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著名作家,很多评论者都折服于他非凡的文学禀赋,甚至称他为“天才”,但同时他也是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短篇小说集《长路难行》被看作是厄普代克擅长的婚姻小说之一,探讨的主题是家庭婚姻问题。厄普代克通过这一系列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婚姻的种种窘境和矛盾,同时也揭示了战后美国社会的变迁对家庭婚姻关系的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美国家庭婚姻危机及其形成原因,还讨论了婚姻生活反映的种种社会文化现象,以及人们普遍的思想意识和观念。
关键词:《长路难行》 约翰·厄普代克 美国家庭婚姻危机 原因
一 约翰·厄普代克及其作品
约翰·厄普代克出生于1932年,一生发表了大量作品,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体裁也丰富多样,其中“兔子四部曲”以及“贝克三部曲”等作品最为人们熟知。短篇小说集《长路难行》是厄普代克于1979年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这本书共收录了厄普代克的十七篇短篇故事,其中大部分曾首次被发表在《纽约客》杂志上,时间跨度达二十年,足可见作者对这一系列故事的关注和钟爱程度。这一系列故事以战后美国为社会背景,梅普夫妇(理查德·梅普和琼·梅普)这对中产阶级白人夫妇为主要人物,讲述了他们从50年代后期进入婚姻殿堂时美好幻想和期待到70年代末时婚姻的最终破裂所经历的近二十年家庭婚姻生活的悲欢离合。
这本小说集的英文名字“To Far To Go”也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尽管梅普夫妇竭力维持着婚姻生活达二十年之久,但是最终还是分手了。这似乎在暗示着婚姻之路路途长远,漫漫难行。
二 短篇小说集《长路难行》中的美国家庭婚姻危机
短篇小说集《长路难行》收录了一对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夫妇梅普夫妇短篇故事共十七篇,按时间顺序围绕家庭婚姻问题形成了一个系列故事,男女主人公理查德·梅普和琼·梅普几乎出现在每个故事中。作者并没有在文中刻意大笔墨的描写两人的外貌特征,而是侧重于对两人的神态、思想,内心世界的揣摩和呈现。这一点是读者更容易对他们的“神”而非“形”保留下深刻的印象。表面上,作者是在写梅普夫妇,实际上,又是在写许许多多类似的美国普通家庭婚姻生活,其中的点点滴滴既特殊又平凡,耐人寻味。
1 家庭婚姻危机中的丈夫——理查德·梅普
大部分故事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给人以客观真实的感觉,也有一部分是以理查德的视角展开的。理查德,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年轻人,一个家庭中的丈夫、父亲,身上有着一些难以去除的印痕,为最后他与琼婚姻的结束埋下了隐患。
首先是他对婚姻忠诚的看法。在与琼结婚初始,他就开始感觉到一种保持忠诚的压力,并且发现他为之付出的一切努力都令人疲劳和厌烦。他逐渐发现讨好妻子远比赢得一个无知女孩困难得多。现实的日常生活中,理查德更加相信那句话:要让爱情长久,我们需要变化。事实上,他抱有的这种观念违背了结婚誓言,足以毁掉任何一个婚姻。
其次,理查德似乎是一个内心害怕、缺乏安全感的,并带有一些令人不快的习惯和设想的男人。随着婚后生活的推移,他逐渐倾向于他的妻子琼采取一种屈尊俯就的态度,也许只是因为他是男人而琼是女人,但他也开始忌妒她,甚至内心恐惧。因为琼摆脱了传统的家庭妇女的模式,除了做好妻子、母亲外,她还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有着自己的职业和社交圈子。当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文化变革大潮汹涌到来的时候,她也受到了影响,并采取了积极的态度,而理查德面对这些社会变革不情愿接受,有时甚至担心琼增长的“激进主义”,会使她逐渐远离他。因此,他反对并不断猛烈抨击这一倾向。另外,他的种族态度和对于像他妻子一样的参与战后民主解放运动的自由主义者们的藐视确实让人厌恶。
