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央行在保持物价稳定和货币购买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对发达国家央行的批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批评者认为,2008年以来货币决策者太活跃了,他们的权力扩张太快,甚至危害经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自由主义者和新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同意识形态阵营中,同样存在批评的声音,但是,这种说法值得进一步探讨。批评者没有意识到现代央行不仅要遏制通胀,还要维持长期的物价稳定。物价水平就像人的体温一样,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引起严重后果。央行必须积极打击因需求疲软而引起的通缩、遏制由需求过旺推动的高通胀。
公众的看法却有失偏颇,特别是在对个人财务十分保守的国家,这其中包括转型国家捷克。人的储蓄规模很小,贷款与存款的比率远低于100%。即使捷克的通胀率去年达到了13年来的最低点,捷克人民仍然很担心通货膨胀。一些批评者还认为,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央行的政策引起了再分配效应。事实上,任何货币政策都会造成财富的重新分配。提升利率有利于储蓄者,相反,削减利率有利于借款人;进口商希望强势汇率,出口商希望弱势汇率。货币政策要产生很好的效果,就要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群体产生不同影响,这是货币政策的本质。一些批判者还主张,由于发达国家央行没有实现通胀目标,因此,央行的积极主义政策不但不必要,而且是无效的。
事实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央行在保持物价稳定和货币购买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果没有央行干预,发达国家的经济可能要面临灾难性通缩、资产价格大跳水,以及金融实体部门完全崩溃等问题。可见,强有力的政策是应对危机的有效做法。
在一个弹性货币体系中,要想让货币购买力大致保持不变,货币数量就必须随时变化。因此,物价稳定才是最重要的方面。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反映了2008年以后各经济体面临的严重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采取必要措施保持货币购买力和物价稳定,这是央行实现物价稳定的使命。
当然,许多国家的央行没有实现通胀目标(央行通常将理想经济的年通胀率限定在2%左右)。这固然会令人感到不快,但却不会导致灾难。物价下跌是源自于供给,而非需求的冲击,比如,一跌到底的石油价格。这样的冲击有利于消费者,对物价稳定不构成威胁,至少石油净进口国是如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某企业计划增加2%的销售额,但管理者是以连续2年、每年增加1%的形式实现,我认为这个企业不是失败的。实际上,私营公司的计划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较易出现10%以上的偏差。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环境变量都要少于央行。这样一来,不管在怎样的经济环境下,央行都要实现精准的通胀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需要指出的是,央行应该让通胀预期变得稳定。但是,人们在评判央行的政策时,也要保持适当的分寸。央行的确要停止讲不真实的话。比如,央行政策“武器库”不但可能耗尽,而且已经接近耗尽;再比如,货币决策者有充足的“武器”和无限量的“弹药”可以随意使用。这些“武器”口径不同,不同时间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不是所有“武器”都适合所有经济体的任何情况。但从理论上看,央行具有一定的创造和销毁货币的能力。
央行行长不应该受到批评者过多的指责。实际上,批评者没能清楚地解释物价稳定是错误目标的原因,没能足够认识央行的重要目标,也没能提出2008年以来央行应该采取的不同政策。其实,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从整体上看,发达国家央行采取的方针基本上是正确的,这些政策使各国从经济困境中逐渐走出来。
(作者为捷克国民银行副行长)
对发达国家央行的批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批评者认为,2008年以来货币决策者太活跃了,他们的权力扩张太快,甚至危害经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自由主义者和新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同意识形态阵营中,同样存在批评的声音,但是,这种说法值得进一步探讨。批评者没有意识到现代央行不仅要遏制通胀,还要维持长期的物价稳定。物价水平就像人的体温一样,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引起严重后果。央行必须积极打击因需求疲软而引起的通缩、遏制由需求过旺推动的高通胀。
公众的看法却有失偏颇,特别是在对个人财务十分保守的国家,这其中包括转型国家捷克。人的储蓄规模很小,贷款与存款的比率远低于100%。即使捷克的通胀率去年达到了13年来的最低点,捷克人民仍然很担心通货膨胀。一些批评者还认为,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央行的政策引起了再分配效应。事实上,任何货币政策都会造成财富的重新分配。提升利率有利于储蓄者,相反,削减利率有利于借款人;进口商希望强势汇率,出口商希望弱势汇率。货币政策要产生很好的效果,就要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群体产生不同影响,这是货币政策的本质。一些批判者还主张,由于发达国家央行没有实现通胀目标,因此,央行的积极主义政策不但不必要,而且是无效的。
事实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央行在保持物价稳定和货币购买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果没有央行干预,发达国家的经济可能要面临灾难性通缩、资产价格大跳水,以及金融实体部门完全崩溃等问题。可见,强有力的政策是应对危机的有效做法。
在一个弹性货币体系中,要想让货币购买力大致保持不变,货币数量就必须随时变化。因此,物价稳定才是最重要的方面。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反映了2008年以后各经济体面临的严重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采取必要措施保持货币购买力和物价稳定,这是央行实现物价稳定的使命。
当然,许多国家的央行没有实现通胀目标(央行通常将理想经济的年通胀率限定在2%左右)。这固然会令人感到不快,但却不会导致灾难。物价下跌是源自于供给,而非需求的冲击,比如,一跌到底的石油价格。这样的冲击有利于消费者,对物价稳定不构成威胁,至少石油净进口国是如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某企业计划增加2%的销售额,但管理者是以连续2年、每年增加1%的形式实现,我认为这个企业不是失败的。实际上,私营公司的计划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较易出现10%以上的偏差。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环境变量都要少于央行。这样一来,不管在怎样的经济环境下,央行都要实现精准的通胀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需要指出的是,央行应该让通胀预期变得稳定。但是,人们在评判央行的政策时,也要保持适当的分寸。央行的确要停止讲不真实的话。比如,央行政策“武器库”不但可能耗尽,而且已经接近耗尽;再比如,货币决策者有充足的“武器”和无限量的“弹药”可以随意使用。这些“武器”口径不同,不同时间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不是所有“武器”都适合所有经济体的任何情况。但从理论上看,央行具有一定的创造和销毁货币的能力。
央行行长不应该受到批评者过多的指责。实际上,批评者没能清楚地解释物价稳定是错误目标的原因,没能足够认识央行的重要目标,也没能提出2008年以来央行应该采取的不同政策。其实,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从整体上看,发达国家央行采取的方针基本上是正确的,这些政策使各国从经济困境中逐渐走出来。
(作者为捷克国民银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