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大学生对哲学课的学习兴趣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价值。长期以来。大学生对哲学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郑重对待。
一、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放在首位。
1、创新导入环节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与导入环节。如果教师对导入环节不加研究。习惯于“复旧导新”式的开场白,那么。这些陈词滥调就会使学生觉得哲学课乏味。教师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导入方式。必须想方设法灵活多样地“导入”。实践证明,简述式、提问式、讨论式、阅读式、练习式、直观式、文艺式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开讲方式。
导入语要力求新奇(“新”就是避免陈词滥调,“奇”就是与众不同)、自然、简短。切忌拖泥带水。导入一般要生动简洁地开宗明义,迅速入题。
2、创优讲授艺术
清楚地讲解自己对马哲的理解。这是对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讲课时还应该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1、从内容上看
(1)充分展现马哲的真理性魅力。在许多大学生眼里,马哲是枯燥无用的课程,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增强马哲教学的吸引力,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哲的真理性包括科学性和价值性两方面。因此,在讲解其内容的科学性时,还要强调其价值性。因为,不是所有具有科学性的东西都能为人们所接受,人们还要从价值的角度对它进行审视和取舍。所以。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把握好马哲内容的价值所在,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展示其科学性、价值性。作为教师,要善于在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对比中来讲授马哲。要善于将马哲置于国际大背景下讲授,突出马哲的科学性,努力树立马哲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使其领悟到马哲不仅有政治价值、社会价值,而且对促进个人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2)注重讲授的针对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因此。教学要创引时代活水。教学具有时代性是马哲的内在要求。否则。它就会失去生命力。教学中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有机地注入有关重大社会实际。努力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满感召力。其次。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敢于正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关系到马哲是否有用,马哲是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留心学生的思想动态,捕捉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和关注的热点,并以此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特别是在论证某个理论问题时,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独特功能,就地取材。将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从形式上看
(1)充分发挥课件教学的优势。课件教学具有模拟性、动态性、个性化、交互性、角色转换及丰富资源共享等优越性。教学过程有声有色,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又能提高马哲的“信任度”,有效消除学生对马哲的逆反心理,增强马哲的吸引力。
(2)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启发诱导。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无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到老师讲课与己无关,从而兴趣索然。构建“启发诱导。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教师或设置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或常中见奇。对事物从一个崭新角度思考,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等。这样学生参与其中,就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3)恰到好处地添加“课堂作料”。
幽默、实验、诗话、寓言、典故等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恰当地添加这些“课堂作料”,能够让学生在亦庄亦谐中听得有滋有味。
3、增强情感因素
运用情感因素进行课堂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他学科所要解决的一般是学生“知”与“不知”的问题。而哲学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假如忽视了情感,则不可能达理。因此,(1)在教学中满足学生依恋、尊重、理解的需要;(2)施爱(师爱)于细微之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注意;(3)施爱于意料之外。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已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凡是要引起一个人较大的情绪反应就要设法使客观事物尽可能地超出一个人的预期;(4)施爱于批评之时。师爱有明显的教育性,这是一种慈与严相结合的爱。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使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的开辟,大体上可以从两类活动的推行得以展开:
1、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学生对于课外活动多样化的需求,比方说倡导课外阅读,创办专题讲座,开展竞赛活动等。
2、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的一定情境,它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各种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性、经验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勇气。比如说,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对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还有一些像参观访问纪念馆、参加公共劳动等都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
三、注重教师理论修养
“学者非良师,良师是学者”,这是教育学理论中的通识。如果教师理论素质和品德修养不能起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势必影响学生对马哲的整体评价。因此,马哲教师为不辱使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提高知识水平。终身学习、严谨治学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马哲教师要树立“学而不厌”的优良学风,切实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要逐步达到精通的程度,必须具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阅读是良好的学习方式,对于大学教师而言,还要培养自己不俗的阅读品味和趣味。
2、不断改善知识结构。缺乏必要的新兴科技知识和技能;缺乏对具体生动的社会实际生活的体验和知识积累;缺乏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国外思潮的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是当前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尚待完善的主要方面。
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普通知识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普通知识是指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知识结构中的各种知识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兴学科的大量产生,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随着这种变化随时调整。
3、不断增强科研能力。马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以高水平的科研为依托。科研既能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也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要提高科研能力,教师必须发挥主动性,自己创造必要的条件,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自身专长。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论创新能力。