2 家庭婚姻危机中的妻子——琼·梅普
作为妻子的琼与理查德不尽相同,少言、冷静、能干的她颇得孩子们的喜爱。
首先,琼性格沉静,不张扬。在“格林威治村的雪天”一篇中,梅普夫妇新搬家到西十三街,晚上邻居丽贝卡到家坐一坐,面对丽贝卡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琼只是默默地倾听,很少插嘴或反驳。在“金属的味道”故事中,又是类似的一幕。雪夜中,理查德夫妇聚会后,在回家路上顺路送熟人埃莉诺回家。埃莉诺兴奋地说这说那,而琼还是认真地倾听。
其次,琼很冷静、勇敢。在“献血”一篇中,梅普夫妇急着驾车赶去波士顿给琼的姨妈输血。理查德非常不情愿这样做,竟向琼脱口问到:“亲爱的,献血会伤害到我的身体吗?”因为他偏瘦,加上气喘,从大学到工作从未献过血,当医院问到“谁先献血”时,琼直接说道,“我先来,他从前没输过。”
再次,琼聪明、能干,敢于接受新鲜事物。不同于传统的家庭主妇,她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社交圈子。尽管文中没有明确指出琼的工作,但借理查德之口,可能与农业经济及政治方面有关,还在一家博物馆做兼职。正是她的开放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使她勇于接受社会变革新事物,并且努力地调整自己适应这一变化,怀着极大热情参与到美国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中去。这一点在“波士顿游行”故事中体现得尤为鲜明。
最后,琼的妇女独立意识并没有冲淡她的家庭责任感。文中提到她一定爱她的孩子们,因为孩子们像小麻雀啄食般的扑向她,争抢着在她膝上撒娇;而没人愿意理会他们的父亲,并把他看作是一个奇怪的入侵者,一个豪华宫殿里的烟囱清洁工。
三 导致美国家庭婚姻危机的原因
梅普夫妇从青年走到中年,共同经历20年的风雨历程,中间的磕磕碰碰,猜疑迷惑不断,最终走向了离婚,很难说责任在谁,但其中反映的一些问题确实发人沉思,不容忽视。
1 梅普夫妇对婚姻生活的认识不同
“泛爱”故事讲的是梅普夫妇的家庭里充满了爱,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些泛滥。首先,四个孩子各有所爱,猫狗,画片,玩具。家里的两只小猫也相互依恋着。理查德爱着妻子琼,但似乎不仅限于此。琼也爱着孩子们和丈夫,但却缺少了丈夫所渴望的那种激情。 丈夫理查德认为生活中有四种力:爱、习惯、时间和厌烦。爱和习惯在短期内是无比强大的,而时间和厌烦却在无情的增加着。因此,沉寂平淡的婚姻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能增长他的厌烦之情,他需要新的激情和刺激。这也是他不断地对婚外女性产生兴趣,并发生婚外情的重要原因。
而琼则经历了由少女变成少妇的过程。婚后生活对她而言,少了一份浪漫,多了一份实际。她的婚后生活丰富充实:工作、兼职、参加民主权利运动、照顾四个孩子。追求男女平等,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她拥有较大的生活半径和社交圈子,并认为丈夫理查德作为家庭的一部分,重要但不是核心。这使得理查德觉得妻子在处理家庭事务时,没有多花心思在他身上,由此产生隔阂。一位作家曾说到夫妻关系,“不怕你变得优秀,我怕不能与你势均力敌”。在婚姻前进的道路上,丈夫没有跟上妻子的步伐,两人渐行渐远。
2 梅普夫妇的性生活不和谐
“向妻子求爱”是厄普代克获得欧·亨利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故事中,梅普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一家人坐在壁炉前,吃着从附近一个可以驾车买饭的餐馆买来的汉堡包和炸薯条。夫妇俩还在忙乱地照顾孩子,丈夫便开始向妻子求爱。他先是夸她过去多么有魅力,然后使尽各种引逗的招数,但终因妻子过于劳累而未能得逞。第二天早晨,他看到繁重的家务给妻子的脸上留下的痕迹。正是因为家务太累,她才拒绝的自己的要求。当天晚上,他已经忘却了自己的性欲,妻子却提出了做爱的暗示。故事表明理查德对性生活的要求明显要高于琼。
