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_guoh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课程思政”的指示和要求。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教育环境下略显单薄,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推进“课程思政”格局建设,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联系,是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关键。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能够实现教学双赢,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信念基石。本文将结合“课程思政”开展价值,探究“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为其长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文化自信
  引言
  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图片的关注度明显提升,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的专业价值也随之提升。遍布网络的视觉设计内容,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人们提供形象生动的说明,其中还蕴含着价值观、信念以及文化传承等元素,视觉设计师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传递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样,思政教育在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和融合变得更为重要且必要。
  一、“课程思政”在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中的开展价值
  (一)为高职学生提供价值观引领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需要透过作品传递出设计者的思想和价值观等内容,但是在这一专业的教学中,其大多侧重于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构图、理念等技术性、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内容的融入以及价值观的引领。我国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起步较晚,在教学过程中还会以国外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为范例进行分析,这也会让学生受到国外设计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出现价值观的扭曲。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和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内容,由于缺乏坚定的价值观念支持和思想信念支撑,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也会被其他文化和政治理念误导,出现自我认知混乱等问题。
  “课程思政”在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中的开展和融合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价值观引领,帮助其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确定人生追求和专业追求。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能够为学生的设计作品注入灵魂,增强其吸引力和文化魅力。与此同时,学生们在鉴赏和学习国外设计作品时,也能够站在文化差异的高度来品评和分析,从中发现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内容,但又不至于被其过度影响或者误导。“课程思政”更像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的“定海神针”,对于高职学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单一传统的思政教育,由于沿用相同的课本内容和教学模式,其在追求新意和视觉刺激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无法对学生产生持久吸引力。单调乏味的思政教学中,学生签到之后就是玩手机或者做自己的事情,课堂互动几乎为零,考试的时候也只是应付性地背诵重点。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和理想信念产生足够的影响。
  通过“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与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其渗透到专业课的学习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趣味性。一方面,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能够让学生不得不重视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能够得到一定的重视;另一方面,彻底渗透进专业课教学的思政教育,能够通过专业案例等进行教学,趣味性有所提升,能够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开展路径
  (一)学生主体,优化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视角下,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还是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足,所以本着“为学生好”的心理“包办”教学设计和安排,以教师和教材内容为主体。这种教学设计方式不但没能达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和厌倦。当代高职学生大多都是“00后”,其表现出的叛逆心理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也让传统教学模式不得不做出改变。
  “课程思政”视角下,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需要看到学生的学习诉求和需要,要立足学生的群体特点以及不同学生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投票表态或者线下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看法和观点,需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信息,其与教师之间的知识鸿沟正在消失。这种教学设计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更为积极地进行课前预习,促进学生形成对于视觉设计或者相关主题的独特想法。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能够促进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向着双向互动教学的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也会明显提升,为思政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立足当下,结合时事开展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中的政治经济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等诞生的背景与当代高职学生生活的时代相距太远,且国外的环境与当前国内的环境也是天差地别。思政教育内容无法引起高职学生的共情,也无法引起其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导致思政教育陷入形式主义,无法引导高职学生的 成长。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要将思政教育完全融入专业教学中来,为其提供依托。同时,也要立足当下,结合时事开展思政教育,拉近思政教育与高职学生的距离,继而引发其共情和思考,深化思政教育对人的影响和引导。通过设计活动,学生们心中的爱国热情也被迅速点燃,爱国并不是要多轰轰烈烈,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应该做的事情,也是对祖国的贡献,也是爱国。结合时事开展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思政教育内容,更为明确自己具体应该怎么做。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活动中,则能够将思政教育内容进一步具体化,为学生日后职业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
  (三)文化传承,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需要有文化做依托,不然,設计出来的作品会没有内涵和灵魂,会单薄苍白。“课程思政”视角下,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需要做好文化传承,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化品牌意识和定位意识。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在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家教学中融合文化传承内容,是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要,也是践行“课程思政”的要求,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首先需要提升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符号化语言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中经常会用到的,许多传统文化也可以进行符号化,比如说北京奥运会的“京”字。因此,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掌握龙、祥云、如意等的寓意,了解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习俗以及传统故事等,能够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对中华文化信手拈来,灵活运用,让文化更好地融合到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当中来。其次,地方文化保护也十分重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地域特色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也更能够引起特定人群的共鸣。因此,在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还应该深度挖掘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地方传统文化的教学和传承。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当中融合地方特色文化,不仅能够增加新奇感,还有助于推广地方文化,吸引游客。比如说,在当前包装设计中,很多地方特产的包装都会融合地方传统文化或者特色,济南的泰山、云南的孔雀舞、杭州的西湖等都被符号化,其中蕴含的文化也能够透过地方标志传递出来。
