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写字教学有效策略
一、自主探索,掌握写字规律
目前,写字教学的主要模式是“教师讲,学生练”,学生只是被动地学写字,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打破这种模式,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掌握写字规律,从而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
如教学生书写汉字“河”时,我采取以下四个步骤开展教学。1.仔细观察。我先在田字格中给学生示范如何书写“河”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河”字中的“”和“可”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2.引导思考。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书写“河”字时,怎样才能既正确又美观地在田字格中写好左边的“々”和右边的“可”字。经过思考,有的学生发现。“々”要写得小一些,“可”字要写得大一些;还有的学生发现,“々”要让一点位置给“可”字,这样组合才美观。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总结出“偏旁迎让”法能够让汉字写得更美观。3.触类旁通。我让学生思考,有“}”的汉字在书写时是不是都会用到“偏旁迎让”的规律,再试着写一写汉字“江、沙、浪”等,然后我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适时评价,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4.教师提炼。在书写有“々”的汉字时要运用“偏旁迎让”法,即左边的“々”要写得小一些,并且要让一点位置给右边的汉字,这样写出来的汉字才美观。
以上案例中,在教学生书写汉字“河”时,我不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偏旁迎让”的书写规律,而是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最后总结出这一书写规律,使他们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而且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二、体验感悟,获得写字美感
写字教学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书法家,而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汉字的美,体会到写字不仅是一项技能,而且是一个表现美的过程。
如教学书写汉字“林”时,我是这样做的。1.比较观察。我先给学生出示“林”字的两种不同写法:第一个“林”字中两个“木”字写得完全一样;第二个“林”字中第一个“木”字中的“捺”改为“点”,并且把左边的“木”字写得“瘦”一些,把右边的“木”字写得“胖”一些。然后我问:“黑板上的两个‘林’字,哪一个写得更美?”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二个“林”字写得更美观一些。2.引导思考。我问:“第二个‘林’字和第一个‘林’字相比,在笔画和结构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经过思考发现,第二个“林”字在笔画上把左边“木”字中的“捺”改为“点”,在结构上左边的“木”字比右边的“木”字显得小一些。3.组织交流。我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为什么说第二个“林”字写得好看。学生积极参与,并得出了结论:“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如果在书写时把两个“木”字写得完全一样,就会显得呆板,而在笔画和结构上进行改变,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更具美感。4.拓展应用。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体验,写一写汉字“双”和“朋”,再一次引导学生在比较书写的过程中体验汉字的美感。
写字教学不仅仅是写字技能的教学,更是审美体验的过程。以上案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笔画和汉字结构的变化美,可以说这样的写字教学是高效的。
三、开展活动。感受写字乐趣
传统的写字教学过于单调、枯燥,导致学生在写字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开展相应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写字的乐趣。
如教学书写汉字“说”时,我是这样做的。1.引导观察。我先在田字格中给学生示范如何书写“说”字,并让学生观察它是什么结构,由哪两个偏旁组成。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说”字是左右结构,由“{”和“兑”字组成。2.启发引导。由于“t”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启发他们:“我们可以用身体动作摆出很多的汉字,比如我们把两只手放平,(我作出双手平伸的动作)你们看,多么像一个‘十’字。其实,‘{’也可以用身体摆出来。”3.动作类比。为了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部位作出“t”的动作,我问:“你们觉得我们的头像‘j’中的什么?”学生答:“头就像‘j’中的‘点’。”“那么‘点’应该写在什么地方呢?”“应该写在上面。”我又问:“我们的头不能长在手臂上,而应该长在脖子上面。那么,我们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答:“点和竖要对齐,不能写到横的中间。”接着,我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比划出“{”,让学生在动作类比的过程中掌握“t”的特点。4.及时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对“”进行书写训练,我及时进行纠错。
以上案例中,我对“{”的教学采用了活动体验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汉字的趣味性,也感受到了写字的乐趣。
