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麻雀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雀,是大自然的精靈,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无一例外地光顾我们的住宅小区。它们有敏锐的眼睛,有短而强劲的喙,更有着像清风般轻盈的身姿,随时随地飞行、逗留于小区的花木丛中,寻找、啄食花木上的害虫。
  记得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有一个“除四害”的运动,麻雀濒临灭种的灾难;也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农药滥用,乌鸦、喜鹊灭种,麻雀也难逃此劫,好多地区,好长时间见不到麻雀的踪影。麻雀与人类隔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要让麻雀与人共处,谈何容易。可是,最近我在2号小区见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目睹了老人与麻雀之间那种深深的信任。
  红花岗区政府对门有一个2号小区,这个小区是一个鸟语花香、花木成阴、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好地方。我那70多岁的大哥大嫂就住在这里。
  农历二月二十,是大哥的生日。这天下午,我来到大哥家里,侄男侄女们正在打麻将。我坐在客厅喝茶,看见后花园外的树枝上、栅栏的蔷薇花枝上站满了麻雀。老的、少的,悠闲的、急促的,说东道西的、谈情说爱的,高谈阔论的、灰头土脸的,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好不自在。大哥的家早已成了麻雀的乐园。
  大约5点钟光景,大嫂端着米盒子来到后花园,几百只麻雀,黑压压一大片,落在花园的地上、台球桌上,还有几只落在大嫂的手上、头上、肩上。
  原来是大嫂来给麻雀喂食了。她把米撒在台球桌上,只听见啄食的“笃笃”声。有的甚至伸嘴到大嫂手里去抢,撵也撵不走。只见大嫂笑容满面,并没有撵的意思。我觉得有意思,也想上前凑凑热闹,可刚一抬步,“嗡”的一声,麻雀飞走了。我只好退回客厅,在玻璃门后等待麻雀再又飞回来,静静地观察这幅人鸟共欢的美景。人和鸟之间那种欢娱,那份默契的情景真叫人惊叹,这是在别处看不到的啊!
  几年前,大哥大嫂搬到这个小区的时候,非常的寂寞,总是思念原来的地方,思念那里的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窗外飞来了几只麻雀,大哥惊喜得不得了,赶忙撒一些米。可是麻雀不敢啄食,远远地偏着脑袋窥视老人。为了让麻雀放心啄食,大哥假装离开,在玻璃窗后偷偷观察那些可爱的小家伙呢。
  麻雀的警惕性很高,它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窥视之后,终于放心地把撒在地上的食物啄食光了。从那时起,大哥大嫂每天按时喂食。也从那时起,麻雀们每天到这里来啄食,竟成了一种默契。到后来,麻雀越来越多,它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大哥大嫂每个月都要喂食将近百把斤大米。难怪那么多的麻雀每天都要光顾他们的后花园,在这里玩耍,嬉戏。
  记得前年大哥在遵义医学院住院期间,他总是惦念着那些麻雀,离开它们,好像有许多失落,每天都按时打电话给家里的人,催促他们给麻雀喂食。而麻雀几天看不到自己的老朋友,纷纷在后花园盘旋、纷飞,那焦急的状态,仿佛是在寻找自己的亲人,忧郁不安地鸣叫,久久不愿离去。
  后来,大哥的病情稍有好转,每天都要从医院回到家里,亲自给麻雀喂食。他喜欢麻雀纷飞跳跃的勃勃生气,更喜欢麻雀落在自己的手上、肩上的那小鸟依人的柔情。他笑眯眯地观察麻雀啄食的喜悦、追逐的欢乐,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那么开心,那么快乐。
  现在,每天都有10多位老人来到大哥家里打麻将,他们敬佩大哥大嫂的执著与豁达,同时也分享麻雀带给他们的喜悦与快乐。
  我想,和谐相处的信任和善心,是矗立在每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心灵深处的一座丰碑!而一个人只要能坚持内心美好的操守和坚持不懈地付出,不管他是多么平凡,多么普通,也照样是活在别人心中的一座丰碑啊!
