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业化伴随西方工业革命而提出,其主要指建筑业由现代化工厂生产、标准机械化运输及科学管理的社会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传统行业中较为分散、效率低且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建设方式。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建设速度及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各项生产成本。本文主要深入剖析我国建筑工业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及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分析
1 引言
建筑工业化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为转变建筑行业发展方式提供有效途径。此外其可以实现建设效率及建筑品质的双重提高,且在低碳、环保、节能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迅速成为引领建筑领域及其相关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此种新型建造方式显著提升了其生产效率,建筑工业化最初由西方国家提出,随后日本、新加坡及中国等国家也相继致力于其实际发展研究中,为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而建筑项目开发也随之不断增多,因此其相关领域也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探索引入新型建筑技术,并推进其向工业化趋势发展。经过不断努力,建设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逐渐采取建筑工业化方式,比如装配式混凝土(PC)结构高层住宅建筑体系;钢结构体系BIM技术等。当前初步形成规范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科学化施工及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为我国现代建筑工业化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二十世纪建筑工业化理念提出以来,长达半个多世纪,但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速度仍然十分缓慢,距最初设定的目标相差甚远。究其根本,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制约及其内部存在的原因导致。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由于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增,甚至每年我国新开工面积占据国际建筑新开工面积的一半,其中建筑业产值逐年递增百分之二十五。因此不断增加的建设需求致使建筑单位缺乏充足的时间及精力开展建筑工业化研究,而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也不愿应用技术不成熟的建筑体系。故而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主要重难点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一是缺乏工业化通用建筑体系的顶层设计及完善的技术规划路径。工业化建筑体系的企业特征较为明显,很大程度上影响构件销售与技术推广的有效开展,从而导致生产构件企业出现自產自销或定制生产等现象,造成产能浪费。二是建筑工业化全流程匹配性能较差。鉴于钢结构日常维保过程中,存在防腐性能检测与策略不明晰等情况,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实现等同现浇,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三是建设单位普遍存在现金流成本思维,而降低前期设计、构件加工及安装施工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因而导致其严重影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速度。
3 我国未来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及具体分析
我国因其较为独特的政策环境及市场机制为建筑工业化推广营造了良好环境,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发挥指导作用,对于市场主体地位给予充分肯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具体措施如以下几方面。
3.1 建筑领域相关标准及体系方面发展趋势
建立并完善评价标准,推行通用建筑体系。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指标例如预制化率及装配化率,要相应匹配工业化通用建筑体系,尽力摆脱建筑工业化即为装配化建筑的误区。同时国家要从顶级规划层面出发,加大力度推行通用建筑体系,明确规范的建筑产品目录,并使用科学的接口标准,从而进一步促进建筑产品的生产及流通。
3.2 装配式结构发展趋势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装配式结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我国的装配式框架结构发展,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比如建筑生命周期,及其耐久性、适应性等方面,最终研究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
3.3 先进技术发展
运用BIM技术进行维护保养,提高使用寿命。BIM技术在实行三维建模工序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更应深入发掘功能,成长为集设计、虚拟建造、智能生产及数字化运营为一体的基本工具,为后期维修保养作出贡献。因此我国需要站在更高层面推行建筑工程产品说明书编制制度,并完善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及信息追溯体系,不断强化建筑物支撑体及填充体分离的装配式建筑方式,从而达到健全装配式工程建筑体制,进而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并有效提高其实际使用寿命目的。
3.4 市场引领趋势
大力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避免产能过剩。更好地发展建筑工业化,需要以合理的市场资源配置为支撑,并制定符合发展现状的总体计划及预期目标,走绿色建筑发展之路,以免造成新的产能过剩,从而在根本上转变建筑工业的生产及增长方式。
4 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发展,促使其工业化道路逐步迈向新台阶。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正式提出,先进的建筑技术及设备设施的日渐提升。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建筑方式逐渐被现代建筑工业化所取代,进而摒弃粗放式生产模式,运用当前精细的工厂化生产操作降低构件质量的不合格率,此举促使我国建筑领域真正发展为质量高且规模控制的新阶段。但是,为使建筑工业真正跨越到工业化发展新领域,进而实现其高效、节约、优质、环保的建筑价值,在深化改革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发展新型建造方式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J].叶明.建筑.2019(02)
[2]发展好装配式建筑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J].李永顺.施工企业管理. 2018(07)
