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非法售药也出现一些新变化,搜索引擎、QQ、微信等成为新的推广、销售渠道。犯罪分子有的通过注册虚假网站、提供虚假身份、宣传虚拟产品等进行伪装;有的把服务器设在境外;有的组织跨区域作案,和监管部门打游击战,致使网上售假问题屡打不绝、屡禁不止。
2013年5月,深圳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局开展打击网络制售假药行动。 行动中, 警方打掉犯罪团伙两个,缴获假冒“伟哥”等60多个品种的假药,涉案金额1000多万元。
据民警介绍,在光明新区公明的一个售假窝点,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药品,还有不少快递单据,面对突然找上门来的公安民警, 屋里的人没有丝毫反抗,显得非常冷静,并且坚称自己卖的东西没有问题,都是有质量保证的保健品,效果非常好。
据犯罪嫌疑人杨某交代,其药品网店是于去年12月开始卖假药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某发现了自己曾经关注过的“美国进口伟哥”,他顿时眼前一亮,一盒批发价才7元,正规渠道一粒就要128元。于是他马上联系销售商进了一批货做起买卖来,第一个月就轻松地赚了约1万元。
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杨某在网上销售的“美国进口伟哥”每盒10粒,网上售价48元,号称100%正品,但并未取得任何药品批准文号,实际进货价每盒仅有7元,都是从广州等地的假药工厂购进的。据悉,这些假药中大多含有超量的西地那非(Sildenafil Citrate)成分,服用后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引起眼花眩光、视力模糊、 血压骤降, 甚至导致永久性阳痿。 经查,该犯罪窝点销售的其他假药也是从外地非正规管道批发进货,然后利用网店进行销售,个别品种的假药月销量高达3000盒以上,从2012年12月至今,该窝点已非法获利20多万元。
警方在行动中打掉犯罪团伙两个,捣毁犯罪窝点两个,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缴获假冒“伟哥”“幸福伤风素”等60多个品种的假药总数5万余粒,初步查明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据公安民警介绍,“一台计算机、一个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假药网站的典型特征。
网售假药取证难
目前网上售药出现的违法行为主要是非法发布药品信息、夸大宣传药品疗效等,也有一些合法网站存在违规销售处方药等问题,由于网络交易的隐蔽性和便利性,近几年破获的很多假药案都是通过网络售药,网络售卖假药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公害。
“网销假药之所以猖獗,是因为其犯罪成本低、收益高,即使受到行政处罚,也可以更换门面、品种继续做。如果运用刑罚手段使嫌疑人承担较重刑事责任,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制售假药者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执法民警称猖獗的网销假药现象是因为犯罪成本低。
网络销售假药案件中,不法分子作案手段隐蔽,消费者维权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犯罪嫌疑人以假冒身份在一些网站发布药品供求信息,频繁更换电话号码。通过QQ群和手机等方式联系,买家、卖家彼此并不认识。通过物流送货收货,托运单上仅留假名字和电话号码,并且主要通过物流公司代收货款。网络销售假药为点对点交易,药品一旦卖出,警方找不到实物,难以认证销售假药的行为。
此外,互联网销售假药往往跨地域,且存在不少虚假信息。一些网站及搜索引擎等不认真核实发布者信息,导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此外,相关监管部门缺乏专业技术手段和人员等,一些私密的聊天群以及论坛等难以监管。再者物流公司管理不规范,不核实发货人身份,不保存单据等,不仅增加了取证难度,也给跨地域网售假药劣药犯罪提供了便利。
而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及监管部门权限有限,查处网络销售假药劣药案件需要跨地域的多个部门互相协作,协调难度大,查处力度不够,也是网销假药案件多发的因素之一。
深圳加大打击力度
公安部门也坦承打击难度较大,主要存在四个难点:案源发现难,网络销售假药犯罪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整个产、供、销过程几乎都在一条虚拟的链条上运作,通过日常检查、产品抽检等传统管道很难发现案源线索;调查取证难,法律赋予药监部门的调查取证职权仅适用于对涉药实体违法窝点的查处,应对网络售假交易明显力不从心;查处规范难,网络制假售假违法行为通常牵涉到IP地址所在地、违法经营地、药品交付地、损害结果发生地等多个场所,具有跨领域性、跨地域性的特点,查处规范难度大。同时,对于网络销售假药服务平台提供商和寄递单位,缺乏查处的法律依据;打击处理难。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只要生产销售假药即构成犯罪,所以在查处此类案件时,应以追究刑事责任为主。但目前查处时牵头部门往往不是公安机关,而主要由药监部门发起查处。
深圳公安机关表示,除推动立法明确各方责任外,还将联合药监局、市场监督、卫生、通信管理、邮政等部门,强化部门间的协作,合力打击网络销售假药犯罪。同时,建立健全与药监局的联合办案机制和网络涉药犯罪打击机制,双方信息共享、情报互通、手段联合,对仿冒知名药品、无批文的药品、走私药品、非药品冒充药品一律按照规定定性为假药,追究生产、销售者刑事责任。
公安部和国家食药总局等相关部委在今年8月20日就开始部署打击网上非法售药行为。 当前网上假药泛滥成灾,已成为假药流通的主要管道,有超过500万个中文网页可能存在通过互联网向个人消费者违规宣传药品的行为。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监管部门出手正当其时,但是一次打击行动很难彻底改变目前网上假药泛滥的乱象,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还需转变监管思路。
