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均加大了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视,并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语言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提问、互动与评价为切入点,深入探究教师增强课堂语言魅力的方式,以“妙语连珠,情思并发”为基本原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课堂语言魅力 高年级数学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24-02
前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已经成为高年级的学生,但是生理与心理并没有发展成熟,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语言方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年级数学课程而言,难度、复杂度以及逻辑性在逐渐增加,所以学生可能会逃避学习,影响学习质量。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采用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习对于数学课程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的。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提问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受传统思想与方式的影响,教师通常将正确答案隐藏在自己的语言中,然后以“对不对”、“是不是”的方式进行提问。在这样的数学教学环境中,学生没有机会对问题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提升语言的魅力,优化提问的方式,进而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积极性。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的课程中,如果数学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提问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以全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首先:教师说:“根据这一折线统计图,你们能够获得哪些信息”,然后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最终得出具体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然后,基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在学生基本掌握折线统计图的使用方式以后,教师可以再次提问:“同学们,谁能总结一下本节课程的内容”,学生同样在问题的带领下,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互动
互动是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方式之一。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互动方式主要包括小组讨论、课堂活动等,无论采用哪一种互动方式,都需要配合教师的课堂语言,情思并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分数乘法》的课程中,教师需要改善自己的课堂语言,摒弃以往教学中语言的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复习相关的分数知识,此时教师说:“我们班级中一共有30名同学,为了便于讨论,需要将同学们分为若干小组,请你们计算如何分组最合适,每个小组的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同桌之间的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计算获得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活跃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为学生营造稳定的学习环境[1]。
三、小學高年级数学课堂的评价
合理、恰当的课堂评价能够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能够增强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而是应该在评价中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于每一层的学生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例如:将班级中的学生根据成绩划分为“基础层”、“平均层”以及“拔高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提高自信心;对于“平均层”的学生而言,则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同时加以引导;对于“拔高层”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在鼓励与肯定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从而能够增强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进行划分,其目的就是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践行新课标的教学内涵,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性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践行“妙语连珠,情思并发”的语言原则。以此为基础,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文中的方式落实在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志远.锤炼课堂语言,构建激情课堂——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魅力[J].学苑教育,2016(08):70.
【关键词】课堂语言魅力 高年级数学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24-02
前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已经成为高年级的学生,但是生理与心理并没有发展成熟,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语言方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年级数学课程而言,难度、复杂度以及逻辑性在逐渐增加,所以学生可能会逃避学习,影响学习质量。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采用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习对于数学课程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的。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提问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受传统思想与方式的影响,教师通常将正确答案隐藏在自己的语言中,然后以“对不对”、“是不是”的方式进行提问。在这样的数学教学环境中,学生没有机会对问题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提升语言的魅力,优化提问的方式,进而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积极性。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的课程中,如果数学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提问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以全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首先:教师说:“根据这一折线统计图,你们能够获得哪些信息”,然后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最终得出具体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然后,基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在学生基本掌握折线统计图的使用方式以后,教师可以再次提问:“同学们,谁能总结一下本节课程的内容”,学生同样在问题的带领下,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互动
互动是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方式之一。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互动方式主要包括小组讨论、课堂活动等,无论采用哪一种互动方式,都需要配合教师的课堂语言,情思并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分数乘法》的课程中,教师需要改善自己的课堂语言,摒弃以往教学中语言的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复习相关的分数知识,此时教师说:“我们班级中一共有30名同学,为了便于讨论,需要将同学们分为若干小组,请你们计算如何分组最合适,每个小组的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同桌之间的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计算获得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活跃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为学生营造稳定的学习环境[1]。
三、小學高年级数学课堂的评价
合理、恰当的课堂评价能够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能够增强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而是应该在评价中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于每一层的学生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例如:将班级中的学生根据成绩划分为“基础层”、“平均层”以及“拔高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提高自信心;对于“平均层”的学生而言,则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同时加以引导;对于“拔高层”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在鼓励与肯定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从而能够增强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进行划分,其目的就是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践行新课标的教学内涵,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性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践行“妙语连珠,情思并发”的语言原则。以此为基础,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文中的方式落实在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志远.锤炼课堂语言,构建激情课堂——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魅力[J].学苑教育,2016(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