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桥梁工程的规划数量也开始增多。在这一背景条件下,桥梁建设项目中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概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避免其影响整体施工质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针对混凝土裂缝的基础类型与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治理策略,避免出现裂缝问题,影响桥梁的结构稳定性与美观性。本文首先分析桥梁工程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类型与原因,随后深入研究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U445.5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桥梁建设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属于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现象不仅影响桥梁的美观程度,还会对其应用寿命与安全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桥梁工程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建设效果,为以后的桥梁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1 桥梁工程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类型与原因
1.1 温胀裂缝
在桥梁工程中,温胀裂缝属于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鉴别这一裂缝类型可以采用钻芯机装置取出裂缝区域的混凝土,并观察断裂状态。如果裂缝穿过粗骨料层,便可以认为其属于温胀裂缝。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内部水化热积聚过多,导致温度迅速上升,产生热膨胀应力,引起温胀裂缝现象。
1.2 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的判别方式需要根据区域进行分析,通常其发生在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主要集中在裸露面积较大的构造体表面。这一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湿度过低,导致温度较高的风力作用于混凝土表面,引起水分迅速蒸发的现象。当表面蒸发速度大于沁水速度,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进而形成内拉应力,导致裂缝问题的产生[1]。
1.3 干燥收缩裂缝
这一裂缝类型普遍发生在混凝土构造体的内部区域,其产生原因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蒸发,导致水分丧失。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体积会趋于收缩变化,引起内部拉应力迅速上升。随着拉应力的不断增加,逐渐超过混凝土的抗拉极限,最终引起干燥收缩裂缝问题出现。
2 防止桥梁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主要策略
2.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与原材料选择状态
为了防止桥梁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应当针对配合比进行适当的优化设计,并采用良好的原材料,提高整体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可以在保障混凝土基础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单位水泥用量以及水胶比,并压低用水量级别与坍落度。通过这种方式,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同时,还可以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结合收缩性较低、膨胀性较高的类型进行处理,有利于降低裂缝出现的概率。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则需要利用早强水泥进行施工。选择材料的阶段,施工单位可以利用高效防水泵送剂,大幅延长凝结所需时间,有效降低水胶比级别,达到减少收缩、提高抗渗透效果的目标。此外,还可以通过掺入粉煤灰等材料,改善混凝土的基础建设效果,有效削弱水化热的释放速度,提高后期的建设质量与抗裂缝能力,延长桥梁应用寿命。
2.2 注重结构设计
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应力变化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增加构造筋的基础数量,达到提升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目标。部分情况下,还应当在容易产生裂缝的边缘区域设置暗梁,使此区域的配筋率能够得到有效强化,大幅提升混凝土的抗拉伸能力,实现预防裂缝的效果[2]。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内,需要考虑施工建设时可能出现的气候条件状态,合理设置后浇缝情况,保证预留时间大于60天。如果无法预测施工气象状态,也可以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临时变更的方式,尽可能保护混凝土的质量,使其能够达到良好的应用目标。
2.3 应用合理的施工措施
在混凝土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加强用水量与水胶比的控制,并尽可能检测砂石的含水率,为后续的动态调整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如果出现雨雪天气情况,应当进一步提高对砂石含水级别的检测频率,避免出现水灰比或坍落度不达标的问题。在施工现场,应当注意管控加水方式,达到控制水胶比的效果。在满足施工需求的情况下,应当利用坍落度较小的施工方式,并提高检测次数。如果混凝土坍落度过高或出现了离析问题,则应当避免应用这一材料进行建设,防止出现裂缝现象。施工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混凝土的初始温度状态进行分析与优化。此外,还需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时间,避免在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的情况下进行施工。通过降低浇筑入模温度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出现裂缝的概率,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2.4 完善养护体系
