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些阶段前后相继,有着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其次序和速率难以逾越。当儿童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时,其必然要经历生理或心理的一次蜕变和升华,这种蜕变和升华对于他们来说并非轻而易举,而是充满着矛盾和挣扎。挣脱“旧我”,生成“新我”:从人生之河的“此岸”穿越至“彼岸”:这是儿童精神成长中的惊险一跃。而这跨越发展阶段的跃迁性状态与行为,即是儿童成长中的节点。这本由澳大利亚作家玛格利特·威尔德和插画家安·詹姆斯合作的绘本《小鹅露西》,就是对于儿童跨越成长节点的主题进行的诗意诠释。
这种诗意诠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文字与图画的紧密结合中柔性地展现儿童跨越节点的心理状态与变化。儿童在跨越节点时,如同从一个“母体”中脱离和“分娩”出来,那种不适感和疼痛感以及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使得儿童不愿轻易进入到新的世界中。如何从既定的“母体”中走出,并克服和化解这种脱离“母体”的疼痛与不适,是作品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小鹅露西》在叙事上将这一过程处理为前后两个部分。从文字表述上看,作者前半部分渲染了露西在池塘里的快乐生活,“一直住在这片池塘里”是这一部分的关键句,强调着露西对这个环境熟悉的程度。后半部分则展现了矛盾冲突的爆发与解决,露西妈妈角色的介入抚慰了露西面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成长中的阵痛。叙事节奏的起伏变化与主人公情绪的变调仿佛是一首奏鸣曲:在呈示部(开端)中,露西在各种游戏中成长着,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童年轻快慢板;在展开部(发展与高潮)中,叙事的调子一变而转为凝重激烈,母子之间的对话是这部分的主体,也是两种曲调的回旋;最后,当露西坚定地表示“准备好了”并振翅冲上天空之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伴随着整个叙事旋律走向澄明空阔的成熟境界。
在上述文字呈现的同时,绘本的创作者将图画与文字表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复合型的诗性旋律。画面色彩的变化和人物的状态与叙事的进展融为一体。当露西还享受着池塘中悠闲惬意的生活时,画面的色调明朗而柔和,暗示着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及矛盾尚未爆发前的和缓。从露西逃避迁徙、钻入灌木丛开始,画家改用了较为凝重晦暗的色彩,这是人物紧张心态和矛盾爆发的直观呈现。结尾处的画面虽然延续了前述凝重色调,但是较之情绪最为激烈之时的画面相比却明显趋向开阔平静。图画书的叙事是文字与图画的复合叙事,这种色彩的变化既暗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处境,也以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参与着人物心理成长的叙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表达中出现了三次对于天空的描写,“无边无际”是露西对于未知世界(天空)的主观想象和感受,但这同样的一个词语配合着画面的变化却巧妙地传达了人物对于新世界认知的演进——越来越褪去那种焦灼感、恐惧感而走向澄明和平静,对天空感受的变化就是露西成长的一个缩影。
诗意诠释的另一个更重要方面在于母子之间的感情呈现。能够帮助露西克服脱离“母体”进入新环境的恐惧和不适的力量恰恰就是露西妈妈——母亲不仅仅意味着孕育和保护,还意味着成为孩童成长力量之源和催化剂。有趣的是,当露西欢快地生活时,妈妈并没有出现。露西妈妈一出场就来了一句让露西情绪低落的话——“多么棒的降落,露西!你会发现这在我们的长途飞行中很有用。”这句话让妈妈扮演了一个儿童跳跃节点的预言家和示警者的角色,并与儿童的成长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当露西丧失勇气逃避迁徙之时,露西妈妈飞回来不离不弃地寻找露西,她再次承担了抚慰者和引导者的责任。我们看到绘本后半部分基本上就是母子之间的对话,儿童向母亲提出质疑,而母亲则以爱的保证给儿童安置了“心理安全气囊”,成功纾解了儿童面对成长时的焦灼,抚慰了他们蜕变过程中的痛苦和无助。作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现母亲对于儿童的单向度引导上,而是让儿童追索母亲衰老之后的自身处境,挖掘亲子关系乃至人际关系中更深的意蕴:
“你会一直寻找我吗?”露西问。
“会!”妈妈说。
“即使你老了也会?”
“我老了也会!”
