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蒙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从模仿者、公益行动者、领导者到恶性竞争者的角色转变,运用制度主义分析组织运行结构。从案例的剖析中,理清制度主义学派的基本思想,同时解答三个基本的组织现象:组织的模仿趋同性、组织进行与本身目标无关的活动以及制度规则与组织实际运行结构的分离。而合法性机制、制度建构的理性神话将在组织运行背后起到不可估摸的强制性隐性作用。
关键词:制度主义;趋同性;合法性机制;理性神话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027-02
一、蒙牛企业:从模仿者、公益行动者、领导者到恶性竞争者
蒙牛企业刚起步时,由于市场和品牌的弱势,一直紧随、模仿当时的乳业大品牌伊利。这是早期品牌和市场尚未确定阶段,蒙牛企业的营销策略。同时蒙牛至2001年起,为树立自己的品牌效应,开展了频繁活跃的公益营销策略,各色各样的公益行动“呼之欲出”。
蒙牛和伊利开始不相上下,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蒙牛市场份额高于伊利。蒙牛又开始积极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拓展自己的领域,启动了模仿之后的创新。后来,蒙牛陷入了“抹黑门”事件,包括“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伊利“QQ星”及多家婴幼儿鱼油含EPA会导致性早熟等事件都是其竞争对手蒙牛公司策划的新闻,多名涉案人员已经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从蒙牛企业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中国乳制品市场的组织与组织间的趋同性和模仿性很强,那是不是在同一环境下的组织结构的趋同?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引入新制度学派的思想,而新制度主义学派正是为这问题而产生、发展起来,因此无疑会给出理想的答案。
二、合法性机制下制度环境走向理性神话
早期的制度主义学派尽管已经超越了效率,探索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却不能解释不同组织为何有类似的内部制度和机构,即组织的趋同性。于是迈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制度主义,认为要从组织和环境的关系入手。这里的环境不仅指传统组织理论关注的技术环境,技术环境侧重效率,同时还有制度环境,即一个组织所处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社会规范、观念制度等等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获得“合法性”(周雪光,2003)。制度理论强调的合法性机制指的是指那些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其基本思想是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观念制度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具有强大的约束力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周雪光,2003)。这种合法性机制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文化权威的来源问题。对于这种权威的产生,韦伯认为不仅存在强迫机制,还存在合法性机制。制度学派的合法性概念主要是强调在社会认可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权威关系。换言之组织为了更好的去解释和解决共同的制度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共同问题,而采取相互讨论与交流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影响的程度加大,使组织内部成员建立了相同的认识意图,而这里面就包含了相互适应的制度实践模式,而能够相互适应的制度也就大大的扩展了。
在这种合法性的外衣下,规则开始越来越精细化,正式组织结构的扩张和复杂性也加大。这种制度规则具有神话功能,促使组织形成,获得合法性、资源和稳定性,提高了组织生存的可能性(迈耶、罗恩,1977)。那么制度环境如何走向了理性神话呢,为什么制度被“束之高阁”,成了一种象征性的仪式?迈耶和罗恩在研究中就试图解答这个问题,解释理性神话的诞生。正式的组织结构是在高度制度化的背景中产生的,迈耶和罗恩认为,制度化的产品、服务、技术、政策和计划具有强大的神话功能,很多组织仪式性地采纳了它们。但是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常常存在冲突与矛盾,与制度化规则一致就会与效率标准产生尖锐冲突,反之,为促进效率所作的协调和控制活动又会削弱组织的仪式性的一致,组织的支持和合法性就大大下降。