混凝土的养护效果对桥梁工程是否产生裂缝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在针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进行养护时,可以采用循环水管降温方式,使其温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出现水化热积聚过多,导致裂缝现象。同时,还可以在凝固完成后的混凝土表面设置水层,达到最佳保温与养护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混凝土养护,严禁采取违规操作。完成压实抹平环节后,应当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防止水分蒸发过快。敞露的表面应当加强覆盖效果,并确保内部存在凝结水分,避免干燥度过高。即将进入初凝阶段时,应当针对箱梁等平板类结构采取二次拉毛的措施,解决表面的细微裂缝问题。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应当长于7天,使用的水源需要选择雾状水[3]。选择浇水次数时,则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状态进行决定。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喷雾的方式,湿润混凝土上方空气,避免出现过于干燥的现象。为避免温度过高,施工团队可以采用挡风板进行风力引导,并结合覆盖表面的方式,防止太阳光直射引起的温度上升问题。针对墩柱等竖向结构,相关人员可以采用土工布包裹的形式进行处理,并在内部加装喷射缠绕水管,使其能够完成保湿养护的工作,达到理想的处理目标。随后,混凝土拆模的工作应当尽可能延迟进行,避免其表面温度快速下降,引起裂缝问题产生。
2.5 提高现场管理力度
通过加强现场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桥梁工程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施工人员应当将基础材料与应用设备按照需求进行管理,避免荷载过高引起的裂缝问题。同时,还需要注意通过桥梁的车辆自重管控,如果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则不允许车辆通行。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应用质量,降低其出现裂缝的概率,达到理想的建设目标。
2.6 增强桥梁基础稳定性
桥梁工程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重要性,因此如果其出现偏移问题或沉降问题,便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为此,施工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基础的稳定性状态,避免出现意外问题,影响整体建设效果[4]。例如,在施工阶段开始前,可以通过实地勘察的方式,收集对应数据,提高基础施工的质量。或是在建设完成后,按照地质勘察报告采取合理的监测工作,设计对应的施工方式,降低出现裂缝问题的概率,达到良好的建设目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预防桥梁工程的混凝土裂缝,施工团队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整体建设效果,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達到良好的预防与应用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洪刚.市政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浅谈[J].居舍,2018,38(07):145.
[2]李博,朱彦龙.市政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措施分析[J].城市建筑,2017,14(03):236.
[3]朱晓彬.市政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探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63.
[4]刘世才.市政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浅谈[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04):56.
关键词:桥梁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U445.5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桥梁建设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属于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现象不仅影响桥梁的美观程度,还会对其应用寿命与安全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桥梁工程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建设效果,为以后的桥梁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1 桥梁工程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类型与原因
1.1 温胀裂缝
在桥梁工程中,温胀裂缝属于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鉴别这一裂缝类型可以采用钻芯机装置取出裂缝区域的混凝土,并观察断裂状态。如果裂缝穿过粗骨料层,便可以认为其属于温胀裂缝。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内部水化热积聚过多,导致温度迅速上升,产生热膨胀应力,引起温胀裂缝现象。
1.2 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的判别方式需要根据区域进行分析,通常其发生在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主要集中在裸露面积较大的构造体表面。这一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湿度过低,导致温度较高的风力作用于混凝土表面,引起水分迅速蒸发的现象。当表面蒸发速度大于沁水速度,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进而形成内拉应力,导致裂缝问题的产生[1]。
1.3 干燥收缩裂缝
这一裂缝类型普遍发生在混凝土构造体的内部区域,其产生原因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蒸发,导致水分丧失。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体积会趋于收缩变化,引起内部拉应力迅速上升。随着拉应力的不断增加,逐渐超过混凝土的抗拉极限,最终引起干燥收缩裂缝问题出现。
2 防止桥梁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主要策略
2.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与原材料选择状态