“当你非常老了的时候,”露西说,“你也许会迷路并且感到害怕的。”
“也许。”妈妈说。
“如果发生了这种事,”露西说,“我会寻遍任何地方——天空、陆地、海洋——直到我找到你。”
在这里,情节达到高潮——在爱的鼓励和支持下,露西不再一味寻求单方面的保护,而是勇敢地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想想之前露西对于迁徒有着怎样的恐惧,我们就不能不被孩子的这份勇气所打动,这种反求诸己的态度使得亲子之间的关系从单向度的爱和引导升华为双向的交流与爱护。在这样的基点上,绘本揭示出更为深远的儿童成长的意义。插画作者对于露西和妈妈的形象处理也是颇具匠心的:在大部分露西与妈妈同时出场的画面中,露西的画幅尺寸都要小于妈妈,直到第26~27跨页,两个角色画面形象的尺寸才基本一致。露西妈妈在视觉上的“大”正是突出了她对露西的保护、引导作用,两者之间的大小形象差暗示了角色之间的权力结构和家长在儿童跨越成长节点上的主导性地位,而露西形象的逐渐高大正吻合了故事的成长主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绘本绝不仅是露西的成长故事,而是露西与妈妈共同的成长故事,成年读者也会从这种人物关系的呈现中,领悟到自身在儿童跨越成长节点时所应采取的立场和扮演的角色。
《小鹅露西》没有跌宕刺激的情节和夸张新异的表现手法,但是仍然以其对于童年的深刻体察和特定童年发展阶段的诗意诠释打动我们,并给予我们以启迪和深思。
露西把心中的担心一一说给妈妈听,鹅妈妈则一次次地给了露西坚定又温暖的回应。有了妈妈的安慰、鼓励和支持,露西也变得勇敢起来,最后和妈妈飞向了天空。
是什么让最初胆小的露西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呢?是爱!因为她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妈妈都会陪伴在自己身边。露西还勇敢地说,等到妈妈老了,迷路的时候,她也会像妈妈保护她那样去保护妈妈。
对于故事中的小鹅露西来说,飞上天空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同样,每个孩子也是在无数次的第一次中渐渐成长起来的。面对第一次,他们也会有露西那样的担心、害怕,也会像露西那样扭头跑掉。做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像露西的妈妈那样,耐心地去了解和理解孩子这种反应背后的原因呢?
这让我想起了小树两岁时的一件事。那时的小树特别排斥理发,无论我怎样劝说,他都会挣扎着跑开,甚至用他最喜欢的糖果来哄他也无济于事。冷静下来之后,我和小树认真地谈了谈,发现他真正害怕的是理发器发出的声音。于是,我为他选择了一种相对静音的理发工具,理发时还给他播放一些他喜欢的动画短片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果不其然,一试就成功了。小树又长大了一些之后,已经对理发器的声音不那么敏感了,每次头发长了,他都会主动要求理发。
由此看来,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应当像露西妈妈一样,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了解和理解孩子,才会在他们最需要帮助和安慰的时候,给他们以爱和鼓励。
爱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真正的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了解去支撑,是对孩子的理解、包容和信任。这样的爱才会带给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力量。爱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也需要我们用一生来传授。
这种诗意诠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文字与图画的紧密结合中柔性地展现儿童跨越节点的心理状态与变化。儿童在跨越节点时,如同从一个“母体”中脱离和“分娩”出来,那种不适感和疼痛感以及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使得儿童不愿轻易进入到新的世界中。如何从既定的“母体”中走出,并克服和化解这种脱离“母体”的疼痛与不适,是作品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小鹅露西》在叙事上将这一过程处理为前后两个部分。从文字表述上看,作者前半部分渲染了露西在池塘里的快乐生活,“一直住在这片池塘里”是这一部分的关键句,强调着露西对这个环境熟悉的程度。后半部分则展现了矛盾冲突的爆发与解决,露西妈妈角色的介入抚慰了露西面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成长中的阵痛。叙事节奏的起伏变化与主人公情绪的变调仿佛是一首奏鸣曲:在呈示部(开端)中,露西在各种游戏中成长着,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童年轻快慢板;在展开部(发展与高潮)中,叙事的调子一变而转为凝重激烈,母子之间的对话是这部分的主体,也是两种曲调的回旋;最后,当露西坚定地表示“准备好了”并振翅冲上天空之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伴随着整个叙事旋律走向澄明空阔的成熟境界。
