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师
卢海林 (著名西部风光摄影师。1956年生于浙江定海。1984年在全国首家新闻单位公开招聘中,考入黄金时代杂志社,任编辑、记者。现给《中国国家地理》等20家杂志报纸供稿,任中国《巅峰地理》图片总监,《旅游世界》签约摄影师。多次举办川藏主题的摄影展。)
从业可能性:★★☆☆☆
关键点:艺术修养
摄影师被推荐为好工作的五个理由:
1.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大把带回家。
2.拍明星美女是种享受。
3.一张照片值很多钱,独家的更是价值不菲。
4.用最好的相机和镜头。
5.只要跑得动,就无所谓到点退休。
“别人去一次的地方,我通常会去五六次,因为同一个景点由于季节与光线的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拍风光片就是耍善于捕捉每个季节的精彩一瞬间,使拍出来的图片富有感情色彩,打动人们的灵魂。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追求 “天人合一”的 摄影理想,终于在藏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梦幻天地,虽千金散尽,但始终无悔无怨。我从不在乎作品是否获大奖,而成天去琢磨评委的心思,投个别人所好。我在乎的是享受去西藏的整个过程,因为我干成了自己喜欢做的事。”
怎么玩,都是赚钱
西藏初夏的微风里,卢海林悠闲地坐在山坡上等待这一天中最好的光线。时不时跟身边人聊几句,这种景,要什么角度、多大光圈、多少快门拍比较好。更多时候,他安静地感受着头顶的云淡风轻。天蓝得令初来西藏的这一众内地游客心惊。坐了许久,卢海林说,好了。一行人起身,调整好事先支好的三脚架,拍摄各自心中的那块景。
这个旅行团队,由教授、影楼老板、总裁组成。卢海林一位开文化公司的哥们想招呼这帮朋友去西藏玩一趟,自己对西藏不熟,就托了老卢。
这事老卢驾轻就熟。在过去的15年里,他跑了50多趟西藏,这块土地上每一处能去人的地方的每一个季节的晨昏,他都见识过。
给这样的高端旅行团做摄影技术指导,是近10年来卢海林工作的一部分。只提供经验和技术,比如,这个季节,哪条线路哪座山头,这座山头的哪个面最适合拍什么样的照片,去了后,怎么取景、用光比较好;再比如,当地都有哪些节日,可以拍到怎样的情境,有哪些要注意的禁忌,可以用哪些方式拍摄,并不做导游。
所以卢海林不拿导游费、抽成之类,在圈子里呆久了,大名在外,就省事地明码标价:藏区500块钱一天,“若是去南极这样辛苦的差事,旅行社就跟我说好了七三开分成。”这个费用,是由团里的旅行者们支付。
作为康定、雅江、甘孜、白玉几个旅游地的形象大使,卢海林时常会被当地政府的旅游局、旅社行邀请去拍摄旅游宣传片。在这部分工作内,“辛苦费”便是由当地政府、旅行社支付,拍片的稿费另算。“我这要价很低了,很多当地摄影师开价是一天3000块。”
意外之财偷着乐,笃定还靠铁饭碗
卢海林的另一部分工作,就是给杂志社、报社供稿。“我一年跑七八趟西藏,谁的片子能这样常新?一座山,人家拍一个面,我绕山跑一周,拍一圈。杂志社更愿意要哪个?”常有合作的杂志社近二十家,《中国国家地理》、《巅峰地理》这样的专业地理杂志都已是老资格的合作伙伴了。但是杂志社并不给辛苦费,只有稿费。“他们现在用我的片子,都是一套一套地用。一家媒体用下来,两三千都是正常的。一个月有五六家媒体用,这钱也就差不多了。”
况且,这些年积累下的名气、关系、经验,让找他带队的旅行团、宣传片拍摄的邀请越发地应接不暇,这样的频率,哪还需要特别为一家媒体的几个版面另跑一趟呢?
