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转型,我们对煤炭产业的调控政策以及调控内容、调控重点也在不断地转换。煤炭产业政策的演进对于煤炭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好的政策能够对煤炭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调控,促进煤炭产业的发展,但是无效的政策或者不良的政策则会对煤炭产业的发展造成阻碍。我们通过对我国煤炭产业政策演进进行探讨,试图分辨出有效的政策以及无效的政策,以此来推动煤炭产业政策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煤炭产业 政策 演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煤炭产业一直处在发展当中。但是在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之中由于政策的引导方向不同,政策的实效以及煤炭产业从业人员自身意识、技术、资金等的不到位使得煤炭产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粗放型发展的误区。所有的煤炭大省都难免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以及土地浪费的命运,严重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1]我们通过对煤炭产业政策进行审视,通过分析各个时期不同的社会以及技术背景之下煤炭产业政策内容以及变迁来对其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希望借此能够对煤炭产业政策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探讨。
一、我们煤炭产业政策的演变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是按照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的,这些呈明显阶段性的政策都是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背景之下产生的,对我们的探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个阶段 1978年到1993年。这个时期的煤炭政策主要的内容是促进煤炭产量的增长,以缓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产能不足带来的瓶颈。这个时期的煤炭产业政策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的社会环境之下提出的,这个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经,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煤炭的产能不足,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所以,据此国家制定了“两个一起上”的煤炭产业政策,鼓励依靠实际情况,发展各种规模的煤矿来促进煤炭的产出。同时,国家鼓励通过开办国家、集体以及个人所属的煤矿来充分发展煤炭事业。这样的政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确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大幅提高了煤炭的产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过于迅速,管理过于粗放,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以及安全生产形式的混乱。
第二个阶段 1993年到1998年。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重归理性,号召通过技术升级创新以及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提高煤炭产业的产出,并且致力于通过市场的调节来促使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出了“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补贴、三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改革目标。这一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逐步放权来推进煤炭产业的市场化。在这样政策的指导下,煤炭企业纷纷开始了市场化转型,主动通过提高效率,提高技术,增加附加值等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取得良好的效果。[2]在这样的市场化过程中也有一些煤炭产业自身创新能力弱、竞争力差被淘汰,同时,因为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因而造成了煤炭企业的赋税过重的情况。所以,从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煤炭企业处于发展不良阶段。
第三个阶段 1998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是在上两个阶段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对上两个阶段煤炭发展政策的调整以及对上两个阶段教训的吸取。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主要是煤炭产业进行结构优化,鼓励煤炭产业向科技型产业发展,扩大出口,缓解国内的煤炭产能过剩。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为了缓解上个阶段煤炭产业政策带来的不良影响,所以,对税收政策进行了改革,减轻了煤炭产业的负担,增加了煤炭的出口竞争力。
第四个阶段 2001年到2005年。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是在促进煤炭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前三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主要将重点放在煤炭的产量、质量以及煤炭产业的机构分布之上,所以造成了对煤炭产业生产安全的忽视。导致了煤炭产业在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亮了红灯,使得煤炭产业成为了事故率最高的产业。因此,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开始转向对人的关注,转向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视,通过下发各级各类型的煤炭企业安全指导工作意见,安全生产规范书等来促进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并且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炭企业进行停业整顿等措施。
二、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煤炭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该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之下进行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为了促进当时工业的发展,所以只注重了煤炭产业的产量。由于政策的宽松导致很多不具有煤炭开采资质人大肆开采资源,对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采,对资源环境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伤害,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破坏,开采过后的土地难以重新利用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新的阶段制定煤炭产业政策时,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促进煤炭产业从之前的资源依赖性发展模式转向高科技附加值的集约化生产模式。
煤炭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该以宏观指导为主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煤炭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也在不断加速,由于受到长期以来我们对煤炭产业的管理方式的影响,政府在制定煤炭产业管理政策时总是过于细致,导致对煤炭产业的管理过死,使得煤炭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够,灵活性不足。所以我们在制定新的煤炭产业政策时应当以宏观指导为主,推动煤炭产业依靠市场经济自行调节生产模式,促使其在市场经济的考验中不断迅速发展。[3]
三、小结
我们通过对煤炭产业政策的演变进行梳理,分析了煤炭产业政策在不懂时期的不同侧重点、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据此对政府制定新的煤炭产业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政府能够在此基础上对煤炭政策的制定予以规范,促进煤炭产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成君,刘宏超.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J].中国软科学,2002(1) .