在上述文字呈现的同时,绘本的创作者将图画与文字表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复合型的诗性旋律。画面色彩的变化和人物的状态与叙事的进展融为一体。当露西还享受着池塘中悠闲惬意的生活时,画面的色调明朗而柔和,暗示着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及矛盾尚未爆发前的和缓。从露西逃避迁徙、钻入灌木丛开始,画家改用了较为凝重晦暗的色彩,这是人物紧张心态和矛盾爆发的直观呈现。结尾处的画面虽然延续了前述凝重色调,但是较之情绪最为激烈之时的画面相比却明显趋向开阔平静。图画书的叙事是文字与图画的复合叙事,这种色彩的变化既暗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处境,也以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参与着人物心理成长的叙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表达中出现了三次对于天空的描写,“无边无际”是露西对于未知世界(天空)的主观想象和感受,但这同样的一个词语配合着画面的变化却巧妙地传达了人物对于新世界认知的演进——越来越褪去那种焦灼感、恐惧感而走向澄明和平静,对天空感受的变化就是露西成长的一个缩影。
诗意诠释的另一个更重要方面在于母子之间的感情呈现。能够帮助露西克服脱离“母体”进入新环境的恐惧和不适的力量恰恰就是露西妈妈——母亲不仅仅意味着孕育和保护,还意味着成为孩童成长力量之源和催化剂。有趣的是,当露西欢快地生活时,妈妈并没有出现。露西妈妈一出场就来了一句让露西情绪低落的话——“多么棒的降落,露西!你会发现这在我们的长途飞行中很有用。”这句话让妈妈扮演了一个儿童跳跃节点的预言家和示警者的角色,并与儿童的成长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当露西丧失勇气逃避迁徙之时,露西妈妈飞回来不离不弃地寻找露西,她再次承担了抚慰者和引导者的责任。我们看到绘本后半部分基本上就是母子之间的对话,儿童向母亲提出质疑,而母亲则以爱的保证给儿童安置了“心理安全气囊”,成功纾解了儿童面对成长时的焦灼,抚慰了他们蜕变过程中的痛苦和无助。作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现母亲对于儿童的单向度引导上,而是让儿童追索母亲衰老之后的自身处境,挖掘亲子关系乃至人际关系中更深的意蕴:
“你会一直寻找我吗?”露西问。
“会!”妈妈说。
“即使你老了也会?”
“我老了也会!”
“当你非常老了的时候,”露西说,“你也许会迷路并且感到害怕的。”
“也许。”妈妈说。
“如果发生了这种事,”露西说,“我会寻遍任何地方——天空、陆地、海洋——直到我找到你。”
在这里,情节达到高潮——在爱的鼓励和支持下,露西不再一味寻求单方面的保护,而是勇敢地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想想之前露西对于迁徒有着怎样的恐惧,我们就不能不被孩子的这份勇气所打动,这种反求诸己的态度使得亲子之间的关系从单向度的爱和引导升华为双向的交流与爱护。在这样的基点上,绘本揭示出更为深远的儿童成长的意义。插画作者对于露西和妈妈的形象处理也是颇具匠心的:在大部分露西与妈妈同时出场的画面中,露西的画幅尺寸都要小于妈妈,直到第26~27跨页,两个角色画面形象的尺寸才基本一致。露西妈妈在视觉上的“大”正是突出了她对露西的保护、引导作用,两者之间的大小形象差暗示了角色之间的权力结构和家长在儿童跨越成长节点上的主导性地位,而露西形象的逐渐高大正吻合了故事的成长主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绘本绝不仅是露西的成长故事,而是露西与妈妈共同的成长故事,成年读者也会从这种人物关系的呈现中,领悟到自身在儿童跨越成长节点时所应采取的立场和扮演的角色。
《小鹅露西》没有跌宕刺激的情节和夸张新异的表现手法,但是仍然以其对于童年的深刻体察和特定童年发展阶段的诗意诠释打动我们,并给予我们以启迪和深思。
露西把心中的担心一一说给妈妈听,鹅妈妈则一次次地给了露西坚定又温暖的回应。有了妈妈的安慰、鼓励和支持,露西也变得勇敢起来,最后和妈妈飞向了天空。
是什么让最初胆小的露西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呢?是爱!因为她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妈妈都会陪伴在自己身边。露西还勇敢地说,等到妈妈老了,迷路的时候,她也会像妈妈保护她那样去保护妈妈。
对于故事中的小鹅露西来说,飞上天空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同样,每个孩子也是在无数次的第一次中渐渐成长起来的。面对第一次,他们也会有露西那样的担心、害怕,也会像露西那样扭头跑掉。做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像露西的妈妈那样,耐心地去了解和理解孩子这种反应背后的原因呢?
这让我想起了小树两岁时的一件事。那时的小树特别排斥理发,无论我怎样劝说,他都会挣扎着跑开,甚至用他最喜欢的糖果来哄他也无济于事。冷静下来之后,我和小树认真地谈了谈,发现他真正害怕的是理发器发出的声音。于是,我为他选择了一种相对静音的理发工具,理发时还给他播放一些他喜欢的动画短片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果不其然,一试就成功了。小树又长大了一些之后,已经对理发器的声音不那么敏感了,每次头发长了,他都会主动要求理发。
由此看来,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应当像露西妈妈一样,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了解和理解孩子,才会在他们最需要帮助和安慰的时候,给他们以爱和鼓励。
爱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真正的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了解去支撑,是对孩子的理解、包容和信任。这样的爱才会带给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力量。爱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也需要我们用一生来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