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应用者到主动创造者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iquer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创客”成为一种潮流。创客文化的流行呼唤教师成长意识的觉醒。创客型教师和学生的经历都给我们启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应该从被动应用到主动创造。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进展:静悄悄的改变
  2013年3月,我到江苏无锡市的某所初中学校送学生教育实习,正好赶上了课间休息。下课铃声响起来后,不断地有任课教师从教室中走出来。我看到几乎每个人都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走出课堂。我不禁惊讶:这在十年以前是根本没有办法想象的事情,不管教师到底在使用信息技术做什么,毕竟他们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日常最普通的事情。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学中的每一个部分,从而使得我们似乎感觉不到有新技术在应用了。例如,每天收发电子邮件、使用博客、使用演示文稿,已经成为教师生活和课堂教学的常态。细雨润物无声,虽然看不到特别的应用,但是信息技术却已经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改变着学校的课程与教学。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静悄悄的革命,即使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绝非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越能得到确实的效果。”虽然佐藤学所说的是课程改革,但是对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也是一样的,奢望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来改变现状,往往会取得相反的效果。静悄悄的改变却实在地发生着。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问题:不愿意、不合适的改变
  虽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看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 不愿意的改变
  我所在的学校里有几块电子白板,虽然我经常用它们来上课,但是基本上不会操作,还只是将其作为显示屏幕来用。某次要给安徽省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苏州的胡老师简单地给我演示了电子白板的功能,我才知道原来电子白板有这么多的功能。我不禁反思: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设备,我却不想也不愿意去学习和使用新设备呢?原来是我没有意愿去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我最初以为这只是我个人的懈怠与不愿意改变。但是在寒假与某所重点高中的信息中心主任聊天时,我才发现,在许多中小学校电子白板都成为了演示屏幕,并没有真正起到交互的作用。新技术涌现所带来的社会和市场冲击力,使得大众的关注点一直聚焦在“新”的事物上。但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不仅仅是技术的成熟就足够了,技术应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如果没有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教师仍然只会使用技术去增强旧的教学而已。同时,新技术所带来的技术障碍也阻碍了教师去应用它,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新技术和制作新资源。
  2. 不合适的改变
  是不是教师愿意使用信息技术了,就能够有好的效果呢?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仍然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将原来的人灌变成了电灌。在某种程度上说,不合适的改变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确有促进学生兴趣、丰富课程资源等优点,但不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也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笔者曾经听过一堂使用平板电脑的课,教师让学生自己构思一个想法。很多学生都自己在构思,有位学生却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第一时间打开了百度搜索引擎。这说明了学生对于技术的依赖,不愿意自己动脑。信息技术应用不当可能会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多数教育学家认为,学会和善用技术固然很重要,但也应确保学生拥有批判性思考能力及求知的好奇心,并适时地告诉学生,网络并非无所不能。目前不使用网络等相关工具的教学方式正在萌芽,全球十分流行的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及蒙特梭利(Montessori)均推广不使用信息技术产品学习,而使用听觉及视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许多课后的数学辅导课程也开始舍弃计算机,改用算盘及计算盘等旧式工具。Oscar的老师Tamara表示:“在这个数字时代,学生们普遍使用网络工具,我并非反对在学习中使用技术产品,之所以出此作业,纯粹希望学生和社会大众有更密切的交流,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科技产品。”[1]
  虽然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应用一些信息技术工具,但是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和学习仍然不够。同时,教师不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某种程度对于信息技术应用效果造成了一种危害。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仅仅是需要得到更新和发展,同时也需要提高教师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展望:不得不做的改变
  时代在发展,学生在进步,教师面对的时代挑战要求他们不得不做改变,他们必须适应信息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面对“数字原住民”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就要从被动的信息技术使用者变成信息技术应用的创造者,从不愿意到积极改变,从不合适到系统改变。
  1. “数字化原住民”学生呼唤教师创新
  随着《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的《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的热卖,这一人群随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其实,创客并不是一个多么新的词语,每个人都有创新、创造的渴望,尤其是儿童。寒假时,我的侄子拿着iPad很兴奋地尝试使用照相机中的各种效果。如今的儿童已经从小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说他们是“数字原住民”一点也不为过。面对着希望创新和创造的儿童,教师怎么办?对于儿童都已经纯熟的技术,教师没有接触过行吗?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吗?不改变不行了,要想教授新一代的数字儿童,教师要首先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跟随技术潮流的教师。时代在变化,儿童在变化,教师不适应儿童的发展变化,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从补充走向注入:信息化教学发展呼唤教师能力提升
  教育信息化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在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在信息技术刚刚开始普及时,人们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制作多媒体课件。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以及国外理论的引进,人们又逐渐转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绝对不仅仅是提法的不同,而是表现出人们看待教育中信息技术作用的观点不同。其实,国外也有信息技术与课程关系的相应观点,国外的有关研究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关系分成了四种:补充、互补、整合、注入。   补充关系似乎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强调信息技术对于课程由外而内的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两者仍然是分离的个体。互补关系是信息技术与课程两者之间相互补充,各自选取优势。整合关系强调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被纳入到课程之中,在课程之中仍然显著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注入关系强调信息技术已经无形地融入到课程中的每个部分,成为课程不留痕迹的组成颗粒。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四种关系都发挥着作用,但是我们追求的自然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够进入到“注入”状态。
  当信息化教学逐渐从补充走向注入,就需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如果不转变,就很难真正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人们可能仍然把信息技术作为补充的工具,而没有真正全方面地应用信息技术。
  3. TPACK:教师专业知识新体系呼唤教师技术知识
  现代社会中,技术成为现代教育环境中的一个十分显著而活跃的要素。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要充分发挥技术对教育的作用,教师必须首先掌握技术,因此,技术成为当前教师专业知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TPACK是由技术与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相互作用综合而成的,对学科教师利用技术有效教学具有核心的支配作用。技术教学内容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以舒尔曼的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为基础,在强调教师知识的复杂性、多面性和情境性的同时,试图描绘出为了将技术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教师掌握的知识的基本素质。在TPACK框架的中心,是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K)、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 PK)和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 CK)三种主要知识形式的复杂交叠。
