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普华永道第二次《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调查,中国运营的外资保险公司相信他们自己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继续上升。大多数受访的外资保险公司预期至2011年能占据中国保险市场10%的份额,其中5家乐观估计,届时市场份额将超过这个水平
尽管外资保险业界表达了对2008年国内外经济、中国股市波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担心,但是,受访者们仍相信,中国财富的增长将刺激消费者对保险类产品的需求。保险商亦认为,当前市场提供的服务不足。
服务不足 联盟优先
根据普华永道第二次《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调查,大多数受访的外资保险公司预期至2011年能占据中国保险市场10%的份额,其中5家乐观估计,届时市场份额将超过这个水平。(图1预计2008年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能达到做少?图2预计2008年有多少保险公司在中国运营?)
普华永道审计部合伙人林同文认为:“无论是为了储蓄还是保障,中国消费者都将愈加意识到对保险的需求,尤其是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
“我们的调查结果说明外资保险商继续重视销售增长。大多寿险公司预期2008年及此后三年保费的年增长率在30%~50%之间,而外资财产和意外险公司增长幅度略低,在20%~40%之间。”(图3推动中国保险业变化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寿险商或财产意外险商的母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承诺都坚定不移,这反映出中国保险业的前景光明。在满分为10分的调查中,有27位受访者给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打出8分以上。
大多数外资寿险商认为未来三年是寿险市场的关键,并认为寿险将比其他险种如健康险、个人意外险、团体险更重要。(图4未来市场 人保寿险)
在财产和意外险领域,外资保险商认为他们在货运和运输险、个人意外险种上已经取得了成功,这都归功于对这两个市场的重视。
普华永道大中华及香港地区金融服务负责人Mervyn Jacob表示,2008年对于在中国的保险公司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一方面有自然灾害的侵袭;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暴跌也给今年的投资收益带来了负面影响。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强劲增长和巨大潜力仍吸引着外国保险公司。
林同文也表示,尽管外资保险业界表达了对2008年国内外经济、中国股市波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担心,但是,受访者仍相信,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刺激对保险产品的需求。
总体而言,外资保险公司的五年战略计划将继续强调与中资伙伴之间的联盟。林先生补充说道,“很多受访者正在考虑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盟,有的亦考虑并购。”(图5未来五年重组活动的重要战略)
人才瓶颈
人才是保险业成功的要素之一。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市场实现未来增长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人才招聘。
28家受访公司中,有22家认为在海外招聘是件很难的事,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招聘高级主管、保险精算师、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中层管理人员。这也直接导致了招聘成本的上升:这几大岗位的薪酬将在2008年上浮15%或者更多。
员工跳槽问题也在雪上加霜。一批曾经在外资财险兢兢业业做了十余年的“老臣”走的走、离的离,涉及的保险公司包括美亚、丰泰、苏黎世、瑞士再保险、劳合社等多资机构。
有68%的公司表示,2008年跳槽比例为10%~24%,并且这种情况至少还将持续到2011年。现有职工的技能缺乏也同样影响着公司盈利能力,最短缺的两项就是产品销售和市场营销。这些问题在寿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中同样存在。
有受访公司强调,部分保险代理人的素质低下和对他们的管理不充分也导致了消费者的误解,因此,不管是对国内还是外资的保险公司都带有偏见。
普华永道审计部合伙人韦艾理指出:“众多受访者强调了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他们难以在全部职位都找到合适的人,尤其是高管、精算人员、以及分支机构和中层的管理人员。员工流失率也是一个问题。”(图6哪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图7预计2008年的员工流失率是多少?)
错综复杂经营风险
前不久,4家商业银行向保监会提交参股保险公司的申请。随着中国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越发深入,外资保险公司也开始跃跃欲试。
外资保险公司目前在中国占据了6%的市场份额,本次调查主要抽取了其中28家主要外资保险机构作为样本。所有参与此项调查的保险公司均表明,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在于销售渠道、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和其投资表现。
绝大部分外国保险公司都认为他们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问题“错综复杂”,仅有28%的公司认为他们可以较好地把握这些风险。
其中,寿险公司将销售渠道、产权投资市场和新的竞争对手列为风险上升最高的三大因素,而财产险公司则将其最重大风险归结为管理质量、公司管理和新的定价风险。
市场环境、尤其是监管部门的政策令越来越多的外资险企不满,矛盾主要集中在强制合资结构、产品限制和分支设立限制等几个问题上。
寿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不公平待遇”,认为中国保监会的规章制度不合理,因而首先在产品种类的限制上需要更进一步的协调。比如一家欧洲保险公司在受访时就谈到,过去,外国保险公司是市场上的改革领头羊,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因为政策对产品的限制,外资公司的产品必须紧跟着国内保险公司的创新步伐,比如平安出了什么新产品,外资公司反而要群起效仿,令人无奈。
更让这些公司忍不住抱怨的是,“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必须通过强制建立合资公司”的硬性规定,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和机遇。好几家合资公司的负责人都谈到了被“拖后腿”的问题:“公司的扩张计划往往会因为国内的合资伙伴拒绝注入新资本而搁置。”此外,不能一次性成立多家分支机构也是各公司集中反映的问题,每个公司一次只能申请成立一家分支机构,而且整个审批流程耗时很长,几乎都在6个月以上。(图8哪类机构未来五年将构成最大威胁?)