钱,在卢海林这里总是不愁的,总比在报社呆着赚得多。
“也有意外之财,让我这些年算起来,还是赚了的。”卢海林有些自得。
1994年到2000年间,老卢时常独自搜索西藏,收了不少明清的佛像。“有个研究古董的内行人,有次在我家看到我的一尊明朝的藏传佛像,说,你这佛像,要有人给你50万千万别卖,现在应该已经过百万了。”那是他早几年花1800块买的。
这样的意外之财,是用来让他偷着乐的。而给他笃定和安全感的,还是那铁打的饭碗——隶属团省委的黄金时代杂志社。尽管已经有十多年卢海林不拿单位工资了。“这是我自己提出来的。要不然凭什么从来不去坐班?”1994年第一次见识了西藏之后,他得闲就往西藏跑。渐渐地,就再也不去坐班,甚少回单位了。但是,编制一直在。单位的活也帮着干。
去年单位要拍150位青年企业家的肖像。“我就忙活了一阵。你知道,这种项目呢,单位需要你干,你就好好干。干好之后,给你的钱比工资多得多。”
从1984年考进报社,这25年来,诸如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一切国企编制人员该享受的福利,卢海林的那份,一直在那里。“只要不离开这报社,就还会一直在那里。”
如果可以舒服,为什么不?
卢海林始终庆幸自己当年推了工资,要了自由的决定。现在,除了接踵而至、让他赚钱的邀约,没什么能束缚他的自由。
只要是在西藏之类的西部地区,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活,线路的选取、行程的缓急、住宿酒店的选择都由卢海林自己决定。
坐等光线的这天,是他们此次预计20天行程的第三天。前往离开拉萨后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位于西藏南疆、与印度接壤的亚东小城。这里海拔只有3000多米,“而且还有四星级酒店”,景色丝毫不逊于康定、圣湖之类旅游热门地,是摄影的好地方。此前,他们在拉萨一家四星级酒店住了两天。“怕他们第一次来西藏不适应,要给个缓冲。”
“我不喜欢像那些背包客一样,把自己搞得很苦。如果可以舒服,为什么不?你看,我们明天去吉隆,还是住四星级酒店。除了在纳木措、珠峰一带,实在没有四星的,我们才住三星之类的。要知道,这可是在西藏。”
事实上,可以如此“四星级”的西藏旅行,从卢海林的嘴中听来轻松,却不是谁想做都可以做到的。
“关键背包客跟当地旅行社不熟。那些旅行社拿到的四星级酒店的价格,很多每晚才200块,比他们那带个浴室的旅馆还便宜。”而跟当地旅行社的关系,是卢海林在50多趟的西藏行里积累下来的。
脱离世事的自由才是真自由
“山顶上,一伸手就摘到星星了。”时常,一个人坐在神山圣湖和广袤的天地间,等天光。这时候,卢海林,一个五大三粗、袍哥式的汉子就不禁感叹起人类的渺小。“还能想到别的什么呢?完全融入自然了。那些股票、赚500万的事情,在脑子里早都消失不见了。”去了30多次珠峰,竟没给自己留过一张工作照,他自己都惊讶。“一去看见那景色,就什么都忘了。”
问他这份工作给他最大的好处,他答自由。这自由,不只是自己决定一切的自由,而是脱离世事的自由。
“每次回广州,约你喝茶、吃饭、唱歌的电话永远不断。拒绝一次两次还行,多了就不好了。时间都掌控在人家手里。反倒出来了,时间才都是自己的。”
这工作,在他,简直是十全十美了。羡慕之余,忍不住刺他,“这工作有缺点吗?”
“有。危险。”
这些年,身边跑西藏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就他亲见和耳闻的,就离去了一些。
有次从贡嘎山回石城,眼见着太阳落山,还有许多路程,司机心里一着急,拐弯处车翻下了山。30米的山沟,幸而有半米积雪和灌木丛。4个人从车里爬出来,天已经黑了。2个人下山找附近的部队求救,卢海林和另一个摄影师留守。远处有绿色的亮眼睛渐进,六只,还是八只?来不及看清。长着狗的模样。附近没有牧民,只能是狼。幸而另一位摄影师有经验,开了相机的频闪功能,给吓了回去。部队的人回来时,已经是晚上一点半,他们在雪地里连冻带吓了6个多小时了。
“但是我从来不买保险。”卢海林相信命是天注定。“你要是倒霉,走在你家楼下都能被楼上掉下来的花瓶砸死。就像我在西藏看到的那些朝圣者,他们从不害怕。”
对话
《风尚周报》:这份工作于你,就是最好的工作?
