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下,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四抓四促”党员队伍、学风双促共建模式的实践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索了双促共建模式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以某旅游学科学院为例,验证了该模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党员队伍;学风建设;共建模式
1 引言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更是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然而,当前一提及学风建设,高校普遍重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而较少考虑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学风建设的重要影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 ,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2695.8万人,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约211万人,占高校学生总人数的7.7%。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也是实现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以山东某高校旅游学科学院为例,该学院旅游学科的创立可以追溯至1988年,这在山东省属于第一个,放眼全国也是比较早的,可以说在学科建设中应当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据统计,该院近两年的考研率均在10%左右,位列全校众多学院末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风建设工作存在不足。针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异,学院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同时召开教师研讨会,分析考研率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生源现状,第一志愿报考率低,大多为调剂录取,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不高;二是基础薄弱,考研难度较高,涉及科目类型广,日常学习不扎实,使学生在面临考研抉择时选择放弃;三是认识局限,对学科发展前景、行业需求了解不充分,个人生涯规划不清晰,想当然认为考研意义不大。在此基础上,学院对深层次原因进行探究,印证了贯穿始终的学风建设方案不够完善。
2 学生党员队伍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高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中,良好的校风学风决定着高校的校园文化、学习氛围和育人环境。在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加强高校校风学风内涵建设,是建设高校一流软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党员作为广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严格的入党标准与考察程序、严密的全程培养教育,保证了大学生党员群体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优势、素质和特点使得他们在学风建设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来自于同学中,其发挥的朋辈榜样示范作用更具感染力,润物细无声。
3 “四抓四促”党员队伍、学风双促共建模式构建与实践
“四抓四促”是指抓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促学风建设之根;抓学生党员模范意识,促学风建设之魂;抓学生党员品牌活动,促学风建设之源;抓学生党员责任意识,促学风建设之实。将党员队伍建设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某旅游学科学院为例,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学风建设,党员先行”主题学风建设活动。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党员示范、带头的“新生入学教育、提升专业兴趣”的启航计划、“分享学习方法、考研考公、创新创业经验”的传帮带计划、“德育优、智育优、体育优、美育优、劳动优”的五优班集体计划、“了解帮助毕业学生困难”的党员毕业生包干计划,从而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
3.1 启航计划,提升学生专业兴趣
针对生源组成问题,为提高学生对学院和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院实施“启航计划”专业基础教育方案,组织优秀党员及学生干部参与涉及新生入学教育、行业认知教育、学术报告会、校友分享会及自主探索活动五大模块。以学生的角度,从自身实际学习感受和先进经验出发,激发一年级学生成长成才内生动力,使学生专业兴趣浓厚,专业基础扎实。
3.2 “传帮带”计划,分领域提升学生能力
由高年级在学风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党员代表组成传帮带计划小组,围绕学习方法、考研考公、创新创业、学术科研等主题,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暨答疑分享会,开展“晨读打卡”活动,并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通过促进合作学习,切实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夯实专业基础。
3.3 “五优”班集体计划,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某旅游学科学院开展以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所在的“五优班集体”创建主题教育活动,各班级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可申报参评“五优班集体”(既德育优、智育优、体育优、美育优、劳动优)活动通过立项申报阶段、立项审批阶段、活动实践阶段、成果展示及颁奖四个阶段阶段。学院将组织“五优班集体”创建成果报告会,各班将结合视频、照片等资料以公开答辩的形式进行汇报,学院对参评班级进行考核,并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将授予学院“五优班集體”荣誉称号,并作为评选本年度校级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重要参考。探索形成了一批可操作、能复制的做法经验。
3.4 党员就业包干计划
毕业生的就业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生涯的检验和总结,帮助解决每位毕业生的“升学,就业”问题是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也应该是我们每位党员需要关注的问题。各位应届生党员在就业上顺利做到党员先行。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学院实行了“党员就业包干计划”,在就业帮扶活动中,各位党员干部充分了解自己所在班级的升学就业情况,针对个别就业困难的同学可以深入了解情况,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就业困难,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克服弱项。尽力确保每位同学可以顺利就业。
党员就业包干计划的推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党员先行,学院19届本科生毕业生党员总人数15人,其中酒店管理5人,旅游管理7人,地理科学3人。在这些党员中升学7人:其中保研5人,考研2人 升学占比46.7%。考选调生、教师编2人,占比13.3%;签约单位5人,占比30%,总就业率93.3%。通过就业帮扶,学院的就业率整体上升了8%。
4 小结
大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四抓四促”,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过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党员示范、带头的启航计划、传帮带计划、“五优班集体计划、党员毕业生包干计划,定能激发学生成长成才内生动力,使学生专业兴趣浓厚,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思维活跃,形象生动的诠释“学在青大”优良学风。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积累扎实学识,也能在学习中不断锤炼品格,增强自信,努力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目标奋进,努力成长为教育强国战略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院学科发展。同时在实践中锻炼队伍,发展队伍,从而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子肖.高校学风建设中学生党员队伍朋辈教育能力建设路径探讨[J].大陆桥视野,2019(07).
[2] 辛艳伟,郭志远,杨腊梅.学生视域下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简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06).
