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即将从实验省区向全国铺开,新教材也即将与我们见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学科改革,是一次深层次的教育变革。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学习任务群的出现,相较于以前的单篇授课、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改变了原有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这一变革也给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更为凸显。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老师应着力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素养。
要准确领会本次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即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并且把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作为一切教育行为的准则。将以上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真正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到“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再到“三维目标”,直至现在的“核心素养”。但有一些认识是大家广泛认同的,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我们既要在变革中思考甄别,更要在实践中领会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厘清“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组织开展任务群学习。
有学者认为,教师即课程。可见老师对整个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在任务群学习模式下,老师必须要有海量阅读,因为只有丰厚积累,才可能有高质量的筛选、取舍、剪裁和整合。老师也只有沉潜于阅读,有了真切的体会,并以之与学生切磋交流,方能用知识唤醒知识,在碰撞中生成思维的火花。老师和学生都应强化自主阅读能力,只有自主阅读方有真知灼见,避免“参考书”“名家点评”等信息的误导,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素养的提升。
有了海量阅读,并不等于就能組织好任务群学习。老师还需要有筛选整合学习资料的能力,老师一方面要对材料有真实的阅读和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学生乐于接受又能够理解的学习材料,再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置,并且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一个巧妙的抓手、一个得当的支架,常常会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顺畅高效地开展。为了在学习任务群中顺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格外重视设计活动、组织教学的能力。设计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分析学习内容,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出明确可操作且有吸引力的任务群。老师要有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老师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这要求老师在活动设计之初就必须积极思考,充分了解学情,多角度、多层面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给予精准和及时的指导。教学活动的预设需要以科学合理的理论为依据,注重教学活动的差异性、动态性和生成性,从而使教学活动从单向走向发散、从“正确”走向“言之成理”、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
一个人只有善于反思才有可能变得优秀,一个老师只有善于反思才有可能成为名家。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经过沉淀的经验,是肤浅的,没有反思完善意识的老师,是可惜的。反思可以帮助老师从常态而琐碎的教学行为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完成从老师向名师,从名师向专家型老师的跨越。
同时,教育改革的时代性、开放性、多样性还要求老师必须始终处于学习状态,让自己的教育生活与时俱进。无论是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学科特点的领悟、学习资源的选择还是组织活动的能力等方面,都离不开老师勤学不辍的意识和行动。同时,面对不断涌现的新观念、新技术,老师应保持足够的热情,“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与自己的学生有共同话语,才能保证自己在新一轮的变革中,勇立潮头。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只有积极应对,做好准备,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这要求老师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洞悉学科特点,坚持阅读学习,勤于反思借鉴来适应新的教育变革,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通联:甘肃合水县第一中学;甘肃合水县第一中学。
一、领会践行党的教育方针的能力
要准确领会本次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即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并且把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作为一切教育行为的准则。将以上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真正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
二、认识学科特点及学习规律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到“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再到“三维目标”,直至现在的“核心素养”。但有一些认识是大家广泛认同的,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我们既要在变革中思考甄别,更要在实践中领会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厘清“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组织开展任务群学习。
三、海量阅读基础上的筛选整合学习材料的能力
有学者认为,教师即课程。可见老师对整个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在任务群学习模式下,老师必须要有海量阅读,因为只有丰厚积累,才可能有高质量的筛选、取舍、剪裁和整合。老师也只有沉潜于阅读,有了真切的体会,并以之与学生切磋交流,方能用知识唤醒知识,在碰撞中生成思维的火花。老师和学生都应强化自主阅读能力,只有自主阅读方有真知灼见,避免“参考书”“名家点评”等信息的误导,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素养的提升。
有了海量阅读,并不等于就能組织好任务群学习。老师还需要有筛选整合学习资料的能力,老师一方面要对材料有真实的阅读和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学生乐于接受又能够理解的学习材料,再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置,并且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
四、设计并组织活动的能力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一个巧妙的抓手、一个得当的支架,常常会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顺畅高效地开展。为了在学习任务群中顺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格外重视设计活动、组织教学的能力。设计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分析学习内容,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出明确可操作且有吸引力的任务群。老师要有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五、勤于思考,多层面预设的能力
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老师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这要求老师在活动设计之初就必须积极思考,充分了解学情,多角度、多层面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给予精准和及时的指导。教学活动的预设需要以科学合理的理论为依据,注重教学活动的差异性、动态性和生成性,从而使教学活动从单向走向发散、从“正确”走向“言之成理”、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
六、反思意识和勤学不辍的行动
一个人只有善于反思才有可能变得优秀,一个老师只有善于反思才有可能成为名家。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经过沉淀的经验,是肤浅的,没有反思完善意识的老师,是可惜的。反思可以帮助老师从常态而琐碎的教学行为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完成从老师向名师,从名师向专家型老师的跨越。
同时,教育改革的时代性、开放性、多样性还要求老师必须始终处于学习状态,让自己的教育生活与时俱进。无论是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学科特点的领悟、学习资源的选择还是组织活动的能力等方面,都离不开老师勤学不辍的意识和行动。同时,面对不断涌现的新观念、新技术,老师应保持足够的热情,“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与自己的学生有共同话语,才能保证自己在新一轮的变革中,勇立潮头。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只有积极应对,做好准备,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这要求老师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洞悉学科特点,坚持阅读学习,勤于反思借鉴来适应新的教育变革,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通联:甘肃合水县第一中学;甘肃合水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