卢海林:对。一定是。有自由、钱够花、我喜欢、体力够。要是让我干别的,我还不干呢。我也不太想退休。只要体力允许,就一直做下去。
《风尚周报》:当年何以能保留单位身份,还从不去坐班?仅仅是不拿工资?
卢海林:这真是单位领导支持我,领导觉得我也是宣传西部,就一直支持。而且我刚来报社的那十年,真是所有一切都献给报社了。那时候,没人愿意去北京驻站。我一个人跑到北京,说是做站长,也就我一个人,负责北方、华东地区的采写编辑和发行。硬是撑了下来。
《风尚周报》:最开始跑西藏,自己投入了不少吧?
卢海林:是啊。我曾经算过,不加相机的投入,有二三十万。加上相机,有100多万。过去的积蓄,砸了大半进去。我都是买最好的相机。
《风尚周报》:直到什么时候开始不用自己掏一分出去了?
卢海林:2000年吧。之前从1994年开始,都是在积累经验啊、人脉啊、圈子里的知名度什么的。
《风尚周报》:对于向往你这份工作的人,有什么建议?
卢海林:其实很难复制。首先,单位领导要认可你,支持你;其次,你自己的素质要在那里。你看我一直坚持写博客,在报纸杂志上开专栏,也都是要保持让人家知道你,知道你的作品。这样人家才信你,认可你。
建议就是,专业技术是必需的,此外还有个人艺术修养,就是专业之外的功夫。现在搞摄影的人很多,不要指望这个活能让你赚多少钱。如果搞商业广告的拍摄,是能赚到钱。但是一夜成名或者赚个十万八万的事基本没可能了。还有就是不要唯器材论。摄影是要用心花感情的,不然再好的相机也没用。
卢海林 (著名西部风光摄影师。1956年生于浙江定海。1984年在全国首家新闻单位公开招聘中,考入黄金时代杂志社,任编辑、记者。现给《中国国家地理》等20家杂志报纸供稿,任中国《巅峰地理》图片总监,《旅游世界》签约摄影师。多次举办川藏主题的摄影展。)
从业可能性:★★☆☆☆
关键点:艺术修养
摄影师被推荐为好工作的五个理由:
1.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大把带回家。
2.拍明星美女是种享受。
3.一张照片值很多钱,独家的更是价值不菲。
4.用最好的相机和镜头。
5.只要跑得动,就无所谓到点退休。
“别人去一次的地方,我通常会去五六次,因为同一个景点由于季节与光线的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拍风光片就是耍善于捕捉每个季节的精彩一瞬间,使拍出来的图片富有感情色彩,打动人们的灵魂。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追求 “天人合一”的 摄影理想,终于在藏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梦幻天地,虽千金散尽,但始终无悔无怨。我从不在乎作品是否获大奖,而成天去琢磨评委的心思,投个别人所好。我在乎的是享受去西藏的整个过程,因为我干成了自己喜欢做的事。”
怎么玩,都是赚钱
西藏初夏的微风里,卢海林悠闲地坐在山坡上等待这一天中最好的光线。时不时跟身边人聊几句,这种景,要什么角度、多大光圈、多少快门拍比较好。更多时候,他安静地感受着头顶的云淡风轻。天蓝得令初来西藏的这一众内地游客心惊。坐了许久,卢海林说,好了。一行人起身,调整好事先支好的三脚架,拍摄各自心中的那块景。
