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提出素质教育,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之外,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小学语文被认为是各科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果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则不仅会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学到了文化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与德育进行相互的融合,让德育的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来呢?
一、巧妙运用语文教材,与德育渗透学科相结合
小学的语文中一般是以诗歌和短文为主,为的是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汉字和中国的文化。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道德情操的培养,其中三字经的教学就是教导学生有孝道,童话和一些语言故事中也教会了学生一些简单的做人的道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可以将这些题材的文章有效的利用起来,深入钻研这些教材,针对这些文章中的有关德育的因素,找出有关德育教学的关键点,即文章中都有哪些内容涉及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教育。教师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教育,陶冶了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第13课《钓鱼的启示》中通过钓鱼,然后悟出人生的道理。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为什么爸爸会让他放掉鲈鱼,等作者长大了,面临着鲈鱼一样的诱惑,但是内心一直有着自己的目标,不会忘记道德的力量。让学生从小就要学该怎么坚持心中的道德标准,并愿意从小事做起,学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语文教材中充满着很多有关德育培养的案例和课文。所以老师在平时的备课当中,要充分、深入的探讨教材,能够挖掘出其中的教育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二、在课堂上合理进行训练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经常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体会文章中的感情。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带感情的朗读文章,细细的品味文章的主要意思,体会课文中的感情,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例如,讲到小学五年级第六课《梅花魂》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也可以组织学生将这篇课文演绎出来,将角色分配好。学生表演的时候,容易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其中,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文中对祖国的期待和热爱。分角色进行表演或者是朗读,这样也给学生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们的主动性,渲染了课堂学习的氛围,也可以陶冶自己的爱国情操。
三、带领学生进行有效课外实践渗透德育
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指课堂上的教学,老师可以将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实践中实行的,反应在学生的行动中。老师可以适当的举行课外活动,对课堂上的知识和思想进行巩固。加深学生的印象,将德育的思想真正的实践到生活中。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但是现在的学生好多对父母进行呼来唤去,不尊重自己的父母。所以老师可以针对这种现象,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兩篇课文中,告诉我们的就是父母无私的爱。那么我们可以针对这个进行一些课外的活动,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孝敬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父母。告诉学生们可以帮妈妈洗一次碗筷,帮爸爸妈妈洗脚,这些小事,都可以体现出孩子对父母的爱。学生要将这些事情在课堂上做交流,并且跟学生交流父母的反应。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家长,尊重长辈的优秀品质。这样将课外的实践活动和课堂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将德育的教育达到很好的效果。
四、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学生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学习的榜样。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之外,也要注重自己的德育素质的提高。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老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说话方式以及为人处事,树立良好的榜样,也告诉学生要遵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作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胸怀大志,并且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道德光辉。
作者单位: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歹苏小学(561503)
一、巧妙运用语文教材,与德育渗透学科相结合
小学的语文中一般是以诗歌和短文为主,为的是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汉字和中国的文化。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道德情操的培养,其中三字经的教学就是教导学生有孝道,童话和一些语言故事中也教会了学生一些简单的做人的道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可以将这些题材的文章有效的利用起来,深入钻研这些教材,针对这些文章中的有关德育的因素,找出有关德育教学的关键点,即文章中都有哪些内容涉及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教育。教师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教育,陶冶了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第13课《钓鱼的启示》中通过钓鱼,然后悟出人生的道理。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为什么爸爸会让他放掉鲈鱼,等作者长大了,面临着鲈鱼一样的诱惑,但是内心一直有着自己的目标,不会忘记道德的力量。让学生从小就要学该怎么坚持心中的道德标准,并愿意从小事做起,学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语文教材中充满着很多有关德育培养的案例和课文。所以老师在平时的备课当中,要充分、深入的探讨教材,能够挖掘出其中的教育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二、在课堂上合理进行训练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经常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体会文章中的感情。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带感情的朗读文章,细细的品味文章的主要意思,体会课文中的感情,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例如,讲到小学五年级第六课《梅花魂》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也可以组织学生将这篇课文演绎出来,将角色分配好。学生表演的时候,容易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其中,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文中对祖国的期待和热爱。分角色进行表演或者是朗读,这样也给学生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们的主动性,渲染了课堂学习的氛围,也可以陶冶自己的爱国情操。
三、带领学生进行有效课外实践渗透德育
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指课堂上的教学,老师可以将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实践中实行的,反应在学生的行动中。老师可以适当的举行课外活动,对课堂上的知识和思想进行巩固。加深学生的印象,将德育的思想真正的实践到生活中。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但是现在的学生好多对父母进行呼来唤去,不尊重自己的父母。所以老师可以针对这种现象,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兩篇课文中,告诉我们的就是父母无私的爱。那么我们可以针对这个进行一些课外的活动,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孝敬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父母。告诉学生们可以帮妈妈洗一次碗筷,帮爸爸妈妈洗脚,这些小事,都可以体现出孩子对父母的爱。学生要将这些事情在课堂上做交流,并且跟学生交流父母的反应。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家长,尊重长辈的优秀品质。这样将课外的实践活动和课堂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将德育的教育达到很好的效果。
四、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学生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学习的榜样。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之外,也要注重自己的德育素质的提高。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老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说话方式以及为人处事,树立良好的榜样,也告诉学生要遵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作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胸怀大志,并且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道德光辉。
作者单位: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歹苏小学(56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