[2]史正安,张功厚.增值税政策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建议[J].税务纵横,2003(12).
[3]宋梅,王立杰,张嗣超.基于改进DEA的煤炭产业政策相对有效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07(1).
【关键词】煤炭产业 政策 演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煤炭产业一直处在发展当中。但是在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之中由于政策的引导方向不同,政策的实效以及煤炭产业从业人员自身意识、技术、资金等的不到位使得煤炭产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粗放型发展的误区。所有的煤炭大省都难免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以及土地浪费的命运,严重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1]我们通过对煤炭产业政策进行审视,通过分析各个时期不同的社会以及技术背景之下煤炭产业政策内容以及变迁来对其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希望借此能够对煤炭产业政策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探讨。
一、我们煤炭产业政策的演变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是按照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的,这些呈明显阶段性的政策都是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背景之下产生的,对我们的探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个阶段 1978年到1993年。这个时期的煤炭政策主要的内容是促进煤炭产量的增长,以缓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产能不足带来的瓶颈。这个时期的煤炭产业政策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的社会环境之下提出的,这个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经,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煤炭的产能不足,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所以,据此国家制定了“两个一起上”的煤炭产业政策,鼓励依靠实际情况,发展各种规模的煤矿来促进煤炭的产出。同时,国家鼓励通过开办国家、集体以及个人所属的煤矿来充分发展煤炭事业。这样的政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确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大幅提高了煤炭的产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过于迅速,管理过于粗放,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以及安全生产形式的混乱。
第二个阶段 1993年到1998年。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重归理性,号召通过技术升级创新以及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提高煤炭产业的产出,并且致力于通过市场的调节来促使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出了“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补贴、三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改革目标。这一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逐步放权来推进煤炭产业的市场化。在这样政策的指导下,煤炭企业纷纷开始了市场化转型,主动通过提高效率,提高技术,增加附加值等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取得良好的效果。[2]在这样的市场化过程中也有一些煤炭产业自身创新能力弱、竞争力差被淘汰,同时,因为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因而造成了煤炭企业的赋税过重的情况。所以,从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煤炭企业处于发展不良阶段。
第三个阶段 1998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是在上两个阶段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对上两个阶段煤炭发展政策的调整以及对上两个阶段教训的吸取。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主要是煤炭产业进行结构优化,鼓励煤炭产业向科技型产业发展,扩大出口,缓解国内的煤炭产能过剩。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为了缓解上个阶段煤炭产业政策带来的不良影响,所以,对税收政策进行了改革,减轻了煤炭产业的负担,增加了煤炭的出口竞争力。
第四个阶段 2001年到2005年。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是在促进煤炭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前三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主要将重点放在煤炭的产量、质量以及煤炭产业的机构分布之上,所以造成了对煤炭产业生产安全的忽视。导致了煤炭产业在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亮了红灯,使得煤炭产业成为了事故率最高的产业。因此,这个阶段的煤炭产业政策开始转向对人的关注,转向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视,通过下发各级各类型的煤炭企业安全指导工作意见,安全生产规范书等来促进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并且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炭企业进行停业整顿等措施。
二、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煤炭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该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之下进行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为了促进当时工业的发展,所以只注重了煤炭产业的产量。由于政策的宽松导致很多不具有煤炭开采资质人大肆开采资源,对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采,对资源环境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伤害,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破坏,开采过后的土地难以重新利用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新的阶段制定煤炭产业政策时,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促进煤炭产业从之前的资源依赖性发展模式转向高科技附加值的集约化生产模式。
煤炭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该以宏观指导为主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煤炭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也在不断加速,由于受到长期以来我们对煤炭产业的管理方式的影响,政府在制定煤炭产业管理政策时总是过于细致,导致对煤炭产业的管理过死,使得煤炭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够,灵活性不足。所以我们在制定新的煤炭产业政策时应当以宏观指导为主,推动煤炭产业依靠市场经济自行调节生产模式,促使其在市场经济的考验中不断迅速发展。[3]
三、小结
我们通过对煤炭产业政策的演变进行梳理,分析了煤炭产业政策在不懂时期的不同侧重点、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据此对政府制定新的煤炭产业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政府能够在此基础上对煤炭政策的制定予以规范,促进煤炭产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成君,刘宏超.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J].中国软科学,2002(1) .
[2]史正安,张功厚.增值税政策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建议[J].税务纵横,2003(12).
[3]宋梅,王立杰,张嗣超.基于改进DEA的煤炭产业政策相对有效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