这个旅行团队,由教授、影楼老板、总裁组成。卢海林一位开文化公司的哥们想招呼这帮朋友去西藏玩一趟,自己对西藏不熟,就托了老卢。
这事老卢驾轻就熟。在过去的15年里,他跑了50多趟西藏,这块土地上每一处能去人的地方的每一个季节的晨昏,他都见识过。
给这样的高端旅行团做摄影技术指导,是近10年来卢海林工作的一部分。只提供经验和技术,比如,这个季节,哪条线路哪座山头,这座山头的哪个面最适合拍什么样的照片,去了后,怎么取景、用光比较好;再比如,当地都有哪些节日,可以拍到怎样的情境,有哪些要注意的禁忌,可以用哪些方式拍摄,并不做导游。
所以卢海林不拿导游费、抽成之类,在圈子里呆久了,大名在外,就省事地明码标价:藏区500块钱一天,“若是去南极这样辛苦的差事,旅行社就跟我说好了七三开分成。”这个费用,是由团里的旅行者们支付。
作为康定、雅江、甘孜、白玉几个旅游地的形象大使,卢海林时常会被当地政府的旅游局、旅社行邀请去拍摄旅游宣传片。在这部分工作内,“辛苦费”便是由当地政府、旅行社支付,拍片的稿费另算。“我这要价很低了,很多当地摄影师开价是一天3000块。”
意外之财偷着乐,笃定还靠铁饭碗
卢海林的另一部分工作,就是给杂志社、报社供稿。“我一年跑七八趟西藏,谁的片子能这样常新?一座山,人家拍一个面,我绕山跑一周,拍一圈。杂志社更愿意要哪个?”常有合作的杂志社近二十家,《中国国家地理》、《巅峰地理》这样的专业地理杂志都已是老资格的合作伙伴了。但是杂志社并不给辛苦费,只有稿费。“他们现在用我的片子,都是一套一套地用。一家媒体用下来,两三千都是正常的。一个月有五六家媒体用,这钱也就差不多了。”
况且,这些年积累下的名气、关系、经验,让找他带队的旅行团、宣传片拍摄的邀请越发地应接不暇,这样的频率,哪还需要特别为一家媒体的几个版面另跑一趟呢?
钱,在卢海林这里总是不愁的,总比在报社呆着赚得多。
“也有意外之财,让我这些年算起来,还是赚了的。”卢海林有些自得。
1994年到2000年间,老卢时常独自搜索西藏,收了不少明清的佛像。“有个研究古董的内行人,有次在我家看到我的一尊明朝的藏传佛像,说,你这佛像,要有人给你50万千万别卖,现在应该已经过百万了。”那是他早几年花1800块买的。
这样的意外之财,是用来让他偷着乐的。而给他笃定和安全感的,还是那铁打的饭碗——隶属团省委的黄金时代杂志社。尽管已经有十多年卢海林不拿单位工资了。“这是我自己提出来的。要不然凭什么从来不去坐班?”1994年第一次见识了西藏之后,他得闲就往西藏跑。渐渐地,就再也不去坐班,甚少回单位了。但是,编制一直在。单位的活也帮着干。
去年单位要拍150位青年企业家的肖像。“我就忙活了一阵。你知道,这种项目呢,单位需要你干,你就好好干。干好之后,给你的钱比工资多得多。”
从1984年考进报社,这25年来,诸如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一切国企编制人员该享受的福利,卢海林的那份,一直在那里。“只要不离开这报社,就还会一直在那里。”
如果可以舒服,为什么不?
