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校园生命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如何深化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呢?凭着对生命教育理念的独特认识,对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设计进行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设计原则;主题;系列;综合
一、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
即“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生命意义的体验者与生命价值的追求者。生命教育活动过程是一种“以自我为教育对象”的课程。所谓自我,就是一个富有生气的生命体;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亦即用自己的生命活动来塑造与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二)以情境为中介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关注点和心理需求,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活动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期待”,产生一种迫切参与的心理状态,成为引发学生积极性,成为体验的前奏,是顺利进行辅导活动的首要环节。生命教育活动的情境包括:问题情境、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等。在真实情境具有危险性时,我们通常采取模拟真实情境:模拟爆炸情境、模拟漏电情境、模拟火灾情境、模拟风灾情境、模拟地震情境等。
(三)以体验为核心
基于学生经验的生命教育活动应该有两个功能:发展性功能和预防性功能。其中发展性功能侧重于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提高生命质量;预防性功能侧重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帮助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成长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学会妥善处理。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必须遵循“体验性”原则,提升生命心灵体验,形成积极生命态度、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四)以活动为载体
“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已有经验的参与,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生命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让丰富多彩的主体性活动走进课堂,代替那种单一的讲解接受教学活动形态,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释放自己发展的潜能,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的意蕴。
(五)以过程为重心
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具有过程性的特点,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是在过程中不断生成、不断建构的,以适应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为此,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要遵循“过程性”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经历自我对经验的反思过程,实现对生命认识的自我调整与提升。
二、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
(一)确立主题名称。主题设计是指如何针对某一具体的生命教育内容制定实施计划,也就是说,设计一个主题活动。主题活动设计要考虑主题的名称、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活动方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活动的流程等。例如:以“开学第一课”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可以确定主题名称:《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幸福在哪里?》、《安全防范,常在心上》、《我快乐,我健康,我成长》、《梦想在这里起航》等。
(二)确立主题目标。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主题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活动主题所有达成的目标,每个主题活动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切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例如:开学第一课《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这个活动主题名称下面,可以确定如下目标:①通过生命教育专题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价值,树立“阳光自己每一刻,关爱他人每一天,健康幸福过一生”的意识;②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适心理的方法,珍爱自己,关爱他人,乐观进取,健康成长;③教育学生学会紧急避险和自护自救,积极创建安全、优质、和谐校园。
(三)做好准备工作。主题设计要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活动课时的预设、活动场地、场所的布置等,同时,还有提前准备活动所需要的电教设备、材料、教学游戏用玩具、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台词、课本剧的道具、活动主题曲的播放、活动主持人的串词等。
(四)拟定活动流程。这是主题活动的主要部分,它规定了主题活动的具体步骤,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有具体的说明。具体流程图如下:
三、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系列设计
活动课程的系列设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由多个同类或相关的主题组成。如果我们把活动课程中的主题设计比喻为菜谱,那么一个系列设计就是把不同花色的菜组合成一个套餐。
下面是我校拟定的2014年学校生命教育活动课程安排: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较好的主题系列设计,必须要主题明确,切合学生实际,活动方式多样,安排得当,能做到循序渐进,在不同的活动阶段实施不同的活动重点,并采取滚动式实施,就能达成活动的目标。这样的系列设计,就能达到预设的效果了。
四、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综合设计
(一)学科课程目标的融合渗透
学科教学的目标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新课程因此明确提出了“用生命教材和课程构建生命课堂,以生命思想与教学形式激发生命活力,造就情智共生的生命个体”的发展目标。因此,学科教学中知识掌握、能力发展、人格完善与生命成长是相互交融,并行不悖的。如语文课《嘱咐》一课,融合渗透生命教育的目标。①认知方面的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想像,在阅读实践中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②情感方面的目标: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母爱的伟大,母爱是无微不至的,母爱是天底下最神圣,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③行为方面的目标:读懂母亲无声的嘱咐是希望我成为一个勤劳善良的人,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与回报。
(二)学科课程内容的融合渗透
学科课程中融合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广泛、方式多样,包括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实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生命的涉及点、接触点、切入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合成一条生命教育的线索。
例如《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教师提供一组数据:2011年广东省共732名学生非正常死亡,溺亡人数占总非正常死亡人数的55%,其他死亡情况占45%。学生从数据信息中,感悟到:溺水是青少年非正常死亡头号杀手,我们要远离溺水伤害。小组自编倡议书:生命脆弱,安全自护最重要;敬畏生命,生命意识要提高;安全警钟要长鸣,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一切关心自己的人。
(三)学科课程评价的融合渗透
生命教育个性化评价关注教育的三个层面,即关注知识的授受、关注智慧的启迪、关注生命的润泽。评价包括对学生生命发展水平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表现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1. 对教师的评价要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和工作态度。对教师的评价要建立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他评为主,学校领导、家长、社会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教师评价制度。