  TPACK启示我们,如今时代的教师不单单要具有传统的知识体系,技术知识已经成为了一个核心的要素,必须融入到教师知识体系之中。技术知识不单单是一种孤立的知识,它已经与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等融合为一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必须知道在具体情境中如何利用技术进行教学,这是一种高度综合的复杂知识。
  如何改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战略思考
  既然时代呼唤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那么到底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呢?我们觉得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努力做好研究工作,深入学科研究信息技术应用。
  1. 深入学科研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
  与以往的普遍性方法不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越来越强调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必须深入学科。一般性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师很容易就掌握了,关键是要针对具体学科特征研究信息技术应用。各个学科课程有自己独特的课程思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入学科研究信息技术应用将会使得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更具有可操作性。张景中院士就明确地提出:“教育技术研究要深入学科”。他认为:“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据课程的特点、内容要求和学生特点进行研究, 向深入学科迈出可喜的步伐。当教育技术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深入学科时,从实实在在的工作做起,那么就有很多东西可以研究。有了扎实的工作基础,自然就能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提炼出新理论,再指导实践发展。如此循环,教育技术学科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壮大。”[2]必须深入到学科,否则不与学科结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只是空中楼阁,不能够真正地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效果。
  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系统工程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不仅仅是简单的行为,而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首先要做好研究,研究先行后才能够引领后续工程真正地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同时,做好顶层设计,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评测标准等方面都要走在实践的前列。特别是如何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既要通过考评方式促进学习,同时也要通过对应用状况的推进逼迫教师不得不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忽略其他环节的话,那么即使教师学会了也用不上,也不能够取得效果。如今国家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就是要解决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
  学科教师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关键,没有教师的创新意识,就难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核心地位,努力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意识与能力,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教师。
其他文献
“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項目已经进入第三期阶段。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跨区域的远程在线资源互联共享、教师互助教研、师生互动交流,为利用互联网因地制宜地做好教育个性化、精准化扶贫的探索攻关,为推进教育援助转型升级、减量提质增效树立了典范。  “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的背景是,2019年8月在教育部规划下,受北京市教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整合首都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和出版社联合研
【摘 要】“互联网 ”时代教育教学与网络结合是时代的要求。结合学情设计作业、MOOC中获取资源支持作业、社交软件沟通作业、网络平台完成作业,使历史教学网络化。教师的创意教和学生的自主学都获得长足进步。  【关键词】 MOOC;自主学习;历史学科;个性化作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2、03-088-03  高一上学期,我校历史教研组
【摘 要】在国家以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服务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政策背景下,针对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本文探索出一种区域间信息技术远程互动教学的模式。通过建设两地网上信息技术教学联盟平台,基于该平台完成两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实践,实现了“互联网 ”协同式教育扶贫的新模式,对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数字鸿沟”,推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北京市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作为城市副中心,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以此为契机,随着城市副中心各项功能的日益完善,通州区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高标准加强教育资源的优化升级,已经和将要进入通州区办分校或联合办学的有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京二中、北京五中等知名中小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有大幅提升。与此相适应,通州区从硬件、理念、制度等方面也同步加强了教育信息化建
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西城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继续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西城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总体要求,构建新一代基础网络和智慧教学环境,提升干部和师生信息素养,推进理念更新和教学模式变革,打造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互联网 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支撑教育部门、学校及师生的全场景教育应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强调学生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形成物化能力。“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一节课是培养学生通用技术核心素养中“物化能力”的重要章节。本文介绍了学生借助VR与3D打印技术,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完成国产航空发动机模型的设计与制造的全过程,对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 VR与3D打印;通用技术;模型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和我有关。”鲁迅先生的这句话,镌刻在三十五中图书馆——鲁迅书院的主墙上,启示着师生们学习先生的慈悲与大爱。“住”进鲁迅的家,我们以树人文精神、立中国学人为目标,着力构建具有志成特色的中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体系,迈开了学校人文教育改革的步伐。回到原点,固本培元  “术必有道”,一个人的人文精神正是其“道”的核心部分。我们认为,人文精神之于学生个人,是其自我发展的基础;之于社
“契约、工匠、赶考”的精神,“团结、包容、超越”的集团作风,构成了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的校园文化。学校始终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垫基石”为目标,力求搭建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平台;围绕“尊重每个生命个体”这一核心理念,把它渗透到学校的环境建设和课程内容的开发上,构建了5个课程体系,近70门课程。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知识获得的快乐,并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长与发展。  指向学生的
当前,基础教育中课程改革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搞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的重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有很多种,其中影视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影视教
记 者:延庆一中的教育教学结合本地区域和历史文化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教育信息化建设也一直走在北京市郊区学校的前列,请谈谈贵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当前的硬件建设状况。  陶汪来:我校作为北京市示范高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助力每位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自觉文化引领下,倡导“生态教育”,实现人的生态成长和学校绿色发展。多年来我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