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阅读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对于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情况的滞涩,文中指出了其危害。文中就阅读兴趣的培养、有效阅读活动的开展、创新阅读成果的提升三方面浅谈如何组织学生积极自主有效阅读。
【关键词】阅读;兴趣;活动;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
目前,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尽管语文教师大声疾呼要加强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但是种种情况导致当前学校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不以为然,忽视的现象比比皆是,语文学习的开始阶段低门槛,小学初始阶段的语文活动集中于生字生词的积累,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语文学习逐渐呈现了他的贵族化,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情感的积累丰厚,需要情感、创新等高级思维活动地有效参与,但一部分教育教学工作者错误地认为阅读占去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学生阅读是在浪费时间,多做一个数理化题目,也许对他的升学考试产生的帮助会更大,能立竿见影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语文阅读活动没有温度,阅读视野没有广度,阅读理解没有深度,阅读水平没有高度。这种短视的观念对学生的一生,以及整个学校的发展,乃至整个民族的未来都将产生严重地危害。阅读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了解世界、开阔视野的智慧之门。阅读可以提高个人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至今耳熟能详。“人不读书,其犹夜行”,阅读伴随着一个人的精神幸福成长,培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精神层面的充裕是何等幸福的事情,人的幸福不是由百年一遇的巨大机遇带来的,而是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聚成,的,阅读的作用从不立竿见影,但却能滴水穿石,它让我们在文化上、心理上具有更强大的力量。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这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使命。要积极营造氛围,转变观念,积极创新,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为语文新课程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全过程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一旦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我以学生对视觉影像的喜爱为切入点,利用文学欣赏课播放“百家讲坛之李白”,让学生对李白坎坷的一生有初步地了解,李白一往无前、九死其犹未悔的追求心灵和个性自由解放的思想倾向以及为此所付出的终于被世人所弃的人生悲剧吸引着学生。接着我又以几首李白的代表诗歌为基点,分析作者的形象,李白一生钟情于那如仙露琼浆般的佳酿,倾慕于对空洒清辉的圆月,他的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豪放飘逸,与之高明的剑术不无联系,我们不妨称之“侠客”,这样李白在学生的心中就有了三个身份定位,分别是“酒仙”“月仙”“侠客”。接着我就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去读有关李白这三方面内容的诗歌,让学生有了一个定向的阅读方向和崭新的阅读领域,而不是局限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几篇孤立的可怜的李白诗歌。学生在图书馆搜集资料如火如荼,在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之前。我提前向校方申请购买有关古代诗歌的书籍,让学生能拥有充足的阅读资料。学生的成果非常不错。有学生甚至将李白的年谱列出来后,对应着李白的经历整理出此时期出现的一系列诗歌,脉络之清晰,内容之全面,令所有人都十分震撼。我立即顺水推舟组织了一个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最理想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我认识的李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李白诗歌中“月”“酒”这频繁出现的意象所承载的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朗读品位诗句中感受着李白的侠骨豪肠。这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催化剂,目的是让学生去接触我国博大渊深,灿若星辰的文学殿堂,汲取中华文韵,去邀游在宏观的经典阅读海洋之中。
二、活动是理想的伙伴
为了巩固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以图书馆为依托,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图书馆的常客,让阅读成为日常习惯行为。我让学生每人制定一本阅读笔记,并为自己的阅读笔记起一个生动的刊名,学生的刊名异彩纷呈,有“青苹果乐园”“行云流水”“如梦令”等等,每周末学生每人推荐一篇自己阅读过的最美的文章,并且写上推荐的理由。再由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推荐文章三篇,最佳赏析三篇。并发一些本子之类的奖品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项活动策划比较成熟后,我联合语文组、图书馆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我一直认为,阅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爱读书的老师,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体验阅读的甘苦,才能和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全校师生每两周每班产生3篇阅读成果后,在图书馆进行展示,并向师生全天候开放。师生可以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阅读鉴赏,这样一来,不仅有效的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另外,学生在写推荐理由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后来我们又不断地开展特色阅读活动,如手抄报展示、演讲会、辩论会、佳作推介会、读书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辩论。在辩论中提升。经过这样活动方式的强化训练,学生逐渐习惯穿梭于阅读文本中,不再对阅读活动陌生。取而代之的是宁静温和亲切的心灵休憩。
