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素质教育中的目标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353525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抓好生物学素质教育,提高学生(21世纪建设人才)的生物学素质,是摆在 生物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仍然存在的今天,要在生物学这样一个“小科”中抓好素质教育,说说容易,实行起来会特别困难。
  把生物学素质教育纳入目标教学的轨道,依据生物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使生物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推进,使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洞察明晰,心中有底。这样,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将促使生物学素质教育步步到位。诚然,要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付出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
  二、确立完整性的素质教育目标
  完整性的素质教育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为本学科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包括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依据新大纲确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能落到实处。
  对于知识教育,既要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又要明确知识教育对学科教学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没有知识教育作为基础,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都没有依附,也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教育要有所倾斜。
  对于能力培养,既要知道能力培养必须以知识教育作为基础,更要明白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新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正是打开生物科学殿堂的四把金锁匙。切实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必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对于政治思想教育,不能为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而喧宾夺主,更不能把生物教学异化为政治课教学,而应该是潜移默化、自然渗透。所谓的自然渗透不等于可以忽略思想教育内容,任何知识的传授都是在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支配下进行的,我们应该充分探讨教材内在的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如果说前一个目标是衡量教学内容及质量的尺度,那么,这个目标则是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与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相比,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困难要大,而这种困难与应试教育下师生之间所形成的不正常交往不无关系。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不同的态度:对优等生给予良好的激励和较多的指导;对一般学生给予一般的指导;对差生给予的是鄙视或漠不关心。学生在与教师的这种交往中相应的态度是:优等生为了保持教师对自己的良好印象和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就加倍努力学习,力争好成绩;一般学生感到争取优良无望,但又不甘心落到下等,因此只付出一般的努力;差生则由于受到鄙视,认为自己再努力也是白费劲,结果心思根本不用在学习上。为了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教师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的信含,并把帮助中差生的提高与培养尖子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满腔热情地帮助中差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促使他们的学习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三、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生物教师必须是生物学教育事业的挚着追求者
  不论中考、高考是否考生物,也不论学校把生物视为“小科”或“副科”,面对被漠视了的生物教育,要一往情深地投注全部精力。决不要把教师个人的作用小看了,如果你能在学生中树立一个使学生敬佩而向往的形象,其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工作中,笔者曾耳闻一些教师因学校把生物课视为“副科”,便感叹自己无所作为,致使其所任生物课陷于放任自流;也曾目睹另一些教师以自己对生物教育事业的挚着追求,引导一批批的学生走向热爱生物学的道路。“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是能够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的。
   (二)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目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试的压力没有了,要使生物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除了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之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更为特殊的重要意义。
  然而,空讲“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和欲望。应选用一些针对性强的实例贯穿于章节教学之中,向学生说明生物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强调人类的生存和幸福离不开生物学;剖析生物学能为人口众多的中华民族实现优化环境、优生优育、丰衣足食、健康长寿等共同理想造福。
  有了强烈的兴趣驱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将变被动为主动,并千方百计地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那种应试教育下因死记硬背而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也将随之而消失。
   (三)做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个大家关注较多的课题,研究成果俯仰皆是,无需作更多的理论探讨。这里仅就学科贯彻因材施教谈一点粗浅认识。
  作为一个学科教师,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期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立下学习生物学的志向,但却有可能也有必要在普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同时,让一些热爱生物学的学生脱颖而出。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我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在讲述普法战争一节时,我作 了简短的“埃姆斯急
期刊
摘要: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自己从学习中体会揣摩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并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一项活动中。学生可以吸收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项活动结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自读课语文自学能力  近几年来,在 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很注重讲读课文
期刊
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园本教研源于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园本教研是“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一点反映了园本教研的三个要素:  一是研究对象--本园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二是研究主体--本园教师;  三是研究目的--促进本园发展。  可见,园本教研的本质是以园为本,揭示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这种观点出发,园本教研的对象或内容应是幼儿
期刊
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政治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死板,教育观念陈旧,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主导主体启发式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
期刊
普遍的观点认为: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仅仅是学习一些基本物理现象,是浅层次的,高中物理则是研究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深层次的。初中物理是形象思维的体现;高中物理相对而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抽象,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和数理应用能力,是抽象思维高度应用的阶段。   因此,很多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抽象思维的应用,而忽略形
期刊
摘要:关于文言基础的授课,我想强调一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经过初中、高一前半学期的知识积累,学生对文言文常见句式、通假字及个别重点实词、虚词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比较浅显的文言文时,敢于放开手脚,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查阅古汉语字典,自己去学,培养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主教学 诵读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是考试大纲对古诗文的要求,“浅显”体现了古诗文的难易程度。而要想让学生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要了解情况。教师在预计课的密度前,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情况,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课堂教学 运动技能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有着特定的教学方案的设计,教案为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式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体育教学面对的是个人兴趣不同,身体素质各异的学生,他们对课堂教学所安排的身体练习内容有着不同的兴趣与要求。因此,学生在对教学内容的学
期刊
所谓地理活动课,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形式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教学形式,是为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及时信息,促进学生情意、操作技能和认知协调发展而设计的,是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题性活动项目和方式。近年来,笔者除了搞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外,在高中地理活动课方面
期刊
摘要:新课标理念强调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英语阅读理解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承载体。把握课改命题的脉搏,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加大知识的储备度,优化学习方式和策略,切实提高应考的能力,得阅读者得天下。  关键词: 阅读训练 解题技巧 优化方式 知识储备 提高能力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和解决问
期刊
摘要:对话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成状态,它不仅是口语的交汇,更是情感的交流;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更是教学的原则。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教学正在成为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对话教学理论依据背景途径  一、对话教学理论依据  德国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的标志。”国内著名学者钟启泉对克林伯格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