  (四)注重实践,提供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实践机会
  “课程思政”视角下,实践出真知,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或者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其还需要注重实践,为学生提供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实践机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当前舆论热点,设定相应的设计主题,让学生自由组队完成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任务。以“广告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让每组学生自主选择产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设计,最终提交设计作品和方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学生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定位,了解产品市场情况,其还需要对产品进行分析,找到其特点。这一过程会有荆棘坎坷,但是也会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更好地认识和反思自我,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势,为之后的专业学习找到方向。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会在实践中应用到之前学过的视觉传达专业理论知识,有了实践经历之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从抽象变为具体,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视角下,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中去,能够实现双赢的效果。一方面,专业教学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支撑,让其内容更为具体化;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也为专业教学设计提供指引,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为培养高素质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人才提供支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时事,注重文化传承以及教学实践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其更为深刻地理解思政教育内容,更好地完成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任务。
  参考文献:
  [1]朱勤,朱巍峰.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专业课的实践与探索[J].决策探索(下),2020(11):70-71.
  [2]高品,苗曦元.基于视觉认知心理学指导下的视觉传达专业教学解析[J].湖南包装,2020,35(05):167-170.
  [3]徐慧.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赛教结合,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大观,2020(10):20-21.
  [4]刘正军,黄旭.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6):165-166.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学科建设是确保我国高校学生培养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需要让高校的学科建设在一定的指导体系下进行建设,以确保高校学科建设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学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为此,文章从高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入手,分析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学科建设中作用的措施,促进高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
摘要:中国政府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贡献。自2012年以来有1亿多中国人从此摆脱绝对贫困,这不仅破解了贫困这一世界难题,增强人类战胜贫困的自信,而且为世界提供了消除贫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切实推进了世界减贫事业;这种实践与贡献,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國责任担当,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强化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这必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面。  关键
摘要:政府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台生来陆求学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应将提高台生社会适应性作为理念和目标,有关部门也应进一步推进惠台政策的落地,并提高其转化效率,从提高社会支持、完善就业政策、完善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提高在陆台生适应性,进一步提高台生留陆的可能性。  关键词:政府优惠政策 社会适应性 台生  一、在陆台生社会适应现状  关于社会适应性概念的界定,国外心理学家普遍将其与个体的外在行为相联系,即个
摘要: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企业的生存面对着更加纷繁复杂的生存环境,企业家精神对于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具有更积极的作用。企业家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时代要努力贯彻党的要求,尊重并发展企业家精神。因此,企业家精神在传承儒家商道的同时,也应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不仅要保持与儒家商道的一致性,也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开拓创新、不断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人口数量激增,其中包含大量的退休党员。如何做好我国退休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如何使他们在安享晚年的同时,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余热,为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有序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充分地文献资料搜集和整理之后,总结并改良目前退休党员党内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力图进一步优化我国退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当前,高校志愿者参与社会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很多高校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组织的主导作用并在校区周边确定了诸多社会服务基地,从而推动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本文以江苏高校为例,对其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有效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江苏高校 志愿者 社区治理 影响因素 策略  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前进,我国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改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強现代学徒制学生党建工作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入手,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新方法,建立了校企共建党支部,为顺利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为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党建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学生党建 研究与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
摘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以“公益性”原则展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本文从教育视角出发,以教育在乡村地区的重难点问题为切入点,采用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发现乡村教育存在人才流失、留守儿童缺乏引导等问题,亟待解决。笔者从问题源头进行分析,以期为乡村教育及乡村振兴提供建议,旨在更好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关键词:义务教育,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