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乐子、自由都有了,还要什么?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p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师
  卢海林 (著名西部风光摄影师。1956年生于浙江定海。1984年在全国首家新闻单位公开招聘中,考入黄金时代杂志社,任编辑、记者。现给《中国国家地理》等20家杂志报纸供稿,任中国《巅峰地理》图片总监,《旅游世界》签约摄影师。多次举办川藏主题的摄影展。)
  


  从业可能性:★★☆☆☆
  关键点:艺术修养
  
  摄影师被推荐为好工作的五个理由:
  1.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大把带回家。
  2.拍明星美女是种享受。
  3.一张照片值很多钱,独家的更是价值不菲。
  4.用最好的相机和镜头。
  5.只要跑得动,就无所谓到点退休。
  
  “别人去一次的地方,我通常会去五六次,因为同一个景点由于季节与光线的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拍风光片就是耍善于捕捉每个季节的精彩一瞬间,使拍出来的图片富有感情色彩,打动人们的灵魂。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追求 “天人合一”的 摄影理想,终于在藏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梦幻天地,虽千金散尽,但始终无悔无怨。我从不在乎作品是否获大奖,而成天去琢磨评委的心思,投个别人所好。我在乎的是享受去西藏的整个过程,因为我干成了自己喜欢做的事。”
  
  怎么玩,都是赚钱
  西藏初夏的微风里,卢海林悠闲地坐在山坡上等待这一天中最好的光线。时不时跟身边人聊几句,这种景,要什么角度、多大光圈、多少快门拍比较好。更多时候,他安静地感受着头顶的云淡风轻。天蓝得令初来西藏的这一众内地游客心惊。坐了许久,卢海林说,好了。一行人起身,调整好事先支好的三脚架,拍摄各自心中的那块景。
  这个旅行团队,由教授、影楼老板、总裁组成。卢海林一位开文化公司的哥们想招呼这帮朋友去西藏玩一趟,自己对西藏不熟,就托了老卢。
  这事老卢驾轻就熟。在过去的15年里,他跑了50多趟西藏,这块土地上每一处能去人的地方的每一个季节的晨昏,他都见识过。
  给这样的高端旅行团做摄影技术指导,是近10年来卢海林工作的一部分。只提供经验和技术,比如,这个季节,哪条线路哪座山头,这座山头的哪个面最适合拍什么样的照片,去了后,怎么取景、用光比较好;再比如,当地都有哪些节日,可以拍到怎样的情境,有哪些要注意的禁忌,可以用哪些方式拍摄,并不做导游。
  所以卢海林不拿导游费、抽成之类,在圈子里呆久了,大名在外,就省事地明码标价:藏区500块钱一天,“若是去南极这样辛苦的差事,旅行社就跟我说好了七三开分成。”这个费用,是由团里的旅行者们支付。
  作为康定、雅江、甘孜、白玉几个旅游地的形象大使,卢海林时常会被当地政府的旅游局、旅社行邀请去拍摄旅游宣传片。在这部分工作内,“辛苦费”便是由当地政府、旅行社支付,拍片的稿费另算。“我这要价很低了,很多当地摄影师开价是一天3000块。”
  