(作者单位:1.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青岛理工大学)
关键词:党员队伍;学风建设;共建模式
1 引言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更是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然而,当前一提及学风建设,高校普遍重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而较少考虑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学风建设的重要影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 ,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2695.8万人,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约211万人,占高校学生总人数的7.7%。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也是实现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以山东某高校旅游学科学院为例,该学院旅游学科的创立可以追溯至1988年,这在山东省属于第一个,放眼全国也是比较早的,可以说在学科建设中应当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据统计,该院近两年的考研率均在10%左右,位列全校众多学院末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风建设工作存在不足。针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异,学院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同时召开教师研讨会,分析考研率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生源现状,第一志愿报考率低,大多为调剂录取,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不高;二是基础薄弱,考研难度较高,涉及科目类型广,日常学习不扎实,使学生在面临考研抉择时选择放弃;三是认识局限,对学科发展前景、行业需求了解不充分,个人生涯规划不清晰,想当然认为考研意义不大。在此基础上,学院对深层次原因进行探究,印证了贯穿始终的学风建设方案不够完善。
2 学生党员队伍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高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中,良好的校风学风决定着高校的校园文化、学习氛围和育人环境。在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加强高校校风学风内涵建设,是建设高校一流软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党员作为广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严格的入党标准与考察程序、严密的全程培养教育,保证了大学生党员群体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优势、素质和特点使得他们在学风建设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来自于同学中,其发挥的朋辈榜样示范作用更具感染力,润物细无声。
3 “四抓四促”党员队伍、学风双促共建模式构建与实践
“四抓四促”是指抓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促学风建设之根;抓学生党员模范意识,促学风建设之魂;抓学生党员品牌活动,促学风建设之源;抓学生党员责任意识,促学风建设之实。将党员队伍建设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某旅游学科学院为例,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学风建设,党员先行”主题学风建设活动。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党员示范、带头的“新生入学教育、提升专业兴趣”的启航计划、“分享学习方法、考研考公、创新创业经验”的传帮带计划、“德育优、智育优、体育优、美育优、劳动优”的五优班集体计划、“了解帮助毕业学生困难”的党员毕业生包干计划,从而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
3.1 启航计划,提升学生专业兴趣
针对生源组成问题,为提高学生对学院和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院实施“启航计划”专业基础教育方案,组织优秀党员及学生干部参与涉及新生入学教育、行业认知教育、学术报告会、校友分享会及自主探索活动五大模块。以学生的角度,从自身实际学习感受和先进经验出发,激发一年级学生成长成才内生动力,使学生专业兴趣浓厚,专业基础扎实。
3.2 “传帮带”计划,分领域提升学生能力
由高年级在学风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党员代表组成传帮带计划小组,围绕学习方法、考研考公、创新创业、学术科研等主题,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暨答疑分享会,开展“晨读打卡”活动,并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通过促进合作学习,切实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夯实专业基础。
3.3 “五优”班集体计划,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某旅游学科学院开展以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所在的“五优班集体”创建主题教育活动,各班级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可申报参评“五优班集体”(既德育优、智育优、体育优、美育优、劳动优)活动通过立项申报阶段、立项审批阶段、活动实践阶段、成果展示及颁奖四个阶段阶段。学院将组织“五优班集体”创建成果报告会,各班将结合视频、照片等资料以公开答辩的形式进行汇报,学院对参评班级进行考核,并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将授予学院“五优班集體”荣誉称号,并作为评选本年度校级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重要参考。探索形成了一批可操作、能复制的做法经验。
3.4 党员就业包干计划
毕业生的就业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生涯的检验和总结,帮助解决每位毕业生的“升学,就业”问题是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也应该是我们每位党员需要关注的问题。各位应届生党员在就业上顺利做到党员先行。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学院实行了“党员就业包干计划”,在就业帮扶活动中,各位党员干部充分了解自己所在班级的升学就业情况,针对个别就业困难的同学可以深入了解情况,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就业困难,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克服弱项。尽力确保每位同学可以顺利就业。
党员就业包干计划的推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党员先行,学院19届本科生毕业生党员总人数15人,其中酒店管理5人,旅游管理7人,地理科学3人。在这些党员中升学7人:其中保研5人,考研2人 升学占比46.7%。考选调生、教师编2人,占比13.3%;签约单位5人,占比30%,总就业率93.3%。通过就业帮扶,学院的就业率整体上升了8%。
4 小结
大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四抓四促”,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过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党员示范、带头的启航计划、传帮带计划、“五优班集体计划、党员毕业生包干计划,定能激发学生成长成才内生动力,使学生专业兴趣浓厚,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思维活跃,形象生动的诠释“学在青大”优良学风。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积累扎实学识,也能在学习中不断锤炼品格,增强自信,努力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目标奋进,努力成长为教育强国战略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院学科发展。同时在实践中锻炼队伍,发展队伍,从而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子肖.高校学风建设中学生党员队伍朋辈教育能力建设路径探讨[J].大陆桥视野,2019(07).
[2] 辛艳伟,郭志远,杨腊梅.学生视域下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简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06).
(作者单位:1.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青岛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