卢海林始终庆幸自己当年推了工资,要了自由的决定。现在,除了接踵而至、让他赚钱的邀约,没什么能束缚他的自由。
只要是在西藏之类的西部地区,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活,线路的选取、行程的缓急、住宿酒店的选择都由卢海林自己决定。
坐等光线的这天,是他们此次预计20天行程的第三天。前往离开拉萨后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位于西藏南疆、与印度接壤的亚东小城。这里海拔只有3000多米,“而且还有四星级酒店”,景色丝毫不逊于康定、圣湖之类旅游热门地,是摄影的好地方。此前,他们在拉萨一家四星级酒店住了两天。“怕他们第一次来西藏不适应,要给个缓冲。”
“我不喜欢像那些背包客一样,把自己搞得很苦。如果可以舒服,为什么不?你看,我们明天去吉隆,还是住四星级酒店。除了在纳木措、珠峰一带,实在没有四星的,我们才住三星之类的。要知道,这可是在西藏。”
事实上,可以如此“四星级”的西藏旅行,从卢海林的嘴中听来轻松,却不是谁想做都可以做到的。
“关键背包客跟当地旅行社不熟。那些旅行社拿到的四星级酒店的价格,很多每晚才200块,比他们那带个浴室的旅馆还便宜。”而跟当地旅行社的关系,是卢海林在50多趟的西藏行里积累下来的。
脱离世事的自由才是真自由
“山顶上,一伸手就摘到星星了。”时常,一个人坐在神山圣湖和广袤的天地间,等天光。这时候,卢海林,一个五大三粗、袍哥式的汉子就不禁感叹起人类的渺小。“还能想到别的什么呢?完全融入自然了。那些股票、赚500万的事情,在脑子里早都消失不见了。”去了30多次珠峰,竟没给自己留过一张工作照,他自己都惊讶。“一去看见那景色,就什么都忘了。”
问他这份工作给他最大的好处,他答自由。这自由,不只是自己决定一切的自由,而是脱离世事的自由。
“每次回广州,约你喝茶、吃饭、唱歌的电话永远不断。拒绝一次两次还行,多了就不好了。时间都掌控在人家手里。反倒出来了,时间才都是自己的。”
这工作,在他,简直是十全十美了。羡慕之余,忍不住刺他,“这工作有缺点吗?”
“有。危险。”
这些年,身边跑西藏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就他亲见和耳闻的,就离去了一些。
有次从贡嘎山回石城,眼见着太阳落山,还有许多路程,司机心里一着急,拐弯处车翻下了山。30米的山沟,幸而有半米积雪和灌木丛。4个人从车里爬出来,天已经黑了。2个人下山找附近的部队求救,卢海林和另一个摄影师留守。远处有绿色的亮眼睛渐进,六只,还是八只?来不及看清。长着狗的模样。附近没有牧民,只能是狼。幸而另一位摄影师有经验,开了相机的频闪功能,给吓了回去。部队的人回来时,已经是晚上一点半,他们在雪地里连冻带吓了6个多小时了。
“但是我从来不买保险。”卢海林相信命是天注定。“你要是倒霉,走在你家楼下都能被楼上掉下来的花瓶砸死。就像我在西藏看到的那些朝圣者,他们从不害怕。”
对话
《风尚周报》:这份工作于你,就是最好的工作?
卢海林:对。一定是。有自由、钱够花、我喜欢、体力够。要是让我干别的,我还不干呢。我也不太想退休。只要体力允许,就一直做下去。
《风尚周报》:当年何以能保留单位身份,还从不去坐班?仅仅是不拿工资?
卢海林:这真是单位领导支持我,领导觉得我也是宣传西部,就一直支持。而且我刚来报社的那十年,真是所有一切都献给报社了。那时候,没人愿意去北京驻站。我一个人跑到北京,说是做站长,也就我一个人,负责北方、华东地区的采写编辑和发行。硬是撑了下来。
《风尚周报》:最开始跑西藏,自己投入了不少吧?
卢海林:是啊。我曾经算过,不加相机的投入,有二三十万。加上相机,有100多万。过去的积蓄,砸了大半进去。我都是买最好的相机。
《风尚周报》:直到什么时候开始不用自己掏一分出去了?
卢海林:2000年吧。之前从1994年开始,都是在积累经验啊、人脉啊、圈子里的知名度什么的。
《风尚周报》:对于向往你这份工作的人,有什么建议?
卢海林:其实很难复制。首先,单位领导要认可你,支持你;其次,你自己的素质要在那里。你看我一直坚持写博客,在报纸杂志上开专栏,也都是要保持让人家知道你,知道你的作品。这样人家才信你,认可你。
建议就是,专业技术是必需的,此外还有个人艺术修养,就是专业之外的功夫。现在搞摄影的人很多,不要指望这个活能让你赚多少钱。如果搞商业广告的拍摄,是能赚到钱。但是一夜成名或者赚个十万八万的事基本没可能了。还有就是不要唯器材论。摄影是要用心花感情的,不然再好的相机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