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但是,由于教师对课标要求和文本解读存在差异性,所呈现的略读教学课也参差不齐。略读课文教学到底该怎么把握?山东东营胜利小学校长王爱东在“福建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远程研修平台”培训时说过:“略读课文,略的是除了应该迁移能力之外的全部,而从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能力,必须要在略读课文中加以实践,要细细地探究,与训练点无关的,可以大胆略掉不教。”笔者有幸参与一次关于略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磨课过程,颇有感触,引发了对略读课文教学更为深入的思考。
一、精设问题,把握内容
略读课文的课时大多是一课时。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必须快速准确地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之与该单元其他课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产生教学合力,有效发挥阅读训练的功能。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一段连接语,它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同时提示了学习的要求及学习的重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编排在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之后,其导读提示是:读读课文,说说“我”是怎样克服遇到的困难的,再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怎样把导读提示中的问题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是需要每位执教者精心设计的。
起初,教者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快速浏览课文,数数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介绍了作者获得了启示?其他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解决这些问题后,教者又抛出问题: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几件事来写?再次引导学生归纳提炼事件。显然,教者是想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但是,教者的重复设问导致了学生回答的话语不断交叉,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因此,问题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反复研讨和课堂实践,最后将四个设问整合成两个:A. 作者获得了什么启示?B. 围绕启示,作者写了哪两件事?这样的问题设计既简洁明了,又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有效地感知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出示导学提纲:作者为何不能达到目的路?→怎么解决?→结果如何?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自学并交流汇报。而后,结合作者获得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教师通过导学提纲或问题生成,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使精力花在刀刃上。
二、对比阅读,感悟写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的,单元的训练点不太明显。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进行挖掘,力求突出某一方面的训练。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整组的教材进行优化整合,进而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的内容、结构及写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异同,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
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与略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在写法上有着相同之处。两篇课文都是通过事例和启示两个要素来组织内容的。但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先写作者和父亲钓鱼的经过,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则先写作者回忆小时候随父亲登罗马教堂塔时的教导,而后记叙了作者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时,父亲的教诲使“我”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例。对于《钓鱼的启示》一文的写法,学生比较常见,也容易模仿。而对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的写法,学生由于受思维惯性和生活阅历的影响,较少能模仿习作。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比较,发现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获得新知。教学中,可以通过线索图(《钓鱼的启示》→先写事例→后写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先写启示→后写事例)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写文章的路也不止一條,可以殊途同归。
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文章,既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它们看似不同,却作为一个整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学中,教师应该敏锐地认识教材的单元特点,创造性地整合教材,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拓展训练,巩固运用
拓展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是由读到写,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和运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引导学生应用精读中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是略读教学的目的所在。因此,教师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一定要有机地进行拓展,让学生迁移内化在精读中所领悟的表达方法,从而增大教学的宽度。
在对比阅读《钓鱼的启示》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两篇课文后,教者精心挑选同类题材的短文《战胜命运的孩子》,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后写启示。在学生交流汇报后,教者出示名言警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并出示提示: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再次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事例畅所欲言。由于有了前面课文教学的铺垫,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学骑自行车、学乐器、做奥数题、上学遇到堵车……此时,往事的回忆带给学生的是思维的碰撞、心灵的启迪。拓展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迁移写法,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新知。学生在读说写的拓展训练中,不知不觉迁移内化了所领悟的两种文本不同的表达方法,既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又习得了不同的写法,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此项教学策略可谓是略读课文教学的一大重要举措。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让教师粗略地教,随意地教,而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略读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训练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略读课文的“精”处理,发挥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让略读教学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一、精设问题,把握内容
略读课文的课时大多是一课时。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必须快速准确地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之与该单元其他课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产生教学合力,有效发挥阅读训练的功能。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一段连接语,它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同时提示了学习的要求及学习的重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编排在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之后,其导读提示是:读读课文,说说“我”是怎样克服遇到的困难的,再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怎样把导读提示中的问题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是需要每位执教者精心设计的。
起初,教者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快速浏览课文,数数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介绍了作者获得了启示?其他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解决这些问题后,教者又抛出问题: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几件事来写?再次引导学生归纳提炼事件。显然,教者是想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但是,教者的重复设问导致了学生回答的话语不断交叉,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因此,问题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反复研讨和课堂实践,最后将四个设问整合成两个:A. 作者获得了什么启示?B. 围绕启示,作者写了哪两件事?这样的问题设计既简洁明了,又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有效地感知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出示导学提纲:作者为何不能达到目的路?→怎么解决?→结果如何?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自学并交流汇报。而后,结合作者获得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教师通过导学提纲或问题生成,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使精力花在刀刃上。
二、对比阅读,感悟写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的,单元的训练点不太明显。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进行挖掘,力求突出某一方面的训练。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整组的教材进行优化整合,进而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的内容、结构及写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异同,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
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与略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在写法上有着相同之处。两篇课文都是通过事例和启示两个要素来组织内容的。但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先写作者和父亲钓鱼的经过,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则先写作者回忆小时候随父亲登罗马教堂塔时的教导,而后记叙了作者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时,父亲的教诲使“我”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例。对于《钓鱼的启示》一文的写法,学生比较常见,也容易模仿。而对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的写法,学生由于受思维惯性和生活阅历的影响,较少能模仿习作。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比较,发现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获得新知。教学中,可以通过线索图(《钓鱼的启示》→先写事例→后写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先写启示→后写事例)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写文章的路也不止一條,可以殊途同归。
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文章,既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它们看似不同,却作为一个整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学中,教师应该敏锐地认识教材的单元特点,创造性地整合教材,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拓展训练,巩固运用
拓展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是由读到写,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和运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引导学生应用精读中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是略读教学的目的所在。因此,教师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一定要有机地进行拓展,让学生迁移内化在精读中所领悟的表达方法,从而增大教学的宽度。
在对比阅读《钓鱼的启示》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两篇课文后,教者精心挑选同类题材的短文《战胜命运的孩子》,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后写启示。在学生交流汇报后,教者出示名言警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并出示提示: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再次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事例畅所欲言。由于有了前面课文教学的铺垫,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学骑自行车、学乐器、做奥数题、上学遇到堵车……此时,往事的回忆带给学生的是思维的碰撞、心灵的启迪。拓展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迁移写法,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新知。学生在读说写的拓展训练中,不知不觉迁移内化了所领悟的两种文本不同的表达方法,既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又习得了不同的写法,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此项教学策略可谓是略读课文教学的一大重要举措。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让教师粗略地教,随意地教,而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略读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训练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略读课文的“精”处理,发挥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让略读教学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