事实上,梅普夫妇二人似乎很早就意识到了潜在的家庭危机,并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改变、再调整,试图改变现实婚姻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和婚姻关系。于是,夫妻二人确定去罗马旅行。这本是一个化解矛盾、修复婚姻的绝佳机会。但是,不和谐的性生活再次使这次出行变得索然无味,夫妻双方试图做出的努力也化为泡影。这一点在“在罗马的两张单人床”故事中已有暗示,因为题目中提到两张单人床而不是一张双人床,表明两人的性生活出现了问题。随后,作者在“升华”一篇中明确说道,尽管夫妇二人试着禁欲,但是他们不大相信这样可以解决婚姻危机。最终,他们达成一致,即如果性生活已经成为婚姻中的唯一痛处,那么就应该放弃它。
3 婚外情相当普遍
“献血”故事提到梅普夫妇结婚有9年之久,并育有四个孩子。此外,两人还有各自的情人,理查德的情人埃莉诺、露丝,琼的情人有迈克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二战后的美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许多人精神世界受到冲击,信仰发生危机,所以变得迷茫而不知所措。于是,乡村的人们除了工作之余,开始通过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聚会和舞会来打发无聊的时光和排解内心的恐慌与不安。故事中不止梅普夫妇,许多其他夫妇也存在类似情况。这无疑为夫妻双方出轨提供了一定条件。琼曾恰当地将之称为红鲱鱼理论。聚会中的男男女女们就像是红鲱鱼一样游来游去,试着碰碰运气,寻找伴侣或着情人。他们是钓鱼者也是被钓的鱼。除了“钓鱼”,这些烦人的聚会还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都期望着钓到鱼或被钓到。因此,这样的社会风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梅普夫妇婚姻的结束。
尽管一些读者不禁为梅普夫妇的婚姻走到终点感到惋惜,作者厄普代克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认识。他在序言中写道,一个婚姻的结束并不完美,但却是事实。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有终结的时候。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如果暂时性被认为是无效的,那么也就没有所谓的成功。这一系列故事夹杂着人们对婚姻的的所有祝福。同时,它也表明人们是难以改变的。
也许这就是厄普代克想传达的含义,所以当两人决定分手时,琼的习惯性的动作仍然让理查德觉得熟悉而自然,并且将永远存封在他的记忆中;当两人在法院被法官询问他们的婚姻是否遭受不可挽回的破裂时,两人的结婚场景却被再现,每个人都答到“I do”;当走出法院,理查德记起了要做什么,而这正是两人结婚时被忘掉的——他吻了琼。这一场景似乎是一种胜利和圆满,暗示着婚姻在分居和离婚后的一种成功。
四 结语
《长路难行:梅普夫妇短篇小说集》形式特别,独具匠心,真实地再现了一对夫妇的坎坷的婚姻生活。梅普夫妇的离婚看起来是一个无过错婚姻。理查德偶然读到的一篇关于自然力的科学文章似乎隐隐地说明了使两人聚散的力量:时间和厌烦一起毁掉了两人间的关系,爱和习惯又使他们理智地合法地解除了婚姻,并以一种颇具讽刺意义的对称形式结局—一个吻和“I do.”。同时,也再次证明了它是厄普代克著作中反映婚姻生活的佳作之一。
参考文献:
[1] John Updike,Too Far Too Go:The Maples Stories (New York: Fawcett Crest,1979).
