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迅速普及,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前提下,如何改善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我们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一直在思考的内容。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例操作;分层教学
教育部文件《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越来越被提及和重视,而随着计算机的越发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也越发重要,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教育,因此,决不能依照初中、高中的文化课的教学方式去执行,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教法,教好职校的计算机这门课要使用哪些方法,是本文要探讨的。
一、多操作,少理论
职业教育多数是实践操作课程,讲求的是动手,计算机课程更是,学会没学会,最终还是要看会不会用;再者,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之前无法学好文化课的学生,理论知识不是他们擅长的东西,因此,我们要记住这一点,讲内容时理论一定要少,每次讲都最好结合具体的操作。建议把课都安排在机房上课,从而做到每个知识点都能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而对于如《计算机组装与调试》,《Qbasic语言》由于较多理论知识,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理论课,回到教室学习,教室有更好的理论学习环境,不被机房中的电脑所干扰,方便学生将心思放到理论学习上。
二、知识点融入实例操作
前文提到要多操作,而操作应该要落实到具体实例上,而不能简单让学生点击几个菜单,画几条线,这样的操作和照本宣科没有区别,而应该是: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操作方法——学生操作实例——教师总结,这里可以举个例子:
Word中对文档进行分栏:
1.我班要参加学校大合唱比赛,要把几首曲目的歌词打印给全体同学,在排版时发现歌词宽度短,但列数较多,占用了多个页面,但是每页却有大面积的留白,影响美观也浪费纸张,如何充分利用起空白的区域呢,这里就需要使用分栏。
2.教师基于歌词素材演示将文档分成两栏,并发放歌词素材。
3.学生也学着对歌词进行分栏。
这里的实例结合了实际生活,又把要学的内容融入到其中,形象生动,联系实际,学生学习效率大增。
这里选取实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实际生活。职校的课程都实用性很强,实例能够联系到实际生活,一来符合职校课程特点,二来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非本节课的知识点要少出现。有些人认为一个实例用到多个知识点,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但是一旦某个知识点学生没有学好,就会导致无法继续下去,影响本节课知识点的操作。应该在几个知识点过后,乃至一章结束后,用一个大实例来巩固知识点以及锻炼综合操作能力。
3.实例不可过于复杂。实例让学生练习到本节课内容即可,切勿过于复杂,一来学生可能无法完成影响内容的学习,二来无法完成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复杂实例应该在综合操作课上体现。
三、及时合理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不同的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此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量身打造出适合的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定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1.学生操作时,教师积极的巡视和指导,了解学生是否在做,做的如何,有什么问题。
2.每节操作课临近结束,找到做的较好的作品进行集体展示,让制作的学生增强自信心,也让其他学生产生“别人做的这么好,我也要做好”的想法。
3.教师在演示时,要和学生有一定互动,通过一些问题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四、分层教学
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通过评价和反馈了解到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1)好生:成绩较高,接受能力高,学习积极性高,操作表现优秀。
(2)中等生:成绩中等,能听从课堂安排,操作表现合格。
(3)差生:成绩较差,接受能力较低,学习兴趣不高。
对学生分好层后,重新编排座位,将好中差学生均匀的分布开来,做到每个学生周围都有另外两个层级的学生,这样好生帮助中等生提高,影响差生,好生中等生帮助差生,差生相互之间有区隔,不至于彼此产生消极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指导个别好生,再让好生逐步带动中等生和差生,从而减轻教师指导的负担,提高指导效率。这样同学们相互帮助,还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不过这里要说明一点就是好中差是随时变动的,应该在一段时间后对学生重新评估并重新调整座位。
五、学生学习心理的建设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技术的传递,还要注意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搜之于鱼不如搜之于渔”,把课本知识复制拷贝到学生脑子里是不够的,还有很多学习方法以及心理方面的建设:
1.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心理学中有这样的说法:成功的经验会来激发学习者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而失败的经历,会打击学习者的自信心,让其感到焦虑和自卑,从而对学习产生逃避。因此要不断的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成功,设置合适难度的操作实例,就像前文提到的,实例中把需要学的知识点加入即可,不要加入过多其他知识点。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合适的教学速度,教学不是完成任务,学生学好才是最重要的,稳扎稳打,学生掌握了,再进入下一步,才是我们要做的。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
如果学生有探求欲望,那么就可以让他主动学习,教学当然就能事半功倍。这就要在实例的选择,知识点的循序渐进,以及教学上的语言艺术等方面下一定的功夫。
3.表扬和批评并行
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点名表扬,对于不操作,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也要进行批评,建议用不点名方式批评,这样促进表现好的学生继续进步,并鞭策表现不好的学生。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同时计算机也是一个日新月异,时刻在变化的科目,需要我们时刻学习和改变,与时俱进,跟上其发展的脚步。因此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还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和探索,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苏蔚林.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0).
[2]赖利君.基于“案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J].现代经济信息,2008(2).
[3]李玉春.计算机课程教学也要注意“育心”[J].科技促进发展,2008(4).
