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根,是民族文化的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世界意义。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临夏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临夏州已有国家级项目9项,省级项目24项,州级项目8大类119项,同时在保护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档案,这些档案既是临夏州民族民间文化与文明发展的产物,又是最宝贵最直接的记忆资源,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工作,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有利的支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概念及分类管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顾名思义,就是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有关的那部分档案。确切的说,即所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它应当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道具、实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记载、声像资料以及与“申遗”各种有关的一系列文件材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直接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本面貌、传承状况等,并且是承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无形转化为有形的实物,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好这部分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2004年开始,临夏州文化馆对全州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摸底,对许多优秀的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大力的抢救和挖掘,形成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目前,从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归档情况来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实物档案: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作为活动的产品或成果、或作为活动的媒介或辅助性工具等的一系列实物,如某些技艺、舞蹈等活动中使用的特定道具、面具等这些都属于实物档案。
(二)记忆档案:即记录并反映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及其传承人基本情况的档案材料、文献记载、各种载体形式的记录资料等。
(三)“申遗”档案:即与申报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各种有关的档案材料。目前,临夏州文化馆收集、归档的这类档案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申报材料和最后审批文件,这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核心内容,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近年来,临夏州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下面本人将临夏州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档案管理与开发工作的现状,谈谈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开发与利用,从而更好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服务。
(一)深入开展普查、调研工作,广泛收集,摸清家底,形成名录
收集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更是档案开发与利用的前提。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来说,最直接有效的收集方式无疑就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调研工作。通过参与,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收集工作,多途径、多渠道、多方位地收集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的实物、文献、音像资料等,从而摸清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为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下基础。2013年即将出版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对临夏州9项国家级、24项省级、9项(代表)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全景式介绍,该书既可作为学术研究的参考资料,又是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的休闲读物。
(二)全面记录,留住影像,建立多媒体档案库
“记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真实准确的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研究、“申遗”等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普查过程中,不仅要搜集已有的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貌的档案材料、相关文献典籍、道具实物等,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好抢救性记录、登记以及描述等工作。当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不可避免的消亡命运的时候,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手段将其生动的影像记录下来,留住它们的身影。
(三)深入编研,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文献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同时也是整个世界的宝贵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决不能止步于仅保存一些相关的影像记录,还要在大量收集档案资源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档案的编研工作,争取多出编研成果,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文化根源和魅力。要在对档案资源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文献资料。临夏州文化馆今年即将出版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是一部全面介绍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性图书,是一本工具书,也是一个数据库。今后,我们还将出版与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和音像制品,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临夏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感受其魅力。
(四)加強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宣传工作,弘扬民族民间多元文化
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传播。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发达、资讯泛滥的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也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全方位、多渠道的展示与传播,否则那些闪烁着民族智慧之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将会被人们遗忘,尤其是对于那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必须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关注程度和保护意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也是面向社会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又是的好机会,临夏州文化馆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在文化广场进行宣传展览,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录音,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文化魅力,创造档案效应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途径。民族民间文化除了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外,同样具有市场开发价值,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发掘其文化意蕴,抓住机会,通过多种途径向游客展现档案的文化魅力,带动人们的观赏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与开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申遗”不是目的,保护、传承才是重点
现在各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都对与“申遗”有关的事务(包括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格外重视,一切为“申遗”让路,而在“申遗”成功之后就放松了对档案的重视和保护。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申遗”成功,而在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盒传承。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应当高度重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始终,决不能虎头蛇尾,否则只会导致前功尽弃,造成永难弥补的遗憾。
(二)尽量集中管理,避免多头管理
尽管国家和地方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对于这部分相关的档案、文献等如何整理、有谁保存以及如何防止资料流失等问题都还缺乏明确的规定。好多地方还没有专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负责人,没有专门的档案保存设施这种状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研究极为不利,应当引起重视,并且纳入到与保护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必须改变这种保管保存零散化、无目的化、非系统化、非专业化的现状。
