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艺术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分析表演能力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同时分析声乐教学过程中表演能力的相关教学方法,从而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表演能力;培养
艺术院校声乐专业主要培养专业的声乐演奏型人才,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更应当加强对学生声乐表演的培养,同时,探究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
一、表演能力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
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规范的专业声乐技能,为学生专业水平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而声乐课程专业性较强,其对于巩固知识、视唱知识以及审美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发展目标以及市场需求明确教学思路与模式。从学生全面发展来看,声乐演奏需要拥有会唱、会演、会练以及会教等多方面技能。因此声乐教学必须要注重多元化发展,重视舞台表现、情感把握、心理素质等多元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表演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到声乐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生专业提高的标准。声乐教学目标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声乐基本功,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表演力,这也对学生的表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声乐表演学习中要表现出艺术美感、塑造形象、传递思想,除了具备优秀的基础技能与表演能力,更需要具有对艺术的深入理解以及一定的艺术文化积累,而这些都离不开声乐表演的培养。只有加强声乐表演的培育,才可进一步提升声乐艺术领会与创作能力,才能够通过自身对作品的领悟做到重新诠释。因此,声乐表演的培养无疑对学生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表演与声乐息息相关
声乐表演艺术是建立在声乐基本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之上,借助歌唱性的语言动作与形体动作,来创造和展示声乐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语言动作的抒情美与形体动作的造型美。表演是声乐作品内涵分析与声乐技巧结合,在表演一首声乐作品时,除了要拥有发声技巧外,还应该具备音乐理解力和敏锐想象力,也要求对声乐作品内涵加以仔细分析。
(二)勤学苦练,熟练表演的常规技能,创新动作要领
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舞台形体表演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当前很多艺术院校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做到基本手势动作表演,双手动作需协调自然;其次,将肢体动作和眼神相结合,学会用眼神同观众进行交流,用眼神进行情感表达;面部表情也应做到生动形象,敢表演,敢表现,用真实、贴切的表情提升舞台表现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声乐表演最终的仍然是需要通过语言来实现,因此加强语言教学极其重要。最后,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对于一个优秀的声乐表演者来说,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成声乐全程稳定发挥的重要因素,在平时的训练演唱中也需要自然真诚流露,不能忽视平时训练时技能的形成过程,习惯养成自然后,再想调整心理状态,将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三)创设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声乐作品理解能力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声乐作品的情调,创设适合作品演奏的情境,這将对学生的声乐内涵的理解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一,教师应在课堂中结合声乐作品形式,向学生客观分析与讲解,让学生对声乐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加强声乐技巧学习与表演能力培养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挖掘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与精神内在,提升对声乐作品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理解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建立起听觉与视觉相融合的艺术理念认知,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与内涵,在表演时充分发挥自身想象,体会作品表达的情境,进而深情、豪迈地表现出来,表达出声乐作品的个性。
(四)加强声乐教学的外部实践培养方式
由于校园中的声乐教学往往单调而固化,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声乐视野,引导学生提升声乐认识与感知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加强声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结合院校具体情况,开展艺术实践周等相关活动,以培养学生声乐艺术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声乐理论与技能知识展现出来,在校园舞台上大胆表现,丰富舞台表演经验,找出自身弱项,不断提升声乐表演自信心。此外,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艺术活动观摩与采风,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声乐魅力,陶冶艺术情操,同时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艺术实践技能水平。这些艺术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传统课堂所无法企及的。
(五)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教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不同的声乐基础,这从教学的层面来看,需要教师做到分层对待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掘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首先,教师可结合学生音色、嗓音等水平为学生主要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又叫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等种类,引导学生专业化、有针对性地学习,培养各种唱法专业性人才。
其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声乐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只是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有效针对学生声乐理论基础、音色、音质等特征,针对性选取声乐作品,无论是日常教学或是声乐作品选取,都应当做到与学生的水平与特征相吻合;教学实践中也需注重发掘每一位学生的特征与优势,着重培养其优势与特长,有时甚至可以开展个体教学法,让个性独特的学生也能学习到适合自身的声乐唱法。
总而言之,表演能力是艺术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更是声乐表现形式,对于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手段与措施,加强学生声乐表演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习到扎实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沈略,徐亚楠.论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创作.2016年10期.
[2]武静.浅析声乐教学中的歌唱艺术情感表现[J].艺术评鉴.2017年1期
[3]赖新歆.声乐表演创新发展的分析研究[J].山西青年.2016年11期.
[4]许迪迪.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表演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5年18期.