2. 对学生的评价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注重行动,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行动表现。注重学生能力的综合表现,关注学生的体悟与收获。
【关键词】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设计原则;主题;系列;综合
一、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
即“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生命意义的体验者与生命价值的追求者。生命教育活动过程是一种“以自我为教育对象”的课程。所谓自我,就是一个富有生气的生命体;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亦即用自己的生命活动来塑造与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二)以情境为中介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关注点和心理需求,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活动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期待”,产生一种迫切参与的心理状态,成为引发学生积极性,成为体验的前奏,是顺利进行辅导活动的首要环节。生命教育活动的情境包括:问题情境、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等。在真实情境具有危险性时,我们通常采取模拟真实情境:模拟爆炸情境、模拟漏电情境、模拟火灾情境、模拟风灾情境、模拟地震情境等。
(三)以体验为核心
基于学生经验的生命教育活动应该有两个功能:发展性功能和预防性功能。其中发展性功能侧重于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提高生命质量;预防性功能侧重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帮助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成长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学会妥善处理。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必须遵循“体验性”原则,提升生命心灵体验,形成积极生命态度、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四)以活动为载体
“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已有经验的参与,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生命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让丰富多彩的主体性活动走进课堂,代替那种单一的讲解接受教学活动形态,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释放自己发展的潜能,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的意蕴。
(五)以过程为重心
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具有过程性的特点,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是在过程中不断生成、不断建构的,以适应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为此,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要遵循“过程性”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经历自我对经验的反思过程,实现对生命认识的自我调整与提升。
二、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
(一)确立主题名称。主题设计是指如何针对某一具体的生命教育内容制定实施计划,也就是说,设计一个主题活动。主题活动设计要考虑主题的名称、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活动方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活动的流程等。例如:以“开学第一课”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可以确定主题名称:《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幸福在哪里?》、《安全防范,常在心上》、《我快乐,我健康,我成长》、《梦想在这里起航》等。
(二)确立主题目标。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主题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活动主题所有达成的目标,每个主题活动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切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例如:开学第一课《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这个活动主题名称下面,可以确定如下目标:①通过生命教育专题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价值,树立“阳光自己每一刻,关爱他人每一天,健康幸福过一生”的意识;②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适心理的方法,珍爱自己,关爱他人,乐观进取,健康成长;③教育学生学会紧急避险和自护自救,积极创建安全、优质、和谐校园。
(三)做好准备工作。主题设计要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活动课时的预设、活动场地、场所的布置等,同时,还有提前准备活动所需要的电教设备、材料、教学游戏用玩具、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台词、课本剧的道具、活动主题曲的播放、活动主持人的串词等。
(四)拟定活动流程。这是主题活动的主要部分,它规定了主题活动的具体步骤,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有具体的说明。具体流程图如下:
三、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系列设计
活动课程的系列设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由多个同类或相关的主题组成。如果我们把活动课程中的主题设计比喻为菜谱,那么一个系列设计就是把不同花色的菜组合成一个套餐。
下面是我校拟定的2014年学校生命教育活动课程安排: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较好的主题系列设计,必须要主题明确,切合学生实际,活动方式多样,安排得当,能做到循序渐进,在不同的活动阶段实施不同的活动重点,并采取滚动式实施,就能达成活动的目标。这样的系列设计,就能达到预设的效果了。
四、小学“生命教育”活动课程的综合设计
(一)学科课程目标的融合渗透
学科教学的目标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新课程因此明确提出了“用生命教材和课程构建生命课堂,以生命思想与教学形式激发生命活力,造就情智共生的生命个体”的发展目标。因此,学科教学中知识掌握、能力发展、人格完善与生命成长是相互交融,并行不悖的。如语文课《嘱咐》一课,融合渗透生命教育的目标。①认知方面的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想像,在阅读实践中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②情感方面的目标: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母爱的伟大,母爱是无微不至的,母爱是天底下最神圣,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③行为方面的目标:读懂母亲无声的嘱咐是希望我成为一个勤劳善良的人,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与回报。
(二)学科课程内容的融合渗透
学科课程中融合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广泛、方式多样,包括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实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生命的涉及点、接触点、切入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合成一条生命教育的线索。
例如《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教师提供一组数据:2011年广东省共732名学生非正常死亡,溺亡人数占总非正常死亡人数的55%,其他死亡情况占45%。学生从数据信息中,感悟到:溺水是青少年非正常死亡头号杀手,我们要远离溺水伤害。小组自编倡议书:生命脆弱,安全自护最重要;敬畏生命,生命意识要提高;安全警钟要长鸣,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一切关心自己的人。
(三)学科课程评价的融合渗透
生命教育个性化评价关注教育的三个层面,即关注知识的授受、关注智慧的启迪、关注生命的润泽。评价包括对学生生命发展水平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表现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1. 对教师的评价要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和工作态度。对教师的评价要建立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他评为主,学校领导、家长、社会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教师评价制度。
2. 对学生的评价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注重行动,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行动表现。注重学生能力的综合表现,关注学生的体悟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