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性是指教师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新课改要求教师努力摆脱以往单纯讲授音乐理论的现象,加强对现代教育资源的利用,为学生营造各式各样的欣赏情境,逐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音乐节奏、旋律、内涵的感知,以此来丰富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逐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教师要着重培養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的形式与方法,通过身体律动、设计问题、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兴趣,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技能。笔者结合小学生发展的总体特点,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引导学生参与节奏律动,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用耳朵聆听音乐、用嘴巴演唱歌曲,还要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使学生跟随音乐进行体态律动,将动作、音乐和情感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享受音乐的规律和节奏,同时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拍、节奏、速度等,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个人体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节奏律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更好地用身体活动来体验和表现音乐,从而增强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熟悉程度,让学生轻松地记住所学音乐的节奏,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拍手拍手》这首歌曲每唱完一句后都有拍手,对此,教师鼓励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边唱一边拍手,有重音记号的地方唱的重一些,声音要热情一些,同时拍手的力度和幅度也要加大一些,通过拍手律动来表现音乐有利于使学生整体上感知这首歌的节奏和旋律。再如在教学《健康歌》时,教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跟随着视频中音乐的节奏变换、人物的肢体律动,自觉地扭扭自己的脖子,还有的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扭扭屁股,通过参与节奏律动来感知音乐的节奏。
二、依据作品设计相关问题,对音乐作品展开思考
有效的提问对于活化小学生的个人思维、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加强对提问的重视,依据音乐作品来设计与小学生认知程度相符的问题,使学生结合对音乐的理解来探寻正确的答案,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某个音乐作品的感知与理解,同时发展他们的音乐思维。因此,教师要利用一个或多个问题来引起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深层内涵展开思考,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产生相似的情感共振,有利于形成积极、正向的情感态度,逐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解。
例如,在教学《榕树爷爷》时,尾声部分用渐弱的力度和渐慢的速度来演唱,表达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榕树爷爷的依依不舍,对此教师设计了相关问题,师:“榕树爷爷为孩子们做了哪些好事呢?”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并根据作品,学生进行了回答:“榕树爷爷为孩子们抵挡住风沙,还不会让土地沙漠化,避免风沙埋没……”师:“榕树爷爷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有的学生答:“不怕风沙,也不怕雨刷。”最后教师升华作品的主题进行提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榕树爷爷呢?”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一种有声、有形的音乐情境,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将以往枯燥、沉闷的音乐教学变得“活”起来,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去直接的冲击,从而直接把握音乐的节奏,并进入音乐描述的画面中,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音乐学习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声、影的感性世界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使其直接掌握音乐的特点,逐步将音乐教学推向另一个高潮,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程度,最终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嘎子噶》时,教师就利用现有的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电视剧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通过影片中的场景和具体事件来勾起他们关于革命时代的认知。教师抓住恰当的时机,向学生介绍影视剧的背景和内容,包含白洋淀的传说以及地道战的故事等等,让学生了解这首音乐正是在革命历史背景下所作,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从而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提高音乐学习的整体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应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节奏律动”、“依据作品设计相关问题”和“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来引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思考,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让学生真正地成为音乐课上的中心,在丰富他们学习体验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最终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4(24):210.
[2]杨芹.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4(13):192.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教师要着重培養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的形式与方法,通过身体律动、设计问题、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兴趣,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技能。笔者结合小学生发展的总体特点,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引导学生参与节奏律动,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用耳朵聆听音乐、用嘴巴演唱歌曲,还要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使学生跟随音乐进行体态律动,将动作、音乐和情感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享受音乐的规律和节奏,同时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拍、节奏、速度等,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个人体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节奏律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更好地用身体活动来体验和表现音乐,从而增强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熟悉程度,让学生轻松地记住所学音乐的节奏,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拍手拍手》这首歌曲每唱完一句后都有拍手,对此,教师鼓励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边唱一边拍手,有重音记号的地方唱的重一些,声音要热情一些,同时拍手的力度和幅度也要加大一些,通过拍手律动来表现音乐有利于使学生整体上感知这首歌的节奏和旋律。再如在教学《健康歌》时,教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跟随着视频中音乐的节奏变换、人物的肢体律动,自觉地扭扭自己的脖子,还有的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扭扭屁股,通过参与节奏律动来感知音乐的节奏。
二、依据作品设计相关问题,对音乐作品展开思考
有效的提问对于活化小学生的个人思维、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加强对提问的重视,依据音乐作品来设计与小学生认知程度相符的问题,使学生结合对音乐的理解来探寻正确的答案,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某个音乐作品的感知与理解,同时发展他们的音乐思维。因此,教师要利用一个或多个问题来引起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深层内涵展开思考,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产生相似的情感共振,有利于形成积极、正向的情感态度,逐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解。
例如,在教学《榕树爷爷》时,尾声部分用渐弱的力度和渐慢的速度来演唱,表达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榕树爷爷的依依不舍,对此教师设计了相关问题,师:“榕树爷爷为孩子们做了哪些好事呢?”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并根据作品,学生进行了回答:“榕树爷爷为孩子们抵挡住风沙,还不会让土地沙漠化,避免风沙埋没……”师:“榕树爷爷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有的学生答:“不怕风沙,也不怕雨刷。”最后教师升华作品的主题进行提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榕树爷爷呢?”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一种有声、有形的音乐情境,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将以往枯燥、沉闷的音乐教学变得“活”起来,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去直接的冲击,从而直接把握音乐的节奏,并进入音乐描述的画面中,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音乐学习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声、影的感性世界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使其直接掌握音乐的特点,逐步将音乐教学推向另一个高潮,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程度,最终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嘎子噶》时,教师就利用现有的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电视剧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通过影片中的场景和具体事件来勾起他们关于革命时代的认知。教师抓住恰当的时机,向学生介绍影视剧的背景和内容,包含白洋淀的传说以及地道战的故事等等,让学生了解这首音乐正是在革命历史背景下所作,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从而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提高音乐学习的整体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应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节奏律动”、“依据作品设计相关问题”和“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来引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思考,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让学生真正地成为音乐课上的中心,在丰富他们学习体验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最终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4(24):210.
[2]杨芹.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4(1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