制度环境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种理性神话,结合迈耶、罗恩的观点,笔者总结出几点原因:首先是社会关系网络复杂和精细化,一些具体领域的制度、规则会在各种职业、组织项目和组织实践中通用,把具体一般化了,法律制度、社会期待等都会要求组织采纳这种制度规则和新的结构,于是这些制度规则就很容易被神话。其次是组织环境和组织程度的复杂,神话的合法性是要建立在理性的有效性之上的,法理型秩序越强大,理性化规则、程序等成为制度性需求的范围就越广,神话出现的可能性又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性的促进,组织不仅在积极适应制度环境,同时也在塑造环境,一些实力雄厚的组织甚至主导制度环境的形成。如蒙牛企业起初在积极适应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制度环境,随着实力增加,企业很快转变角色,以领导者的身份塑造甚至主导新制度环境的形成。
制度环境使得想要生存的组织不得不改变正式结构去适应制度环境,这样制度趋同性进一步加强。因此,理性化的制度就创造了正式结构的神话,而这种神话则创造了组织。不融入社会期待的结构要素,就是不理性的,支持就不再继续,因此组织都在力图融入更多的社会承认的结构因素。但是问题很快又会凸显出来,就是上文提及过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的矛盾,另外迈耶和罗恩认为,由于仪式的规则是通过环境不同部分产生的神话所传递,因此这些规则有可能互相冲突。一个成功的组织在应对这些问题时,会有很多种选择,不过比较有优势的对策是把内部结构和组织运作分离开来,那么组织的正式结构成了象征性的东西,是适应制度环境的产物,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是组织运作的实际机制,于是就形成了把制度“束之高阁”的现象。
三、蒙牛企业成长角色的制度主义分析
现在回头分析前文提及的蒙牛案例,蒙牛企业的成长史是从适应制度环境到力图主导制度环境,到后来抵制制度环境,盲目追求效率,给蒙牛的声誉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起初蒙牛在起步中,努力模仿伊利等各大乳制品品牌,做模仿者的角色,有几个原因:首先,这是因为在已经设计好的制度环境中,伊利等企业占了主导,并得到社会认可,蒙牛要融入市场,也必须得到市场和社会的认可,有必要加入社会认证的结构因素。其次,企业面临的环境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大企业趋同,可以有效减低风险,提升企业的生存力因此蒙牛在初级阶段积极适应制度环境,其组织的运行结构和伊利等大企业趋同。最后,这种模仿和专业化也有关,蒙牛的创始人原先在伊利工作多年,自然习得很多伊利企业组织结构的运作方式,加上乳制品行业的专业化提升,组织结构运作趋同就比较常见了。
蒙牛在成长初期,同时也兼任“公益行动者”的角色,自身市场没有完全打开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公益行动,这和企业效率看似毫无关系,也和企业目标也无直接联系。但是这正是蒙牛企业积极融入制度环境,获得合法性的重要方式。要获得“合法授权”,就需要社会及权威机构的认证,技术等专业性规范可以趋同,容易得到权威认证,但是要得到社会的认证,就需要符合社会期待、文化观念。企业一旦获得了合法性,也就获得了支持,在这种高制度化背景下,适应制度环境成了正式组织结构生存之道。
获得了合法性,市场逐步打开,蒙牛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蒙牛也开始“领跑”乳制品市场。模仿的同时也开始创新,为乳制品市场“补缺”,其他乳制品企业效仿,蒙牛企业成了其他企业的效仿对象。而这又是制度环境革新中的新的制度设计者的轮替过程。蒙牛掌握了一定话语权,企业运行结构在形塑着制度环境,促使制度环境变革,利于自身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
但是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总是不可避免,组织可以选择严格遵循制度化的规则,组织不仅要遵从这种“神话”,而且还要维持神话运作的门面,这也是蒙牛企业成长前期所作的选择。但是蒙牛后来成了一个“恶性竞争者”,是在对仪式性要求的一种抵制,绕过了制度化规则的约制,追求单纯的技术环境下的效率。但是就如同迈耶和罗恩所讲的,一个忽视仪式要求并把自己视为高效率的组织可能在证明自身效率的时候不成功。而拒绝仪式性要求会忽略掉一个重要的资源来源和稳定性因素。蒙牛企业深陷“抹黑门”,社会对蒙牛企业印象开始转变,把它定位为一个“恶性竞争者”,显然是蒙牛绕过制度环境,不遵循相应的市场规则而带来的诟病。
在这种情况下,蒙牛需要及时改变组织运行结构,很快蒙牛表态,“抹黑”为企业员工内部行为,并发布通告试图极力摆脱“恶性竞争者”的冠名。这种制度化的理性神话给企业带来的约束力,虽然是隐性的,但是其强制性如同引力一般可以把任何一个偏离轨道的组织拉回来或者直接“踢出局”,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获得这种合法性。要么严格遵循,要么采用分离机制,制度和企业本身运行结构相分离,制度看似被“束之高阁”,但事实上企业仍在制度环境下运作,无形中受到制度力量的控制,只不过这是种隐性的力量,是被建构的仪式性的理性神话。
参考文献:
[1] 约翰·迈耶,布莱尔·罗恩.制度化的组织:作为神话和仪式结构的正式结构[G]//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保罗·迪马久,沃尔特·鲍威尔.铁的牢笼新探讨:组织领域的制度趋同性和集体理性[G]//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
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理论的青春期[G]//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 曹文广.感受“蒙牛”成长的奥妙[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8,(10).
