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深海呼吸之间的旅程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文婕
  她是药理学博士,长居夏威夷
  她是亚洲首位PFI自由潜水教练
  创造了水下静态闭气8分钟的中国纪录
  是中国自由潜水全六项国家纪录保持者、27次国家纪录创造者
  玄圃国际自由潜水学院创始人,经PFI总部授权负责亚洲地区自由潜教学
  她是陆文婕Jessea(微信号: jes_sea)
  
  就在四年前,身为临床药理学、基因药理学留美双博士的陆文婕还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人能闭气8分钟、一口气潜水至85米的深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直到2017年8月23日,她已胸前挂着加勒比杯自由潜深度赛女子组金牌,打破国家纪录的同时实现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梦想。
  2014年,陆文婕首次接触自由潜水—不携带氧气瓶,只通过潜水者自身肺活量来调节呼吸,屏气,尽量向深潜。她还记得第一次下潜时有点滑稽的样子:穿着厚厚的湿衣,没有调整配重,在水面扑腾了很久也没有潜下去。不久后,她参加了PFI学院的自由潜水课程(PFI全称Performance Freediving International,是2000年成立的自由潜水专业教学机构,是北美洲最好、最悠久的自由潜水学院,是自由潜水运动和娱乐行业的领导者),学会了协调肌肉群、耳压平衡,领悟到身体需要在水里充分放松,和鱼儿一起在水中飞翔。
  
  潜入大海的陆文婕仿佛闯进了一片新天地,从此,她再也无法割舍这片蔚蓝世界,以一尾美人鱼的姿态开始了自由潜领域的开挂人生。

挑战人类“潜能”


  2017年8月20日,是加勒比杯 (Carribean Cup) 自由潜水大赛的第一天。在洪都拉斯的Roatan,海面上突然风雨大作,蔚蓝的海水也卷起了灰暗汹涌的波涛,比赛因此中断。这一潜是陆文婕自由潜水竞赛经历里面最艰难的一次。因为这场雷阵雨,她的OT时间被延迟了1个小时,等待的过程中她因为体温下降而开始发抖—这将导致肌肉紧张、耗氧速度也会大大加快。陆文婕告诉自己,尽量平静下来,默念着无论结果如何首先要放松,尽量享受下潜的过程。
  
  比赛终于恢复进行。从嘈杂的海面上一头扎入水底,整个世界突然安静了下来。陆文婕心无旁骛,摆动脚蹼向深蓝色的水下潜去。在水下,人体会经历一场很奇妙的感觉。下潜到90米水深时,周围环境有10倍的大气压,这个压力等同于人体每平方厘米的皮肤受到10公斤的压力,肺部在水面上带入的一口空气已经被压缩到大约十分之一的体积。通过反复的训练,陆文婕的身体已经能够充分调动人类与生俱来的哺乳动物潜水反射,来承受这样的压力。例如,她的心跳会减慢到每分钟30~40次,血液由四周转移到躯干部位的主要器官,尤其是汇总到肺部的血管网络中来填充胸腔內气体被压缩后形成的一部分空腔。这是人体在闭气下潜过程中本能的保护机制和反应,不经过主动思考去控制。这时,陆文婕需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放松,接受自由落体时轻微的失重感,即便有呼吸的欲望,也要保持冷静并及时返回水面。
  在触底的那一瞬间,深度定格在85米,一项新的纪录诞生了。瞬间的欣慰之后,陆文婕需要面对的是更加艰难的上升。就像登顶雪山之巅后,更大的挑战在于下山的过程,在负浮力的深海,游回水面的过程是很艰苦的,需要调用每一分注意力、耗尽每一丝体力。此时,任何情绪甚至任何理性的思考都会增大氧气消耗。最后,陆文婕顺利地浮上水面,在水面用了14秒面向裁判完成规定动作取得白牌(规定是15秒以内)。之后的比赛,陆文婕更是连续两天打破国家纪录,刷新纪录为攀绳(FIM)86米、恒重有蹼(CWT)85米,最终总分排名第一,获女子组冠军。
  竞技性的自由潜水运动因为AIDA的成立(AIDA全称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Apnea,创立于1992年,是一个专业的自由潜水协会),从而有了统一的标准,使得这项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竞技选手,发展出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运动规则。如果说水肺潜水是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那么自由潜水,则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挑战自己的极限。自由潜水比赛以接近最大深度、时间、游动距离的极限为目的。
  被外媒誉为“中国纪录制造机器”的陆文婕,在2015年至今的一系列比赛中获奖无数,不断打破女子自由潜纪录,成功挑战了自己的人体“潜能”极限。然而,陆文婕却说,挑战极限并不是自由潜的终极目标。因为有一天你会发现,所有的纪录终将会远去,真正让你永怀于心的,应该是那些你在水中看到的另外一个自己、和生死相依的潜伴们一起徜徉在大海的美丽时光。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你可以想象,在空旷的深蓝色海水中,你静静地游动着,感受着海水流过脸颊、将身体的动作和洋流保持和谐一致,仿佛这个世界只有你一个人,与海洋已融为一体。
在大开曼岛,利用比赛休息日去海中自由放松。