三、成果是飞跃的舞台
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品的意义不仅仅蕴含在作品中厦不是老师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的。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的。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孩子们在争论“韩寒”,似乎当代中学生很关心这个人物,我对韩寒的了解也仅止于那本《三重门》。社会对韩寒的评判也褒贬不一。对于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趣味,不能简单粗暴道听途说地遏制,此时教师力争与学生有相似的天真,相似的梦想,当然作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教师要储备丰厚的评论能力,平时要多阅读评论文章,能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要和学生沟通,进行心灵对话,交流阅读经验,分享阅读成果。我随即带领孩子们大量阅读韩寒的文章,掀起了“韩寒热”,学生们通过图书馆藏书和图书馆网络搜集韩寒的言论。以及其生活历程,客观全面地分析“韩寒现象”,让学生正确把握对待事物“人”与“出”的尺度,做到不盲目崇拜,不人云亦云,勤思考,要有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引领学生去研究韩寒,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收获非常大,学生作品《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韩寒,走稳了!》获得了全校老师的好评,尽管文笔略显稚嫩,但文章中呈现出的辩驳的态势、智慧的碰撞让每一位见证的老师无不欣喜于孩子们的进步。我想在这种长期孜孜不倦地阅读探究中孩子们的思维犹如小溪中的卵石被溪水冲刷得光洁圆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想这次成功的探究活动一定能打开孩子的阅读之门,孩子们在前进的步伐中一定会一次又一次地欣喜若狂。这样以小见大,举一反三,学生今后会怀揣自信,镇定,平和之心,体验阅读的幸福快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大。”可见,阅读对于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如此的深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为我们的孩子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要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自主、愉悦的大阅读环境中,有目的地学习、汲取,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在耳濡目染中飞向更广阔的蓝天。在幸福中翱翔未来。
【关键词】阅读;兴趣;活动;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
目前,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尽管语文教师大声疾呼要加强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但是种种情况导致当前学校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不以为然,忽视的现象比比皆是,语文学习的开始阶段低门槛,小学初始阶段的语文活动集中于生字生词的积累,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语文学习逐渐呈现了他的贵族化,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情感的积累丰厚,需要情感、创新等高级思维活动地有效参与,但一部分教育教学工作者错误地认为阅读占去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学生阅读是在浪费时间,多做一个数理化题目,也许对他的升学考试产生的帮助会更大,能立竿见影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语文阅读活动没有温度,阅读视野没有广度,阅读理解没有深度,阅读水平没有高度。这种短视的观念对学生的一生,以及整个学校的发展,乃至整个民族的未来都将产生严重地危害。阅读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了解世界、开阔视野的智慧之门。阅读可以提高个人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至今耳熟能详。“人不读书,其犹夜行”,阅读伴随着一个人的精神幸福成长,培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精神层面的充裕是何等幸福的事情,人的幸福不是由百年一遇的巨大机遇带来的,而是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聚成,的,阅读的作用从不立竿见影,但却能滴水穿石,它让我们在文化上、心理上具有更强大的力量。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这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使命。要积极营造氛围,转变观念,积极创新,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为语文新课程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全过程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一旦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我以学生对视觉影像的喜爱为切入点,利用文学欣赏课播放“百家讲坛之李白”,让学生对李白坎坷的一生有初步地了解,李白一往无前、九死其犹未悔的追求心灵和个性自由解放的思想倾向以及为此所付出的终于被世人所弃的人生悲剧吸引着学生。