(三)非物質文化遗产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是一项比较新鲜的内容,同时也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建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与开发提供人力保障。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同时,在目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定的情况下,需要档案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并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自己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对科学的管理办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细活、苦活,只有全社会高度自觉,各方形成合力,留住发展我们文化的根“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那里去。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才能向上发展”才不会让今天的“遗产”变成明天的“遗憾”。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概念及分类管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顾名思义,就是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有关的那部分档案。确切的说,即所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它应当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道具、实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记载、声像资料以及与“申遗”各种有关的一系列文件材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直接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本面貌、传承状况等,并且是承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无形转化为有形的实物,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好这部分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2004年开始,临夏州文化馆对全州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摸底,对许多优秀的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大力的抢救和挖掘,形成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目前,从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归档情况来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实物档案: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作为活动的产品或成果、或作为活动的媒介或辅助性工具等的一系列实物,如某些技艺、舞蹈等活动中使用的特定道具、面具等这些都属于实物档案。
(二)记忆档案:即记录并反映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及其传承人基本情况的档案材料、文献记载、各种载体形式的记录资料等。
(三)“申遗”档案:即与申报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各种有关的档案材料。目前,临夏州文化馆收集、归档的这类档案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申报材料和最后审批文件,这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核心内容,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近年来,临夏州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下面本人将临夏州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档案管理与开发工作的现状,谈谈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开发与利用,从而更好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服务。
(一)深入开展普查、调研工作,广泛收集,摸清家底,形成名录
收集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更是档案开发与利用的前提。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来说,最直接有效的收集方式无疑就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调研工作。通过参与,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收集工作,多途径、多渠道、多方位地收集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的实物、文献、音像资料等,从而摸清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为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下基础。2013年即将出版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对临夏州9项国家级、24项省级、9项(代表)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全景式介绍,该书既可作为学术研究的参考资料,又是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的休闲读物。
(二)全面记录,留住影像,建立多媒体档案库
“记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真实准确的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研究、“申遗”等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普查过程中,不仅要搜集已有的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貌的档案材料、相关文献典籍、道具实物等,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好抢救性记录、登记以及描述等工作。当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不可避免的消亡命运的时候,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手段将其生动的影像记录下来,留住它们的身影。
(三)深入编研,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文献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同时也是整个世界的宝贵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决不能止步于仅保存一些相关的影像记录,还要在大量收集档案资源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档案的编研工作,争取多出编研成果,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文化根源和魅力。要在对档案资源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文献资料。临夏州文化馆今年即将出版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是一部全面介绍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性图书,是一本工具书,也是一个数据库。今后,我们还将出版与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和音像制品,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临夏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感受其魅力。
(四)加強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宣传工作,弘扬民族民间多元文化
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传播。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发达、资讯泛滥的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也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全方位、多渠道的展示与传播,否则那些闪烁着民族智慧之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将会被人们遗忘,尤其是对于那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必须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关注程度和保护意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也是面向社会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又是的好机会,临夏州文化馆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在文化广场进行宣传展览,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录音,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文化魅力,创造档案效应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途径。民族民间文化除了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外,同样具有市场开发价值,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发掘其文化意蕴,抓住机会,通过多种途径向游客展现档案的文化魅力,带动人们的观赏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与开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申遗”不是目的,保护、传承才是重点
现在各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都对与“申遗”有关的事务(包括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格外重视,一切为“申遗”让路,而在“申遗”成功之后就放松了对档案的重视和保护。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申遗”成功,而在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盒传承。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应当高度重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始终,决不能虎头蛇尾,否则只会导致前功尽弃,造成永难弥补的遗憾。
(二)尽量集中管理,避免多头管理
尽管国家和地方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对于这部分相关的档案、文献等如何整理、有谁保存以及如何防止资料流失等问题都还缺乏明确的规定。好多地方还没有专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负责人,没有专门的档案保存设施这种状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研究极为不利,应当引起重视,并且纳入到与保护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必须改变这种保管保存零散化、无目的化、非系统化、非专业化的现状。
(三)非物質文化遗产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是一项比较新鲜的内容,同时也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建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与开发提供人力保障。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同时,在目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定的情况下,需要档案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并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自己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对科学的管理办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细活、苦活,只有全社会高度自觉,各方形成合力,留住发展我们文化的根“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那里去。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才能向上发展”才不会让今天的“遗产”变成明天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