[3]产城融合视角下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研究[J]. 宋加山,张鹏飞,邢娇,张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7)
作者简介:李菲(1986-),男,山东潍坊,运营总监,现中级工程师,申报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分析
1 引言
建筑工业化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为转变建筑行业发展方式提供有效途径。此外其可以实现建设效率及建筑品质的双重提高,且在低碳、环保、节能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迅速成为引领建筑领域及其相关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此种新型建造方式显著提升了其生产效率,建筑工业化最初由西方国家提出,随后日本、新加坡及中国等国家也相继致力于其实际发展研究中,为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而建筑项目开发也随之不断增多,因此其相关领域也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探索引入新型建筑技术,并推进其向工业化趋势发展。经过不断努力,建设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逐渐采取建筑工业化方式,比如装配式混凝土(PC)结构高层住宅建筑体系;钢结构体系BIM技术等。当前初步形成规范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科学化施工及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为我国现代建筑工业化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二十世纪建筑工业化理念提出以来,长达半个多世纪,但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速度仍然十分缓慢,距最初设定的目标相差甚远。究其根本,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制约及其内部存在的原因导致。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由于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增,甚至每年我国新开工面积占据国际建筑新开工面积的一半,其中建筑业产值逐年递增百分之二十五。因此不断增加的建设需求致使建筑单位缺乏充足的时间及精力开展建筑工业化研究,而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也不愿应用技术不成熟的建筑体系。故而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主要重难点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一是缺乏工业化通用建筑体系的顶层设计及完善的技术规划路径。工业化建筑体系的企业特征较为明显,很大程度上影响构件销售与技术推广的有效开展,从而导致生产构件企业出现自產自销或定制生产等现象,造成产能浪费。二是建筑工业化全流程匹配性能较差。鉴于钢结构日常维保过程中,存在防腐性能检测与策略不明晰等情况,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实现等同现浇,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三是建设单位普遍存在现金流成本思维,而降低前期设计、构件加工及安装施工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因而导致其严重影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速度。
3 我国未来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及具体分析
我国因其较为独特的政策环境及市场机制为建筑工业化推广营造了良好环境,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发挥指导作用,对于市场主体地位给予充分肯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具体措施如以下几方面。
3.1 建筑领域相关标准及体系方面发展趋势
建立并完善评价标准,推行通用建筑体系。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指标例如预制化率及装配化率,要相应匹配工业化通用建筑体系,尽力摆脱建筑工业化即为装配化建筑的误区。同时国家要从顶级规划层面出发,加大力度推行通用建筑体系,明确规范的建筑产品目录,并使用科学的接口标准,从而进一步促进建筑产品的生产及流通。
3.2 装配式结构发展趋势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装配式结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我国的装配式框架结构发展,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比如建筑生命周期,及其耐久性、适应性等方面,最终研究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
3.3 先进技术发展
运用BIM技术进行维护保养,提高使用寿命。BIM技术在实行三维建模工序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更应深入发掘功能,成长为集设计、虚拟建造、智能生产及数字化运营为一体的基本工具,为后期维修保养作出贡献。因此我国需要站在更高层面推行建筑工程产品说明书编制制度,并完善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及信息追溯体系,不断强化建筑物支撑体及填充体分离的装配式建筑方式,从而达到健全装配式工程建筑体制,进而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并有效提高其实际使用寿命目的。
3.4 市场引领趋势
大力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避免产能过剩。更好地发展建筑工业化,需要以合理的市场资源配置为支撑,并制定符合发展现状的总体计划及预期目标,走绿色建筑发展之路,以免造成新的产能过剩,从而在根本上转变建筑工业的生产及增长方式。
4 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发展,促使其工业化道路逐步迈向新台阶。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正式提出,先进的建筑技术及设备设施的日渐提升。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建筑方式逐渐被现代建筑工业化所取代,进而摒弃粗放式生产模式,运用当前精细的工厂化生产操作降低构件质量的不合格率,此举促使我国建筑领域真正发展为质量高且规模控制的新阶段。但是,为使建筑工业真正跨越到工业化发展新领域,进而实现其高效、节约、优质、环保的建筑价值,在深化改革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发展新型建造方式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J].叶明.建筑.2019(02)
[2]发展好装配式建筑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J].李永顺.施工企业管理. 2018(07)
[3]产城融合视角下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研究[J]. 宋加山,张鹏飞,邢娇,张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7)
作者简介:李菲(1986-),男,山东潍坊,运营总监,现中级工程师,申报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