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小学音乐教学中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良好的听觉感受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具有音乐性的声音可以带给学生良好的听觉感受,在良好的听觉知觉的感受系统下,学生通过自身经验去体验作品基本的情绪,进而逐渐转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
  1.物理听觉能力
  从音高(即音的高低)来说,引导学生体验音符的高低可以从单个音开始,刺激学生本身所具备的自身听觉能力,在反复的体验中判断音符的高低,具备基本的听音能力。
  从音强(即音的强弱)来说,音强的大小可以直接引起人耳听觉器官的舒适与否。音乐教学中,音强的体验要综合考虑学生听觉能力的整体情况,尽量选择辅助性工具创造理想的听觉环境。
  从音色方面来说,音乐性声音的第三个主观体验属性即为音色。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分为聆听课和唱歌课两部分的教学,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也重点体现在音色方面。学生初期对音乐的感受极为重要,当然,需要教师在歌唱示范及聆听选择方面具有严谨及专业的音乐态度。
  从音乐的节奏方面来说,节奏是音乐运动的骨架,有了节奏,音乐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规则的运动。不规则的节奏不符合人类的听觉习惯。学生对节奏的感知是最明显的,逐步锻炼学生的“节奏感知”是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体验的审美能力。
  从音乐的旋律方面来说,学生最直接的音乐体验体现在旋律。旋律的本质是音乐,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音乐本身的体验。描画旋律线是一种体验音乐旋律的方式,在横向的旋律走向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旋律线背后的意义,并不仅仅代表音的高低,通过解读音乐旋律本身,体会音乐的情绪与音乐的表达。
  2.内心听觉能力
  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音乐的世界难以用贴切的文字表达,之所以注重音乐本身的体验,正是因为聆听音乐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大脑思维的相关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从心理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备良好音乐内心听觉能力,不仅能将听到的音乐旋律以应有的感知出现于大脑的思维活动和记忆中,还能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二、运用联觉对应关系规律,提升艺术核心素养
  音乐与文学属于不同的表达系统,我们不能否认歌词中的“文字语言”有一定的情感转换作用,但音乐的主要情感还是应该用“音乐的语言”来作为情感转化的主要部分。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文字语言”来当作提升学生内心情感的源头,那么,在实际的操作中如何才能既有动听的声音还能表达出学生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音高
  “音乐语言”的要素之一就是把握音高。从基本的音乐要素中,使人产生“兴奋”与“抑制”,根本原因是音高及其进行方向。
  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歌唱作品时,首先要注意的“音乐语言”是:“旋律的音高及其进行方向”对于我们声音的情感转换起到什么作用。我们在课堂上应注重学生身体的积极性,真正对于音的“可视性”是通过身体状态的物理调节,使得大脑处于“兴奋性”与“抑制性”的调节。
  2.音强
  音强的情态体验表现在声音的强弱带给人的感受。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乐句”,在音高的基础上,分析音高的旋律走向带来的音乐感受,对于个别音符的“音乐语言”,教师可用对比法分析音符的强弱对于音乐产生的影响。
  其次,对于学生来说,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可以辅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这方面,需要教师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动作设计,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潜意识地积累和培养音乐感觉,锻炼音乐思维的认知。
  3.时间
  音乐是在特定时间内的规律性运动。辅助学生聆听音乐及教授歌唱时,要细心地注意音符的长短对于声音的变化和整体作品的变化,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软件来处理特定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两种不同情况下带来的音乐感受。
  4.时间变化率
  在指导学生歌唱的时间变化率上,最为重要的是“起音”“起音”的发声状态不仅可以影响后面音符的振动变化,还可以影响音符强弱的变化,而音符强弱的变化恰恰可以影响人耳听觉中对于“情感”的客观理解,“音符”在时间变化率中的处理,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听者的心理变化,这符合人类大脑的运动规律。
  5.紧张度和新异性体验
  紧张度和新异性体验是基于“期待”的心理活动层面的。
  “音乐中的思想”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这首作品的情绪以及歌词的内容,应该从音乐本身出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他们不同的联觉反应。悦耳的声音能够让人心理舒适的原因:除了音乐本身符合我们的期待之外,经过一定的联觉对应调节,当发出的声音符合大脑对于音乐的期待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情绪甚至情感上的体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需要一段时间下的稳定才能形成,在长期的潜意识地从音乐本身培养中,学生会逐渐形成特定的艺术化的情感。
  人类的大脑认知是有听觉惯性的。因此,长期的音乐教学需要具备长远的审美听觉能力,指导学生聆听音乐时,按联觉对应关系进行分析与体验,会在时间的积累下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指导学生歌唱作品时,从物理听觉能力和内心听觉能力的双重方面中,细腻地发掘学生美好的声音,并让学生逐渐形成较高的审美情趣,而后才能在动作的辅助下,讓歌唱的声音变得有表现力。
其他文献
一、英语绘本的概念分析  英语绘本,就是将色彩鲜明的图画、文字等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故事书,小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书,掌握其中的英语知识,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  二、绘本在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1.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情感  英文绘本中充分融合语言艺术与视觉传达艺术于一体,其具有很强的情感特点与故事性质,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阅读素材。另外,不同的英语绘本,其中所涉及的故
