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自己从学习中体会揣摩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并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一项活动中。学生可以吸收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项活动结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自读课语文自学能力
近几年来,在 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很注重讲读课文的教学,对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的教学则重视不够,甚至于撒手不管,放学生于自流,至于学习效果如何,则很少认真过问。这样一来,导致学生很不重视自读课的学习,认为学不学无关紧要.会不会无伤大雅,这实在是存在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索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处理自读课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帮助学生树立重视自读课的观念和重视养成语文自学能力的观念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讲读课,不重视自读课的思想,存在着只重视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受训,不重视自己学习的情况;更缺乏要学会自学的观念。叶老有一句名言“老师讲的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叶圣陶教育文选·睛窗随笔).要达到“不用讲”的程度,就要提高学生掌握使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自参与实践是至关重要的,而思想的重视、观念的转变乃是实践行动之基础。因此,教师一接手上语文课时,就要向学生讲清楚自读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知道学会自学是最根本的学习,并且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反复渗透灌输,让这种重视自读课、重视自学的观念在学生心目中牢牢扎根,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自觉行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把被忽视的自读课教学从自流纳入计划
师傅领进了门,修行不能放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讲读课困难需要教师帮助;学习自读课困难更大,更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因此,对于自读课的学习,一方面不能放学生于自流,不做要求,不讲方法,不问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也不可完全代劳,一味“填鸭”,那样会弄得教师讲起来眉飞色舞,漫无边际,学生听起来睡意朦胧,茫无头绪。把自读课纳入计划,教师首先要理清教材的思路特点、内容的安排及联系、知识点的分布及侧重点,以及所力求达到的总体教学目标等,然后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要善于使用教材,表现出对教材高超的驾驭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把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无论是组织课堂活动还是解惑释惑,都要做到胸有全局,安排有序;及时排除各种干扰并顺利到达既定目标。需要一提的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导演’’,而不是“演员”。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处启发,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解,去成功的表演“角色”,要善于指点迷津,重点点拨,力求达到教师举出“一隅”学生能反出“三隅”来,使学生“知人”、“知出”,这样就会一步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知授之以渔”,着眼于向学生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关于这一点,许多大教育家作过精辟的论述,“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程颢、程颐《粹言·治学篇》).张志公先生认为:“真正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是,在以读写实践为主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机,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教给他们使用基本工具书的方法,使也们不自觉的学习逐渐转化为自觉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必须强化学习方法指导,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董仲舒认为,教学过程中应做到“齐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春秋繁拓玉杯》).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因人制宜,因课制宜,应做到推进合理、疏密相间、张驰有度、详略适宜,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该科学巧妙。因此,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的篇目具体而定,或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或学生质疑,教师解惑,或作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或采用讨论法进一步激发兴趣,更深入地探求;或采用练习法,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或教给学生出题的方法和模式,让学生自己出题,互做互评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了得当的方法,学生就会乐学、苦学,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有收获。
四、指导学生总结自学体会,交流学习经验
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自己从学习中体会揣摩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并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一项活动中。学生可以吸收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项活动结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走出轻视自读课的误区,重视自读课,加强自读课教学,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发展了基本能力,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好处的。
关键词:自读课语文自学能力
近几年来,在 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很注重讲读课文的教学,对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的教学则重视不够,甚至于撒手不管,放学生于自流,至于学习效果如何,则很少认真过问。这样一来,导致学生很不重视自读课的学习,认为学不学无关紧要.会不会无伤大雅,这实在是存在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索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处理自读课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帮助学生树立重视自读课的观念和重视养成语文自学能力的观念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讲读课,不重视自读课的思想,存在着只重视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受训,不重视自己学习的情况;更缺乏要学会自学的观念。叶老有一句名言“老师讲的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叶圣陶教育文选·睛窗随笔).要达到“不用讲”的程度,就要提高学生掌握使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自参与实践是至关重要的,而思想的重视、观念的转变乃是实践行动之基础。因此,教师一接手上语文课时,就要向学生讲清楚自读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知道学会自学是最根本的学习,并且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反复渗透灌输,让这种重视自读课、重视自学的观念在学生心目中牢牢扎根,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自觉行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把被忽视的自读课教学从自流纳入计划
师傅领进了门,修行不能放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讲读课困难需要教师帮助;学习自读课困难更大,更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因此,对于自读课的学习,一方面不能放学生于自流,不做要求,不讲方法,不问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也不可完全代劳,一味“填鸭”,那样会弄得教师讲起来眉飞色舞,漫无边际,学生听起来睡意朦胧,茫无头绪。把自读课纳入计划,教师首先要理清教材的思路特点、内容的安排及联系、知识点的分布及侧重点,以及所力求达到的总体教学目标等,然后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要善于使用教材,表现出对教材高超的驾驭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把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无论是组织课堂活动还是解惑释惑,都要做到胸有全局,安排有序;及时排除各种干扰并顺利到达既定目标。需要一提的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导演’’,而不是“演员”。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处启发,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解,去成功的表演“角色”,要善于指点迷津,重点点拨,力求达到教师举出“一隅”学生能反出“三隅”来,使学生“知人”、“知出”,这样就会一步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知授之以渔”,着眼于向学生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关于这一点,许多大教育家作过精辟的论述,“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程颢、程颐《粹言·治学篇》).张志公先生认为:“真正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是,在以读写实践为主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机,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教给他们使用基本工具书的方法,使也们不自觉的学习逐渐转化为自觉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必须强化学习方法指导,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董仲舒认为,教学过程中应做到“齐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春秋繁拓玉杯》).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因人制宜,因课制宜,应做到推进合理、疏密相间、张驰有度、详略适宜,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该科学巧妙。因此,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的篇目具体而定,或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或学生质疑,教师解惑,或作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或采用讨论法进一步激发兴趣,更深入地探求;或采用练习法,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或教给学生出题的方法和模式,让学生自己出题,互做互评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了得当的方法,学生就会乐学、苦学,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有收获。
四、指导学生总结自学体会,交流学习经验
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自己从学习中体会揣摩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并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一项活动中。学生可以吸收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项活动结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走出轻视自读课的误区,重视自读课,加强自读课教学,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发展了基本能力,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