入俗≠媚俗[J].现代传播.2011.11.
  [3] 刘英.方言类新闻节目热播的成因与反思—以“阿六头说新闻”为例[J].传媒观察.2011.06.
  [4] 邢斐.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劣势及负面影响简析[J].今传媒.2009.10.
  [5] 李军林.方言类新闻节目热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以《阿六头说新闻》为个案[J].新闻知识.2011.09.
  [6]高飞.方言与普通话[J].时代文学.2011.10.
  
  作者简介
  王甜甜,女,汉族,1987年11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电影《80’后》是新锐导演李芳芳的处女作。该片以主人公沈星辰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描写了发生在她身边的各种各样破碎的婚姻和情感。不同于其他的现实题材电影,在色彩鲜明的时代背景下,将80后的爱情观用电影画面表现出来,在修辞上也运用了大量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恰到好处地传达出影片“褪去浮躁,真诚地坚守”的思想主旨。  [关键词】80后 电影修辞 思想主旨    引言  电影《80’后》至成片以来,在
[摘要] 丽水是一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戏曲是丽水众多民间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在山区学校的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该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本土的音乐文化传统,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的意识。  [关键词] 民间戏曲 课程开发 民族传统文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2.044  丽水地处浙西南,2009年获“中国民
[摘要]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表达的是希望的主题,救赎的是自由, 这是重新构建的现代文明里的救赎,除了自己,没法依赖任何虚幻的救主。影片在开始和结尾时的构图与色彩对比强烈,由全封闭式牢笼般的暗调监狱构图,转变为一种开放式的海天一色的构图,寓意着对自由的向往,生活在诗意而美好的精神世界里的安迪,虽身处物化的世界,内心却很超然。导演通过大量典型的细节,具体生动地刻画出安迪的理想主义形象。  [关键词]
[摘要] 张艺谋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电影创作者,其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个人风格烙印。电影《金陵十三钗》是他耗时五年打造的力作,伴随着冲击奥斯卡的呼声,褒奖和指责声纷至沓来。张艺谋同这部作品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键词]张艺谋 《金陵十三钗》 女性关注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26    2011年,张艺谋耗时五年打
[摘要] 《黑天鹅》讲述了妮娜从娇美的白天鹅蜕变为羽翼丰满的黑天鹅并实现完美的故事。蜕变中,妮娜的妈妈、剧团总监托马斯、剧团演员莉莉和贝斯这四个人物在妮娜实现裂变的过程中起着阻碍或推动的不同作用,最终让自我登台。  [关键词] 《黑天鹅》 妮娜 自我精神分析  电影《黑天鹅》讲述了妮娜从一个怯懦、娇柔、善良的乖乖女,蜕变为一只勇敢、邪恶、野性的黑天鹅,并成功实现了内心成就完美的梦想,然而这一完美的
[摘要] 从1972年的《精武门》到1994年的《精武英雄》,再到2010年的《精武风云》,三部影片呈现出功夫片在古典、现代、以及后现代时期不同的风格样貌。梳理陈真这一人物形象的流变轨迹以及三部影片对同一题材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时代精神是怎样在“书写”着它的代言人,也能清楚的感知到电影风尚是怎样在电影里留下它们的铭文。  [关键词] 情节叙事 陈真形象 动作设计  精武门中的
[摘要] 迈克尔?贝的电影奇观就是使用各种影像技术手段,展现被想象和幻想放大的、日常难以得见或不可得见的画面,并且这些画面合理融入叙事之中,成为构成电影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词] 迈克尔?贝;奇观;类型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3.001  当今好莱坞,向来不缺独挡一面的动作片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皮特?杰克逊、吴宇森等都是呼风唤雨、叱咤风
[摘要] 法斯宾德在《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中通过玛利亚几个时期不同的性格形象,如纯真少女、倔强情人、泼辣的铁女人和回归后的小女人来配合、贯穿人物境遇, 起到了推动情节、升华主题的作用,同时人物形象性格自身也演绎着爱情比死亡更冷酷这一主题所带来的强烈心灵体验。  [关键词] 《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 法斯宾德 形象 性格 绝望  doi:10.3969/j.issn.1002-6916.
[摘要]较配音翻译相比,字幕版的译本存在诸多错误与漏洞,其中,既有纯粹的语言翻译上的错误,也有文化意象上的不准确,字幕版大多将英文脚本直译成中文,没有考虑其艺术价值和美学技巧。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影视字幕的译者必须充分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并且采取的策略必须以观众为中心,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减少文化差距。  [关键词] 字幕翻译 配音翻译 差异 缺陷 《玩具总动员3》  doi:10.3969/j.
[摘要] 2012年初,安哲罗普洛斯的去世留下了未竟的“希腊”三部曲,我们面对的是这一宏大企划已实现了的《悲伤草原》和《时光之尘》两部影片。在这两部影片中,安哲继续推进他对电影艺术的诗性哲思:“名字美学”所蕴含的共性信念,戏剧形式、神话互文和融过去、现在、想象于单一长镜头中所构建的“无边界”时空体,以及超现实意象的寓意。若把这一切纳入萨义德所谓“晚期风格”的视野之内,当更可揭示安哲晚年对人类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