接着我又以几首李白的代表诗歌为基点,分析作者的形象,李白一生钟情于那如仙露琼浆般的佳酿,倾慕于对空洒清辉的圆月,他的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豪放飘逸,与之高明的剑术不无联系,我们不妨称之“侠客”,这样李白在学生的心中就有了三个身份定位,分别是“酒仙”“月仙”“侠客”。接着我就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去读有关李白这三方面内容的诗歌,让学生有了一个定向的阅读方向和崭新的阅读领域,而不是局限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几篇孤立的可怜的李白诗歌。学生在图书馆搜集资料如火如荼,在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之前。我提前向校方申请购买有关古代诗歌的书籍,让学生能拥有充足的阅读资料。学生的成果非常不错。有学生甚至将李白的年谱列出来后,对应着李白的经历整理出此时期出现的一系列诗歌,脉络之清晰,内容之全面,令所有人都十分震撼。我立即顺水推舟组织了一个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最理想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我认识的李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李白诗歌中“月”“酒”这频繁出现的意象所承载的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朗读品位诗句中感受着李白的侠骨豪肠。这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催化剂,目的是让学生去接触我国博大渊深,灿若星辰的文学殿堂,汲取中华文韵,去邀游在宏观的经典阅读海洋之中。
二、活动是理想的伙伴
为了巩固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以图书馆为依托,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图书馆的常客,让阅读成为日常习惯行为。我让学生每人制定一本阅读笔记,并为自己的阅读笔记起一个生动的刊名,学生的刊名异彩纷呈,有“青苹果乐园”“行云流水”“如梦令”等等,每周末学生每人推荐一篇自己阅读过的最美的文章,并且写上推荐的理由。再由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推荐文章三篇,最佳赏析三篇。并发一些本子之类的奖品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项活动策划比较成熟后,我联合语文组、图书馆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我一直认为,阅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爱读书的老师,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体验阅读的甘苦,才能和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全校师生每两周每班产生3篇阅读成果后,在图书馆进行展示,并向师生全天候开放。师生可以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阅读鉴赏,这样一来,不仅有效的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另外,学生在写推荐理由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后来我们又不断地开展特色阅读活动,如手抄报展示、演讲会、辩论会、佳作推介会、读书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辩论。在辩论中提升。经过这样活动方式的强化训练,学生逐渐习惯穿梭于阅读文本中,不再对阅读活动陌生。取而代之的是宁静温和亲切的心灵休憩。
三、成果是飞跃的舞台
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品的意义不仅仅蕴含在作品中厦不是老师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的。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的。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孩子们在争论“韩寒”,似乎当代中学生很关心这个人物,我对韩寒的了解也仅止于那本《三重门》。社会对韩寒的评判也褒贬不一。对于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趣味,不能简单粗暴道听途说地遏制,此时教师力争与学生有相似的天真,相似的梦想,当然作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教师要储备丰厚的评论能力,平时要多阅读评论文章,能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要和学生沟通,进行心灵对话,交流阅读经验,分享阅读成果。我随即带领孩子们大量阅读韩寒的文章,掀起了“韩寒热”,学生们通过图书馆藏书和图书馆网络搜集韩寒的言论。以及其生活历程,客观全面地分析“韩寒现象”,让学生正确把握对待事物“人”与“出”的尺度,做到不盲目崇拜,不人云亦云,勤思考,要有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引领学生去研究韩寒,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收获非常大,学生作品《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韩寒,走稳了!》获得了全校老师的好评,尽管文笔略显稚嫩,但文章中呈现出的辩驳的态势、智慧的碰撞让每一位见证的老师无不欣喜于孩子们的进步。我想在这种长期孜孜不倦地阅读探究中孩子们的思维犹如小溪中的卵石被溪水冲刷得光洁圆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想这次成功的探究活动一定能打开孩子的阅读之门,孩子们在前进的步伐中一定会一次又一次地欣喜若狂。这样以小见大,举一反三,学生今后会怀揣自信,镇定,平和之心,体验阅读的幸福快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大。”可见,阅读对于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如此的深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为我们的孩子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要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自主、愉悦的大阅读环境中,有目的地学习、汲取,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在耳濡目染中飞向更广阔的蓝天。在幸福中翱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