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课堂气氛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轻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关系能使学生精神振奋,相反,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所以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把微笑带进课堂,适时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会树立敢想、敢说、敢于怀疑否定的信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能不能自然呈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创造一种良好、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大家都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最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展现了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尽管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但他们凭直觉的这种大胆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是在十分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取得的一种独创性的结果。
2.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对于学生提出的离奇荒诞的问题、见解,教师应尊重,并且要诚心诚意地给予肯定、赞扬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心中燃起创造性的求知之火。教师也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例如:“你的想法真好”“太棒了”“还想到了什么”等。再者,也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使之萌发创新意识。
二、引导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有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较好地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发展想象力。
三、运用发散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训练思维发散,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
四、加强小组使用研讨,培养协作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研讨学习,即课堂中以小组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群体间的互相协作与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发现问题、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讨论能让学生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双向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而产生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多数同学得出了πr2×h 的结论。有位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半径来求得体积,我及时表扬了他的发现,并请他做了演示。将原来他是将侧面积的一半当做底面积,将半径看成高。此时,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再展开讨论,结果又发现圆柱的体积,也可用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乘以高来求。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和具有创新精神外,还必须要有善于与别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力量,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善于合作、博采众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精神。
五、发挥主体参与,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地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教学中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时,教师要予以支持和鼓励,给予合适的评价,使学生敢想、敢说。这样才能营造出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
六、优化练习作业设计,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思维是指发现一种新方式、新方向、新角度,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练习是学生掌握、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层次性: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基本练习应侧重于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善于创造和谐的情境,要放下架子,善待学生,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感到心理自由,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独特的见解,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善于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民主、互助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让学生通过现实、直观的事物,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把自己的思维渗透到所学的知识中去, 加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个过程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认知的跨越, 这对小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也是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也是我个人在新课改教学之中的一点教学体会。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课堂气氛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轻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关系能使学生精神振奋,相反,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所以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把微笑带进课堂,适时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会树立敢想、敢说、敢于怀疑否定的信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能不能自然呈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创造一种良好、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大家都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最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展现了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尽管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但他们凭直觉的这种大胆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是在十分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取得的一种独创性的结果。
2.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对于学生提出的离奇荒诞的问题、见解,教师应尊重,并且要诚心诚意地给予肯定、赞扬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心中燃起创造性的求知之火。教师也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例如:“你的想法真好”“太棒了”“还想到了什么”等。再者,也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使之萌发创新意识。
二、引导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有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较好地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发展想象力。
三、运用发散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训练思维发散,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
四、加强小组使用研讨,培养协作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研讨学习,即课堂中以小组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群体间的互相协作与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发现问题、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讨论能让学生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双向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而产生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多数同学得出了πr2×h 的结论。有位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半径来求得体积,我及时表扬了他的发现,并请他做了演示。将原来他是将侧面积的一半当做底面积,将半径看成高。此时,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再展开讨论,结果又发现圆柱的体积,也可用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乘以高来求。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和具有创新精神外,还必须要有善于与别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力量,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善于合作、博采众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精神。
五、发挥主体参与,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地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教学中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时,教师要予以支持和鼓励,给予合适的评价,使学生敢想、敢说。这样才能营造出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
六、优化练习作业设计,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思维是指发现一种新方式、新方向、新角度,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练习是学生掌握、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层次性: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基本练习应侧重于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善于创造和谐的情境,要放下架子,善待学生,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感到心理自由,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独特的见解,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善于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民主、互助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让学生通过现实、直观的事物,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把自己的思维渗透到所学的知识中去, 加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个过程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认知的跨越, 这对小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也是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也是我个人在新课改教学之中的一点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