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运用电教手段,激情引趣;运用电教手段,突出教材重点、难点,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运用电教的段,发展创新思维;运用电教手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运用电教媒体,开阔视野,增强互动等方面阐述了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随着科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学生丰富知识的需求,各种电教媒体已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实现了课堂教学资料的共享,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下面就谈谈如何发挥电教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情引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还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可见,数学的学习重要性是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电教媒体的运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例如在教学《比多少》时,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段动画片吧?(故事导入)画外音:我是兰兰,今天要和豆豆去果园摘果子,小朋友们,你们也想去吗?那就赶快准备好吧!
动画演示:果园里,兰兰很专心地摘果子。
(1)摘下一个苹果,一个梨,画外音:“苹果和梨的个数怎么样?”
(2)又摘下一个苹果,一个梨,画外音:“苹果和梨的个数怎么样?”
(3)出現一堆苹果和一堆梨,画外音:摘下的果子越来越多,现在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吗?
利用多媒体,结合故事导入,并配有轻快、活泼的背景音乐,创设“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运用电教手段,突出教材重点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集中,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又如教学除法的含义时,对区分除法的两种含义学生理解十分困难。我抓住其本质特征,透过易混之处,用电教手段区分比较,使学生亲自感知,概念掌握是十分清楚的。
講课时首先设计了两个问题:
(1)把12朵红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朵?
(2)有12朵红花,每个小朋友可分3朵,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列式都是12÷3,怎样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呢?只靠讲,学生很难理解。只有通过分摆演示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在投影仪上师生分别分摆比在讲桌上分摆清晰,可以放大又可看分摆的全过程。
演示中突出本质区别:
(1)题分时先从12朵红花中取3朵分给每人1朵,再取3朵每人1朵直到分完。突出按份数分一次拿3朵,每人分一朵,保证每人分得一样多。
(2)题分时,先拿3朵分给一个人,再拿3朵给一个人,直到分完。突出看12朵里有几个3朵,(按一份数分)。
以上方法学生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分的过程。突出了同一算式的两种意义。因此,演示教学能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处也会迎刃而解。
三、运用电教手段,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把一张圆形纸片进行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可以把这个圆进行最大限度的切割拼补,得到一个非常近似的长方形,在整个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从而很容易把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联系起来,从而得到圆的面积公式。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是让学生动手折圆形纸片,以圆的直径进行对折,进行8次左右的等份,再把这些等份后的小扇形剪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进行若干次等份之后拼成的图形非常的接近长方形了,由于小学生的推理想象思维还非常有限,一部分学生很难把有限的几次等份后的扇形拼补之后与长方形联系起来。这两种操作方式一对比,很显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这种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联想,最后找到所需要的结论。在数学知识中有很多概念类知识如认识分数、几何图形类知识等,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弱,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低,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拼摆”“组合”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降低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坡度,通过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反复思索,学生会深刻掌握和发现事物规律,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景龙.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探微[J].吉林教育,2010,32.
[2]曾泰玉.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4.
[3]申素娟.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0,13.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随着科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学生丰富知识的需求,各种电教媒体已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实现了课堂教学资料的共享,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下面就谈谈如何发挥电教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情引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还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可见,数学的学习重要性是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电教媒体的运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例如在教学《比多少》时,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段动画片吧?(故事导入)画外音:我是兰兰,今天要和豆豆去果园摘果子,小朋友们,你们也想去吗?那就赶快准备好吧!
动画演示:果园里,兰兰很专心地摘果子。
(1)摘下一个苹果,一个梨,画外音:“苹果和梨的个数怎么样?”
(2)又摘下一个苹果,一个梨,画外音:“苹果和梨的个数怎么样?”
(3)出現一堆苹果和一堆梨,画外音:摘下的果子越来越多,现在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吗?
利用多媒体,结合故事导入,并配有轻快、活泼的背景音乐,创设“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运用电教手段,突出教材重点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集中,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又如教学除法的含义时,对区分除法的两种含义学生理解十分困难。我抓住其本质特征,透过易混之处,用电教手段区分比较,使学生亲自感知,概念掌握是十分清楚的。
講课时首先设计了两个问题:
(1)把12朵红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朵?
(2)有12朵红花,每个小朋友可分3朵,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列式都是12÷3,怎样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呢?只靠讲,学生很难理解。只有通过分摆演示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在投影仪上师生分别分摆比在讲桌上分摆清晰,可以放大又可看分摆的全过程。
演示中突出本质区别:
(1)题分时先从12朵红花中取3朵分给每人1朵,再取3朵每人1朵直到分完。突出按份数分一次拿3朵,每人分一朵,保证每人分得一样多。
(2)题分时,先拿3朵分给一个人,再拿3朵给一个人,直到分完。突出看12朵里有几个3朵,(按一份数分)。
以上方法学生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分的过程。突出了同一算式的两种意义。因此,演示教学能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处也会迎刃而解。
三、运用电教手段,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把一张圆形纸片进行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可以把这个圆进行最大限度的切割拼补,得到一个非常近似的长方形,在整个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从而很容易把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联系起来,从而得到圆的面积公式。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是让学生动手折圆形纸片,以圆的直径进行对折,进行8次左右的等份,再把这些等份后的小扇形剪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进行若干次等份之后拼成的图形非常的接近长方形了,由于小学生的推理想象思维还非常有限,一部分学生很难把有限的几次等份后的扇形拼补之后与长方形联系起来。这两种操作方式一对比,很显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这种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联想,最后找到所需要的结论。在数学知识中有很多概念类知识如认识分数、几何图形类知识等,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弱,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低,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拼摆”“组合”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降低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坡度,通过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反复思索,学生会深刻掌握和发现事物规律,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景龙.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探微[J].吉林教育,2010,32.
[2]曾泰玉.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4.
[3]申素娟.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