[2] 查尔斯·托马斯·塞缪尔,董文胜译:《约翰·厄普代克访谈录》,《当代外国文学》,1997年第2期。
[3] 郭英剑、王弋璇:《约翰·厄普代克研究在中国》,《外国文学》,2005年第4期。
[4] 哈旭娴:《国外厄普代克研究专著综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5] 苏索才:《约翰·厄普代克和他的创作》,《外国文学》,1995年第5期。
[6] 杨亦农:《约翰·厄普代克小说述评》,《湖南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
(王燕,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关键词:《长路难行》 约翰·厄普代克 美国家庭婚姻危机 原因
一 约翰·厄普代克及其作品
约翰·厄普代克出生于1932年,一生发表了大量作品,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体裁也丰富多样,其中“兔子四部曲”以及“贝克三部曲”等作品最为人们熟知。短篇小说集《长路难行》是厄普代克于1979年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这本书共收录了厄普代克的十七篇短篇故事,其中大部分曾首次被发表在《纽约客》杂志上,时间跨度达二十年,足可见作者对这一系列故事的关注和钟爱程度。这一系列故事以战后美国为社会背景,梅普夫妇(理查德·梅普和琼·梅普)这对中产阶级白人夫妇为主要人物,讲述了他们从50年代后期进入婚姻殿堂时美好幻想和期待到70年代末时婚姻的最终破裂所经历的近二十年家庭婚姻生活的悲欢离合。
这本小说集的英文名字“To Far To Go”也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尽管梅普夫妇竭力维持着婚姻生活达二十年之久,但是最终还是分手了。这似乎在暗示着婚姻之路路途长远,漫漫难行。
二 短篇小说集《长路难行》中的美国家庭婚姻危机
短篇小说集《长路难行》收录了一对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夫妇梅普夫妇短篇故事共十七篇,按时间顺序围绕家庭婚姻问题形成了一个系列故事,男女主人公理查德·梅普和琼·梅普几乎出现在每个故事中。作者并没有在文中刻意大笔墨的描写两人的外貌特征,而是侧重于对两人的神态、思想,内心世界的揣摩和呈现。这一点是读者更容易对他们的“神”而非“形”保留下深刻的印象。表面上,作者是在写梅普夫妇,实际上,又是在写许许多多类似的美国普通家庭婚姻生活,其中的点点滴滴既特殊又平凡,耐人寻味。
1 家庭婚姻危机中的丈夫——理查德·梅普
大部分故事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给人以客观真实的感觉,也有一部分是以理查德的视角展开的。理查德,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年轻人,一个家庭中的丈夫、父亲,身上有着一些难以去除的印痕,为最后他与琼婚姻的结束埋下了隐患。
首先是他对婚姻忠诚的看法。在与琼结婚初始,他就开始感觉到一种保持忠诚的压力,并且发现他为之付出的一切努力都令人疲劳和厌烦。他逐渐发现讨好妻子远比赢得一个无知女孩困难得多。现实的日常生活中,理查德更加相信那句话:要让爱情长久,我们需要变化。事实上,他抱有的这种观念违背了结婚誓言,足以毁掉任何一个婚姻。
其次,理查德似乎是一个内心害怕、缺乏安全感的,并带有一些令人不快的习惯和设想的男人。随着婚后生活的推移,他逐渐倾向于他的妻子琼采取一种屈尊俯就的态度,也许只是因为他是男人而琼是女人,但他也开始忌妒她,甚至内心恐惧。因为琼摆脱了传统的家庭妇女的模式,除了做好妻子、母亲外,她还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有着自己的职业和社交圈子。当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文化变革大潮汹涌到来的时候,她也受到了影响,并采取了积极的态度,而理查德面对这些社会变革不情愿接受,有时甚至担心琼增长的“激进主义”,会使她逐渐远离他。因此,他反对并不断猛烈抨击这一倾向。另外,他的种族态度和对于像他妻子一样的参与战后民主解放运动的自由主义者们的藐视确实让人厌恶。