(责编:郝勋)
一、自主探索,掌握写字规律
目前,写字教学的主要模式是“教师讲,学生练”,学生只是被动地学写字,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打破这种模式,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掌握写字规律,从而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
如教学生书写汉字“河”时,我采取以下四个步骤开展教学。1.仔细观察。我先在田字格中给学生示范如何书写“河”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河”字中的“”和“可”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2.引导思考。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书写“河”字时,怎样才能既正确又美观地在田字格中写好左边的“々”和右边的“可”字。经过思考,有的学生发现。“々”要写得小一些,“可”字要写得大一些;还有的学生发现,“々”要让一点位置给“可”字,这样组合才美观。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总结出“偏旁迎让”法能够让汉字写得更美观。3.触类旁通。我让学生思考,有“}”的汉字在书写时是不是都会用到“偏旁迎让”的规律,再试着写一写汉字“江、沙、浪”等,然后我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适时评价,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4.教师提炼。在书写有“々”的汉字时要运用“偏旁迎让”法,即左边的“々”要写得小一些,并且要让一点位置给右边的汉字,这样写出来的汉字才美观。
以上案例中,在教学生书写汉字“河”时,我不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偏旁迎让”的书写规律,而是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最后总结出这一书写规律,使他们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而且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二、体验感悟,获得写字美感
写字教学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书法家,而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汉字的美,体会到写字不仅是一项技能,而且是一个表现美的过程。
如教学书写汉字“林”时,我是这样做的。1.比较观察。我先给学生出示“林”字的两种不同写法:第一个“林”字中两个“木”字写得完全一样;第二个“林”字中第一个“木”字中的“捺”改为“点”,并且把左边的“木”字写得“瘦”一些,把右边的“木”字写得“胖”一些。然后我问:“黑板上的两个‘林’字,哪一个写得更美?”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二个“林”字写得更美观一些。2.引导思考。我问:“第二个‘林’字和第一个‘林’字相比,在笔画和结构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经过思考发现,第二个“林”字在笔画上把左边“木”字中的“捺”改为“点”,在结构上左边的“木”字比右边的“木”字显得小一些。3.组织交流。我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为什么说第二个“林”字写得好看。学生积极参与,并得出了结论:“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如果在书写时把两个“木”字写得完全一样,就会显得呆板,而在笔画和结构上进行改变,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更具美感。4.拓展应用。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体验,写一写汉字“双”和“朋”,再一次引导学生在比较书写的过程中体验汉字的美感。
写字教学不仅仅是写字技能的教学,更是审美体验的过程。以上案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笔画和汉字结构的变化美,可以说这样的写字教学是高效的。
三、开展活动。感受写字乐趣
传统的写字教学过于单调、枯燥,导致学生在写字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开展相应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写字的乐趣。
如教学书写汉字“说”时,我是这样做的。1.引导观察。我先在田字格中给学生示范如何书写“说”字,并让学生观察它是什么结构,由哪两个偏旁组成。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说”字是左右结构,由“{”和“兑”字组成。2.启发引导。由于“t”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启发他们:“我们可以用身体动作摆出很多的汉字,比如我们把两只手放平,(我作出双手平伸的动作)你们看,多么像一个‘十’字。其实,‘{’也可以用身体摆出来。”3.动作类比。为了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部位作出“t”的动作,我问:“你们觉得我们的头像‘j’中的什么?”学生答:“头就像‘j’中的‘点’。”“那么‘点’应该写在什么地方呢?”“应该写在上面。”我又问:“我们的头不能长在手臂上,而应该长在脖子上面。那么,我们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答:“点和竖要对齐,不能写到横的中间。”接着,我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比划出“{”,让学生在动作类比的过程中掌握“t”的特点。4.及时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对“”进行书写训练,我及时进行纠错。
以上案例中,我对“{”的教学采用了活动体验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汉字的趣味性,也感受到了写字的乐趣。
(责编:郝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