[6] 徐芳琳.谈谈蒙牛的营销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
[7] 周芳,惠正一,张丽华.蒙牛深陷“抹黑门”,过度营销酿犯罪营销[N].第一财经日报,2010-10-21.[责任编辑 吴高君]
关键词:制度主义;趋同性;合法性机制;理性神话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027-02
一、蒙牛企业:从模仿者、公益行动者、领导者到恶性竞争者
蒙牛企业刚起步时,由于市场和品牌的弱势,一直紧随、模仿当时的乳业大品牌伊利。这是早期品牌和市场尚未确定阶段,蒙牛企业的营销策略。同时蒙牛至2001年起,为树立自己的品牌效应,开展了频繁活跃的公益营销策略,各色各样的公益行动“呼之欲出”。
蒙牛和伊利开始不相上下,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蒙牛市场份额高于伊利。蒙牛又开始积极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拓展自己的领域,启动了模仿之后的创新。后来,蒙牛陷入了“抹黑门”事件,包括“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伊利“QQ星”及多家婴幼儿鱼油含EPA会导致性早熟等事件都是其竞争对手蒙牛公司策划的新闻,多名涉案人员已经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从蒙牛企业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中国乳制品市场的组织与组织间的趋同性和模仿性很强,那是不是在同一环境下的组织结构的趋同?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引入新制度学派的思想,而新制度主义学派正是为这问题而产生、发展起来,因此无疑会给出理想的答案。
二、合法性机制下制度环境走向理性神话
早期的制度主义学派尽管已经超越了效率,探索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却不能解释不同组织为何有类似的内部制度和机构,即组织的趋同性。于是迈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制度主义,认为要从组织和环境的关系入手。这里的环境不仅指传统组织理论关注的技术环境,技术环境侧重效率,同时还有制度环境,即一个组织所处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社会规范、观念制度等等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获得“合法性”(周雪光,2003)。制度理论强调的合法性机制指的是指那些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其基本思想是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观念制度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具有强大的约束力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周雪光,2003)。这种合法性机制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文化权威的来源问题。对于这种权威的产生,韦伯认为不仅存在强迫机制,还存在合法性机制。制度学派的合法性概念主要是强调在社会认可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权威关系。换言之组织为了更好的去解释和解决共同的制度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共同问题,而采取相互讨论与交流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影响的程度加大,使组织内部成员建立了相同的认识意图,而这里面就包含了相互适应的制度实践模式,而能够相互适应的制度也就大大的扩展了。
在这种合法性的外衣下,规则开始越来越精细化,正式组织结构的扩张和复杂性也加大。这种制度规则具有神话功能,促使组织形成,获得合法性、资源和稳定性,提高了组织生存的可能性(迈耶、罗恩,1977)。那么制度环境如何走向了理性神话呢,为什么制度被“束之高阁”,成了一种象征性的仪式?迈耶和罗恩在研究中就试图解答这个问题,解释理性神话的诞生。正式的组织结构是在高度制度化的背景中产生的,迈耶和罗恩认为,制度化的产品、服务、技术、政策和计划具有强大的神话功能,很多组织仪式性地采纳了它们。但是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常常存在冲突与矛盾,与制度化规则一致就会与效率标准产生尖锐冲突,反之,为促进效率所作的协调和控制活动又会削弱组织的仪式性的一致,组织的支持和合法性就大大下降。
制度环境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种理性神话,结合迈耶、罗恩的观点,笔者总结出几点原因:首先是社会关系网络复杂和精细化,一些具体领域的制度、规则会在各种职业、组织项目和组织实践中通用,把具体一般化了,法律制度、社会期待等都会要求组织采纳这种制度规则和新的结构,于是这些制度规则就很容易被神话。其次是组织环境和组织程度的复杂,神话的合法性是要建立在理性的有效性之上的,法理型秩序越强大,理性化规则、程序等成为制度性需求的范围就越广,神话出现的可能性又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性的促进,组织不仅在积极适应制度环境,同时也在塑造环境,一些实力雄厚的组织甚至主导制度环境的形成。如蒙牛企业起初在积极适应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制度环境,随着实力增加,企业很快转变角色,以领导者的身份塑造甚至主导新制度环境的形成。