尽管外资保险业界表达了对2008年国内外经济、中国股市波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担心,但是,受访者们仍相信,中国财富的增长将刺激消费者对保险类产品的需求。保险商亦认为,当前市场提供的服务不足。
服务不足 联盟优先
根据普华永道第二次《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调查,大多数受访的外资保险公司预期至2011年能占据中国保险市场10%的份额,其中5家乐观估计,届时市场份额将超过这个水平。(图1预计2008年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能达到做少?图2预计2008年有多少保险公司在中国运营?)
普华永道审计部合伙人林同文认为:“无论是为了储蓄还是保障,中国消费者都将愈加意识到对保险的需求,尤其是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
“我们的调查结果说明外资保险商继续重视销售增长。大多寿险公司预期2008年及此后三年保费的年增长率在30%~50%之间,而外资财产和意外险公司增长幅度略低,在20%~40%之间。”(图3推动中国保险业变化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寿险商或财产意外险商的母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承诺都坚定不移,这反映出中国保险业的前景光明。在满分为10分的调查中,有27位受访者给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打出8分以上。
大多数外资寿险商认为未来三年是寿险市场的关键,并认为寿险将比其他险种如健康险、个人意外险、团体险更重要。(图4未来市场 人保寿险)
在财产和意外险领域,外资保险商认为他们在货运和运输险、个人意外险种上已经取得了成功,这都归功于对这两个市场的重视。
普华永道大中华及香港地区金融服务负责人Mervyn Jacob表示,2008年对于在中国的保险公司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一方面有自然灾害的侵袭;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暴跌也给今年的投资收益带来了负面影响。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强劲增长和巨大潜力仍吸引着外国保险公司。
林同文也表示,尽管外资保险业界表达了对2008年国内外经济、中国股市波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担心,但是,受访者仍相信,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刺激对保险产品的需求。
总体而言,外资保险公司的五年战略计划将继续强调与中资伙伴之间的联盟。林先生补充说道,“很多受访者正在考虑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盟,有的亦考虑并购。”(图5未来五年重组活动的重要战略)
人才瓶颈
人才是保险业成功的要素之一。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市场实现未来增长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人才招聘。
28家受访公司中,有22家认为在海外招聘是件很难的事,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招聘高级主管、保险精算师、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中层管理人员。这也直接导致了招聘成本的上升:这几大岗位的薪酬将在2008年上浮15%或者更多。
员工跳槽问题也在雪上加霜。一批曾经在外资财险兢兢业业做了十余年的“老臣”走的走、离的离,涉及的保险公司包括美亚、丰泰、苏黎世、瑞士再保险、劳合社等多资机构。
有68%的公司表示,2008年跳槽比例为10%~24%,并且这种情况至少还将持续到2011年。现有职工的技能缺乏也同样影响着公司盈利能力,最短缺的两项就是产品销售和市场营销。这些问题在寿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中同样存在。
有受访公司强调,部分保险代理人的素质低下和对他们的管理不充分也导致了消费者的误解,因此,不管是对国内还是外资的保险公司都带有偏见。
普华永道审计部合伙人韦艾理指出:“众多受访者强调了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他们难以在全部职位都找到合适的人,尤其是高管、精算人员、以及分支机构和中层的管理人员。员工流失率也是一个问题。”(图6哪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图7预计2008年的员工流失率是多少?)
错综复杂经营风险
前不久,4家商业银行向保监会提交参股保险公司的申请。随着中国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越发深入,外资保险公司也开始跃跃欲试。
外资保险公司目前在中国占据了6%的市场份额,本次调查主要抽取了其中28家主要外资保险机构作为样本。所有参与此项调查的保险公司均表明,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在于销售渠道、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和其投资表现。
绝大部分外国保险公司都认为他们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问题“错综复杂”,仅有28%的公司认为他们可以较好地把握这些风险。
其中,寿险公司将销售渠道、产权投资市场和新的竞争对手列为风险上升最高的三大因素,而财产险公司则将其最重大风险归结为管理质量、公司管理和新的定价风险。
市场环境、尤其是监管部门的政策令越来越多的外资险企不满,矛盾主要集中在强制合资结构、产品限制和分支设立限制等几个问题上。
寿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不公平待遇”,认为中国保监会的规章制度不合理,因而首先在产品种类的限制上需要更进一步的协调。比如一家欧洲保险公司在受访时就谈到,过去,外国保险公司是市场上的改革领头羊,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因为政策对产品的限制,外资公司的产品必须紧跟着国内保险公司的创新步伐,比如平安出了什么新产品,外资公司反而要群起效仿,令人无奈。
更让这些公司忍不住抱怨的是,“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必须通过强制建立合资公司”的硬性规定,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和机遇。好几家合资公司的负责人都谈到了被“拖后腿”的问题:“公司的扩张计划往往会因为国内的合资伙伴拒绝注入新资本而搁置。”此外,不能一次性成立多家分支机构也是各公司集中反映的问题,每个公司一次只能申请成立一家分支机构,而且整个审批流程耗时很长,几乎都在6个月以上。(图8哪类机构未来五年将构成最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