  “我领悟到身体需要在水里充分放松,和鱼儿一起在水中飞翔。这项仅凭一口空气下潜的运动要求一个人身体和心理双层面的修炼以及二者状态的高度吻合,让我不断更新着对自己的认知。”也许,唤醒身体的海洋记忆,在水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和自由,是陆文婕对这项运动着迷的原因之一。

潜遍世界大洋


  15米长的小帆船在德雷克海峡的5级白浪中就像一个皮球被抛来抛去,以40度的斜角切近波谷,又再度跃起冲出浪尖,大浪不时没过甲板,远远望去,高达数米的白浪茫茫,这令人绝望的景象看似永无尽头。陆文婕开始晕船,狂吐了十几次,浑身瑟瑟发抖。在极度颠簸的海上,一般晕船药几乎没有什么用。为了让自己身体能放松下来,陆文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备了一些镇静剂类的药物,有了充足的睡眠保障和为身体充分补充水分,疲惫的身体终于慢慢有所恢复。
自由潜水更是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展示每个人的美丽或者个性,它可以引导我们突破自己的想象力。

  陆文婕一行,为了此次南极冰潜之旅筹备了很久。首先横亘在面前的就是由水路前往南极的必经之路——以肆虐的风暴闻名的德雷克海峡。终于熬到了第六天,800公里宽的海峡终于被抛在身后,南极大陆的Ghent和Smith岛已经在遥远的海天一线中隐约可见了。清晨金色的阳光洒落在冰川覆盖的smith岛上,水面波光粼粼。虎鲸群高耸着背鳍在海中漫步,深蓝的洋面上不时喷出一阵阵水雾,那是大翅鲸们正在换气。成群结队的金图企鹅拥挤在海岸边向着帆船探头探脑,海上雄浑壮观的冰山上懒洋洋趴着的海豹不动声色。南极洲似乎向船员们缓缓开启了仙境之门,整个海面突然变得非常平静,整个世界突然静谧下来,小船慢慢地航行着,这跟之前在德雷克海峡狂风巨浪里颠簸,感觉就在一瞬间,从地狱穿到了天堂。
  南极,是一片冰封原始,却生机勃勃的大陆。冰海中遨游的各种鲸鱼、浮冰上挤挤挨挨的帝企鹅、壮观的冰山,这些都是骨灰级自由潜发烧友所向往的终极之地。现如今,每年造访南极大陆的游客已经达到了三万多人,他们主要是乘坐大型游轮,访问固定的景点并且有许多活动限制。这样的“高端跟团游”并不是陆文婕想要的旅行方式。当得知比利时探险家Dixei能够安排潜水团队以最原始的风帆方式接近和深入南极大陆时,她和HarborHouseLife 团队一拍即合,紧锣密鼓策划的南极探险终于成行了,这次行程也让她有幸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去南极自由潜水的女性。每年,全世界仅有不到两百人能够以帆船,靠最自然的风力跨越近千公里危险的德雷克海峡到达南极,旅途中的危险和艰辛是旁人无法想象的。但这冒险值得:你拥有航程和活动安排的自由,可以找到自由潜的理想地点,而且许多绝美的小海湾也只有小帆船才可以进出。
  南极海岸冰川环绕,这些从岸上一直滑进海里的冰川,有着一道道幽蓝的冰裂缝和几十米高的冰崖,就像是上帝之手塑造的美丽雕塑。
  船员们要求船长靠近冰川拍照,但Mark船长坚决不同意。突然不远处的一座冰崖毫无征兆的整体坍塌了,上千吨冰块轰隆隆地如同大楼倾覆,砸进了海里。掀起的大浪让几百米外的帆船也左摇右晃起来,峡谷之间回荡着雷鸣般的水声。大家瞬间沉默,面面相觑。若是距离近些被砸个正着,那绝对是九死一生。原本放松的心情又有了些许紧绷,看来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别忘了这里是极地,天堂绝美风光的背后原来也暗藏杀机!
  南极Cuverville岛,这里是一片安静的港湾,平静的海水中漂浮着许多形态各异的冰山,周围的雪山上企鹅成群结队,这里的天气和海况都适合自由冰潜。
去年,陸文婕成立了玄圃国际自由潜水学院,尝试通过努力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了解,并爱上自由潜水。

