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习得做人、做事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质,将其作为一门普通的课来教学,强制学生背诵,忽视学生的感受;讲授活动多,实践活动少;关注教学工作的进度,不在意学生综合素养是否得到真正的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延误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正常进度,亟需改正。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尝试探究课堂教学有效途径,以期能解决教学存在已久的问题,优化教学环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困境;教学途径
教学是一个过程,时间久,过程复杂,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产生一些问题,但教师们不能逃避问题、忽视问题,而是要迎难直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笔者借鉴了这一经验并总结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下所示:
一、教学手段新颖,课堂活跃
课堂氛围是指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心理状态,有消极、积极与对抗三种类型。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学生不配合自己才让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压抑,其实笔者认为问题出在教师的身上,即教师教学手段老旧、单一,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然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敢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创新教学理念,学习借鉴新颖教学手段,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如,在教授《走近我们的老师》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无需多言,而是带领学生参观了办公室,了解教师们的办公环境;“采访”目前没有上课的教师,从其他教师口中得知教师这一职业的辛苦,了解本班教师的兴趣、爱好等“隐私”,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任课教师;还让学生化身为“教师”,教师化身为“学生”,师生身份互换,进行教学情景模拟,换位思考,换位体验,实现情感互通,消除师生间的隔膜、拉近师生关系,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系列活动下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氛围活泼,值得肯定。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中,也没有“控制”学生,剥夺大家思考与探究的机会,而是带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是对教学手段的创新,因此能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能重新活跃课堂气氛。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满爱心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充满个性,他们长相不同,生活环境存在差异,学习基础有好有坏,正是这些差异组成了一个多样精彩的班集体。因为学生是班级一份子,应该得到教师同等的爱,感受到教师同样的关怀,但部分教师违背了教师道德素养,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让部分学生产生了不满,影响了师生关系,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学业健康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要关爱全体学生,能接受各种类型的学生,用爱包围学生,用心教授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如,在学习《我学习,我快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学习与生活中的成败得失,科学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组织学生召开了一场题为“正确看待学习”讨论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积极讨论,说出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对学习存在的误解与偏见,才有纠正学生错误观念。因为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得到了大家各种各样的看法,有正确,也有错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片面的,也有客观的,令笔者“大開眼界”,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但笔者没有对学生的看法进行点评,不批评学生,也不歧视学生,而是肯定了大家积极发言的行为,给予学生同等爱。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距,但没有偏爱某一位学生或某一类学生,将爱平均分到了每位学生的身上,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三、鼓励学生参与,民主教学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与教师热情的授课,但不能否定的是部分教师习惯独占课堂,“控制”学生,剥夺大家参与的权利,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教学质量大幅下降,此外,课堂缺少学生的参与,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还容易养成学生依赖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实施民主教学,允许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师生合作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进度。
如,在学习《安全记心上》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没有占据课堂,为学生普及安全意识,而是组织学生畅所欲言,热烈讨论,说一说安全防范行为与自救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堂,激发自身主人翁意识。如果师生对某一行为存在异议,笔者也不会否定学生,而是倾听学生的看法,允许课堂出现不同的声音,实现民主教学。
综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简单,难度系数小,但地位显著,意义重大,需要教师认真教学,谨慎对待,为此笔者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科教学工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2]肖晨.把握课程方向适应教学新要求——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J].福建教育,2017(35).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困境;教学途径
教学是一个过程,时间久,过程复杂,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产生一些问题,但教师们不能逃避问题、忽视问题,而是要迎难直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笔者借鉴了这一经验并总结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下所示:
一、教学手段新颖,课堂活跃
课堂氛围是指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心理状态,有消极、积极与对抗三种类型。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学生不配合自己才让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压抑,其实笔者认为问题出在教师的身上,即教师教学手段老旧、单一,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然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敢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创新教学理念,学习借鉴新颖教学手段,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如,在教授《走近我们的老师》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无需多言,而是带领学生参观了办公室,了解教师们的办公环境;“采访”目前没有上课的教师,从其他教师口中得知教师这一职业的辛苦,了解本班教师的兴趣、爱好等“隐私”,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任课教师;还让学生化身为“教师”,教师化身为“学生”,师生身份互换,进行教学情景模拟,换位思考,换位体验,实现情感互通,消除师生间的隔膜、拉近师生关系,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系列活动下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氛围活泼,值得肯定。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中,也没有“控制”学生,剥夺大家思考与探究的机会,而是带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是对教学手段的创新,因此能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能重新活跃课堂气氛。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满爱心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充满个性,他们长相不同,生活环境存在差异,学习基础有好有坏,正是这些差异组成了一个多样精彩的班集体。因为学生是班级一份子,应该得到教师同等的爱,感受到教师同样的关怀,但部分教师违背了教师道德素养,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让部分学生产生了不满,影响了师生关系,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学业健康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要关爱全体学生,能接受各种类型的学生,用爱包围学生,用心教授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如,在学习《我学习,我快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学习与生活中的成败得失,科学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组织学生召开了一场题为“正确看待学习”讨论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积极讨论,说出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对学习存在的误解与偏见,才有纠正学生错误观念。因为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得到了大家各种各样的看法,有正确,也有错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片面的,也有客观的,令笔者“大開眼界”,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但笔者没有对学生的看法进行点评,不批评学生,也不歧视学生,而是肯定了大家积极发言的行为,给予学生同等爱。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距,但没有偏爱某一位学生或某一类学生,将爱平均分到了每位学生的身上,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三、鼓励学生参与,民主教学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与教师热情的授课,但不能否定的是部分教师习惯独占课堂,“控制”学生,剥夺大家参与的权利,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教学质量大幅下降,此外,课堂缺少学生的参与,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还容易养成学生依赖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实施民主教学,允许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师生合作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进度。
如,在学习《安全记心上》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没有占据课堂,为学生普及安全意识,而是组织学生畅所欲言,热烈讨论,说一说安全防范行为与自救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堂,激发自身主人翁意识。如果师生对某一行为存在异议,笔者也不会否定学生,而是倾听学生的看法,允许课堂出现不同的声音,实现民主教学。
综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简单,难度系数小,但地位显著,意义重大,需要教师认真教学,谨慎对待,为此笔者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科教学工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2]肖晨.把握课程方向适应教学新要求——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J].福建教育,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