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使用横切口方式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小儿(1—3岁)腹股沟斜疝采用横切口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嵌顿疝11例。结论: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有切口隐蔽美观的优点,与传统斜切口相比未明显增加手术难度。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56-01
1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6月我院采用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68例,其中男孩43例,女孩25例,嵌顿疝11例,年龄在7月—3岁左右。在气管插管全麻或静脉+骶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时间约30分钟。
手术方式:取疝气侧腹股沟区内环口上方处皮横纹作横行小切口(约2—3cm),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深筋膜后將切口与腹股沟韧带平行方向牵拉,仍采用传统斜切口方式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显露腹股沟管内容并找到疝囊(显露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钝性分开提睪肌在精索前内侧寻找疝囊,瓷白色物即为疝囊),提起找到的疝囊打开并可确认,还纳疝内容物后通过内环进入腹腔扪及腹壁下动脉即可辨认,常规横断后壁后游离至高位(疝环口处)(横断时勿在低位横断,因小儿疝囊一般较菲薄易分破,横断时要留有余地,游离时注意良好止血以避免术后出现阴囊血肿),给予内荷包或外荷包加“8”字缝扎并切除多余疝囊组织,将内环口上方腹横筋膜缝合缩小内环口直经后在将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以达到修补目的(修补时注意勿损伤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逐层关闭切口,皮肤用医用粘合剂粘合或可吸收线作皮内连续缝合。
2结果
术后预防性抗感染治疗1天(除嵌顿疝合并上感患儿),少数患儿术后第1天出现患侧阴囊肿胀,3天后自行消退,无1例出现阴囊血肿,术后3天换药时无1列出现切口并发症,均愈合良好治愈出院。术后3月回访病例36例,除2例患儿切口瘢痕稍明显外,余切口均愈合良好,美观不易察觉,无复发病例。
3讨论
腹股沟疝是儿童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尤以一岁以下的婴儿为主,且容易发生嵌顿,手术为治疗首选。
因为小儿处于发育过程中,对于疝囊小的患儿仅须高位结扎疝囊缩小内环即可达到修补目的,对于较大疝囊患儿再给予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即可。
3岁以下儿童内外环之间距离较近,腹股沟下份皮横纹皱褶恰靠近内环,选此皱褶作一约2—3cm长横行切口进入,切开深筋膜后与腹股沟韧带平行方向牵拉切口,仍按传统斜切口方式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口,亦能很好显露精索,腹股沟韧带,联合腱及内环口,与传统斜切口手术相比没有增加手术难度,且切口更美观,易隐藏。
术中横断疝囊时一定不能断的太低,因为小儿的疝囊菲薄,在游离时容易分破,要为分破后留有余地,但亦不能断的太远,游离面过大后术后易出现阴囊肿胀或血肿,疝囊一定要游离到高位,要看到腹膜外脂,在腹膜外脂上作缝扎,如疝囊结扎的不够高可能会增加术后复发风险。在高位结扎疝囊后要记得睾丸牵拉回阴囊内以免出现人为隐睪。
但如患儿年龄超过4岁,内外环之间距离相对较远,采用横切口对手术显露有一定困难,对于4岁以下腹股沟斜疝患儿均可采用横切口治疗,此手术方式简单安全,技术难度低,创伤小,切口愈合美观。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56-01
1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6月我院采用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68例,其中男孩43例,女孩25例,嵌顿疝11例,年龄在7月—3岁左右。在气管插管全麻或静脉+骶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时间约30分钟。
手术方式:取疝气侧腹股沟区内环口上方处皮横纹作横行小切口(约2—3cm),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深筋膜后將切口与腹股沟韧带平行方向牵拉,仍采用传统斜切口方式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显露腹股沟管内容并找到疝囊(显露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钝性分开提睪肌在精索前内侧寻找疝囊,瓷白色物即为疝囊),提起找到的疝囊打开并可确认,还纳疝内容物后通过内环进入腹腔扪及腹壁下动脉即可辨认,常规横断后壁后游离至高位(疝环口处)(横断时勿在低位横断,因小儿疝囊一般较菲薄易分破,横断时要留有余地,游离时注意良好止血以避免术后出现阴囊血肿),给予内荷包或外荷包加“8”字缝扎并切除多余疝囊组织,将内环口上方腹横筋膜缝合缩小内环口直经后在将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以达到修补目的(修补时注意勿损伤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逐层关闭切口,皮肤用医用粘合剂粘合或可吸收线作皮内连续缝合。
2结果
术后预防性抗感染治疗1天(除嵌顿疝合并上感患儿),少数患儿术后第1天出现患侧阴囊肿胀,3天后自行消退,无1例出现阴囊血肿,术后3天换药时无1列出现切口并发症,均愈合良好治愈出院。术后3月回访病例36例,除2例患儿切口瘢痕稍明显外,余切口均愈合良好,美观不易察觉,无复发病例。
3讨论
腹股沟疝是儿童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尤以一岁以下的婴儿为主,且容易发生嵌顿,手术为治疗首选。
因为小儿处于发育过程中,对于疝囊小的患儿仅须高位结扎疝囊缩小内环即可达到修补目的,对于较大疝囊患儿再给予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即可。
3岁以下儿童内外环之间距离较近,腹股沟下份皮横纹皱褶恰靠近内环,选此皱褶作一约2—3cm长横行切口进入,切开深筋膜后与腹股沟韧带平行方向牵拉切口,仍按传统斜切口方式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口,亦能很好显露精索,腹股沟韧带,联合腱及内环口,与传统斜切口手术相比没有增加手术难度,且切口更美观,易隐藏。
术中横断疝囊时一定不能断的太低,因为小儿的疝囊菲薄,在游离时容易分破,要为分破后留有余地,但亦不能断的太远,游离面过大后术后易出现阴囊肿胀或血肿,疝囊一定要游离到高位,要看到腹膜外脂,在腹膜外脂上作缝扎,如疝囊结扎的不够高可能会增加术后复发风险。在高位结扎疝囊后要记得睾丸牵拉回阴囊内以免出现人为隐睪。
但如患儿年龄超过4岁,内外环之间距离相对较远,采用横切口对手术显露有一定困难,对于4岁以下腹股沟斜疝患儿均可采用横切口治疗,此手术方式简单安全,技术难度低,创伤小,切口愈合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