  穿戴好装备下水。由淡水构成的浮冰在融于海水的过程中产生了气泡和水晕,所以这里的海水能见度并不是很好,洋流湍急。大家在浮冰之中穿梭,累了就爬上浮冰和海豹一起晒太阳。企鹅有时会三三两两跳上浮冰,好奇地凑近看看,再摇摇晃晃跳回海里。海豹则完全无视潜水员们的存在,甚至都懒得抬起头来看一眼。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溜走了。
  最终,在Mikkelsen岛洋流湍急的外海中,陆文婕和她的团队找到了能见度很好的冰山。在这里下潜,冰水渐渐没过头顶,她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南极海向潜水者们展示了它惊人之美:冰山溶解,混合着气泡、水晕,发出了连续不断的短脆断裂声,在大洋深处恍惚传来了大翅鲸悠扬的歌声,这一切组合成了一首华丽的南极冰洋交响乐;水面之下的冰山在洋流不断的冲刷下,形成了均匀的淡蓝色鱼鳞盔甲斑纹。冰缝中的幽蓝光影奇幻诡异,魅惑人心。自由潜水是一种放松思想、肌肉,放空大脑思绪的运动。放松,才是这项运动的核心技巧。在南极下潜更是如此。极地的海洋是这么的静谧,大脑摒除杂念,心跳减慢,就仿佛时间处于缓慢的流动状态,而你自己也感觉像沉睡一般安静、舒适、甜美。它会给你完全与海融合在一起的感觉,也许这样才可以说你真正进入了自由潜水的世界。
  
  这几年,陆文婕用自由潜水的形式,潜遍了世界大洋。戴上面罩泳镜,不使用氧气瓶,深呼吸,让肺部充满氧气,潜入水中,通过肺活量调整呼吸、平衡耳压。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摆脱了沉重的气瓶和装备之后,潜者在海中能感觉到像一条真正的鱼儿那样轻盈自由,这是完全依赖个人自身力量的潜水方式。这几年,陆文婕用自由潜体验过美国加州的海藻森林、东南亚的热带鱼群、南极的冰山、斐济、帕劳、巴哈马的浅滩和群岛等等。在斯里兰卡,陆文婕曾面对庞大的蓝鲸,在加拉帕戈斯穿过几百只锤头鲨组成的“风暴”,这些震撼景观都带着不一样的能量。
  2017年,陆文婕成立了玄圃国际自由潜水学院,尝试通过努力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了解并爱上自由潜水这项运动。她告诉我,自由潜水更是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展示每个人的美丽或者个性,它可以引导我们突破自己的想象力。自由潜水还是一种疗愈的工具,当一个人沉浸在放松和冥想之中,潜意识会告诉你,你的力量和价值在哪里,有个声音会在此时指明前进的方向,同时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喜悦。
  
  在未来,陆文婕还将继续她的环球自由潜的推广、教学与旅行。海洋之大,是她穷其一生也探索不完的乐园。
其他文献
任何東西的逝去和消亡都会让人感伤,语言也不例外。对于那些母语是濒危语言的人来说,语言的消亡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不公。但对于其他人来说,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似乎并没有那么大的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矛盾?我们又该怎样理解语言消亡所带来的感伤?  The year 2010 saw the death of Boa Senior, the last living speaker of Aka-Bo,
I lived in the Round Square1 House during its first year as a Chinese and the only international student whose first language is not English. Since one of the six ideals of the house is internationali
優秀的回忆录兼备“诗”与“真”的双重因素,令人神往,发人深思。回忆录是不是伟人或者至少是名人的专属领域?对于回忆录作家来说,如何才能统辖你内心充满矛盾的多个自我?如何传达对于过去经验的当下理解?美国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家特雷西·基德尔携手长期合作编辑理查德·托德,在《妙笔生花:非虚构写作的艺术》一书里,为回忆录的实践者和爱好者提供了精辟的文体剖析和写作指南。作者不是泛泛枚举回忆录的写作技巧,
Leeny stood in the chicken coop, shovel in hand, a huge grin crinkling her eyes.1 She was not faking it: My 7-year-old was having fun cleaning out the chicken coop. I was happy she was enjoying hersel
“A conscientious study of other literary genres has led me to believe in the greater value of insult and mockery.”1(认真研读其他文学类别后,我相信,羞辱、愚弄,颇有价值。)  闲来读书,遇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小文,名曰“The Art of Ver
美国——吃货之邦  想到美国人,你脑中可能会蹦出这些词:富裕、痴迷橄榄球、富于创新……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词——肥胖!为什么美国人这么胖?尽管可以归咎于开车太多以至于锻炼不足,但主要原因还是美国人太爱吃。生活节奏太快,所以总是狼吞虎咽,吃得太多,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复活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情人节、国庆节、超级碗……这么多节日,美国人都要用饕餮盛宴来庆祝!
Throughout her career as a neurobiologist1, Peggy Mason has been told over and over that the rats she experiments on are not capable of empathy. Only humans and other primates2 can understand the emot
2016年底到2017年初,好莱坞大片《爱乐之城》(La La Land)席卷全球,叫好又叫座,不仅大小奖项囊括无数,票房更是高得惊人。  《爱乐之城》爆红,片方选择在2017年西洋情人节当天在中国大陆上映,那时我适逢休假寄居上海,和太太也兴冲冲地赶早前去观赏。我们充满期待,不过不晓得是文化差异还是自己的鉴赏力不够,看完电影后却有点失落,觉得电影一般,怀疑评论界对这部电影是不是过誉了。除了主题音乐
人情练达即文章
In November 2017, a gunman entered a church in Sutherland Springs in Texas, where he killed 26 people and wounded 20 others. He escaped in his car, with police and residents in hot pursuit, before 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