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野外实践教学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在实习中尝试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和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在中奥地理学联合实习中,中外学生相互启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结果表明,问题导向的野外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动眼和动脑,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地理学;实践教学;问题导向;批判性思维;有效问题;中奥联合实习
  纵观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提问可以说是与教育相伴而生。孔子和苏格拉底可以称之为 “提问鼻祖”。孔子的“循循然,善诱之”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氏的追根究底的“问答法”都闪烁着睿智的光辉。“问题”是教师为了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或以促进学生思维、推进课堂教学进度为目的,由教师设置并提出的。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需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解决的认知任务[1]。受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以及野外实习经费投入的限制,当前一些高校的地理学实践教学通常还是以教师动嘴、学生动眼为主体,限制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新的地理实践教学体系要注重面向21世纪,以当前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研究”为重点,从创新教育着手,以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为核心,通过包括课堂实验、课程实习、开放实验、路线实习、区域综合实习、提高型专题研究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实习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2-4]。2013年8月1日至8月27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地理与区域规划系联合举办了地理学野外实习,联合实习的主题为中国地貌、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影响,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人类活动影响和自然灾害四个方向。具体的实习点、线的实习内容设计注重部门实习和交叉综合实习并重,整个行程从沿海到内陆,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青藏高原边缘和黄土高原,跨越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总计6000余公里。本文对2013年南京师范大学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中奥地理学联合实习”问题为导向的野外实践教学进行介绍,以期对国内高校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设计
  1.总体思路
  教师问题设计是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设计和课程学习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从“问题导向”教学的教学模式视角出发,把问题的创设看成是首要的课堂设计任务[5]。本次中奥地理学联合实习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老师提出问题,激发和启发学生去观察与思考;在观察和思考过程之中或者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一方面去探究或者找寻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也可以启发或者激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和机制。
  2.实践过程
  本次中奥地理学联合实习,教师在实习之前把野外现场地质地貌背景等资料发给学生,这些实习点的区域背景知识,主要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贮备和预先做的资料搜集来获得(如江苏沿海的海岸地貌、围垦工程、舟曲泥石流均是由负责该专题的论文写作的学生完成的)。老师的首要课堂设计任务就是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大家提前思考和实践授课时集体讨论。
  如在江苏沿海3天的实习内容包括淤泥质海岸、潮滩和举世罕见的辐射状潮流沙脊群等独特的地貌类型,以及有关江苏沿海地区一系列工程开发的现状及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围垦养殖、港口修筑、围海造地、米草引种、麋鹿种群繁衍等)。主要设计了以下探究性问题(见表1):
  在岷江上游沿途考察了岷江上游河谷地貌,在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等地考察了古冰川与冰缘地貌。如在九寨沟实习区,主要设计了以下探究性问题(见表2)。
  在陇南山区沿途考察了白龙江流域河谷地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状况。如在燕儿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主要设计了以下探究性问题(表3)。
  二、对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的思考
  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是“疑”。所以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唤起学生自觉学习,激发思维、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本次联合实习授课中采用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见图2),对学生的要求体现在“勤于思考、主动质疑提问、积极参与讨论”,而不是仅仅要求认真听讲记笔记,这对我们完善国内大学地理学野外实践授课方式具有一定的启示。
  (1)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动手、多动脑。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通过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的野外教学方式,对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有益处。如在讨论格栅坝和实体坝两种不同的拦挡坝工程效应异同时,学生经过思考和积极讨论,很快就能够理解由于实体坝不具有可渗透性或具有较差的渗透性,加上山地地形的限制,其库容量非常有限,有一些甚至在泥石流爆发之前就被其他山体碎屑物填充满了。在库容量被填满之后,后续的由泥沙质组成的泥石流很可能会从拦挡坝的上方溢出,造成拦挡坝失效。拦挡坝主要用于拦碴滞留,降低泥石流的动力,增强沟床的稳定性等,应提高拦挡坝坝体的渗透性能,使之只拦蓄固体物质。
  (2)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教与学的互动。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老师野外实践授课的角色是设计课堂问题,组织讨论,答疑解惑为主,通过讨论问题来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岷江上游沿途,老师引导同学们重点讨论了岷江上游河谷下部的“V”型河谷和上部的宽坡型河谷形成的原因,如何开发利用“V”型河谷以及两岸保存的大量的阶地,当地居民地分布和房屋的特征,高原抬升、河流下切与大型滑坡、崩塌发生的关系,滑坡、崩塌发生的主要地貌部位等一系列同学们感兴趣并且和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学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习者的未来是要学会解决问题,而解决学与教中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让学习者主动学习。在先后经过北川新老县城时,设置了讨论北川县城灾后重建选址的引导问题,学生们能够从北川县城旧址曲山镇处于两条活动断裂交汇处、旧址处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以及低山峡谷的河谷平坝等方面,分析了原北川县城驻地曲山镇已不适宜作为北川县城灾后重建场址的原因。
  (5)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有利于老师引导分析问题。在大学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过程中,高效课堂互动氛围的营造是重要的突破口。大学生思想敏锐,具有创新意识,在许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要善于积极引导,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如在大丰港实习点,教师首先提问为什么在水深较浅、泥沙淤积的江苏沿海淤泥质海岸潮滩上能建立深水港;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认为是西洋水槽的存在为大丰港的建设提供了深水条件,但对西洋水槽形成的原因则感到困惑并向老师提出疑问。此时老师并未直接给出西洋水槽的形成原因,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水槽水流流向以及海域的潮流分布图,鼓励学生从海域的潮流作用角度来找答案。
  (6)问题导向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的不同,中奥两国大学的授课方式有比较大的差异。在国内的地
  理野外实习,大多基于多年的实习基地,学生跟随老师到现场进行认知教学,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野外“满堂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决定教学内容,静态式的课堂教学造成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6]。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地理野外实习要多一些学生自主设计环节,譬如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在野外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无论是在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都激励双方学生要大胆求真,敢于质疑,要求大家进行批判性思考,不要欣然接受老师们的讲解,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参考文献:
  [1] 杨小洋,张爱群,申继亮. 从观念到行为:对教学中的问题观及问题式教学行为的调查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05(10):34-39.