2013年5月,深圳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局开展打击网络制售假药行动。 行动中, 警方打掉犯罪团伙两个,缴获假冒“伟哥”等60多个品种的假药,涉案金额1000多万元。
据民警介绍,在光明新区公明的一个售假窝点,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药品,还有不少快递单据,面对突然找上门来的公安民警, 屋里的人没有丝毫反抗,显得非常冷静,并且坚称自己卖的东西没有问题,都是有质量保证的保健品,效果非常好。
据犯罪嫌疑人杨某交代,其药品网店是于去年12月开始卖假药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某发现了自己曾经关注过的“美国进口伟哥”,他顿时眼前一亮,一盒批发价才7元,正规渠道一粒就要128元。于是他马上联系销售商进了一批货做起买卖来,第一个月就轻松地赚了约1万元。
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杨某在网上销售的“美国进口伟哥”每盒10粒,网上售价48元,号称100%正品,但并未取得任何药品批准文号,实际进货价每盒仅有7元,都是从广州等地的假药工厂购进的。据悉,这些假药中大多含有超量的西地那非(Sildenafil Citrate)成分,服用后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引起眼花眩光、视力模糊、 血压骤降, 甚至导致永久性阳痿。 经查,该犯罪窝点销售的其他假药也是从外地非正规管道批发进货,然后利用网店进行销售,个别品种的假药月销量高达3000盒以上,从2012年12月至今,该窝点已非法获利20多万元。
警方在行动中打掉犯罪团伙两个,捣毁犯罪窝点两个,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缴获假冒“伟哥”“幸福伤风素”等60多个品种的假药总数5万余粒,初步查明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据公安民警介绍,“一台计算机、一个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假药网站的典型特征。
网售假药取证难
目前网上售药出现的违法行为主要是非法发布药品信息、夸大宣传药品疗效等,也有一些合法网站存在违规销售处方药等问题,由于网络交易的隐蔽性和便利性,近几年破获的很多假药案都是通过网络售药,网络售卖假药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公害。
“网销假药之所以猖獗,是因为其犯罪成本低、收益高,即使受到行政处罚,也可以更换门面、品种继续做。如果运用刑罚手段使嫌疑人承担较重刑事责任,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制售假药者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执法民警称猖獗的网销假药现象是因为犯罪成本低。
网络销售假药案件中,不法分子作案手段隐蔽,消费者维权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犯罪嫌疑人以假冒身份在一些网站发布药品供求信息,频繁更换电话号码。通过QQ群和手机等方式联系,买家、卖家彼此并不认识。通过物流送货收货,托运单上仅留假名字和电话号码,并且主要通过物流公司代收货款。网络销售假药为点对点交易,药品一旦卖出,警方找不到实物,难以认证销售假药的行为。
此外,互联网销售假药往往跨地域,且存在不少虚假信息。一些网站及搜索引擎等不认真核实发布者信息,导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此外,相关监管部门缺乏专业技术手段和人员等,一些私密的聊天群以及论坛等难以监管。再者物流公司管理不规范,不核实发货人身份,不保存单据等,不仅增加了取证难度,也给跨地域网售假药劣药犯罪提供了便利。
而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及监管部门权限有限,查处网络销售假药劣药案件需要跨地域的多个部门互相协作,协调难度大,查处力度不够,也是网销假药案件多发的因素之一。
深圳加大打击力度
公安部门也坦承打击难度较大,主要存在四个难点:案源发现难,网络销售假药犯罪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整个产、供、销过程几乎都在一条虚拟的链条上运作,通过日常检查、产品抽检等传统管道很难发现案源线索;调查取证难,法律赋予药监部门的调查取证职权仅适用于对涉药实体违法窝点的查处,应对网络售假交易明显力不从心;查处规范难,网络制假售假违法行为通常牵涉到IP地址所在地、违法经营地、药品交付地、损害结果发生地等多个场所,具有跨领域性、跨地域性的特点,查处规范难度大。同时,对于网络销售假药服务平台提供商和寄递单位,缺乏查处的法律依据;打击处理难。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只要生产销售假药即构成犯罪,所以在查处此类案件时,应以追究刑事责任为主。但目前查处时牵头部门往往不是公安机关,而主要由药监部门发起查处。
深圳公安机关表示,除推动立法明确各方责任外,还将联合药监局、市场监督、卫生、通信管理、邮政等部门,强化部门间的协作,合力打击网络销售假药犯罪。同时,建立健全与药监局的联合办案机制和网络涉药犯罪打击机制,双方信息共享、情报互通、手段联合,对仿冒知名药品、无批文的药品、走私药品、非药品冒充药品一律按照规定定性为假药,追究生产、销售者刑事责任。
公安部和国家食药总局等相关部委在今年8月20日就开始部署打击网上非法售药行为。 当前网上假药泛滥成灾,已成为假药流通的主要管道,有超过500万个中文网页可能存在通过互联网向个人消费者违规宣传药品的行为。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监管部门出手正当其时,但是一次打击行动很难彻底改变目前网上假药泛滥的乱象,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还需转变监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