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暑假我们并不寂寞,因为有一位朋友相伴《教师第一课》。要知道阅读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带着惬意的心情翻阅着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古今中外为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开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孔子;开创人类艺术和体育教育的柏拉图;现代教育之父的夸美纽斯;近代教育思想史上的丰碑——《爱弥儿》作者卢梭;国民教育之父——裴斯泰洛齐......
让我较为兴趣的是书中的第五章“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此章节提到2007年全国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是:有没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只有教改科研这样的创造性劳动,才能给教师带来个体价值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作为一线的教师的确我们深有体会,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如果一味的机械不进步我们的教学生活是没有阳光的,但是如果能在自己所处的范围内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幸福,那就会成为我们无限的动力。而此动力也得来自于我们的“战地”——课堂。
教师离不开课堂,才能有真正的教学智慧,才能对来自教学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洪宗礼认为:“每个成熟的教师,都离不开讲台的修炼,都需要在讲台上‘摔打’。一个教师如果离开讲台,就如安泰离开打仗,终将一事无成。即使当上主任、校长也要守讲台。”所以《教师第一课》从四个方面来让我们学会如何接近自己的教育理想:(一)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懈追求;(二)保持课堂教学的创造激情;(三)基于教学有效性的课堂观察研究;(四)课堂上关键教育事件的观察研究。书中的知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如果要使自己的课堂有实效和价值,那必然要让课堂生活化,学习轻松化,这虽谈不上伟大的教育理想,但却是我心里的“小算盘”,每每为这个目标身体内就有一股无限的力量。那么如何实施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拙见。
一、 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第一课》中写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于漪老师坚持数年形成了自己“一篇课文、三次备课、两次反思”的教学风格。特别强调要补充原有教案的不足,在班级执教后结合课堂生成教改的内容,使教学设计贴切于学生的生活。
三尺宽的讲台,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同学……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课堂教学中却有很多较抽象的知识。因此,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倾听。如贾巧玲老师在《秋天的礼物》这一堂口语交际课中,积极开发生活中可开发的资源,让口语交际教学回归生活,把学生在秋天中接触最多、最熟悉的各种吃的水果、开的花儿、飘落的树叶引进课堂,引进话题《秋天的礼物》并精心设计了参观、记者采访、师生转换角色表演、课件演示与教师配乐描述、打电话、品尝水果等生活的交际情境,学生置身于这些情境,就宛如置身在生活之中,從而轻松地展开了交际活动。
二、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书中谈到“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运用生活化理念指导作文。有时写作方式更能够沟通和理解。
也许繁琐的工作磨平了我们昔日的热情,让我们忘记了“生活化”的真正含义,但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当明白课堂需要生活,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才有生命的激情,生存的焦虑,创造的天赋,生活化的语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赋予教育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唯有如此,教育才是完整的。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感谢《教师第一课》带给我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是一种启迪,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更加让我坚信教学中要不断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孩子“学以致用”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中。
(作者单位:柯岩街道州山小学 312030)
让我较为兴趣的是书中的第五章“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此章节提到2007年全国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是:有没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只有教改科研这样的创造性劳动,才能给教师带来个体价值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作为一线的教师的确我们深有体会,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如果一味的机械不进步我们的教学生活是没有阳光的,但是如果能在自己所处的范围内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幸福,那就会成为我们无限的动力。而此动力也得来自于我们的“战地”——课堂。
教师离不开课堂,才能有真正的教学智慧,才能对来自教学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洪宗礼认为:“每个成熟的教师,都离不开讲台的修炼,都需要在讲台上‘摔打’。一个教师如果离开讲台,就如安泰离开打仗,终将一事无成。即使当上主任、校长也要守讲台。”所以《教师第一课》从四个方面来让我们学会如何接近自己的教育理想:(一)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懈追求;(二)保持课堂教学的创造激情;(三)基于教学有效性的课堂观察研究;(四)课堂上关键教育事件的观察研究。书中的知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如果要使自己的课堂有实效和价值,那必然要让课堂生活化,学习轻松化,这虽谈不上伟大的教育理想,但却是我心里的“小算盘”,每每为这个目标身体内就有一股无限的力量。那么如何实施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拙见。
一、 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第一课》中写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于漪老师坚持数年形成了自己“一篇课文、三次备课、两次反思”的教学风格。特别强调要补充原有教案的不足,在班级执教后结合课堂生成教改的内容,使教学设计贴切于学生的生活。
三尺宽的讲台,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同学……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课堂教学中却有很多较抽象的知识。因此,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倾听。如贾巧玲老师在《秋天的礼物》这一堂口语交际课中,积极开发生活中可开发的资源,让口语交际教学回归生活,把学生在秋天中接触最多、最熟悉的各种吃的水果、开的花儿、飘落的树叶引进课堂,引进话题《秋天的礼物》并精心设计了参观、记者采访、师生转换角色表演、课件演示与教师配乐描述、打电话、品尝水果等生活的交际情境,学生置身于这些情境,就宛如置身在生活之中,從而轻松地展开了交际活动。
二、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书中谈到“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运用生活化理念指导作文。有时写作方式更能够沟通和理解。
也许繁琐的工作磨平了我们昔日的热情,让我们忘记了“生活化”的真正含义,但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当明白课堂需要生活,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才有生命的激情,生存的焦虑,创造的天赋,生活化的语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赋予教育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唯有如此,教育才是完整的。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感谢《教师第一课》带给我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是一种启迪,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更加让我坚信教学中要不断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孩子“学以致用”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中。
(作者单位:柯岩街道州山小学 3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