  [2] 王建,张茂恒,王国祥等. 现代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和实习体系创新[J]. 中国大学教学,2010(4):70-72.
  [3] 张茂恒,王建,陈霞等. 地球表层系统思想下的现代自然地理学15-18实习改革[J]. 高等理科教育,2008(6):127-130.
  [4] 王建,张茂恒,白世彪等. “现代自然地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2006(4):66-69.
  [5] 薛继东. “问题导向”的大学课堂教学[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S3):76-78.
  [6]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46-148.
  [责任编辑:余大品]
其他文献
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于2009年起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四个基础学科中开始试点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该计划旨在本科阶段培养出既具备本专业领域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又充分接触前沿研究成果并参与前沿研究,未来有望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领军人才的学生。  学校充分发挥各基础学科学术研究前沿教授云集、国内外知名学者往来频繁的优势,依托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集全校之力
期刊
摘 要:本文分别从美国和日本的财政学学科发展轨迹分析与比较两国对财政学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研究发现美日两国的财政学学科发展与社会对财政学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两国间的趋同性,并由此得到“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体制下需要从个体视角来研究公共问题”、“在财政学类专业课程中应加入经验实证分析方法,让学生掌握收集、分析和运用个体信息进行公共决策和公共管理的方法和技能”、“财政学类专业应加
期刊
摘 要:大学的教育主体已经步入了“90后”时代,成长于网络快速发展时期的“90后”学生群体拥有独特的时代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90后”学生群体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90”后学生群体的特点,并结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网络
期刊
于歆杰,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主任,与其团队共同承担的MOOC电路原理(一)课程,于2013年10月17日在edX和学堂在线两个平台上线。edX平台上有11721名学生选修,九成以上为境外学生。学堂在线平台上有6554名学生选修,基本均为境内学生。在关于MOOC的讨论如火如荼且许多国内名校的优质课程都踊跃加盟的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地构建MOOC课程并藉此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急需解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解读作品的能力是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文本细读训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实践中,选取元杂剧部分,采用硬读法、溯源法、比较法等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细读训练,培养学生直面文本、感受作品、解读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本细读;元杂剧  文本“细读”是英美新批评派术语,新批评学者对“细读”(close reading)作过“详细的甚至有些繁琐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学习心理学”为例,构想并实践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应用于通识课教学的三种模式:翻转课堂式、课堂嵌入式、课后拓充式,并对这三种应用模式的具体效果进行了分析。基于三种应用模式的具体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明确了三种应用模式各自适用的知识领域,即“翻转课堂”应用模式更适用于认知领域,“课堂嵌入”应用模式更适用于情感领域,“课后拓充”应用模式更适用于动作技能领域,并对这三种模式的各种约束性条件进
期刊
摘 要: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改革,是否彻底放弃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是改革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拟介绍突显学术英语兼顾通用英语的山东大学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涉及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学术英语师资培养以及已经取得成就等方面。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师资培养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改革,处在一个转型期。是彻底放弃通用英语(EGP)教学转向学术英语(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应用地球物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依托特色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和教材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社会广泛参与等途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地球物理;人才培养体系;理念;基础;支撑;机制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且快速发展时期,如何进行精英和卓越人才培养,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期刊
摘 要:高等学校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是加强和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阐述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思路和在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对于未来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精品;经验;体会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等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发展,先进的教学手段得以充分利用,并且摆脱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得高等教育不断向教育信息化方向发
期刊
摘 要: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从高等工科院校竞争优势来源的角度进行研究,将战略管理领域动态能力的概念应用于高等教育管理,着重分析了动态能力对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并从培育提升动态能力的角度提出了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动态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策略  1994年由Teece和Pisano提出了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