2 家庭婚姻危机中的妻子——琼·梅普
作为妻子的琼与理查德不尽相同,少言、冷静、能干的她颇得孩子们的喜爱。
首先,琼性格沉静,不张扬。在“格林威治村的雪天”一篇中,梅普夫妇新搬家到西十三街,晚上邻居丽贝卡到家坐一坐,面对丽贝卡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琼只是默默地倾听,很少插嘴或反驳。在“金属的味道”故事中,又是类似的一幕。雪夜中,理查德夫妇聚会后,在回家路上顺路送熟人埃莉诺回家。埃莉诺兴奋地说这说那,而琼还是认真地倾听。
其次,琼很冷静、勇敢。在“献血”一篇中,梅普夫妇急着驾车赶去波士顿给琼的姨妈输血。理查德非常不情愿这样做,竟向琼脱口问到:“亲爱的,献血会伤害到我的身体吗?”因为他偏瘦,加上气喘,从大学到工作从未献过血,当医院问到“谁先献血”时,琼直接说道,“我先来,他从前没输过。”
再次,琼聪明、能干,敢于接受新鲜事物。不同于传统的家庭主妇,她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社交圈子。尽管文中没有明确指出琼的工作,但借理查德之口,可能与农业经济及政治方面有关,还在一家博物馆做兼职。正是她的开放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使她勇于接受社会变革新事物,并且努力地调整自己适应这一变化,怀着极大热情参与到美国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中去。这一点在“波士顿游行”故事中体现得尤为鲜明。
最后,琼的妇女独立意识并没有冲淡她的家庭责任感。文中提到她一定爱她的孩子们,因为孩子们像小麻雀啄食般的扑向她,争抢着在她膝上撒娇;而没人愿意理会他们的父亲,并把他看作是一个奇怪的入侵者,一个豪华宫殿里的烟囱清洁工。
三 导致美国家庭婚姻危机的原因
梅普夫妇从青年走到中年,共同经历20年的风雨历程,中间的磕磕碰碰,猜疑迷惑不断,最终走向了离婚,很难说责任在谁,但其中反映的一些问题确实发人沉思,不容忽视。
1 梅普夫妇对婚姻生活的认识不同
“泛爱”故事讲的是梅普夫妇的家庭里充满了爱,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些泛滥。首先,四个孩子各有所爱,猫狗,画片,玩具。家里的两只小猫也相互依恋着。理查德爱着妻子琼,但似乎不仅限于此。琼也爱着孩子们和丈夫,但却缺少了丈夫所渴望的那种激情。 丈夫理查德认为生活中有四种力:爱、习惯、时间和厌烦。爱和习惯在短期内是无比强大的,而时间和厌烦却在无情的增加着。因此,沉寂平淡的婚姻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能增长他的厌烦之情,他需要新的激情和刺激。这也是他不断地对婚外女性产生兴趣,并发生婚外情的重要原因。
而琼则经历了由少女变成少妇的过程。婚后生活对她而言,少了一份浪漫,多了一份实际。她的婚后生活丰富充实:工作、兼职、参加民主权利运动、照顾四个孩子。追求男女平等,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她拥有较大的生活半径和社交圈子,并认为丈夫理查德作为家庭的一部分,重要但不是核心。这使得理查德觉得妻子在处理家庭事务时,没有多花心思在他身上,由此产生隔阂。一位作家曾说到夫妻关系,“不怕你变得优秀,我怕不能与你势均力敌”。在婚姻前进的道路上,丈夫没有跟上妻子的步伐,两人渐行渐远。
2 梅普夫妇的性生活不和谐
“向妻子求爱”是厄普代克获得欧·亨利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故事中,梅普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一家人坐在壁炉前,吃着从附近一个可以驾车买饭的餐馆买来的汉堡包和炸薯条。夫妇俩还在忙乱地照顾孩子,丈夫便开始向妻子求爱。他先是夸她过去多么有魅力,然后使尽各种引逗的招数,但终因妻子过于劳累而未能得逞。第二天早晨,他看到繁重的家务给妻子的脸上留下的痕迹。正是因为家务太累,她才拒绝的自己的要求。当天晚上,他已经忘却了自己的性欲,妻子却提出了做爱的暗示。故事表明理查德对性生活的要求明显要高于琼。
