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育的创新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v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创新在经济、技术、教育等领域都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当代社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并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创新。从教育体系的设置到课程教材的改革,从教育模式的改革到考试选拔的探索,教育创新体现在了各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老师急需面对的课题。而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理解的教育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给予革新。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转变理念,为创新打开大门
  传统的教育理念总是把老师定位为园丁、蜡烛、灵魂工程师等。这些理念实质上就是把教师看成了知识的注射器,而把学生看作了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
  其实,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和研究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发现者和帮助者。
  教师应该认识到知识本身并不能改变命运,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技能才能改变命运,而知识到技能转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创新。所以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的课堂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去积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老师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积极加以引导。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二、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课堂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领和主导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伙伴关系甚至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课堂上,只有尊重學生,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问题要设计得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为了达到完美的课堂效果,适应各种类型的课堂和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多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比如:体验学习教学法,挫折演示教学法,发现问题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教师对各种方法应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实际有选择地予以使用,使之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建立起乐学、善学、创新的教学体系。
  三、丰富手段,给创新插上翅膀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笔”的原有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还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插上翅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有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全民素质教育水平。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近两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文结
【摘要】HSE 管理体系集各国同行管理之经验,体现了当今石油石化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规范运行,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HSE 管理体系就是依据管理学的原理,建立PDCA 模型( P: 计划; D: 实施; C: 检查; A: 改进),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系统实现无事故、无伤害、无污染和无职业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改善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
摘 要:出场经验丰富的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较好的调控心理状态,使自己大部分时间能保持正常发挥状态,成绩比较稳定;业余运动员或是出场经验较少的专业运动员,在比赛中通常表现为异常兴奋或是过度紧张。结论运动员心态平静、表现稳定,能保证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关键球的获胜率最高。运动员到比赛时异常兴奋,自我表现欲望很强,虽然有时可以超水平发挥,但不够稳定,技术容易起伏,有一定几率赢得关键分,但风险很高。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古代文人借诗词表达思想感情,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构建一幅幅色彩丰富,内容充实的画卷,营造了唯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感受
期刊
本文着重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第二语言阅读的心理过程,指出了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并且阐述了对二语阅读教学的影响与启示。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得不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而且要教学生会阅读。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