[4]万春旭.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例操作;分层教学
教育部文件《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越来越被提及和重视,而随着计算机的越发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也越发重要,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教育,因此,决不能依照初中、高中的文化课的教学方式去执行,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教法,教好职校的计算机这门课要使用哪些方法,是本文要探讨的。
一、多操作,少理论
职业教育多数是实践操作课程,讲求的是动手,计算机课程更是,学会没学会,最终还是要看会不会用;再者,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之前无法学好文化课的学生,理论知识不是他们擅长的东西,因此,我们要记住这一点,讲内容时理论一定要少,每次讲都最好结合具体的操作。建议把课都安排在机房上课,从而做到每个知识点都能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而对于如《计算机组装与调试》,《Qbasic语言》由于较多理论知识,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理论课,回到教室学习,教室有更好的理论学习环境,不被机房中的电脑所干扰,方便学生将心思放到理论学习上。
二、知识点融入实例操作
前文提到要多操作,而操作应该要落实到具体实例上,而不能简单让学生点击几个菜单,画几条线,这样的操作和照本宣科没有区别,而应该是: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操作方法——学生操作实例——教师总结,这里可以举个例子:
Word中对文档进行分栏:
1.我班要参加学校大合唱比赛,要把几首曲目的歌词打印给全体同学,在排版时发现歌词宽度短,但列数较多,占用了多个页面,但是每页却有大面积的留白,影响美观也浪费纸张,如何充分利用起空白的区域呢,这里就需要使用分栏。
2.教师基于歌词素材演示将文档分成两栏,并发放歌词素材。
3.学生也学着对歌词进行分栏。
这里的实例结合了实际生活,又把要学的内容融入到其中,形象生动,联系实际,学生学习效率大增。
这里选取实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实际生活。职校的课程都实用性很强,实例能够联系到实际生活,一来符合职校课程特点,二来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非本节课的知识点要少出现。有些人认为一个实例用到多个知识点,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但是一旦某个知识点学生没有学好,就会导致无法继续下去,影响本节课知识点的操作。应该在几个知识点过后,乃至一章结束后,用一个大实例来巩固知识点以及锻炼综合操作能力。
3.实例不可过于复杂。实例让学生练习到本节课内容即可,切勿过于复杂,一来学生可能无法完成影响内容的学习,二来无法完成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复杂实例应该在综合操作课上体现。
三、及时合理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不同的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此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量身打造出适合的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定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1.学生操作时,教师积极的巡视和指导,了解学生是否在做,做的如何,有什么问题。
2.每节操作课临近结束,找到做的较好的作品进行集体展示,让制作的学生增强自信心,也让其他学生产生“别人做的这么好,我也要做好”的想法。
3.教师在演示时,要和学生有一定互动,通过一些问题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四、分层教学
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通过评价和反馈了解到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1)好生:成绩较高,接受能力高,学习积极性高,操作表现优秀。
(2)中等生:成绩中等,能听从课堂安排,操作表现合格。
(3)差生:成绩较差,接受能力较低,学习兴趣不高。
对学生分好层后,重新编排座位,将好中差学生均匀的分布开来,做到每个学生周围都有另外两个层级的学生,这样好生帮助中等生提高,影响差生,好生中等生帮助差生,差生相互之间有区隔,不至于彼此产生消极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指导个别好生,再让好生逐步带动中等生和差生,从而减轻教师指导的负担,提高指导效率。这样同学们相互帮助,还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不过这里要说明一点就是好中差是随时变动的,应该在一段时间后对学生重新评估并重新调整座位。
五、学生学习心理的建设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技术的传递,还要注意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搜之于鱼不如搜之于渔”,把课本知识复制拷贝到学生脑子里是不够的,还有很多学习方法以及心理方面的建设:
1.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心理学中有这样的说法:成功的经验会来激发学习者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而失败的经历,会打击学习者的自信心,让其感到焦虑和自卑,从而对学习产生逃避。因此要不断的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成功,设置合适难度的操作实例,就像前文提到的,实例中把需要学的知识点加入即可,不要加入过多其他知识点。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合适的教学速度,教学不是完成任务,学生学好才是最重要的,稳扎稳打,学生掌握了,再进入下一步,才是我们要做的。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
如果学生有探求欲望,那么就可以让他主动学习,教学当然就能事半功倍。这就要在实例的选择,知识点的循序渐进,以及教学上的语言艺术等方面下一定的功夫。
3.表扬和批评并行
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点名表扬,对于不操作,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也要进行批评,建议用不点名方式批评,这样促进表现好的学生继续进步,并鞭策表现不好的学生。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同时计算机也是一个日新月异,时刻在变化的科目,需要我们时刻学习和改变,与时俱进,跟上其发展的脚步。因此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还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和探索,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苏蔚林.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0).
[2]赖利君.基于“案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J].现代经济信息,2008(2).
[3]李玉春.计算机课程教学也要注意“育心”[J].科技促进发展,2008(4).
[4]万春旭.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