期刊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对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有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它还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建立良好的审美意识。幼儿应该怎样学习音乐?这是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指导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首要问题。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  1.幼儿音乐教育意义  幼儿音乐教育从广义上来看,是指0-6岁的幼儿进行的音乐艺术教育活动,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教育活动,也包括随机发生的音乐活动。  从另
期刊
世界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人和人之间,任何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而表达和交流则是各种联系的基本载体。人和人之间的表达与交流更是生活的主体,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好这一方面,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表达与交流,让自己的生活在心有灵犀的默契中,不断享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特总结教学工作中表达与交流需要注意的几点,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
期刊
一、在教学中结合中国经典绘画,创立有“情趣”的美学了解渗透  中国的传统美术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包含有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等方面的内容,有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传世之作。引导学生多接触中国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是提高他们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提高其绘画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所以在速写不同进度的教学中,我都会结合不同的课题内容,把中国绘画艺术有机渗透到课堂当中。在高一年级速写课里,“线”造型是中国传统
期刊
笔者近几年有幸在一间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中担任音乐教学工作,音乐课堂的组织教学做了以下初步系统的尝试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提高自身的音乐教育意识,转化观念是音乐课堂组织教学良性开展的基础  (一)建立一套系统的组织教学评价体系,保证音乐组织教学呈良性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状态  1.充分调动小学一年级新生对色彩审美的感知,激发小组合作意识,为音乐课的良性开
期刊
摘要:图画书将数学核心经验通过丰富多彩的童话情境呈现出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易懂,同时更贴近幼儿的生活,能激发小班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本文从发展数学核心经验时所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即教学材料、呈现方式、数学语言出发,来探究运用图画书开展小班数学活动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小班;数学活动;图画书  一、图画书运用于小班数学活动中的意义  1.提高小班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期刊
审美素养是个体在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当中逐渐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它表现为对审美的感知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几个方面的能力。审美素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帮助人们不断创造世界文明的奇迹。因此,在美术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尝试通过“媒体创境、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品味趣味童话、参与校园环境设计”四种途径提升学生
期刊
我是一名从事教学工作30多年的乡村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学生的自學能力,因为我知道,“教是为了不教”然而上课的时间与效果形成鲜明的对比。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在语文课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在语文课前预习经常出现预习形式单一、预习要求笼统、预习反馈低效、预习孤立课堂等问题。很多学生把语文的课前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
期刊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老师传授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
期刊
拥有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社会性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背景  群群是班级中属于年龄偏小。小中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跟随妈妈和奶奶生活,家长过于保护,因此性格比较敏感、脆弱。群群在班级活动中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询问他,他便不知道怎么回答,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好,往往因为一句话就情绪失控很少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大部分时间都是游离活动之外不敢参与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