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用学科,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综合实践技能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数学案例与数学现象,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生活现象,丰富课堂教学,捕捉生活素材,减轻学习难度,设置生活情境,加深学生感知,回归生活实际,巩固学生基础,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做好生活素材的挖掘与运用,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一、注重生活现象,丰富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项实用学科,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年龄因素,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相对较为困难,而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来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联系,一直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明确了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阐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无穷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捕捉生活素材,减轻学习难度
随着学生数学科目学习进度的加深,很多学生感觉到数学不是简单地学会计算就可以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逐渐显露,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我就谜语引入创设情境:“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这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了,争先猜出了谜底(年历)。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又比如在教学“升和毫升”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容积标量,让他们说一些自己知道的事物的容量。例如有的学生说家里用的一袋酱油的容量是250毫升,平常喝的一瓶水的容量是510毫升,而一桶矿泉水的容量是19升……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不运用生活中的素材,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相对较差;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素材进行学习,就能够很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设置生活情境,加深学生感知
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数学案例,但是由于受时空因素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将生活元素个个都引入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情境,进而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教学的效率。比如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模拟充当某些角色,如营业员、装潢工人、车间工人、调度员等,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学着安排生活。如学习了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当空调零件装配车间主任,合理安排各组人员人数的编排,使生产效率最优化。在体验活用知识的快乐中,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巩固。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之前学习的“年月日”相关知识来计算2014年一共有多少天,有的学生会一个月一个月地加,有的学生则会想到30天有几个月、31天有几个月,运用乘法、加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则会直接用平年、闰年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运用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导,就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
四、回归生活实际,巩固学生基础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也用于生活”,知识的学习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运用,所以在教学中也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实际,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学生学习的知识会呈曲线式遗忘,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复习,就会导致前功尽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生活实践,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践技能,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认知,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例如在学习完“统计”知识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地让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比如让学生分别去统计学校各个班级的人数,或者统计学校男生、女生的人数,让他们将学习的知识及时地进行实践运用,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度。这样通过及时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感知度就会提升,知识也就能牢固掌握了。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认识到生活素材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引用、渗透,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实现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一、注重生活现象,丰富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项实用学科,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年龄因素,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相对较为困难,而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来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联系,一直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明确了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阐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无穷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捕捉生活素材,减轻学习难度
随着学生数学科目学习进度的加深,很多学生感觉到数学不是简单地学会计算就可以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逐渐显露,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我就谜语引入创设情境:“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这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了,争先猜出了谜底(年历)。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又比如在教学“升和毫升”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容积标量,让他们说一些自己知道的事物的容量。例如有的学生说家里用的一袋酱油的容量是250毫升,平常喝的一瓶水的容量是510毫升,而一桶矿泉水的容量是19升……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不运用生活中的素材,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相对较差;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素材进行学习,就能够很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设置生活情境,加深学生感知
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数学案例,但是由于受时空因素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将生活元素个个都引入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情境,进而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教学的效率。比如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可让学生模拟充当某些角色,如营业员、装潢工人、车间工人、调度员等,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学着安排生活。如学习了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让学生当空调零件装配车间主任,合理安排各组人员人数的编排,使生产效率最优化。在体验活用知识的快乐中,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巩固。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之前学习的“年月日”相关知识来计算2014年一共有多少天,有的学生会一个月一个月地加,有的学生则会想到30天有几个月、31天有几个月,运用乘法、加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则会直接用平年、闰年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运用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导,就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
四、回归生活实际,巩固学生基础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也用于生活”,知识的学习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运用,所以在教学中也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实际,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学生学习的知识会呈曲线式遗忘,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复习,就会导致前功尽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生活实践,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践技能,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认知,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例如在学习完“统计”知识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地让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比如让学生分别去统计学校各个班级的人数,或者统计学校男生、女生的人数,让他们将学习的知识及时地进行实践运用,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度。这样通过及时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感知度就会提升,知识也就能牢固掌握了。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认识到生活素材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引用、渗透,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实现他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