  意外之财偷着乐,笃定还靠铁饭碗
  卢海林的另一部分工作,就是给杂志社、报社供稿。“我一年跑七八趟西藏,谁的片子能这样常新?一座山,人家拍一个面,我绕山跑一周,拍一圈。杂志社更愿意要哪个?”常有合作的杂志社近二十家,《中国国家地理》、《巅峰地理》这样的专业地理杂志都已是老资格的合作伙伴了。但是杂志社并不给辛苦费,只有稿费。“他们现在用我的片子,都是一套一套地用。一家媒体用下来,两三千都是正常的。一个月有五六家媒体用,这钱也就差不多了。”
  况且,这些年积累下的名气、关系、经验,让找他带队的旅行团、宣传片拍摄的邀请越发地应接不暇,这样的频率,哪还需要特别为一家媒体的几个版面另跑一趟呢?
  钱,在卢海林这里总是不愁的,总比在报社呆着赚得多。
   “也有意外之财,让我这些年算起来,还是赚了的。”卢海林有些自得。
  1994年到2000年间,老卢时常独自搜索西藏,收了不少明清的佛像。“有个研究古董的内行人,有次在我家看到我的一尊明朝的藏传佛像,说,你这佛像,要有人给你50万千万别卖,现在应该已经过百万了。”那是他早几年花1800块买的。
  这样的意外之财,是用来让他偷着乐的。而给他笃定和安全感的,还是那铁打的饭碗——隶属团省委的黄金时代杂志社。尽管已经有十多年卢海林不拿单位工资了。“这是我自己提出来的。要不然凭什么从来不去坐班?”1994年第一次见识了西藏之后,他得闲就往西藏跑。渐渐地,就再也不去坐班,甚少回单位了。但是,编制一直在。单位的活也帮着干。
  去年单位要拍150位青年企业家的肖像。“我就忙活了一阵。你知道,这种项目呢,单位需要你干,你就好好干。干好之后,给你的钱比工资多得多。”
  从1984年考进报社,这25年来,诸如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一切国企编制人员该享受的福利,卢海林的那份,一直在那里。“只要不离开这报社,就还会一直在那里。”
  如果可以舒服,为什么不?
  卢海林始终庆幸自己当年推了工资,要了自由的决定。现在,除了接踵而至、让他赚钱的邀约,没什么能束缚他的自由。
  只要是在西藏之类的西部地区,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活,线路的选取、行程的缓急、住宿酒店的选择都由卢海林自己决定。
  坐等光线的这天,是他们此次预计20天行程的第三天。前往离开拉萨后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位于西藏南疆、与印度接壤的亚东小城。这里海拔只有3000多米,“而且还有四星级酒店”,景色丝毫不逊于康定、圣湖之类旅游热门地,是摄影的好地方。此前,他们在拉萨一家四星级酒店住了两天。“怕他们第一次来西藏不适应,要给个缓冲。”
  


  “我不喜欢像那些背包客一样,把自己搞得很苦。如果可以舒服,为什么不?你看,我们明天去吉隆,还是住四星级酒店。除了在纳木措、珠峰一带,实在没有四星的,我们才住三星之类的。要知道,这可是在西藏。”
  事实上,可以如此“四星级”的西藏旅行,从卢海林的嘴中听来轻松,却不是谁想做都可以做到的。
  “关键背包客跟当地旅行社不熟。那些旅行社拿到的四星级酒店的价格,很多每晚才200块,比他们那带个浴室的旅馆还便宜。”而跟当地旅行社的关系,是卢海林在50多趟的西藏行里积累下来的。
  
  脱离世事的自由才是真自由
   “山顶上,一伸手就摘到星星了。”时常,一个人坐在神山圣湖和广袤的天地间,等天光。这时候,卢海林,一个五大三粗、袍哥式的汉子就不禁感叹起人类的渺小。“还能想到别的什么呢?完全融入自然了。那些股票、赚500万的事情,在脑子里早都消失不见了。”去了30多次珠峰,竟没给自己留过一张工作照,他自己都惊讶。“一去看见那景色,就什么都忘了。”
  问他这份工作给他最大的好处,他答自由。这自由,不只是自己决定一切的自由,而是脱离世事的自由。
  “每次回广州,约你喝茶、吃饭、唱歌的电话永远不断。拒绝一次两次还行,多了就不好了。时间都掌控在人家手里。反倒出来了,时间才都是自己的。”
  这工作,在他,简直是十全十美了。羡慕之余,忍不住刺他,“这工作有缺点吗?”
  “有。危险。”
  这些年,身边跑西藏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就他亲见和耳闻的,就离去了一些。
  有次从贡嘎山回石城,眼见着太阳落山,还有许多路程,司机心里一着急,拐弯处车翻下了山。30米的山沟,幸而有半米积雪和灌木丛。4个人从车里爬出来,天已经黑了。2个人下山找附近的部队求救,卢海林和另一个摄影师留守。远处有绿色的亮眼睛渐进,六只,还是八只?来不及看清。长着狗的模样。附近没有牧民,只能是狼。幸而另一位摄影师有经验,开了相机的频闪功能,给吓了回去。部队的人回来时,已经是晚上一点半,他们在雪地里连冻带吓了6个多小时了。
  “但是我从来不买保险。”卢海林相信命是天注定。“你要是倒霉,走在你家楼下都能被楼上掉下来的花瓶砸死。就像我在西藏看到的那些朝圣者,他们从不害怕。”
  