其他文献
我早年退休在家休养,且又不幸在2003年因心脏病引发脑梗塞,致左侧肢体活动不便。我自从患病后行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整天闷坐在家里或在近处走一走,这小小的空间使我这种性格外向、喜欢交际的人,不免产生了失落感。狭窄的空间、病痛的折磨、沉闷单调的生活实在令我饱受煎熬。为摆脱自己压抑的心情,打发孤独寂寞的时光,我只好重拾年轻时喜欢读书、看报的嗜好,并借此来充实晚年生活。   8年来,我逐渐养成一年四
期刊
到老方知“老来难”。   张老谈起他家“难唱的曲”,令许多老朋友同情。他从岗位退下来,每月4000多元退休金,不愁吃、不愁穿,每天参加老年群体文化生活,过得挺快乐。谁曾想他老伴去世后,子女各自为工作和小家庭而忙碌,他生活一下全改变了,回到家心里话没处说,生活起居麻烦成堆。尤其是当他身体偶尔不适,身边连个倒茶递药的人都没有,生活多有不便。有人建议他入住敬老院,但他一怕别人说他子女不孝,给子女抹黑;二
期刊
当子女因工作及生活等原因无法照料家中年迈的老人时,把老人送进敬老院,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可据调查,约7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30%左右的老人表示愿意到社会养老机构(如托老所、敬老院等)养老。为啥有些老人不愿意进敬老院?   理想的敬老院收费过高   哈尔滨的退休工人张老汉丧偶后独居已经10年,有一子在外地工作,因儿子住房太小,老张无法迁去同住。另一方面,他怕给儿子添麻烦,也不愿搬去
期刊
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要活得漂亮,老得漂亮。有的朋友说:“人老如花败,谁见谁不爱。”可我不这么认为。上了年纪当了祖母的人也要活得漂亮,不论是着装上,还是生活姿态上。人们常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老年人头发白了,脸上皱纹多了,本身就不如年轻人那样招人喜爱,如果在穿衣服上不太讲究,就更不受人看。   我们这一辈人都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年轻时我们想穿可是没有条件穿,如今
期刊
两年前,婆婆离开人世时的最后一句话是:“华,婆婆有你这样的儿媳知足了……”婆婆走了,我这个做儿媳的十分伤感。   我与婆婆相处整整15年。15年里,婆婆待我像亲生女儿一样,处处关心,百般呵护。记得我怀孕那年,婆婆包揽了做饭、洗衣、整理房间等多项家务,即使我有时间和精力能做家务事,婆婆也总是下令让我爱人去做,吩咐我去听音乐或是多吃一些有营养的水果。在婆婆和爱人的特殊关照下,我的宝贝儿子健康地来到人世
期刊
前不久,我走访了我所在的这个城市的多家敬老院。其中,一家为市级敬老院,其余为镇级敬老院。这些敬老院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住宿比较宽敞??多为两人合住16~18平米的宿舍,饮食也不错??天天有小荤,每周有大荤;但是文化生活却非常单调:在镇级敬老院,我竟没有看到哪间宿舍里有彩电、报纸、杂志,仅仅是在市级敬老院的一间宿舍里看到了一台彩电。更令人忧心的是,无论是哪一级的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都存
期刊
“强国必先强教”??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人振奋,备受鼓舞。7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这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党中央、国务院宣告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而公布不久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期刊
今年春的一个上午,当我又收到老家一个快件的时候,心顿时一沉,也不由得警觉起来。   结婚后,我和妻子一直在千里之外的南方城市打工,一年到头很少回去,尽管分了家,但家里的事基本上还是父母做主。七八年来,我收到过不少快件,但有两个却使我终生难忘,那是老家的乡、村寄来的。一个是村里要我交清全年的农业税款;另一个是6年前乡计生办要我妻子回去进行环孕检的。先是打电话催,接着是寄来快件,里面装着文件规定,措辞
期刊
从某一个角度来看,人生其实就像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中年以前做加法:当你呱呱落地,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随即你的活动就会不断增加,你的生活天地就会不断扩展,便不断向大自然、向社会索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同时也向精神世界索取财富,从而使你拥有的家当越来越多,便有了家、有了钱、有了名、有了权等等。与此同时,你也有了对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加法,使你的负担越来越重。   过了中年,你便开始做减法:放弃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