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进行“运球急停急起”教学中,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巧妙利用三个“限制”条件作为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身体动作、感官刺激、对抗练习中体会动作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
关键词:篮球技术;教学手段;限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3.007
前不久笔者观摩了一堂“运球急停急起”的展示课。上课教师通过“行进间高手运球——行进间低手运球——行进间高低手运球”的组合,教学“运球急停急起”。课堂展示了教师的指挥得当和学生练习听话,但是笔者通过课后对学生 询问和观察,发觉学生对展示课上学习的“运球急停急起”动作含义不理解,有的出现运球时身体重心的控制不合理,有的低头运球,以至于急停和急起的时候时机掌握不好。对动作的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有效地通过课前预设和课堂实践使学生领会“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笔者在观摩后通过查阅资料和网上学习,进行了反思和实践。
1 正确分析动作要领
运球急停急起是篮球技术中当进攻方有球时,在运球突破的过程中,摆脱防守方贴身防守的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方法。省编教材对动作做法的描述是:运球急停时,双膝弯曲,降低重心,前脚尖对着侧方,便于制动。转入低运球,手按拍球的上方,身体转向运球一侧,一臂、身体和腿保护球。运球急起时,后退用力蹬地,迅速启动,手按拍球的后侧上方,向前运球加速超越对手。
笔者认为:要领会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首先要明确动作的实战意义,其次要领会高低变化是为了突破,最后是强调运球技术的熟练程度。围绕这三点笔者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三个“限制”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领会“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
2 预设有效教学手段
体育教学手段是达到具体教学目的的实践途径,由教学的行为方式、内容及工具三方面组成,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笔者根据对动作要领分析,通过对器材、语音、对抗组合三个“限制”条件的预设,使学生领会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
2.1器材“限制”急停
合理科学的场地、器材布置和利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根据急停低运球的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取器材,在运球的路线上设计了小垫子、矿泉水瓶、羽毛球等限制物,要求学生在到达这些障碍物的附近,按不同的运球技术水平,低运球手按小垫子或扶倒矿泉水瓶或捡羽毛球。通过这样的“限制”,要求学生在运球练习中有意识的“急停低运球”。器材的设置还可以用橡皮筋在空中“限制”急停时的低运球高度。通过这样的器材“限制”强制性地使学生在 “急停低运球”的练习中降低重心,达到对动作学习的正迁移。在利用器材“限制”急停的练习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强调学生完成对器材限制物触碰的成功率,而要强调通过触碰体会急停降低重心时的身体变化。
2.2 语、音“限制”急停急起
省编教材中提到“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点是,按拍球短促有力,急停时快速制动,急起时迅速启动,有着一定的内在节奏。节奏是运动动作的要素之一,任何运动动作都有一定的节奏,如动作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用力的强弱,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等,将这些有规律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了动作节奏。
如何在时间节点上通过语言和音乐按照节奏给予“限制”, 让学生在“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练习中按照一定的语音“限制”提示,强化对动作要领的领会。通过笔者对“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分析,体会到动作由高运球和低运球组合而成,期间的节奏是高运球节奏稍慢、低运球节奏稍快,符合按音乐的1拍和1/2拍的节奏。按照这个特点,首先选取了有这样节奏的音乐:兔子舞、莎啦啦、小苹果等,截取了1拍和1/2拍节奏明快的片段。再在学生练习了器材“限制”急停后使用音乐节奏“限制” ,采用从原地到行进间的急停急起练习方式。通过用音乐的节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形成动力定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乐节奏“限制”的同时,教师通过语言“口诀”的强化“限制”,也可以对动作的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中可以根据音乐节奏按照学生掌握动作的程度,让学生学记“低运球,降低重心按拍快;高运球,蹬地运球按拍稳。” “低、降、突、稳” “蹬、 放、 转、 探、 超”。这样的“口诀”,实践证明运用口诀进行归纳、小结,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记忆,而且能强化学生对动作概念的理解。
2.3对抗“限制”急停急起
众所周知,篮球比赛具有明显的对抗性特征。在教学中,笔者认为“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技术学习要以实战角度为出发点,这样才能遵循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技术是运球队员在躲闪中突破,持球队员在防守队员的干扰“限制”下通过变向和虚晃让位,从而达到有效的突破。笔者根据“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技术特点,预设了两人一组的原地和行进间的对抗练习,防守队员通过固定的位置干扰或移动的位置干扰、消极的或积极的干扰达到“限制”的作用。促使运球队员通过对干扰的强度,在“限制”的环境下完成对“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技术领会。
3 正确认识“限制”意义
运动技能形成原理告诉我们,短时间内连续反复的肌肉本体感觉有利于缩短泛化过程,建立精确的分化、区别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的肌肉感觉,从而巩固正确动作,消除错误动作。在“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中,像利用器材“限制”的橡皮筋信号刺激,迫使运球者在运球时就会有意识地开始作降低重心动作。急停的正确时间就容易掌握;而运球者也就不难体会到降低重心的肌肉本体感觉了,于是不断强化,从而掌握正确急停动作。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限制”的度,“限制”在强调“必须这样做”的同时,要注意实际的“引导”意义,要为“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技术自由的展现提供可能。要使学生知晓:虽然经历了“限制”的练习,产生了身体变化带来的不适感,但收获的却是对抗的乐趣,体会到篮球运动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董光友.合理布置和利用场地、器材的有效方法[J].运动,2013,5(66):125-126.
[2]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3] 原英,沈明.篮球运动员急停急起技术的实验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2012.11:138.
[4] 孙辉,宋碧.浅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1):115-118.