马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辱使命。肩负起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和为祖国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
一、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放在首位。
1、创新导入环节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与导入环节。如果教师对导入环节不加研究。习惯于“复旧导新”式的开场白,那么。这些陈词滥调就会使学生觉得哲学课乏味。教师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导入方式。必须想方设法灵活多样地“导入”。实践证明,简述式、提问式、讨论式、阅读式、练习式、直观式、文艺式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开讲方式。
导入语要力求新奇(“新”就是避免陈词滥调,“奇”就是与众不同)、自然、简短。切忌拖泥带水。导入一般要生动简洁地开宗明义,迅速入题。
2、创优讲授艺术
清楚地讲解自己对马哲的理解。这是对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讲课时还应该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1、从内容上看
(1)充分展现马哲的真理性魅力。在许多大学生眼里,马哲是枯燥无用的课程,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增强马哲教学的吸引力,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哲的真理性包括科学性和价值性两方面。因此,在讲解其内容的科学性时,还要强调其价值性。因为,不是所有具有科学性的东西都能为人们所接受,人们还要从价值的角度对它进行审视和取舍。所以。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把握好马哲内容的价值所在,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展示其科学性、价值性。作为教师,要善于在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对比中来讲授马哲。要善于将马哲置于国际大背景下讲授,突出马哲的科学性,努力树立马哲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使其领悟到马哲不仅有政治价值、社会价值,而且对促进个人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2)注重讲授的针对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因此。教学要创引时代活水。教学具有时代性是马哲的内在要求。否则。它就会失去生命力。教学中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有机地注入有关重大社会实际。努力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满感召力。其次。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敢于正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关系到马哲是否有用,马哲是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留心学生的思想动态,捕捉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和关注的热点,并以此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特别是在论证某个理论问题时,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独特功能,就地取材。将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从形式上看
(1)充分发挥课件教学的优势。课件教学具有模拟性、动态性、个性化、交互性、角色转换及丰富资源共享等优越性。教学过程有声有色,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又能提高马哲的“信任度”,有效消除学生对马哲的逆反心理,增强马哲的吸引力。
(2)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启发诱导。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无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到老师讲课与己无关,从而兴趣索然。构建“启发诱导。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教师或设置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或常中见奇。对事物从一个崭新角度思考,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等。这样学生参与其中,就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3)恰到好处地添加“课堂作料”。
幽默、实验、诗话、寓言、典故等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恰当地添加这些“课堂作料”,能够让学生在亦庄亦谐中听得有滋有味。
3、增强情感因素
运用情感因素进行课堂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他学科所要解决的一般是学生“知”与“不知”的问题。而哲学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假如忽视了情感,则不可能达理。因此,(1)在教学中满足学生依恋、尊重、理解的需要;(2)施爱(师爱)于细微之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注意;(3)施爱于意料之外。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已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凡是要引起一个人较大的情绪反应就要设法使客观事物尽可能地超出一个人的预期;(4)施爱于批评之时。师爱有明显的教育性,这是一种慈与严相结合的爱。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使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的开辟,大体上可以从两类活动的推行得以展开:
1、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学生对于课外活动多样化的需求,比方说倡导课外阅读,创办专题讲座,开展竞赛活动等。
2、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的一定情境,它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各种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性、经验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勇气。比如说,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对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还有一些像参观访问纪念馆、参加公共劳动等都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
三、注重教师理论修养
“学者非良师,良师是学者”,这是教育学理论中的通识。如果教师理论素质和品德修养不能起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势必影响学生对马哲的整体评价。因此,马哲教师为不辱使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提高知识水平。终身学习、严谨治学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马哲教师要树立“学而不厌”的优良学风,切实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要逐步达到精通的程度,必须具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阅读是良好的学习方式,对于大学教师而言,还要培养自己不俗的阅读品味和趣味。
2、不断改善知识结构。缺乏必要的新兴科技知识和技能;缺乏对具体生动的社会实际生活的体验和知识积累;缺乏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国外思潮的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是当前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尚待完善的主要方面。
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普通知识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普通知识是指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知识结构中的各种知识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兴学科的大量产生,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随着这种变化随时调整。
3、不断增强科研能力。马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以高水平的科研为依托。科研既能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也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要提高科研能力,教师必须发挥主动性,自己创造必要的条件,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自身专长。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论创新能力。
马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辱使命。肩负起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和为祖国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