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研究

来源 :创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习得做人、做事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质,将其作为一门普通的课来教学,强制学生背诵,忽视学生的感受;讲授活动多,实践活动少;关注教学工作的进度,不在意学生综合素养是否得到真正的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延误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正常进度,亟需改正。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尝试探究课堂教学有效途径,以期能解决教学存在已久的问题,优化教学环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困境;教学途径
  教学是一个过程,时间久,过程复杂,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产生一些问题,但教师们不能逃避问题、忽视问题,而是要迎难直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笔者借鉴了这一经验并总结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下所示:
  一、教学手段新颖,课堂活跃
  课堂氛围是指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心理状态,有消极、积极与对抗三种类型。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学生不配合自己才让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压抑,其实笔者认为问题出在教师的身上,即教师教学手段老旧、单一,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然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敢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创新教学理念,学习借鉴新颖教学手段,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如,在教授《走近我们的老师》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无需多言,而是带领学生参观了办公室,了解教师们的办公环境;“采访”目前没有上课的教师,从其他教师口中得知教师这一职业的辛苦,了解本班教师的兴趣、爱好等“隐私”,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任课教师;还让学生化身为“教师”,教师化身为“学生”,师生身份互换,进行教学情景模拟,换位思考,换位体验,实现情感互通,消除师生间的隔膜、拉近师生关系,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系列活动下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氛围活泼,值得肯定。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中,也没有“控制”学生,剥夺大家思考与探究的机会,而是带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是对教学手段的创新,因此能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能重新活跃课堂气氛。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满爱心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充满个性,他们长相不同,生活环境存在差异,学习基础有好有坏,正是这些差异组成了一个多样精彩的班集体。因为学生是班级一份子,应该得到教师同等的爱,感受到教师同样的关怀,但部分教师违背了教师道德素养,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让部分学生产生了不满,影响了师生关系,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学业健康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要关爱全体学生,能接受各种类型的学生,用爱包围学生,用心教授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如,在学习《我学习,我快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学习与生活中的成败得失,科学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组织学生召开了一场题为“正确看待学习”讨论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积极讨论,说出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对学习存在的误解与偏见,才有纠正学生错误观念。因为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得到了大家各种各样的看法,有正确,也有错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片面的,也有客观的,令笔者“大開眼界”,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但笔者没有对学生的看法进行点评,不批评学生,也不歧视学生,而是肯定了大家积极发言的行为,给予学生同等爱。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距,但没有偏爱某一位学生或某一类学生,将爱平均分到了每位学生的身上,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三、鼓励学生参与,民主教学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与教师热情的授课,但不能否定的是部分教师习惯独占课堂,“控制”学生,剥夺大家参与的权利,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教学质量大幅下降,此外,课堂缺少学生的参与,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还容易养成学生依赖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实施民主教学,允许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师生合作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进度。
  如,在学习《安全记心上》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没有占据课堂,为学生普及安全意识,而是组织学生畅所欲言,热烈讨论,说一说安全防范行为与自救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堂,激发自身主人翁意识。如果师生对某一行为存在异议,笔者也不会否定学生,而是倾听学生的看法,允许课堂出现不同的声音,实现民主教学。
  综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简单,难度系数小,但地位显著,意义重大,需要教师认真教学,谨慎对待,为此笔者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科教学工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2]肖晨.把握课程方向适应教学新要求——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J].福建教育,2017(3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政治课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的不仅是教材中的内容,还有当今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发生的时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样才可以实现学生成绩的提高。另外,仅凭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很难学习到所有的知识点,或者说学习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就应该分配好任务,成立小组,共同学好每一部分,再进行分享。  关键词:高中政治;自主探究;学
期刊
摘 要:自从新课改发布以来,国内的学校积极落实,不断进行教育改革,而小学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小学数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所以小学教师要从现在开始重视起数学教育。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我国小学数学从现在起要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目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在该阶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则能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重要,班主任可以说是小学生的启蒙老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在小学阶段,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阶段中,以此来促进小学生得
期刊
摘 要:高考是學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面对的最后一项较为系统的考试,与国家人才选拔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学生能否在高考中有理想的表现,与日常习题训练有着一定必然联系。因此, 数学教师应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断以试题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文章便以新高考为背景,对如何命制高中数学试题展开了研究,提出了立足教材、控制难度、精准说明、推陈出新等策略以供命题人们参考,同时期待能为教师开展精准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期刊
摘 要:有效性是指教师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新课改要求教师努力摆脱以往单纯讲授音乐理论的现象,加强对现代教育资源的利用,为学生营造各式各样的欣赏情境,逐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音乐节奏、旋律、内涵的感知,以此来丰富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逐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提升策
期刊
摘 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相应的,高职英语教育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由此看来,注重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想方设法提高口语教育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本人基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不理想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培养策略,希望学生的口语水平有所提高,为其今后更好的说英语、学英语、用英语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语能力;有效培养;实现策略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陈出新,为更多教师开辟了一条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径,要求各位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引进新颖的教学方法,并要结合学生学情和教学理念来编排、组织具体的教学环节、创设趣味性较强的教学环境,从而辅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不断地发展自身的学习素养和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结合初中数学教材,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为例,分析对该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改革的具体实践方法
期刊
摘 要: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对于五年级的数学课堂,五年级的学生多有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五年级的学生更好的融入课程的学习。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性,那关于用何种方式去营造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去提高教学课堂,帮助学生融入,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课堂;五年级  引言  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有效提高教学课堂的方式,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各
期刊
摘 要: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中所需要具备的一项基础能力,其对于學生今后学习以及生活都能够形成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肩负起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使命,并积极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更高质量的计算能力培养方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向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数学教师务必要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重点工作,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研学旅行教育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基础上实行的“三位一体”教育结构。通过“知行合一,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运用旅行、实验、探究与心理引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品质、端正学生的生活态度。本文通过对新课改时代发展背景的分析与研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窥探问题,探讨研学教育与日常教学的有效衔接以及如何突出研学旅行的教育效能。  关键词:研学发展;研学初探;学生素养;教育效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