事实上,梅普夫妇二人似乎很早就意识到了潜在的家庭危机,并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改变、再调整,试图改变现实婚姻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和婚姻关系。于是,夫妻二人确定去罗马旅行。这本是一个化解矛盾、修复婚姻的绝佳机会。但是,不和谐的性生活再次使这次出行变得索然无味,夫妻双方试图做出的努力也化为泡影。这一点在“在罗马的两张单人床”故事中已有暗示,因为题目中提到两张单人床而不是一张双人床,表明两人的性生活出现了问题。随后,作者在“升华”一篇中明确说道,尽管夫妇二人试着禁欲,但是他们不大相信这样可以解决婚姻危机。最终,他们达成一致,即如果性生活已经成为婚姻中的唯一痛处,那么就应该放弃它。
3 婚外情相当普遍
“献血”故事提到梅普夫妇结婚有9年之久,并育有四个孩子。此外,两人还有各自的情人,理查德的情人埃莉诺、露丝,琼的情人有迈克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二战后的美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许多人精神世界受到冲击,信仰发生危机,所以变得迷茫而不知所措。于是,乡村的人们除了工作之余,开始通过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聚会和舞会来打发无聊的时光和排解内心的恐慌与不安。故事中不止梅普夫妇,许多其他夫妇也存在类似情况。这无疑为夫妻双方出轨提供了一定条件。琼曾恰当地将之称为红鲱鱼理论。聚会中的男男女女们就像是红鲱鱼一样游来游去,试着碰碰运气,寻找伴侣或着情人。他们是钓鱼者也是被钓的鱼。除了“钓鱼”,这些烦人的聚会还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都期望着钓到鱼或被钓到。因此,这样的社会风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梅普夫妇婚姻的结束。
尽管一些读者不禁为梅普夫妇的婚姻走到终点感到惋惜,作者厄普代克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认识。他在序言中写道,一个婚姻的结束并不完美,但却是事实。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有终结的时候。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如果暂时性被认为是无效的,那么也就没有所谓的成功。这一系列故事夹杂着人们对婚姻的的所有祝福。同时,它也表明人们是难以改变的。
也许这就是厄普代克想传达的含义,所以当两人决定分手时,琼的习惯性的动作仍然让理查德觉得熟悉而自然,并且将永远存封在他的记忆中;当两人在法院被法官询问他们的婚姻是否遭受不可挽回的破裂时,两人的结婚场景却被再现,每个人都答到“I do”;当走出法院,理查德记起了要做什么,而这正是两人结婚时被忘掉的——他吻了琼。这一场景似乎是一种胜利和圆满,暗示着婚姻在分居和离婚后的一种成功。
四 结语
《长路难行:梅普夫妇短篇小说集》形式特别,独具匠心,真实地再现了一对夫妇的坎坷的婚姻生活。梅普夫妇的离婚看起来是一个无过错婚姻。理查德偶然读到的一篇关于自然力的科学文章似乎隐隐地说明了使两人聚散的力量:时间和厌烦一起毁掉了两人间的关系,爱和习惯又使他们理智地合法地解除了婚姻,并以一种颇具讽刺意义的对称形式结局—一个吻和“I do.”。同时,也再次证明了它是厄普代克著作中反映婚姻生活的佳作之一。
参考文献:
[1] John Updike,Too Far Too Go:The Maples Stories (New York: Fawcett Crest,1979).
[2] 查尔斯·托马斯·塞缪尔,董文胜译:《约翰·厄普代克访谈录》,《当代外国文学》,1997年第2期。
[3] 郭英剑、王弋璇:《约翰·厄普代克研究在中国》,《外国文学》,2005年第4期。
[4] 哈旭娴:《国外厄普代克研究专著综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5] 苏索才:《约翰·厄普代克和他的创作》,《外国文学》,1995年第5期。
[6] 杨亦农:《约翰·厄普代克小说述评》,《湖南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
(王燕,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