为了防止桥梁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应当针对配合比进行适当的优化设计,并采用良好的原材料,提高整体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可以在保障混凝土基础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单位水泥用量以及水胶比,并压低用水量级别与坍落度。通过这种方式,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同时,还可以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结合收缩性较低、膨胀性较高的类型进行处理,有利于降低裂缝出现的概率。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则需要利用早强水泥进行施工。选择材料的阶段,施工单位可以利用高效防水泵送剂,大幅延长凝结所需时间,有效降低水胶比级别,达到减少收缩、提高抗渗透效果的目标。此外,还可以通过掺入粉煤灰等材料,改善混凝土的基础建设效果,有效削弱水化热的释放速度,提高后期的建设质量与抗裂缝能力,延长桥梁应用寿命。
2.2 注重结构设计
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应力变化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增加构造筋的基础数量,达到提升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目标。部分情况下,还应当在容易产生裂缝的边缘区域设置暗梁,使此区域的配筋率能够得到有效强化,大幅提升混凝土的抗拉伸能力,实现预防裂缝的效果[2]。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内,需要考虑施工建设时可能出现的气候条件状态,合理设置后浇缝情况,保证预留时间大于60天。如果无法预测施工气象状态,也可以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临时变更的方式,尽可能保护混凝土的质量,使其能够达到良好的应用目标。
2.3 应用合理的施工措施
在混凝土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加强用水量与水胶比的控制,并尽可能检测砂石的含水率,为后续的动态调整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如果出现雨雪天气情况,应当进一步提高对砂石含水级别的检测频率,避免出现水灰比或坍落度不达标的问题。在施工现场,应当注意管控加水方式,达到控制水胶比的效果。在满足施工需求的情况下,应当利用坍落度较小的施工方式,并提高检测次数。如果混凝土坍落度过高或出现了离析问题,则应当避免应用这一材料进行建设,防止出现裂缝现象。施工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混凝土的初始温度状态进行分析与优化。此外,还需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时间,避免在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的情况下进行施工。通过降低浇筑入模温度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出现裂缝的概率,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2.4 完善养护体系
混凝土的养护效果对桥梁工程是否产生裂缝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在针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进行养护时,可以采用循环水管降温方式,使其温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出现水化热积聚过多,导致裂缝现象。同时,还可以在凝固完成后的混凝土表面设置水层,达到最佳保温与养护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混凝土养护,严禁采取违规操作。完成压实抹平环节后,应当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防止水分蒸发过快。敞露的表面应当加强覆盖效果,并确保内部存在凝结水分,避免干燥度过高。即将进入初凝阶段时,应当针对箱梁等平板类结构采取二次拉毛的措施,解决表面的细微裂缝问题。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应当长于7天,使用的水源需要选择雾状水[3]。选择浇水次数时,则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状态进行决定。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喷雾的方式,湿润混凝土上方空气,避免出现过于干燥的现象。为避免温度过高,施工团队可以采用挡风板进行风力引导,并结合覆盖表面的方式,防止太阳光直射引起的温度上升问题。针对墩柱等竖向结构,相关人员可以采用土工布包裹的形式进行处理,并在内部加装喷射缠绕水管,使其能够完成保湿养护的工作,达到理想的处理目标。随后,混凝土拆模的工作应当尽可能延迟进行,避免其表面温度快速下降,引起裂缝问题产生。
2.5 提高现场管理力度
通过加强现场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桥梁工程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施工人员应当将基础材料与应用设备按照需求进行管理,避免荷载过高引起的裂缝问题。同时,还需要注意通过桥梁的车辆自重管控,如果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则不允许车辆通行。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应用质量,降低其出现裂缝的概率,达到理想的建设目标。
2.6 增强桥梁基础稳定性
桥梁工程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重要性,因此如果其出现偏移问题或沉降问题,便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为此,施工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基础的稳定性状态,避免出现意外问题,影响整体建设效果[4]。例如,在施工阶段开始前,可以通过实地勘察的方式,收集对应数据,提高基础施工的质量。或是在建设完成后,按照地质勘察报告采取合理的监测工作,设计对应的施工方式,降低出现裂缝问题的概率,达到良好的建设目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预防桥梁工程的混凝土裂缝,施工团队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整体建设效果,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達到良好的预防与应用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洪刚.市政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浅谈[J].居舍,2018,38(07):145.
[2]李博,朱彦龙.市政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措施分析[J].城市建筑,2017,14(03):236.
[3]朱晓彬.市政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探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63.
[4]刘世才.市政桥梁施工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浅谈[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