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扩大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本文结合国家法律规范和个人在国企中的管理经验,就国企加强内部控制的实际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内部控制要点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自我國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虽不断发展壮大,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等诸多内部控制问题长期存在。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企缺乏独立的法律服务体系
大型国有企业的体制使得企业的法律部门要受制于公司管理部门。所以即使国有企业设置了法律部和法律顾问,但无一例外的听命于公司管理层,没有独立的法律服务体系,而只是公司管理层面上的一个办事机构。
2.国企缺乏统一的采购体系
很多国有企业内部都存在贪污腐败现象,究其原因,与采购权分散不集中,使得采购大权旁落有着必然的关系。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部门或下属公司费用支出基本上都由各自的管理层自行决定和执行,这种权力的下放,为贪污腐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造成财务账目虚假,国有财产流失等现象。
3.国企缺乏业务和职能的统一领导和垂直管理
国企机构庞大,一般由分公司、子公司、各个部门等多方机构构成。且每一个下属公司无论什么级别几乎都要设置属于自己的相对独立的运行体系。这就导致国企结构和部门繁杂层叠。这种缺乏业务和职能方面的统一领导和垂直管理,极易引起因公司内部漏洞而造成的风险突发,增加国有资产的保护难度。
二、加强国企内部控制的要点
1.提升、完善内部环境
(1)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历史原因使得我国国企的产权不明确,很多时候全民所有制的结果是谁也没有。而政府部门作为产权代表机关也只能通过委派管理人员的方法行使其所有权。但是国有资产管理与被委派的管理人员自身利益并没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国企建立了董事会,但并不能以产权所有者的身份代表企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制约。因此完善和提升企业内部的环境就显的尤为重要。有效的治理目标是既可以保证经营者拥有充分自主的权利,使其能够在商场上展示出经营管理的能力达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的目的,又能够保证以股东的利益作为准绳,使经营者行使受托的权利,并在权利滥用时被及时的监管和控制。
(2)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盈利额和企业管理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第二,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信息资料的收集,使得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公司内外部的动态,对既定目标全面准确的了解,方便监控管理,也有利于企业公信力和诚信度的提升。
2.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方式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模式是在确定企业控制目标的基础上,梳理并完善制度,对控制的流程进行整合,对控制的环节进行鉴别和对控制措施的确定,最终的体现方式是调查表或流程图。按照企业实际的业务循环流程设立的岗位能够有效的对各个环节相互牵制和制约,确立出关键的控制点,从而避免了按照内容设置的重复、缺漏等问题。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信息生产
(1)信息收集范围的明确。因为企业的构成和经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为信息的收集工作增加了难度。面对巨大的关于企业的信息量,要明确不是事无巨细的都要收集,而是要分清主次,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能够反应出企业实施工作效果的、能够影响企业决策等资源配置优化信息进行主要收集。
(2)信息收集、处理的加强。信息收集的渠道一般内部来源于财务会计的资料、经营管理的资料以及专项的调研报告材料等,外部则通过与之相关的行业协会、业务上的往来单位、市场的调研报告以及媒体、监管等部门获得。将诸多信息收集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集成汇总最后共享给企业管理者或企业相关部门。
4.企业内部监督的加强和完善
企业要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具体的实施情况监督和检查,并确保其真实有效。在企业内部监管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加以改进,这也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评审的监督既可以通过日常的、持续的审计监督活动完成,即企业内部审计: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也通过内部控制评估:每个企业的财务、部门等定期或不定的以座谈、研讨会等形式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内部控制要点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自我國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虽不断发展壮大,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等诸多内部控制问题长期存在。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企缺乏独立的法律服务体系
大型国有企业的体制使得企业的法律部门要受制于公司管理部门。所以即使国有企业设置了法律部和法律顾问,但无一例外的听命于公司管理层,没有独立的法律服务体系,而只是公司管理层面上的一个办事机构。
2.国企缺乏统一的采购体系
很多国有企业内部都存在贪污腐败现象,究其原因,与采购权分散不集中,使得采购大权旁落有着必然的关系。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部门或下属公司费用支出基本上都由各自的管理层自行决定和执行,这种权力的下放,为贪污腐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造成财务账目虚假,国有财产流失等现象。
3.国企缺乏业务和职能的统一领导和垂直管理
国企机构庞大,一般由分公司、子公司、各个部门等多方机构构成。且每一个下属公司无论什么级别几乎都要设置属于自己的相对独立的运行体系。这就导致国企结构和部门繁杂层叠。这种缺乏业务和职能方面的统一领导和垂直管理,极易引起因公司内部漏洞而造成的风险突发,增加国有资产的保护难度。
二、加强国企内部控制的要点
1.提升、完善内部环境
(1)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历史原因使得我国国企的产权不明确,很多时候全民所有制的结果是谁也没有。而政府部门作为产权代表机关也只能通过委派管理人员的方法行使其所有权。但是国有资产管理与被委派的管理人员自身利益并没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国企建立了董事会,但并不能以产权所有者的身份代表企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制约。因此完善和提升企业内部的环境就显的尤为重要。有效的治理目标是既可以保证经营者拥有充分自主的权利,使其能够在商场上展示出经营管理的能力达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的目的,又能够保证以股东的利益作为准绳,使经营者行使受托的权利,并在权利滥用时被及时的监管和控制。
(2)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盈利额和企业管理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第二,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信息资料的收集,使得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公司内外部的动态,对既定目标全面准确的了解,方便监控管理,也有利于企业公信力和诚信度的提升。
2.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方式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模式是在确定企业控制目标的基础上,梳理并完善制度,对控制的流程进行整合,对控制的环节进行鉴别和对控制措施的确定,最终的体现方式是调查表或流程图。按照企业实际的业务循环流程设立的岗位能够有效的对各个环节相互牵制和制约,确立出关键的控制点,从而避免了按照内容设置的重复、缺漏等问题。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信息生产
(1)信息收集范围的明确。因为企业的构成和经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为信息的收集工作增加了难度。面对巨大的关于企业的信息量,要明确不是事无巨细的都要收集,而是要分清主次,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能够反应出企业实施工作效果的、能够影响企业决策等资源配置优化信息进行主要收集。
(2)信息收集、处理的加强。信息收集的渠道一般内部来源于财务会计的资料、经营管理的资料以及专项的调研报告材料等,外部则通过与之相关的行业协会、业务上的往来单位、市场的调研报告以及媒体、监管等部门获得。将诸多信息收集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集成汇总最后共享给企业管理者或企业相关部门。
4.企业内部监督的加强和完善
企业要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具体的实施情况监督和检查,并确保其真实有效。在企业内部监管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加以改进,这也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评审的监督既可以通过日常的、持续的审计监督活动完成,即企业内部审计: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也通过内部控制评估:每个企业的财务、部门等定期或不定的以座谈、研讨会等形式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