[5] 胡永南,刘海元,袁海龙.试论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分类及其运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27):1662-1663.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中学)
关键词:篮球技术;教学手段;限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3.007
前不久笔者观摩了一堂“运球急停急起”的展示课。上课教师通过“行进间高手运球——行进间低手运球——行进间高低手运球”的组合,教学“运球急停急起”。课堂展示了教师的指挥得当和学生练习听话,但是笔者通过课后对学生 询问和观察,发觉学生对展示课上学习的“运球急停急起”动作含义不理解,有的出现运球时身体重心的控制不合理,有的低头运球,以至于急停和急起的时候时机掌握不好。对动作的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有效地通过课前预设和课堂实践使学生领会“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笔者在观摩后通过查阅资料和网上学习,进行了反思和实践。
1 正确分析动作要领
运球急停急起是篮球技术中当进攻方有球时,在运球突破的过程中,摆脱防守方贴身防守的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方法。省编教材对动作做法的描述是:运球急停时,双膝弯曲,降低重心,前脚尖对着侧方,便于制动。转入低运球,手按拍球的上方,身体转向运球一侧,一臂、身体和腿保护球。运球急起时,后退用力蹬地,迅速启动,手按拍球的后侧上方,向前运球加速超越对手。
笔者认为:要领会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首先要明确动作的实战意义,其次要领会高低变化是为了突破,最后是强调运球技术的熟练程度。围绕这三点笔者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三个“限制”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领会“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
2 预设有效教学手段
体育教学手段是达到具体教学目的的实践途径,由教学的行为方式、内容及工具三方面组成,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笔者根据对动作要领分析,通过对器材、语音、对抗组合三个“限制”条件的预设,使学生领会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
2.1器材“限制”急停
合理科学的场地、器材布置和利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根据急停低运球的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取器材,在运球的路线上设计了小垫子、矿泉水瓶、羽毛球等限制物,要求学生在到达这些障碍物的附近,按不同的运球技术水平,低运球手按小垫子或扶倒矿泉水瓶或捡羽毛球。通过这样的“限制”,要求学生在运球练习中有意识的“急停低运球”。器材的设置还可以用橡皮筋在空中“限制”急停时的低运球高度。通过这样的器材“限制”强制性地使学生在 “急停低运球”的练习中降低重心,达到对动作学习的正迁移。在利用器材“限制”急停的练习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强调学生完成对器材限制物触碰的成功率,而要强调通过触碰体会急停降低重心时的身体变化。
2.2 语、音“限制”急停急起
省编教材中提到“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点是,按拍球短促有力,急停时快速制动,急起时迅速启动,有着一定的内在节奏。节奏是运动动作的要素之一,任何运动动作都有一定的节奏,如动作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用力的强弱,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等,将这些有规律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了动作节奏。
如何在时间节点上通过语言和音乐按照节奏给予“限制”, 让学生在“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练习中按照一定的语音“限制”提示,强化对动作要领的领会。通过笔者对“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分析,体会到动作由高运球和低运球组合而成,期间的节奏是高运球节奏稍慢、低运球节奏稍快,符合按音乐的1拍和1/2拍的节奏。按照这个特点,首先选取了有这样节奏的音乐:兔子舞、莎啦啦、小苹果等,截取了1拍和1/2拍节奏明快的片段。再在学生练习了器材“限制”急停后使用音乐节奏“限制” ,采用从原地到行进间的急停急起练习方式。通过用音乐的节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形成动力定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乐节奏“限制”的同时,教师通过语言“口诀”的强化“限制”,也可以对动作的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中可以根据音乐节奏按照学生掌握动作的程度,让学生学记“低运球,降低重心按拍快;高运球,蹬地运球按拍稳。” “低、降、突、稳” “蹬、 放、 转、 探、 超”。这样的“口诀”,实践证明运用口诀进行归纳、小结,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记忆,而且能强化学生对动作概念的理解。
2.3对抗“限制”急停急起
众所周知,篮球比赛具有明显的对抗性特征。在教学中,笔者认为“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技术学习要以实战角度为出发点,这样才能遵循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技术是运球队员在躲闪中突破,持球队员在防守队员的干扰“限制”下通过变向和虚晃让位,从而达到有效的突破。笔者根据“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技术特点,预设了两人一组的原地和行进间的对抗练习,防守队员通过固定的位置干扰或移动的位置干扰、消极的或积极的干扰达到“限制”的作用。促使运球队员通过对干扰的强度,在“限制”的环境下完成对“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技术领会。
3 正确认识“限制”意义
运动技能形成原理告诉我们,短时间内连续反复的肌肉本体感觉有利于缩短泛化过程,建立精确的分化、区别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的肌肉感觉,从而巩固正确动作,消除错误动作。在“运球急停急起”的教学中,像利用器材“限制”的橡皮筋信号刺激,迫使运球者在运球时就会有意识地开始作降低重心动作。急停的正确时间就容易掌握;而运球者也就不难体会到降低重心的肌肉本体感觉了,于是不断强化,从而掌握正确急停动作。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限制”的度,“限制”在强调“必须这样做”的同时,要注意实际的“引导”意义,要为“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技术自由的展现提供可能。要使学生知晓:虽然经历了“限制”的练习,产生了身体变化带来的不适感,但收获的却是对抗的乐趣,体会到篮球运动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董光友.合理布置和利用场地、器材的有效方法[J].运动,2013,5(66):125-126.
[2]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3] 原英,沈明.篮球运动员急停急起技术的实验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2012.11:138.
[4] 孙辉,宋碧.浅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1):115-118.
[5] 胡永南,刘海元,袁海龙.试论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分类及其运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27):1662-1663.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