制度环境使得想要生存的组织不得不改变正式结构去适应制度环境,这样制度趋同性进一步加强。因此,理性化的制度就创造了正式结构的神话,而这种神话则创造了组织。不融入社会期待的结构要素,就是不理性的,支持就不再继续,因此组织都在力图融入更多的社会承认的结构因素。但是问题很快又会凸显出来,就是上文提及过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的矛盾,另外迈耶和罗恩认为,由于仪式的规则是通过环境不同部分产生的神话所传递,因此这些规则有可能互相冲突。一个成功的组织在应对这些问题时,会有很多种选择,不过比较有优势的对策是把内部结构和组织运作分离开来,那么组织的正式结构成了象征性的东西,是适应制度环境的产物,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是组织运作的实际机制,于是就形成了把制度“束之高阁”的现象。
三、蒙牛企业成长角色的制度主义分析
现在回头分析前文提及的蒙牛案例,蒙牛企业的成长史是从适应制度环境到力图主导制度环境,到后来抵制制度环境,盲目追求效率,给蒙牛的声誉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起初蒙牛在起步中,努力模仿伊利等各大乳制品品牌,做模仿者的角色,有几个原因:首先,这是因为在已经设计好的制度环境中,伊利等企业占了主导,并得到社会认可,蒙牛要融入市场,也必须得到市场和社会的认可,有必要加入社会认证的结构因素。其次,企业面临的环境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大企业趋同,可以有效减低风险,提升企业的生存力因此蒙牛在初级阶段积极适应制度环境,其组织的运行结构和伊利等大企业趋同。最后,这种模仿和专业化也有关,蒙牛的创始人原先在伊利工作多年,自然习得很多伊利企业组织结构的运作方式,加上乳制品行业的专业化提升,组织结构运作趋同就比较常见了。
蒙牛在成长初期,同时也兼任“公益行动者”的角色,自身市场没有完全打开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公益行动,这和企业效率看似毫无关系,也和企业目标也无直接联系。但是这正是蒙牛企业积极融入制度环境,获得合法性的重要方式。要获得“合法授权”,就需要社会及权威机构的认证,技术等专业性规范可以趋同,容易得到权威认证,但是要得到社会的认证,就需要符合社会期待、文化观念。企业一旦获得了合法性,也就获得了支持,在这种高制度化背景下,适应制度环境成了正式组织结构生存之道。
获得了合法性,市场逐步打开,蒙牛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蒙牛也开始“领跑”乳制品市场。模仿的同时也开始创新,为乳制品市场“补缺”,其他乳制品企业效仿,蒙牛企业成了其他企业的效仿对象。而这又是制度环境革新中的新的制度设计者的轮替过程。蒙牛掌握了一定话语权,企业运行结构在形塑着制度环境,促使制度环境变革,利于自身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
但是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总是不可避免,组织可以选择严格遵循制度化的规则,组织不仅要遵从这种“神话”,而且还要维持神话运作的门面,这也是蒙牛企业成长前期所作的选择。但是蒙牛后来成了一个“恶性竞争者”,是在对仪式性要求的一种抵制,绕过了制度化规则的约制,追求单纯的技术环境下的效率。但是就如同迈耶和罗恩所讲的,一个忽视仪式要求并把自己视为高效率的组织可能在证明自身效率的时候不成功。而拒绝仪式性要求会忽略掉一个重要的资源来源和稳定性因素。蒙牛企业深陷“抹黑门”,社会对蒙牛企业印象开始转变,把它定位为一个“恶性竞争者”,显然是蒙牛绕过制度环境,不遵循相应的市场规则而带来的诟病。
在这种情况下,蒙牛需要及时改变组织运行结构,很快蒙牛表态,“抹黑”为企业员工内部行为,并发布通告试图极力摆脱“恶性竞争者”的冠名。这种制度化的理性神话给企业带来的约束力,虽然是隐性的,但是其强制性如同引力一般可以把任何一个偏离轨道的组织拉回来或者直接“踢出局”,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获得这种合法性。要么严格遵循,要么采用分离机制,制度和企业本身运行结构相分离,制度看似被“束之高阁”,但事实上企业仍在制度环境下运作,无形中受到制度力量的控制,只不过这是种隐性的力量,是被建构的仪式性的理性神话。
参考文献:
[1] 约翰·迈耶,布莱尔·罗恩.制度化的组织:作为神话和仪式结构的正式结构[G]//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保罗·迪马久,沃尔特·鲍威尔.铁的牢笼新探讨:组织领域的制度趋同性和集体理性[G]//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
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理论的青春期[G]//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 曹文广.感受“蒙牛”成长的奥妙[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8,(10).
[6] 徐芳琳.谈谈蒙牛的营销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
[7] 周芳,惠正一,张丽华.蒙牛深陷“抹黑门”,过度营销酿犯罪营销[N].第一财经日报,2010-10-21.[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