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阅读时心智与文本有了互动,学生的内心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文本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感悟、积累、迁移,逐渐将思想、情感、语言等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品德,从而让阅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习惯;培养;语文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如不改变原来的重知轻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对学生将来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要学会将师爱化为一股和煦的春风,轻柔地吹拂学生冷漠的心田,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培养“多情善感”、阳光灿烂的学生。
阅读教学经过多年讨论后,大家已形成基本共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阅读时心智与文本有了主体间的互动,学生的心弦已被文本拨动,学生内心感受敏锐,捕捉文意迅疾,开始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文本知识、观点、态度、情感,并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顺利与文本交融,生发丰富的联想、感悟,甚至也初步完成了由“意”到“言”的转化。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完成这些指标,教师必须加强阅读的指导和实践。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人的良好个性发展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认真阅读的习惯会使人变得沉静、踏实;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会使人思维灵活;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令意志得到磨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一、抓住教学契机,激发阅读兴趣
叶老曾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然而,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不能独立地开展,必须结合语文教学活动,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教学新课前,我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通过上网、查书等方法搜集各类资料。课中,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一方面增加了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只要对搜集、汇报材料的同学加以表扬鼓励,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阅读的兴趣以及表达能力就会日益提高。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拓展性阅读的开展,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后,我向学生推荐了《昆虫记》这一读本,让他们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从而进一步了解神奇有趣的动物世界。两周以后,我开展了一节《昆虫记》读书交流会,学生不但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动物图片,还对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趣事侃侃而谈,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之美,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二、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结合我校开展“以读养德”的课题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书香校园,师生不仅可以怡情养性,知礼慧通,还可修身端品,行世经事。我着手做了以下安排:首先,我找来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爷爷一定有办法》《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向学生极力推荐阅读,让同学们在读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不断提升自我思想品味,为思想精神打底,为和谐人生奠基。接着,我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让学生开口讲故事、谈谈读书收获、猜谜语比赛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其次,每月在班上开展“阅读之星”的竞选,把选出来的“阅读之星”贴在教室的专栏上进行介绍和表彰。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能多读书、多积累。
我班有个学生叫丁丁,他是个聪明的男孩,识字特别多,可是他性格十分内向,平时不大愿意与别人交流,所以朋友很少。他的脾气很倔强,别人的话很少能听得进去。可是他内心又是非常脆弱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许会让他受伤。我是他的帮扶老师,针对他的情况,我经常向他推荐一些合适的书籍或借书给他,如:《阿凡提的故事》《做人别缺好心态》等。首先,我会先浏览推荐给他的书本,知道大概内容。这样,我和他就有了共同的话题了。不知不觉间,我和他的交谈畅顺了,融洽了。在谈话中,我及时了解到他的思想动向。当他思想偏激时,我对他进行了开导,使他认识到长辈对他的爱,让他学会感恩,并慢慢引导他树立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丁丁同学的思想表现有了明显的提高,行为表现上出现了极大的好转。现在,他基本能和别人和睦相处;处理事情也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冲动,他的性格没有以往那样沉默了,上课也会举手发言了。
三、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名篇有很多,文本中不仅有着优美的词句,使人陶醉,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使人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学生的人生观、待人处事的态度都可从文本中习得。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认为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感悟、积累、借鉴、迁移,逐渐将思想、情感、语言等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我选我》一课中,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后明白了做人应该自信、要有为大家服务的意识。又如:在教学《称赞》一课中,我引导学生知道称赞能使人快乐,使人自信,使人消除疲劳。我要求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班上、社会上,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好处,多多称赞别人。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全班同学的是非判断能力、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的同学变得大方乐观,有的同学能主动与人分享食物,有的同学主动把阻碍行走的树枝拿走,而丁丁也懂得主动出来介绍自己看过的故事,分享他阅读的乐趣了。每次,无论他说得好与否,我都给予表扬和肯定。虽然这只是简简单单的表扬,但这表扬就如和煦的阳光,能使濒临枯萎的小树重现生机,能使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读的书也越来越多,范畴越来越广。培根曾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书,记载着历史,反映着当下,思考着未来。“最是书香能致远”,一个人只有实实在在地读书,才能养成高尚的品格。只有实实在在地读书,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把书上的知识转化成为能力。读书既修身养性,又陶冶性情,从而使人积极向上,不断完善自我。让阅读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让阅读滋养学生的成长吧!