  对话
  《风尚周报》:这份工作于你,就是最好的工作?
  卢海林:对。一定是。有自由、钱够花、我喜欢、体力够。要是让我干别的,我还不干呢。我也不太想退休。只要体力允许,就一直做下去。
  《风尚周报》:当年何以能保留单位身份,还从不去坐班?仅仅是不拿工资?
  卢海林:这真是单位领导支持我,领导觉得我也是宣传西部,就一直支持。而且我刚来报社的那十年,真是所有一切都献给报社了。那时候,没人愿意去北京驻站。我一个人跑到北京,说是做站长,也就我一个人,负责北方、华东地区的采写编辑和发行。硬是撑了下来。
  《风尚周报》:最开始跑西藏,自己投入了不少吧?
  卢海林:是啊。我曾经算过,不加相机的投入,有二三十万。加上相机,有100多万。过去的积蓄,砸了大半进去。我都是买最好的相机。
  《风尚周报》:直到什么时候开始不用自己掏一分出去了?
  卢海林:2000年吧。之前从1994年开始,都是在积累经验啊、人脉啊、圈子里的知名度什么的。
  《风尚周报》:对于向往你这份工作的人,有什么建议?
  卢海林:其实很难复制。首先,单位领导要认可你,支持你;其次,你自己的素质要在那里。你看我一直坚持写博客,在报纸杂志上开专栏,也都是要保持让人家知道你,知道你的作品。这样人家才信你,认可你。
  建议就是,专业技术是必需的,此外还有个人艺术修养,就是专业之外的功夫。现在搞摄影的人很多,不要指望这个活能让你赚多少钱。如果搞商业广告的拍摄,是能赚到钱。但是一夜成名或者赚个十万八万的事基本没可能了。还有就是不要唯器材论。摄影是要用心花感情的,不然再好的相机也没用。
其他文献
陈志武很带佛相,而且是笑佛。这一点上和传统的湖南人不太一样,大多湖南男人要么瘦,要么是形胖神不胖的——总让人觉得思考得特别多,随时都准备去战斗。所以世人说湖南男人生来就担负两层使命:变革社会或者报复社会。  如果陈志武也用这两种方式,他的方式会比较温婉。  这位耶鲁经济学教授更喜欢聊两个女儿。聊女儿喜欢吃什么,喜欢怎样的生活方式,会跟老师说什么,不加掩饰,反而对自己研究的经济学说得很少。  采访从
期刊
“亲爱的,2月14日咱去吃餐特别的。”   “是哈里发塔的Atmosphere餐厅,还是巴塞罗那的El Bulli餐厅?”  “My God!”  务虚的情人节方案不一定是男人的专长,就像情人餐桌上不该出现的“德国咸猪手”,成为友人早年拍拖时残留至今的“娱味”。无论有情人或没情人,一年里没什么日子比情人节更令人提心吊胆。  直到胜利通过了示爱的日子,当爱情修得正果,情人与饭菜的问题再不会出错时,那
期刊
什么是最好的工作?得到和付出形成巨大的反差。    美国人最爱“最好的工作”  半年前,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向全球发起了招聘,寻找一名“岛屿看护员”,并把守岛工作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这份工作收到了大约3万份申请!1:30000。还有哪份工作受到过如此多人的亲睐?    这其实是个旅游市场的营销策划,目的是为了推广澳大利亚的旅游资源,和慈善无关。  澳大利亚旅游局的沈俐说,整个工作中最辛苦的
期刊
美女搭上斯蒂芬·金  Bar Refaeli   《ESQUIRE》  芭儿·拉法莉 /《ESQUIRE》美国版7月号     《ESQUIRE》杂志的封面每一期看上去都很雷同:惹火美人。但总有法子吸引注意力和引起话题,可能是对人物和话题的组合比较戏剧性,近日再次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分手的名模芭儿·拉法莉以一身油彩字母全裸登场,身上字句是惊悚大师斯蒂芬·金的小说节选——实在没有比这更贴身又更夺目