(作者单位:昆明艺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声乐教学;表演能力;培养
艺术院校声乐专业主要培养专业的声乐演奏型人才,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更应当加强对学生声乐表演的培养,同时,探究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
一、表演能力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
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规范的专业声乐技能,为学生专业水平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而声乐课程专业性较强,其对于巩固知识、视唱知识以及审美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发展目标以及市场需求明确教学思路与模式。从学生全面发展来看,声乐演奏需要拥有会唱、会演、会练以及会教等多方面技能。因此声乐教学必须要注重多元化发展,重视舞台表现、情感把握、心理素质等多元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表演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到声乐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生专业提高的标准。声乐教学目标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声乐基本功,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表演力,这也对学生的表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声乐表演学习中要表现出艺术美感、塑造形象、传递思想,除了具备优秀的基础技能与表演能力,更需要具有对艺术的深入理解以及一定的艺术文化积累,而这些都离不开声乐表演的培养。只有加强声乐表演的培育,才可进一步提升声乐艺术领会与创作能力,才能够通过自身对作品的领悟做到重新诠释。因此,声乐表演的培养无疑对学生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表演与声乐息息相关
声乐表演艺术是建立在声乐基本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之上,借助歌唱性的语言动作与形体动作,来创造和展示声乐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语言动作的抒情美与形体动作的造型美。表演是声乐作品内涵分析与声乐技巧结合,在表演一首声乐作品时,除了要拥有发声技巧外,还应该具备音乐理解力和敏锐想象力,也要求对声乐作品内涵加以仔细分析。
(二)勤学苦练,熟练表演的常规技能,创新动作要领
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舞台形体表演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当前很多艺术院校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做到基本手势动作表演,双手动作需协调自然;其次,将肢体动作和眼神相结合,学会用眼神同观众进行交流,用眼神进行情感表达;面部表情也应做到生动形象,敢表演,敢表现,用真实、贴切的表情提升舞台表现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声乐表演最终的仍然是需要通过语言来实现,因此加强语言教学极其重要。最后,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对于一个优秀的声乐表演者来说,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成声乐全程稳定发挥的重要因素,在平时的训练演唱中也需要自然真诚流露,不能忽视平时训练时技能的形成过程,习惯养成自然后,再想调整心理状态,将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三)创设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声乐作品理解能力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声乐作品的情调,创设适合作品演奏的情境,這将对学生的声乐内涵的理解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一,教师应在课堂中结合声乐作品形式,向学生客观分析与讲解,让学生对声乐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加强声乐技巧学习与表演能力培养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挖掘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与精神内在,提升对声乐作品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理解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建立起听觉与视觉相融合的艺术理念认知,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与内涵,在表演时充分发挥自身想象,体会作品表达的情境,进而深情、豪迈地表现出来,表达出声乐作品的个性。
(四)加强声乐教学的外部实践培养方式
由于校园中的声乐教学往往单调而固化,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声乐视野,引导学生提升声乐认识与感知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加强声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结合院校具体情况,开展艺术实践周等相关活动,以培养学生声乐艺术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声乐理论与技能知识展现出来,在校园舞台上大胆表现,丰富舞台表演经验,找出自身弱项,不断提升声乐表演自信心。此外,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艺术活动观摩与采风,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声乐魅力,陶冶艺术情操,同时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艺术实践技能水平。这些艺术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传统课堂所无法企及的。
(五)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教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不同的声乐基础,这从教学的层面来看,需要教师做到分层对待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掘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首先,教师可结合学生音色、嗓音等水平为学生主要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又叫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等种类,引导学生专业化、有针对性地学习,培养各种唱法专业性人才。
其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声乐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只是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有效针对学生声乐理论基础、音色、音质等特征,针对性选取声乐作品,无论是日常教学或是声乐作品选取,都应当做到与学生的水平与特征相吻合;教学实践中也需注重发掘每一位学生的特征与优势,着重培养其优势与特长,有时甚至可以开展个体教学法,让个性独特的学生也能学习到适合自身的声乐唱法。
总而言之,表演能力是艺术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更是声乐表现形式,对于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手段与措施,加强学生声乐表演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习到扎实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沈略,徐亚楠.论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创作.2016年10期.
[2]武静.浅析声乐教学中的歌唱艺术情感表现[J].艺术评鉴.2017年1期
[3]赖新歆.声乐表演创新发展的分析研究[J].山西青年.2016年11期.
[4]许迪迪.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表演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5年18期.
(作者单位:昆明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