参考文献
[1]王世强.感动教育的力量[J].吉林教育,2009(02).
[2]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8).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习惯;培养;语文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如不改变原来的重知轻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对学生将来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要学会将师爱化为一股和煦的春风,轻柔地吹拂学生冷漠的心田,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培养“多情善感”、阳光灿烂的学生。
阅读教学经过多年讨论后,大家已形成基本共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阅读时心智与文本有了主体间的互动,学生的心弦已被文本拨动,学生内心感受敏锐,捕捉文意迅疾,开始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文本知识、观点、态度、情感,并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顺利与文本交融,生发丰富的联想、感悟,甚至也初步完成了由“意”到“言”的转化。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完成这些指标,教师必须加强阅读的指导和实践。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人的良好个性发展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认真阅读的习惯会使人变得沉静、踏实;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会使人思维灵活;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令意志得到磨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一、抓住教学契机,激发阅读兴趣
叶老曾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然而,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不能独立地开展,必须结合语文教学活动,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教学新课前,我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通过上网、查书等方法搜集各类资料。课中,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一方面增加了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只要对搜集、汇报材料的同学加以表扬鼓励,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阅读的兴趣以及表达能力就会日益提高。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拓展性阅读的开展,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后,我向学生推荐了《昆虫记》这一读本,让他们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从而进一步了解神奇有趣的动物世界。两周以后,我开展了一节《昆虫记》读书交流会,学生不但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动物图片,还对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趣事侃侃而谈,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之美,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二、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结合我校开展“以读养德”的课题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书香校园,师生不仅可以怡情养性,知礼慧通,还可修身端品,行世经事。我着手做了以下安排:首先,我找来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爷爷一定有办法》《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向学生极力推荐阅读,让同学们在读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不断提升自我思想品味,为思想精神打底,为和谐人生奠基。接着,我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让学生开口讲故事、谈谈读书收获、猜谜语比赛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其次,每月在班上开展“阅读之星”的竞选,把选出来的“阅读之星”贴在教室的专栏上进行介绍和表彰。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能多读书、多积累。
我班有个学生叫丁丁,他是个聪明的男孩,识字特别多,可是他性格十分内向,平时不大愿意与别人交流,所以朋友很少。他的脾气很倔强,别人的话很少能听得进去。可是他内心又是非常脆弱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许会让他受伤。我是他的帮扶老师,针对他的情况,我经常向他推荐一些合适的书籍或借书给他,如:《阿凡提的故事》《做人别缺好心态》等。首先,我会先浏览推荐给他的书本,知道大概内容。这样,我和他就有了共同的话题了。不知不觉间,我和他的交谈畅顺了,融洽了。在谈话中,我及时了解到他的思想动向。当他思想偏激时,我对他进行了开导,使他认识到长辈对他的爱,让他学会感恩,并慢慢引导他树立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丁丁同学的思想表现有了明显的提高,行为表现上出现了极大的好转。现在,他基本能和别人和睦相处;处理事情也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冲动,他的性格没有以往那样沉默了,上课也会举手发言了。
三、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名篇有很多,文本中不仅有着优美的词句,使人陶醉,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使人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学生的人生观、待人处事的态度都可从文本中习得。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认为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感悟、积累、借鉴、迁移,逐渐将思想、情感、语言等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我选我》一课中,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后明白了做人应该自信、要有为大家服务的意识。又如:在教学《称赞》一课中,我引导学生知道称赞能使人快乐,使人自信,使人消除疲劳。我要求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班上、社会上,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好处,多多称赞别人。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全班同学的是非判断能力、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的同学变得大方乐观,有的同学能主动与人分享食物,有的同学主动把阻碍行走的树枝拿走,而丁丁也懂得主动出来介绍自己看过的故事,分享他阅读的乐趣了。每次,无论他说得好与否,我都给予表扬和肯定。虽然这只是简简单单的表扬,但这表扬就如和煦的阳光,能使濒临枯萎的小树重现生机,能使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读的书也越来越多,范畴越来越广。培根曾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书,记载着历史,反映着当下,思考着未来。“最是书香能致远”,一个人只有实实在在地读书,才能养成高尚的品格。只有实实在在地读书,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把书上的知识转化成为能力。读书既修身养性,又陶冶性情,从而使人积极向上,不断完善自我。让阅读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让阅读滋养学生的成长吧!
参考文献
[1]王世强.感动教育的力量[J].吉林教育,2009(02).
[2]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