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t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建设高效的学习小组,科学设计学习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还需要老师科学、有效的指导和评价。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指导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16-02
  一、建设高效的学习小组
  (一)科学建立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首先要建立学习小组,在组成时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在人员“质”的方面,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搭配,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小组,使优等生可以带动学困生,在学习上共同进步;在人员数目上,小组规模不大,由4-6人组成。成立小组后,让小组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起一个富有创意、积极向上的组名,并且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个人的奋斗目标。
  (二)科学建立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小组内的相互合作机制、课堂和学习纪律的互相监督机制及竞争机制。教师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并有共同遵守的小组合作学习常规:(1)合作前要认真独立思考。 (2)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3)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不讲题外话。(4)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5)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等等。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任务一定要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要选取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其次,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作用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要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三)建立促进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1.教师合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
  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我们可以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评价机制,以鼓励为主要手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课堂上依据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将展示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进行。个人展示那些基础性、较容易的知识点,采用抢答和点名两种方式,对回答正确的同学,不光给所在小组记分,而且要对该学生进行表扬。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随机方式请同学回答,并把成绩记入各组,这样可以使每位同学都有一种紧迫感。每个人都有被抽查的可能,最大程度避免“与我无关”现象的发生,也可以使每位同学都能体验自豪感。课堂结束时老师汇总各组个人和集体的得分并填入表格,作为各组评选的依据。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2.开展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
  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因此要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使他们发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春林.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关键设计[J].云南教育,2010(Z1).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J].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作者简介:
  卢锡芳(1967.3-),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生自主学习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数学学习中的必备思维能力,需要从小学数学开始对学生进行培养。本文根据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四阶段理论,结合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针对目前国内数学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从提出简约课堂教学,给予学生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摆脱参考答案束缚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08-02  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的当今教学理念下,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创造中学会学习,教育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想的培养。在笔者初中数学教学生涯中,曾使用过多种版面的数学教材,但不论是旧教材还是新课程,我始终认为数学思想是整个教材的灵魂,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数
【摘要】问题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概念。通过理论学习,不断精简问题的设计,力求让问题高效,引导学生思考形成知识的推导,分析教学片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关键词】情境 探究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摘要】青海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的边缘地区,是一个地震多发区,这就要求建筑物的设计要考虑它的抗震能力,其中微分方程是不可缺少的计算工具之一,本文秉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设计了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教学设计,旨在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 通解  【Abstract】Qinghai is located in the margina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10-01
【摘要】数学是一门跟生活很贴近的学科,在教学中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教学过程,偏重于教学中的教的部分,对学生是如何学的,对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提及很少。新课改要求,现在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包括教学的方法,还要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下面,针对本人从教的实际过程中,总结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观念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14-02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数学)课程改革,国外大量的数学教学理论的引进,给我国的数学教育输入了新鲜的血液。高中数学教学在方针政策、基本理念、基本原则、课程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经历了一次巨大洗礼。但是,在肯定所取得的卓越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