期刊
今年1月10日,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发布招聘广告,招聘昆士兰附近的大堡礁“护岛员”。无限度地享受蓝天、大海、别墅、沙滩椅,半年15万澳元,这样丰厚的薪酬福利之下,相应的工作只是喂喂鱼、吹吹海风、看看风景、写写博客、跟媒体唠嗑唠嗑而已。这些由现代人臆想的梦幻元素组合在一起,被冠上“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之名,轰动全球。7月1日,来自英国的本·绍索尔将作为这次竞聘“真人秀”的获胜者走马上任,开始为期半年“
期刊
万宝宝*虽然至今每天都要回中南海的家,陪爷爷万里和父母亲吃饭;绝对不准夜不归宿……但万宝宝似乎并没屈从于家庭的严格管束——说话无遮无拦、衣着高调张扬。父母曾希望她安安稳稳,帮她安排在香港的金融机构工作,可她“不到一个星期就哭着走了,不喜欢这种生活” 。  她天马行空,执拗地留学美国学习摄影,设计自己的珠宝品牌……周旋在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奢华浪漫的生活方式之中乐此不疲。  叛逆的结果是,父母为了看到眼
期刊
从三万多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参加最后角逐的中国男子,他离“最好的工作”仅一步之遥。姚逸自己却说,在这几个月里想方设法去获求的,并不是一份工作,而是对于自身能力的一个“探底”测试的结果。      2009年5月3日,16名选手首次聚首在这次招聘活动的中心基地——大堡礁的汉密尔顿岛,由此为“世界最好的工作”展开最后一轮竞争。    关键时刻表面轻松 暗流涌动  “行程安排得很紧,我们刚到酒店
期刊
园艺师被推荐为好工作的五个理由:  1.细心地打理植物,非常显爱心。  2.能认识各种奇花异草,在别人面前很威水。  3.全绿色的环境,都市人的终极向往啊。  4.各种盆栽和园林景观,堪称造型艺术家。  5.培育一个好的品种或者一个设计,价值数以万、十万计。      欧式园林园艺师  欧阳先生   从业可能性:★☆☆☆☆   关键点:专业知识    《风尚周报》:园艺师的工作属于哪种行业?具体有
期刊
Brighton是墨尔本著名富人区。沿海的沙滩建起一座座七彩的小木屋,屋主用心漆上了特别的造型,象是十分具有澳洲代表性的拳击袋鼠,国旗等等,十分有度假的风情。一路数下来,约有六七十间。    选择正处盛夏阶段的南半球墨尔本,低碳的、健康的、乐活的,来一场奇妙旅行。    车子行驶在维州的公路上,路边不时会见到鸟类、袋鼠、考拉图案的警示标志。司机兼导游Jimmy跟我们说,澳洲动物多,经常就从树林里、
期刊
太古汇打造广州时尚新地标  中国广州——­­­太古地产附属公司太古汇(广州)发展有限公司宣布与多个国际品牌达成租务协议,旗下的太古汇商场出租率现已达六成。与太古汇已签约的商户包括Armani、Bally、Bulgari、Chanel、Dior、Fendi、Louis Vuitton、Miu Miu、Omega、Prada和Salvatore Ferragamo等多个国际一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